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之域---巴勒貝克神廟

2020-11-20 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講述世界歷史文化遺產,認知人類文明精華!

中東地區,是近代的火藥桶!巴以衝突、敘利亞內戰、黎巴嫩內戰、恐怖襲擊、宗教衝突,近年來一直伴隨著這塊神奇的土地!時光回到千年以前,這裡有過燦爛的文明,有人類留下豐富的遺址。今天我們來到黎巴嫩,我們一起去尋找傳說中的太陽之域---巴勒貝克神廟

區位圖

巴勒貝克神廟是黎巴嫩著名古蹟,位於黎巴嫩貝卡谷地外山麓,貝魯特東北80 多公裡,海拔約1160 米。「巴勒貝克」意為「太陽之域」。

公元前2000 多年腓尼基人崇拜太陽神巴勒修建這座神廟,使之成為祭祀中心。巴勒貝克神廟不但是當時羅馬神聖的祭祀中心之一,也是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代表作之一。保存最完好的羅馬時代的神廟。它是黎巴嫩古建築藝術的精華,也是世界人民的珍貴財富,從1956年以來,黎巴嫩每年在這裡舉行一次國際舞蹈和音樂節。198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羅馬帝國時的奧古斯都皇帝又在此僱傭2 萬名奴隸對神廟進行擴建,增修成一個龐大的宗教建築群,裡面供奉了萬神之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和愛神維納斯。

神廟以巨石壘成,周圍是用巨石築成的高聳的城牆,巨石長 19~20 米,寬 4.5 米,厚 3.6 米。廟內有 6 邊形的前院和寬闊的祭祀大庭,庭內有 2 個祭壇,大的祭壇高達 18 米,供奉牛羊祭品之用。祭壇旁有 2 個水池,供祭祀者洗手。大庭由 128 根玫瑰色的花崗石圓柱圍成華美的石廊,這些花崗石是從埃及亞斯文運來的。所有的石柱和石樑都鐫刻了各種箭頭和雞蛋組成的圖案,其中雞蛋表示人的生命出世,箭頭代表人的生命終結。從大庭有石階通往朱庇特廟。

石刻細節

朱庇特神廟是巴勒貝克古羅馬建築群裡歷史最久、規模最大、氣勢最雄偉的一座,可惜為地震所毀。朱庇特神廟也是一座六邊形的建築,原有 54根圓石柱,每根由 3 塊圓石柱鑲接而立,共 22 米高,直徑 2 米多。柱頂和石柱之間用石榫相接,橫梁上雕有許多獅子頭,表示雄壯,只剩下 6 根,遠遠望去,就象 6 尊天神守衛在天際,庭院中間的祭臺約 5 米高,是朱庇特神廟內保存最完好的建築。

巴卡斯神廟位於朱庇特神廟左邊,巴卡斯是主宰五穀豐收的酒神,因此廟內除了供奉酒神像外,還有一個酒窖,四周牆上飾有葡萄和酒壺組成的圖案。神殿大門兩側 10 多米高的石柱上,刻滿了各種穀物和蔬菜、水果,形象逼真。神殿四壁和石柱上刻有各種精細工整的花紋圖案,神殿外沿是用直徑2 米、高 15 米的圓形石柱鑲接而成的長廊,拱頂是巨石浮雕,刻有 28 個神像。掉落在神殿長廊裡的一塊浮雕,是一個巨蛇纏身的女神,漂蕩在河水波浪裡。這是埃及女神克莉奧巴特拉,巨蛇纏身說明她是被毒蛇咬死,河水波浪標誌著尼羅河。4 次大地震把這座宏偉雄渾的神廟群毀為廢墟。維納斯是 2世紀中葉安託尼烏斯·庇護皇帝的敘利亞皇后阿泰佳提斯,是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神廟現雖已是一片廢墟,但仍能辨出它昔日小巧的庭院、亭亭玉立的石柱以及那幽靜的曲徑,給人以美的聯想和感受。

巴勒貝克國際藝術節

自1956年起,除內戰和其他安全原因間隔外,每年夏季都在神廟遺址內,舉辦 巴勒貝克 國際藝術節,成為 中東 最著名的文化節。以古老的 石柱 臺階為背景,配以現代燈光,形成獨特的藝術場景和氛圍。節目風格多樣,包括音樂、戲劇、歌舞、說唱,吸引了各國知名的藝術團組和頂尖藝術家,其中包括 紐約 愛樂樂團, 澳大利亞 芭蕾舞團, 愛爾蘭 大河之舞、 英國 老 維克 劇團, 美國 黑人爵士女歌手Ella Fitzgerald,Nina Simone, 突尼西亞 烏得琴 oud 樂手 Dhafer Youssef。其中 「 黎巴嫩 之夜」專場,展示傳統民族歌舞說唱,當地人很有共鳴,手舞足蹈,遊客對曲調、樂器、服飾感覺耳目一新,心也隨著悠揚的音樂搖擺。最紅的女歌星Tania Saleh、Fairuz的天使之音,悠長婉轉,久久迴蕩在廊柱間。去觀賞藝術節演出,是當地人夏季一項熱門活動,特別是社會名人精英。藝術節能如期舉行,是一個指南針,表明國家安全穩定。各方都為藝術節順利 成功 而努力。它實際上已經成為 黎巴嫩 國民精神的一個文化符號,講述和傳承 巴勒貝克 不朽的故事。

本人計劃整理一套關於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文章,定期更新,後期視頻講解跟上,歡迎大家點讚和關注,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超越現代技術的建築,高於金字塔的難度,它就是巴勒貝克古城
    這個超越現代技術的建築,高於金字塔的難度,它就是巴勒貝克古城。巴勒貝克是黎巴嫩中部地區貝卡谷地的城市之一,總人口大概是10萬人,其中暗藏著建築屆的奇蹟——朱庇特神殿、巴卡斯神殿和維納斯廟,至今依舊讓人嘆為觀止。
  • 世界上保存度最高的一座古羅馬神廟,位於黎巴嫩境內
    在此次大型爆炸事件發生之前,很少有人關注黎巴嫩,同處於亞洲境內,黎巴嫩往往被歸屬於中東國家之列,很少有人單獨提及這個國家,仔細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我們發展這個國家在動亂的周邊環境中,其發展也是經歷了幾多坎坷的。
  • 世界最大羅馬神廟遺址,不在義大利而在中東,因戰爭而被旅行者所知
    說到巴勒貝克那麼就不得不說腓尼基時代,在3000多年前迦南人在這裡修建了崇拜太陽神的古城和神廟,由於太陽神名為「巴勒」,故稱為「巴勒貝克」;公元前333年羅馬人來到黎巴嫩徵服了腓尼基人,並將這裡納入自己的版圖。
  • 說一說世界歷史上的十大神廟
    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廟所在地。這裡的阿蒙神廟也成為全國最大最富有的神廟。 3、阿布辛貝神廟 據說阿布辛貝神廟的名字來源於最早帶西方人去到現場的嚮導的名字。太陽節奇觀,即太陽光一年兩次照進聖殿,照亮聖殿地區的神像,是該神廟的神秘特色之一。神廟意在目的是為了向埃及南面努比亞宣示國威,並在該地區鞏固埃及宗教的地位。
  • 全球保存極為完整的羅馬神廟,已有上千年歷史,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而其中全球最為保存完整的羅馬時代的神廟並非在歐洲,而在亞洲西南部的黎巴嫩。黎巴嫩的國土面積並不算大,僅只有10452平方公裡。但這裡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腓尼基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生活於此了。而我們說到的保存最為完整的羅馬時代的神廟就位於黎巴嫩的巴勒貝克,這裡有著很多羅馬時期的古蹟。
  • 卡納克神廟——迎接太陽的地方
    如果說開羅是一座「千塔之城」,那麼盧克索就是一座又四「宮殿之城」。古老的尼羅河穿城而過,將其一分為二。古埃及人對太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崇拜,他們認為人的生命就如同太陽一樣,自東方升起,西方落下。於是,便形成了尼羅河東岸是神廟和充滿活力的居民區,河西岸是帝王、貴族陵墓的盧克索城的特別格局。「生者」與「死者」隔河相望,形成兩個世界永恆循環的圓圈。早在4000多年前,當盧克索還叫「底比斯」的時候,這裡曾是埃及的「珍珠之地」,人煙稠密,廣廈萬千,光城門就有100座。
  • 歷史:迷失金字塔之謎,以及喪葬複合體或太陽神廟!
    歷史:迷失金字塔之謎,以及喪葬複合體或太陽神廟!在吉薩的大金字塔以北約五英裡處坐落著阿布拉瓦什山。在山頂上坐著Djedefre金字塔的廢墟。Djedefre是法老胡夫的兒子,他建造了大金字塔。根據考古新聞網的報導,胡夫金字塔的高度接近483英尺,這使其成為世界上最高的人造建築,直到14世紀建造林肯大教堂。
  • 埃及發現太陽神廟遺址
    本報開羅2月28日電(記者馬海兵)埃及文化部長法魯克26日宣布,埃及和德國考古學家24日在開羅東北部發掘出一座古埃及太陽神廟遺址。同時還在遺址內發現了古埃及最著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此外,還發掘出其他一些殘缺的紅色花崗巖雕像和神廟綠色的石地板。該遺址是當地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太陽神廟遺址。哈瓦斯表示,新發現的雕像都有殘缺,需要進行修復。當地今後可能還會有其他重大考古發現。埃及文物最高管理委員會計劃將把當地建為埃及一個新的古蹟旅遊點。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為古埃及第19王朝第三代國王,統治古埃及長達66年。
  • 埃及的太陽神廟,來自於古埃及人民的復活信仰
    太陽節,是在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兩個特殊的日子裡,神廟與太陽達成默契,到日出時分,陽光會從神廟的大門長驅直入,經過60米的大廳,直射聖壇上的神像。埃及人會為了「太陽節」而盛裝打扮,埃及旅遊部的官員們也會到來。但是在3000多年以前,像這種奇蹟發生的日子,也就是太陽節,都由祭司來操辦。
  • 庫斯科太陽神廟內部富麗堂皇,主殿供奉著太陽神偶像
    全國神廟中最負盛名的是人稱「科裡坎查」即「黃金勝地」的庫斯科太陽神廟。神廟在市中心佔據了一大片土地,周長約400步,由一道厚實的圍牆護衛著內部院落,神廟包括一主建築物、幾座神殿和一些次要的建築物。神廟中有一面半圓形的牆壁十分著名,這座弧形牆壁完全是由多塊鑿光的方形凹面石板拼砌而成,建造工藝十分高超神廟的外牆上裝飾著寬約80釐米的金帶,金帶被嵌入石壁,西班牙人入侵後,為尋求黃金據地二尺,野蠻地拆牆毀壁,將許多神廟宮殿夷為平地,庫斯科大神廟也難逃被毀的命運。16世紀時,西班牙人利用它的堅實地基,又在原址建起了聖多明各教堂。
  • 埃及地下出土古太陽神廟 發現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埃及古蹟最高委員會2月26日宣布,開羅東北郊的一個市場地下發現了一座大型古代太陽神廟,其中幾座花崗巖雕像被認為屬於古埃及偉大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據路透社2月26日報導,這座神廟是德國一個考古小組在24日發現的。開羅東北郊位於有「太陽城」之稱的赫裡奧波裡斯古城原址上,曾是古埃及法老祭祀太陽神的中心。
  • 埃及露天市場下驚現太陽神廟
    據新華社專電 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員會26日說,考古人員在開羅郊區一處露天市場下面發掘出一座重要太陽神廟遺址和許多石像殘塊,其中一座雕像重逾4噸,被認為是公元前13世紀的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二世。  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員會秘書長扎希·哈瓦斯26日說,考古人員在開羅東北部郊區一處遺址中「發現了許多粉紅色花崗巖石像殘塊。
  • 埃及發掘出一太陽神廟遺址
    石像疑似拉姆西斯二世法老  新華網開羅2月27日電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員會26日發表聲明說,考古人員在開羅郊區一處露天市場下面發掘出一座重要太陽神廟遺址和許多石像殘塊,其中一座雕像重逾4噸,可能是公元前13世紀的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二世。
  • 亞洲三大未解之謎:古城藏於海底,鐵柱千年不鏽,建築非人力可為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自古至今一直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有些甚至還被認為是古代時期人類曾與外星文明接觸的產物。一些暫時無解的千年古蹟不僅困擾著科學家和考古學家,而且還深深吸引了世界各地心懷好奇的遊客。在我們生活的亞洲地區,就存在著三處引人關注的待解之謎!
  • 百年來震驚世界的8大考古發現 瑪雅太陽神廟
    10月9日消息,百年來震驚世界的8大考古發現瑪雅太陽神廟。在過去100年,考古學家們在世界各地找到了很多驚人的發現。這些發現不僅幫助人們了解了地球生命的起源,也用一種近乎不可能的方式講述了歷史、考古以及古生物學方面的知識。下面是過去100年來最罕見的考古發現。 1、意外發現瑪雅「太陽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