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祖師圓寂之地,千年古剎—空相寺

2020-12-09 形形色色看世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從達摩東渡,來我國宣揚佛教文化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佛教的名寺、寶塔也是中國古代建築保存最多的。寺廟是佛教的聖地,是普度眾生,神聖純潔之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旅遊業的迅速發展,中國許多的寺廟都變成了旅遊景點。這些被開發成旅遊景點後的佛教寺塔,在物質的利益滲透中,已經不再那樣的高貴莊嚴,變成了投資者們的攔錢之地,香火旺盛、高貴聖潔、普渡眾生的塔寺使得商業化特別濃厚,不僅進入塔寺大門需要票錢,就連燒香許願也得花錢,佛門的人間福地也變成了俗世,失去了教化大眾,普渡眾生的本心。在中國眾多寺廟中,有賺錢發大財的世俗寺廟,自然也有那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寺廟,它們堅持建寺之初心,普渡眾生,做最後的佛門淨土,不管你是遊客還是香客,都是不收取門票的,而且有的連上香都不需要自己掏錢。

今天就帶大家看看禪宗初祖達摩圓寂之地,空相寺。空相寺位於三門峽市區東50多公裡處的陝縣西李村鄉。原名定林寺,空相寺是與白馬寺同一時期建造的佛門聖地,是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公元536年,禪宗初祖達摩圓寂後葬在此寺,曾經有很多知名高僧在這裡參悟佛法、打坐念經。千百年來,空相寺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佛教禪宗信徒追憶達摩禪師、宏揚禪宗精神的最佳場所之一。寺院鼎盛時期規模宏大,香火極盛,曾與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開封相國寺一同被譽為中原「四大名寺」。

在我國,很多的寺廟在歷史中都未能倖免於戰火,空相寺也不例外,屢廢屢興。空相寺作為千年古剎景觀自然不少,空相寺坐東向西,依山遞升而建,沿中軸線的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接引殿、大雄寶殿、達摩殿、藏經閣等,其南邊有南僧院、達摩塔、達摩陵、轉角樓、鐘樓,北邊有北僧院、鼓樓、藏經閣、方丈室等建築。寺院建築布局嚴謹、排列有序,呈現出「清幽古剎名寺院,寶殿巍巍繞玉欄。香菸斷徑徑未斷,松柏鬱郁紫鍾懸。梵門開處金容顯,洞天福地境非凡」的壯麗景觀。山上的「八大奇景」和「四大絕勝」名甲天下。八大奇景為:龍嘴噴霧、土橋臥虹、井底明月、達摩銅佛、高樓洪鐘、鐵薪燒粥、椿抱翠柏、漢代松林;四大絕勝為:藏兵洞、濯心泉、八仙廟、公孫瓚藏甲處。寺內的達摩塔與達摩造像碑歷史悠久,香火繚繞。梁大同二年,梁武帝為《菩提達摩大師頌並序》,內容為讚揚達摩大師的豐功偉績。並立碑與寺廟內,稱梁武帝撰文碑。

空相寺相傳是達摩初祖在少林寺傳法之後,於公元536年十二月圓寂,終年一百五十歲。眾僧徒悲痛之極,將達摩祖師葬於定林寺內,並修建了達摩靈塔和達摩殿。梁武帝蕭衍親自撰寫了「南朝菩提達摩大師頌並序」的碑文,以示對達摩大師創立禪宗的紀念。後來東魏使臣於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經返回途中,遇見達摩大師杖挑只履西歸,立即報於皇帝。皇帝聞之,命人挖開達摩墓葬,只見只履空棺,方知大師已脫化成佛,遂將定林寺更名為「空相寺」。

進入空相寺從天王殿到三聖殿再到大雄寶殿,聽噠噠噠木魚的敲擊聲,飄落肩頭的落葉,僧侶揮揮衣袖,顯示出一片寂靜祥和。立於那拜佛臺、大佛臺的氣象恢宏、佛家淨土,還有那鐵骨崢嶸的六朝古松。都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空相寺是一個不求錢財,不求利益,潛心修佛的淨土,但是它也有著規矩,空想寺是不允許穿短袖、短褲和短裙等進入寺院,進入到寺院後不能有親密的舉動,而且進入大殿之內不能照相。這裡是佛門聖地,是僧人清修之地。還是禪宗初祖的圓寂之地,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現千年古剎的輝煌?

相關焦點

  • 空相寺:熊耳山下「禪宗祖塋」,達摩只履西歸,一隻鞋子留在這裡
    (王子瑞 攝)空相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年),與白馬寺同一時期建造,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與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開封相國寺一同被稱為中原「四大名寺」。圖為熊耳山下的達摩殿。空相寺的得名,源自創立中國禪宗的達摩大師。公元536年,達摩大師講法時安然圓寂,葬於定林寺,壽150歲。眾僧徒將初祖大師葬於定林寺內,並修建了達摩靈塔和達摩殿。
  • 達摩祖師:中國禪宗初祖
    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
  • 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到底是真是假
    據歷史記載,達摩祖師是不會武功的,當然,少林武功也就不可能是他發明的,那麼他當年一葦渡江是不是僅僅是一種傳說而非事實呢?其實,就算會武功,而且很高強,一百多斤的人站在一葉葦子上渡過長江,也沒人見過,這是明顯違背物理學原理的。所以,這不是會不會武功的問題,而是個思考角度不同的問題。
  • 空相寺裡識達摩
    史籍記載,達摩祖師在少林寺傳法慧可,之後又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傳法,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12月在禹門千聖寺講學時圓寂,終年150歲。眾僧徒悲痛至極,依佛禮將初祖大師葬於定林寺內。二年後,積庵禪師修建了達摩塔。禪祖深入人心,古塔多次修補,現存的這座塔,是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重建,2004年又進行了修繕。
  • 恭迎達摩祖師聖誕:一花開五葉 , 結果自然成
    達摩祖師,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羅,後改名菩提達摩,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菩提達摩(英文:Bodhidharma;?
  • 達摩祖師圓寂後的超級靈異事件 謎案千年未解(圖)
    達摩祖師(圖片來源:資料圖)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在嵩山五乳峰山洞中面壁九年,取得正果後把法衣、法器和四卷《欏伽經》傳給他的弟子慧可以,之後就離開少林寺,開始他回歸西天天竺的行程。魏國有一位大臣名叫宋雲,奉命出使西域,他數年在外,對於達摩的圓寂的事當然一無所知。當他完成使命歸國交旨途中,在蔥嶺上老遠看見一個和尚肩扛禪杖,手裡提著一隻鞋迎面走來。走近一看,是天竺國高僧,嵩山少林寺和尚達摩。宋雲問:「大師哪裡去?」達摩說:「回歸西天。」二人交談以後,臨別時達摩囑咐說:「你回京以後對任何人都不要說見到我。」宋雲不解其意地問:「那是為啥?」
  • 海口千年古剎,立於蓮花寶地,劉一葵探古
    相傳,在海南省海口市海甸溪北岸有座千年古剎,與南北朝禪僧達摩頗有淵源,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古剎名曰「禮邦廟」, 海口一西路六號禮邦廟仁心堂始建於明朝嘉靖年,歷史上也稱魯班廟、仁心堂、仁心庵。民間傳說,一西路禮邦廟址為達摩祖師落腳講經之地,亦稱為「蓮花寶地」。 相傳魏晉南北朝時期,達摩祖師立於蓮花寶座上遠渡重洋,曾在海甸溪岸邊落腳,為當地信眾講經說法。
  • 龍門山下千年古剎廣化寺
    龍門山下千年古剎廣化寺龍門山下千年古剎廣化寺廣化寺山門天竺國僧人善無畏735年圓寂於洛陽大善寺
  • 達摩祖師,婦孺皆知,江南高僧嵩頭陀,也名叫達摩,又有誰知呢?
    外籍勝因,內修覺觀,理事雙至,不即不離,其於達摩氏之道,固未始有異也。」達摩祖師,無論學佛還是不學佛的,估計都不陌生,一部電影《少林寺》,名聞天下,也以達摩少林寺面壁九年而成道,幾乎家喻戶曉。去年六月,我從京城遊學二十餘年之後,返鄉創辦傳道書院。
  • 佛教節日:農曆十月初五,恭迎達摩祖師聖誕日,見者得福
    達摩祖師,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羅,後改名菩提達摩,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於是,菩提達摩便派弟子婆羅提前往勸諫,波羅提不辱師命,成功地扭轉了異見王的禁教政策,並且使異見王成為虔誠的佛教徒。達摩至中國後,成為求那跋陀羅的弟子,屬於南天竺一乘宗(又稱楞伽宗)。求那跋陀羅(Gunabhadra),義譯為功德賢,中天竺人。
  • 河南古剎發現神秘地宮,內有一高僧枯坐千年,專家:疑似日本人
    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千年歷史淵源流長,文化底蘊根基深厚。在五千年的發展長河中,朝代一次又一次的更迭,歷史也在滾滾向前推演,有的朝代引領國家輝煌發展,有的朝代導致國家備受他國欺凌。在這期間,各國之間的往來,也會產生文化的碰撞。佛教從印度傳來,在中國落地生根,發揚光大。河南有一古剎,人們無意發現了神秘地宮,專家進入以後,發現內有一高僧枯坐千年之久,專家觀察後說道,疑似日本人。
  • 今天是達摩祖師聖誕日,走進他生命中的那幾個人
    回望身後遙遙一對人馬飛奔而近,遂果斷地順手摺取身旁一枝蒲葦,嗖地投擲到江裡,然後縱身一躍就踩到了剛浮起來的葦幹上,如同滑翔一般在江面上飄忽遠去……他就是中國的禪宗初祖,來自古印度的達摩祖師。拈花一笑佛陀駐世時,有一天對弟子講法。
  • 達摩150歲高齡才圓寂?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菩提達摩,禪宗之祖,一位真實存在而又萬般神秘的高僧。他因佛學領域的成就而為人敬仰。不過於並不熟悉佛教的人而言,達摩祖師更吸引人的是他來華的經歷和一百五十歲高齡才圓寂的結局。而達摩看到來人,只是不緊不慢地折了一束蘆葦,然後就悠然地將追他的人甩在了長江對岸。在成功渡江後,達摩祖師先是到了洛陽,後直奔少林寺所在的河南嵩山的五乳峰。而少林寺對這位遠道而來的高僧也展示出了極大的熱情。時任主持的跋陀甚至邀請達摩祖師與他一道主持少林寺。不過達摩婉拒了少林寺的種種好意,只在五乳峰下另擇一巖洞,禪居於此,收徒授禪。且這一待,就是三年。
  • 陝縣空相寺發現唐代碑刻
    河南省陝縣人民政府近日舉行空相寺新發現唐代碑刻「汾陽王置寺表」新聞發布會,由平定「安史之亂」的汾陽王郭子儀後人所立唐代碑刻,展現在世人面前。   空相寺又名定林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年至75年)。今年2月29日,空相寺僧人、居士在綠化寺院時,在地下1.5米處發現一碑刻。經三門峽市 文物局報經河南省文物專家鑑定,確定為唐代碑刻。
  • 聽說這兩塊石頭很有靈性,被安徽這座千年古剎奉為鎮寺之寶
    安徽蕪湖,弋江區白馬寺的大殿裡供奉著的這兩塊石頭,已經被奉為這座千年古剎的鎮寺之寶。有關這兩塊石頭的來歷,聽說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白馬寺座落在蕪湖南郊白馬山上,提起白馬山,還有一段傳說,據傳二祖慧可大師駕白馬馱經書,追趕達摩祖師,途經白馬山時在洞中小憩,此山便成了白馬山,此洞也成了白馬洞。在白馬馱經的地方人們建起白馬寺。從此,白馬山、白馬洞、白馬寺就成了蕪湖的古八景之一。白馬寺始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劉駿大明七年(公元四六三年),明朝初年被敕改為「護明寺」。
  • 並非達摩之功也非惠能之能,只因此人
    禪宗的創始人是達摩菩提,所以禪宗也被稱為達摩宗,相傳達摩祖師面壁九年了悟大乘禪機,在中國南朝時期由南天竺來到中國廣州,一路北上一路傳教直至北魏,之後在少林寺將衣缽傳于慧可,與公元536年圓寂,葬於其最後傳教的定林寺之中,便是如今的空相寺。
  • 嵩山少林寺瞻禮達摩祖師
    嵩山少林寺瞻禮達摩祖師達摩洞,位於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中峰上部,是一個天然石洞,深約七米,寬約三米。相傳印度高僧菩提達摩於公元527年至公元536年在此面壁九年,首傳禪法,因此後人亦稱之為「初祖九年默玄處」、「達摩洞」或「達摩面壁洞」。
  • 塔影苑與空相寺碑石
    眼前的一片小竹林沒有掩蓋住即將到來的驚喜,我在池景亭內發現,亭中留存著一塊北宋「空相寺」殘碑,一塊碑石由一個亭子守護,碑身看似古樸厚重,卻與周邊景色毫無違和感,反而這塊獨特的碑石在極力地融入環境和適應這個時代。  北宋「空相寺」碑石的存在,也為龍華寺追溯了根源,仿佛前人捎來了石質信件,當萬事湮滅,碎瓦入泥,碑石或許還可以在更迭翻滾的時代泥流中露出永恆的一角。
  • 河南千年古剎發現神秘地宮,專家進入後,只見一高僧已枯坐千年
    因為統治者的提倡,佛教在我國也得到迅速的發展,中華大地上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古剎寺廟。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古代寺廟都已經成為一片廢墟。但也有一些寺廟保存的依然非常完好,甚至常年香火鼎盛。而接下來所要說到的這個故事,就與一座有上千年歷史的寺廟有關。河南千年古剎發現神秘地宮,專家進入後,只見一高僧已枯坐千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來濟公活佛的出家之地靈隱寺 千年古剎 探尋禪宗之旅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活佛濟公的這幾句話讓多少人記住了這個這個放蕩不羈的高僧,說到濟公,大家首先就會想到濟公的出家之地靈隱寺。但是,對於靈隱寺相信大家只是在一些電視劇當中看見過,只是對其有著模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