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進村」 社交前奏響起

2020-12-10 金融界

來源:鋅財經

作者: 何星瑩

2018年10月,網易雲音樂用戶「舊舊師父」翻看歌曲評論的時候,加入了一個小眾音樂分享的群聊。

一開始,這個名為「網易雲好歌分享群」的群聊只有五六十人。最初大家只每天把自己喜歡的歌扔到群裡分享。時間一久,群裡活躍起來,不僅經常討論音樂,甚至還出現了音樂人,每次新做一首歌,都會先在群裡分享。

現在,這個從網易雲音樂評論區發源的群已經有將近250個人,最近還做了屬於自己群聊的歌單。「舊舊師父」告訴鋅財經,他認為音樂本身和它所帶來的共鳴是最重要的。而網易雲音樂是一個能找到「共鳴」的地方。

「網易雲好歌分享群」製作的歌單首頁

「網易雲音樂從來都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工具,與其他平臺最大的不同就是,這裡更具有人情味。」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對鋅財經提到。更具象來說,在網易雲音樂,除了歌曲本身,評論、歌單、動態等二次創造產生的內容,也可以引發用戶的關注,產生活躍的用戶互動。

近日,網易雲音樂正式上線全新社區板塊——雲村社區,代替了原先的「朋友」板塊,是一個圍繞音樂展開的交流討論、創作分享、情感表達的音樂社區,同時上線了雲村社區廣場、Mlog、主題、熱評牆四個功能。

8月2日,在網易雲音樂「雲村社區」媒體溝通會上,朱一聞提到:「社區是今年最重要的戰略之一,承載著網易雲音樂未來發展的差異化方向。」

此前,網易雲音樂也曾小步推進社交嘗試。2018年10月,網易雲音樂正式上線「LOOK直播」,並且在年度聽歌報告裡加入了根據聽歌風格匹配聊天的功能。今年4月,由網易花田(網易旗下戀愛交友約會平臺)在網易雲音樂開發的「雲村交友」小程序開始內測邀請,根據音樂品味匹配用戶。

此次上線雲村社區,推廣Mlog,培養優質的UGC內容,意味著網易雲音樂在社交布局上又走出了一步。

同時,朱一聞在溝通會上透露,關於IPO及盈利,網易雲音樂內部已有時間表。

入局社區的「必要性」

網易雲音樂一直承載著丁磊的「音樂夢」,從上線起就被定義為「移動音樂社區」,並衍生出了樂評、歌單、動態、個性化推薦等功能。

這些讓網易雲音樂從當時諸多音樂播放器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具有社區潛質的平臺。根據比達諮詢數據中心顯示,2019年一季度中國主要在線音樂APP用戶人均日運行時長中,網易雲音樂用戶人均日運行時長達26.3分鐘,酷狗音樂為23.3分鐘,酷我音樂為15.4分鐘,而QQ音樂僅為9.3分鐘。

而比達諮詢數據也顯示,2018年網易雲音樂用戶忠誠度佔比在所有平臺中最高,達到85.4%。

2014年,上線一年的網易雲音樂有了一批相對穩定的用戶,他們會把平臺暱稱為「雲村」。原因是產品名字比較難念,所以用戶提取裡「雲」字,自己是村民,「雲音樂小秘書」等官方帳號是村幹。

從上線至今,6年間,雲村成為最受關注的音樂社區。「村民」成為網易雲內容的重要內容生產商。

現在,打開網易雲音樂App, 進入「雲村社區」,就會看到諸多Mlog,通過視頻、文字、語音對音樂以及各色主題進行延伸創作,在社區廣場上以「瀑布流」的形式呈現,熱評牆則是由用戶推薦產生。

至於為什麼在6年後才正式入局社區,朱一聞認為:「一是現在手機已經具備了拍攝的創作能力,用戶的創造力也已經被釋放了;二是網易雲音樂裡並沒有一個板塊去很好的載體來滿足用戶蓬勃的創造力。

「雲村」社區界面

而現在,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創意短視頻應用培養起了用戶的短視頻創作能力。「網易雲音樂的用戶是最不缺想法和創意的,他們缺的是創作的出口。」網易雲音樂社區產品總監翁家琪提到。

另一方面,對於整個在線音樂市場來說,網易雲音樂亟需進行差異化競爭。

2018年12月,騰訊音樂集團(TME)在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在線音樂第一股。根據比達諮詢《2018年在線音樂年度報告》顯示,騰訊音樂下屬的QQ音樂、酷狗音樂月活超過3億,排名前兩位。網易雲音樂與另一家TME的平臺酷我音樂月活均在1.6億左右。其餘音樂平臺出現巨大斷層,加起來月活不到一億。

粗略估算,騰訊音樂已經壟斷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同時,騰訊音樂也把握了大量的獨家版權,和頭部歌手專輯的獨家發授權。

對於網易雲音樂來說,版權劣勢、頭部歌手資源匱乏的情況愈發嚴重。這個時間推出「音樂社區」,是網易雲音樂破局的關鍵之舉。

音樂版抖音?

籌備雲村社區的過程中,朱一聞和翁家琪在社區的呈現形態上發生過很多探討,方案前後斃掉了五次。

但是他們對雲村的定義卻很清晰。「這是一個把音樂人、音樂、用戶連接在一起的地方。也把原先在評論和動態裡交流的人和組織連接起來,形成自己獨特的社區內容。朱一聞告訴鋅財經。

雲音樂平臺最初的音樂社區形態是評論區。

最初,官方並沒有重視到評論區的走心文案和隱藏社交屬性,但隨著諸多熱評的出現,用戶開始傾向於在網易雲音樂上傾吐心事,甚至在一首歌的評論中相互對話;微博上也出現了不少「網易雲音樂熱評牆」之類的帳號在發布評論區的精選留言。而網易雲音樂平臺本身卻沒有專門的創作和推薦平臺。

網易雲音樂相關的熱評帳號

現在,雲村加入了熱評牆等功能,用戶可以第一時間看到精彩的評論。

同時,在朱一聞看來,網易雲音樂的內容極其分眾——二次元、電音、搖滾、古風等多種垂類風格都各自形成了小圈層。但網易雲音樂對這些垂類社區文化的呈現卻僅限於「評論」和「動態」,無法快速聚集同好者。朱一聞告訴鋅財經:「改版是想要呈現出優質的社區文化和內容。」

在內測過程中,雲村形成了自己的社區文化的雛形,例如Mlog被稱為「蘑菇」,發Mlog是「種蘑菇」,Mlog創作者(Mloger)是「蘑菇主」,刷Mlog的人則是「吃菇村民」。同時,也有一些關注同類音樂流派的小組正在搭建。

翁家琪將雲村社區與B站的鬼畜視頻作類比,從動漫番劇衍生出的短視頻並不是消費側的需求,而是一種創作表達,雲村正式提供了這樣的工具以滿足用戶交流、表達的欲望。

熱評牆界面

「不會僅僅引入PGC頭部創作者,比如KTV有一個專業歌手在唱,普通人就不敢唱了。」翁家琪告訴鋅財經。他提到,雲村社區更注重建立UGC生態——和之前評論區的優質留言一樣,脫離流量和金錢驅動,用關係和榮譽的激勵,釋放UGC的表達欲望。

翁家琪認為,社區模式會更鼓勵用戶的分享,提高用戶粘度,從而也進一步提高付費會員的數量。

轉型社區用力過猛?

「雲村上線第一天打開網易雲音樂,還以為是小紅書。」網易雲音樂資深用戶王泉說。打開社區裡的分享,他覺得每一條Mlog都顯得有些吵鬧。

目前為止,內測將近三個月後正式上線的雲村社區,在部分用戶看來,並沒有像他們想像中一樣發展成為完全圍繞音樂的社區,更像是一個更文藝的「小紅書分享社區+抖音視頻」綜合體。

在雲村社區廣場,除了部分Mlog與網易雲音樂「小眾」格調相符的音樂推薦之外,還有關於愛豆偶像、生活、自拍的分享,也偶爾能刷到樂器店的帳號在社區初步嘗試吸引用戶導流到微信,音樂則成了修飾的輔助。

以王泉為代表的一些用戶擔心,如果音樂只是輔助,雲村社區可能會生長成下一個網紅聚集地。

微博、知乎等社區中,很多網易雲音樂等用戶也表達了不適應。網易雲音樂原先的社交屬性比較隱秘,每個垂類音樂互不幹涉。但Mlog的呈現方式減少了原先在評論裡發現同好的驚喜感,並且打破了原先較為固定的圈層。

「一些小眾音樂的圈子相對較封閉,不願意過多人發現,或者進行莫名其妙的解讀,而正式社區化之後,可能出現劣質內容和鄙視鏈。」 王泉提到。

他告訴鋅財經,在雲村社區剛上線時,他看到有不少人從百度百科裡抄了一段或者放幾張自拍,加上音樂就做成了一段Mlog。「不過,使用過幾次之後,這些內容少了。」王泉補充。他曾經在網易雲音樂評論區找到了自己的「組織」,並且相約「迷笛見」。在當年的迷笛音樂節「面基(網友線下見面)」之後,這些在評論區認識的網友,變成了穩固的社交圈。

爭議不斷,但是同樣也有不少用戶期待「雲村」能提供更好的音樂分享社區。

林蘊辰(網易雲音樂帳戶「蘊辰呀」)在4月28日時,收到了「雲村大喇叭」的內測邀請通知,加入了內測QQ群。她還記得,在內測版本上線的十幾天前,群裡的聊天都很家常,只是每天結束前,大家都會互道一句:「晚安,今天又是等待新版本內測的一天。」

安卓用戶首先等到了新的內測版本,林蘊辰成了第一批內測用戶。她迅速為楊藺的《國清》寫了一篇Mlog,把連結發到群裡後,立刻得到了工作人員和其他用戶的反饋和意見。

「一直想為這首歌寫點東西,雲村社區給了我為自己喜愛的明星做些小事的機會。」林蘊辰說。

內測邀請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雲村內測建設的兩個多月裡不斷反饋、修復著bug。林蘊辰告訴鋅財經:「群裡的很多意見都被採納了,感覺自己被重視。這個過程就是什麼都試一點,尋找更好的雲村,正式版的雲村已經超過了我的預期。」

通過在「舊舊師父」的Mlog評論區留言,有幾個同樣喜歡歐美小眾音樂的用戶也加入了他所在的群。而他自己,也在7月中旬參加了Mlog達人衝刺計劃,認真開始做Mlog。

「雲村很好地結合了動態和樂評的功能,能夠真正分享聽音樂時的感受。他告訴鋅財經。

如今的網易雲音樂也在思考,如何在擴大平臺外延和社區影響力的同時,聚焦在音樂本身。

翁家琪在媒體溝通會上提到:「官方會通過流量傾斜進行引導,在雲村廣場瀑布流上設計主題定的入口卡片,引導用戶可以討論什麼。主題目前還是由官方控制。

在社區內容的審核上,雲村社區在上線之初全面接入平臺內容安全機制,通過人工與機器結合的 7x24小時巡查審核,防止有害內容。

從一個音樂播放平臺,到成熟到音樂社區,網易雲還需要繼續探索。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王泉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因樂交友」「查無此雲」,網易雲音樂做社交怎麼了?
    和傳統的音樂播放軟體不同,網易雲音樂天生自帶「社交」基因。公開資料顯示,丁磊早在網易雲音樂的發布會上就說過,他的目標,是要打造成為中國最大的移動音樂社區和開放平臺,形成以用戶為中心的音樂生態圈。在丁磊看來,最好的音樂軟體,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工具,還應該具備社交功能,將音樂分享給很多熱愛音樂的人。
  • 網易雲音樂「主播電臺」,音樂社交新玩法
    用戶的需求,便是產品的方向,正當國內眾多音樂平臺開始調轉船頭想要在音樂社交上有所建樹的時候,卻猛然發現,網易雲音樂已經快人一步走在前頭了。近日,網易雲音樂發布了「網易雲音樂優質電臺推薦榜」,作為網易音樂社交生態建設的一部分,目前,「主播電臺」已經初見成效。
  • 社交和社區的區別:網易雲音樂社區+社交的更多可能性
    一開始是打算寫網易雲的分析報告,後來研究了一下社區和社交的定義,於是產品研究報告就變成了網易雲音樂的社區社交發展分析與發想。整理思考的時候略有倉促,有不足之處多多指教。區別社交和社區最基本區別連接方式:社區和社交的構成都是人和內容。
  • 產品觀察 | 沒有周杰倫的網易雲音樂,要靠社交、直播、下沉拓展...
    沒有1%的核心音樂版權,決定了網易雲音樂要走一條和騰訊音樂不一樣的路。近日,雲音樂正式上線了「雲村社區」,代替之前的「朋友」板塊。同時在雲村社區中設置「廣場」頁面,以瀑布流形式呈現內容。
  • 產品體驗報告 | 網易雲音樂,體驗一個「社交+音樂+直播」的動聽世界
    1.3 產品定位網易雲旨在解決音樂愛好者收聽歌曲時的社交需求,網易雲主打歌單、社交、發現和分享;此外,根據用戶聽歌的習慣給用戶推薦個性化的歌曲,讓每個人能夠聽到喜歡的歌曲時,感受到這個APP懂得自己的喜好,從而提升了用戶粘性。
  • 網易雲音樂大數據報告:社交屬性改變音樂市場
    近日,網易雲音樂發布了《聽歌多元化時代到來——網易雲音樂2016上半年用戶行為大數據》報告。報告基於網易雲音樂後臺大數據,呈現出了2億音樂用戶聽歌行為以及2萬音樂人活躍行為的大量數據。根據網易雲音樂大數據分析,2016年上半年用戶聽歌行為以及國內音樂市場表現出了一些明顯的現象和趨勢。
  • SNH48畢業演唱會刷屏網易雲音樂引領線上演出商業化發展
    隨著熟悉的《激流之戰》前奏響起,整場畢業演唱會正式拉開帷幕。隨後「一期生」陸續演唱了《戰役的崛起》《MUTE》《無盡旋轉》等多首經典作品,引得「雲村」樂迷直呼「畢業快樂」。在成員合唱環節,每個成員都展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戴萌的《Feeling U》帥氣幹練,莫寒、孔肖吟的《夜蝶》如夢如幻,張語格、李宇琪《愛恨的淚》唯美浪漫,吳哲晗、錢蓓婷、邱欣怡的《再見制服》活力滿滿。
  • 網易雲音樂的有限與越限
    先是在版權爭奪中丟失先機,緊接著又在版權合作戰略中不敵對手,很難說網易雲音樂對其賴以生長的音樂行業有更深入的想像力。對生態的想像力越限作為獨立於音樂產業上下遊之外的在線音樂平臺,一個一直擺在網易雲音樂面前的問題就是通過運營建立適合自己的音樂生態,強化用戶對平臺的粘性,而網易雲音樂給出的答案一直就是「社交」。
  • QQ音樂、網易雲音樂|版權向左、社交向右
    雖然表面上雙方展開合作,其實大家都在背後為了在線音樂市場較勁。如今,雙方再次因為版權問題互相開戰。網易雲音樂崛起、QQ音樂最大的威脅2013年4月23日, 網易雲音樂正式上線 。2013年11月,網易雲音樂歌單數突破1000萬。2014年8月,網易雲音樂用戶數突破4000萬。
  • 成於社交困於版權 用戶超8億的網易雲音樂為何仍遭群嘲?
    一邊,因評論區「喪文化」盛行、悲傷模板化而被嘲笑「網抑雲陰樂」,網易雲音樂推出了「雲村評論治癒計劃」,加大對虛假編造、謾罵攻擊內容的清理力度,忙著扭轉「網抑雲」的形象。圖片來源:微博用戶@梗百科bot另一邊,網易雲還想努力拯救被用戶詬病已久的「變灰」的歌單,在音樂版權方面頻頻出手。
  • 以「音樂社交」的差異點切入市場,網易雲音樂的優勢在哪?
    網易雲音樂以「音樂社交」的差異點切入市場,迅速獲得大批活躍用戶。並以此為基,向產業鏈上遊延伸。以產品撬動市場,試圖顛覆傳統、改變行業。至少從現在種種的數據看來,步調都是對的。因為市場上該類產品數不勝數,單單用戶數就是雲音樂所不能企及的。基於以上情況,所有在線音樂類產品都沒有社交屬性,所以雲音樂選擇以這樣一個角度切入市場,即音樂+社交。這也是戰略的第一步。當然,切入市場獲取用戶是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沒有用戶接下來的一切都是妄談。
  • 網易雲音樂網頁版更新 全面完善社交功能
    近日,網易雲音樂網頁版實現全面更新,用戶只需點擊http://music.163.com/便可進入最新頁面,在電腦上盡情享受音樂。
  • 網易雲音樂為什麼被「匿名社交」閃了腰
    網易雲音樂近年來在H5營銷上一直順風順水,從年度聽歌報告,到刷屏的第五人格測試,都獲得了病毒式的傳播。作為年度總結的「鼻祖」,今年的網易雲音樂年度總結卻被猝不及防「閃了腰」——原因就在它最後增加的一個輕社交環節:為喜歡同一首歌的人們提供一首歌的時間聊天?我們認真分析一下,問題究竟出在了那裡?
  • 「走心」的網易雲音樂還能走多遠?
    當網易在談音樂時,它在談什麼?上月28日,歷經30天整改的網易雲音樂終於重新上線。重新上線後的網易雲音樂已更新為V6.3.0版本,升級「雲村」社區,並上線了Mlog和熱評牆發布等新社交功能。從更新的內容來看,網易雲音樂更強調應用的「社交」屬性。
  • 丁磊發布網易雲音樂主要盈利方式:會員+廣告+直播+社交
    [PConline資訊]消息:近日,網易正式公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其在第二季度淨收入為人民幣187.69億元,同比增長15.3%,淨利潤人民幣30.714億元。而網易雲音樂用戶總數也突破8億,同時,網易CEO丁磊也明確了網易雲音樂的主要盈利方式。
  • 網易雲音樂的「桎梏」時刻
    作者| 超新星財經編輯| Ray作為網易雲音樂的資深用戶,不免會擔心,網易雲音樂有朝一日會像蝦米音樂一樣,小眾到「無人問津」。網易雲音樂,一款讓用戶又愛又恨的產品。曾經的網易雲音樂,界面清新簡潔,推薦精準到位,充滿了喜怒哀樂的歌曲熱評讓用戶感同身受,在版權「免費」年代裡,用戶嚮往網易雲音樂那樣的簡單純粹和文藝氣息。
  • 網易雲音樂7.0:功能分析與優化建議
    從笨重的VCD播放器到便攜的mp4,再到種類繁多的音樂APP,網際網路的發展不斷改變著我們的聽歌方式。用戶至上的網易雲音樂:網易雲音樂在拓展功能時依舊不斷強化核心優勢,由熱評區衍生出雲村熱評牆,打造雲圈強化社交,推出MLOG促進用戶創作,並設計鯨雲音效提升用戶體驗。由於網易雲音樂用戶更為注重精神世界的共鳴,不斷添加商業化功能(如:直播、雲商城)可能會導致用戶流失,因此網易雲音樂設置了可關閉直播推薦和隱藏入口功能,最大程度尊重用戶的選擇。
  • 網易雲音樂的落差
    在產品層面,網易雲音樂直逼「目前市場上最好的音樂產品」,在市場層面,網易雲音樂在數位音樂同行中匍匐殿後,這個落差能否在回報率超低的長周期中通過長期積累彌補回來還是未知數。
  • 網易雲音樂產品分析:音樂的力量
    網易雲音樂之所以能在眾多音樂軟體中獨樹一幟,其在社交方面的深度探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將結合網易雲音樂的現狀及未來如何發展進行全面解析。網易雲所有的社區活動都圍繞音樂展開,從歌單、評論、短視頻內容等功能迭代可以看出網易著力於UGC。在社交領域推出了因樂交友功能,認識聽歌品位相近的用戶,不斷去關注用戶探索,社交需求,吸引年輕社群。網易雲也開始重視粉絲經濟,培養音樂人,豐富音樂來源與多樣性,多元化的內容激勵用戶的付費意願,推出了音樂商城,提供音樂相關周邊,會員數同比增長很快。
  • 如何評價網易雲音樂7.0版本?
    在評價網易雲音樂7.0版本之前,我們先討論下音樂播放器的終極形態是什麼?是社交?是直播?還是場景歌單?在這個問題上,國內各家音樂播放器都在用自己的實踐去驗證自己的答案。網易雲音樂從開始之初就在社交的路上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