如今許多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學業,也希望孩子能在平時多讀些好書,而這所謂的好書,是父母自以為對孩子有益的書。而且有些孩子自己感興趣的書,父母會嚴加禁止。
實際上,父母的這種做法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興趣,因為我們都知道,做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就能很快從中吸取教訓。假如父母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即使再強迫,效果也是不盡如人意。因此,在平時,父母不僅要讓孩子閱讀有益的書籍,還要根據孩子的興趣來閱讀。
有一期《朗讀者》節目中,董卿請來了白巖松,相信大家對他也都很了解。白巖松也是央視的主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非常有自己的一套,值得家長們學習。在節目中,白巖松談到自己的兒子白清揚,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白巖松對兒子的教育
他的兒子出生於1998年,22歲的白清揚,在父親的教導下,成為了一名非常優秀的人。白清揚小時候,學習成績非常好,當他上大學時,選擇了蒙古學這個專業,很多人都不太理解。但白巖松卻給了兒子足夠的支持,許多人都問他:你兒子選了蒙古學這個冷門專業,難道你不擔心他以後找工作會有困難嗎?
在《朗讀者》節目中,白巖松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回應,他說:我沒有左右他的思想,重要的是他自己喜歡這個專業。另外,蒙古學這個專業涉及的人很少,對這門學問了解得不深,如果自己的兒子能好好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以後還能推動我們歷史文化的發展。
因此,白巖松從來沒有刻意培養兒子的興趣,而是尊重兒子的興趣,讓他自己去選擇,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裡有所成就,也可以讓孩子過得快樂。
二、許多父母不讓孩子讀閒書,白巖松認為書中沒有閒書和不閒書的區別
自幼喜愛讀書的白巖松,一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書就沒有辦法停下來,而且家裡人對他也沒有半點幹涉,所以成就了他,而且他也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優良習慣。兒子在自己的影響下,也成了一位愛讀書的人,在白清揚的小學時,就迷上了金庸小說,白巖松不認為兒子讀金庸小說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於是兒子對清朝、明朝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平時也會主動去找這方面的書來讀,從此學到了許多歷史知識。
曾經在白巖松家見過一位記者朋友,發現白清揚對許多歷史文化都很熟悉,十分吃驚,急忙向白巖松請教讓孩子讀閒書的好處。
白巖松說:「一開始就讓孩子讀正書,會讓孩子覺得枯燥乏味,感受不到閱讀的樂趣,慢慢地就會對閱讀這件事產生排斥,那又怎麼能起到閱讀的作用呢?」
讓孩子讀閒書,就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書籍,這樣孩子就能更願意去讀,並且會主動去了解,這樣就更容易養成孩子閱讀的好習慣。
白巖松的這種教育思想,不得不說是許多父母需要去學習的。白巖松曾直言:10歲的孩子,不僅應該鼓勵他們讀歷史,還應該強迫他們學習。因此,後來他的兒子報考蒙古學這一專業時,他自己也很滿意。如今許多父母想要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要鼓勵孩子多讀一些書,特別是歷史類的書,是需要讓孩子看的,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見識,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格局。
三、讓孩子從小就看歷史類的書,能開闊視野,建立大格局
當今社會,個人的眼界和格局非常重要,而這一點是模仿不了的。假如一個人同時擁有這兩種特質,在他將來的職業生涯中,它將對他自己很有幫助。從萬達老總王健林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他也是一個很喜歡歷史的人,而且這些文化也影響著他在萬達的創立和經營。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要總是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課業知識上,讓他們整天閱讀有助於作業和考試的書籍,重要的是打開孩子的視野。在此向家長們推薦一本《四大名著小學生課外書籍》,非常適合小孩閱讀,裡面的知識小孩都能看到,而且也會很感興趣。當孩子們閱讀這套書時,他們就像在看動畫片一樣,這樣他們就更願意集中注意力。
這樣一套內容及其豐富的書才89,但卻培養孩子有了讀書的習慣,有了閱讀歷史的愛好,開闊孩子的眼界與格局,家長還省心,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