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以來的第一個周末,實踐營小記者們的身影活躍在杭城的各個角落。
Part 1
小記者們來到商報自有品牌——杭州收藏品交易會現場,與一位位專業的收藏品買家賣家零距離接觸,走近中國傳統文化之收藏品文化。孩子們通過分組,展開對展商、顧客及專家的採訪。
收藏品,一個孩子完全陌生的名詞,通過孩子們的採訪、觀察,有了全新的定義。
一提到收藏品的價值,小記者們的腦袋瓜裡第一個想到的是「值錢」,於是,在採訪現場,也總發生「問價」、「比價」的趣事。
一位五年級的男孩子在觀察了藏品及其價格後,突然感慨:「這件藏品便宜,居然我也買得起。」一句話逗笑了現場被採訪的展商們。
小記者胡睿灝正在採訪
「這件藏品的價值在哪?值錢嗎?」在會展二樓,一群小記者圍著珊瑚藏品的展商阿姨聊個不停。
「阿姨,這些珊瑚珠是哪兒的珊瑚製作的?」
「我之前看過大堡礁的珊瑚,是一樣的嗎?」……
「如果你們感興趣,還想知道得更多,我一直在這裡,可以與你們聊一整天。」
這位耐心的展商也很耐心地與孩子們交流,還告訴孩子們,關注收藏品的價值,不能只看值不值錢,更該學習的是收藏品背後的文化與知識。
「每一件收藏品都有它獨特的價值,都是每一位收藏家的寶貝。」一位小記者在採訪後總結道,每件「寶貝」都有小秘密。
考慮到大多小記者是第一次參與採訪活動,大記者特地為他們準備了採訪的任務表,列出了一些建議小記者問的問題。除此之外,空白的採訪登記表則給孩子們更多的思考空間。
在採訪現場,小記者的第一個任務是熟悉與觀察,觀察來來往往的人,觀察每一個展位上的收藏品。當然,並不是以觀光的目的去看,而是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小記者於涵宇正在採訪
「阿姨您好,我是……我對這隻玉蝴蝶很感興趣,您能和我聊聊嗎?」聰明的小記者將自己當成顧客,與展商攀談起來,一問一答,小記者想了解的問題都得到了答案。
「採訪原來也沒想像中的那麼難,非常好玩,而且可以了解很多東西。」小記者尹子欣在投稿中提到。
一踏進展區,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塊巨大無比的石頭,周圍有綠色植物環繞著,通過看告示牌,我知道了這並不是一塊簡單的石頭,而是一塊極為罕見的翡翠大玉石,它有一個特別好聽的名字「紫氣東來」。在玉石的周圍各種精美的玉器、翡翠、瑪瑙陳列在展櫃裡,讓人眼花繚亂。
「啊呀,我怎麼光顧著看了,今天的正事可是採訪呀。」我輕聲嘀咕著,「可是這麼多人,我先去採訪誰呢?」
我環顧四周,有一位穿黃色衣服的阿姨正微笑著看著我。這位阿姨非常面善,我就去採訪她吧。我鼓起勇氣走到了阿姨的展臺前,滿懷信心地開啟了我第一次的採訪。真正開始採訪了,我才發現我太高估自己了,整個採訪過程中我連頭都沒有抬,眼睛一直盯著手中的稿子,雙手緊緊地攥住手中的稿子。等問完所有的問題,我連「謝謝」都沒有說,匆匆地離開了。哎,採訪可真不是個簡單的事兒啊。
有了第一次的採訪經歷後,我膽子大了一點了,我鼓起勇氣採訪了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展商。
我採訪的第四位展商是一位叔叔,我問了他好幾個問題,他都耐心地回答了。他還向我介紹了有關玉器的知識。
原來,玉有軟玉和硬玉之分。而翡翠就是硬玉,它十分細膩和堅韌。軟玉有很多種,和田玉就是軟玉,它出自新疆,是我們國家的國玉。單單是玉就蘊含了這麼多的知識啊……
這次採訪活動,我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增強了與他人交流的能力,期待下一次的小記者活動。
實踐營小記者 袁浦小學 魯栩沁
周六,我在杭州市吳山品悅翡翠珠寶商場做了第一次採訪。
商報記者向小記者們講解採訪常識
雖然帶隊老師給我們講授了一些採訪要點和小知識,可我一直不敢去採訪。腦子裡一片空白,不知道問什麼問題,我緊緊握著自己的採訪筆記本,遊蕩在每個店鋪。整個一樓交易區我都轉了個遍,還沒有找到一個可以採訪的人。
「要不先列個採訪的草稿吧?」老師發現了我,建議說。於是,我設計了一個採訪草稿。可是看著人來人往的交易現場,我還是不敢去。老師又鼓勵我說:「你去試試吧,可以先靜下來看看、聽聽別人是怎麼交流的,加油!」
那好吧,我鼓起勇氣,朝一位賣家伯伯走了過去:「你好,我是《每日商報》的小記者,請問,您可以接受我的採訪嗎?」第一次採訪,我有些尷尬,說得磕磕絆絆。「OK!」那位賣家伯伯很開心地接受了。
「您賣的這些是什麼東西啊?」我害羞地問。「是黃金呀。」「這些黃金是從哪裡來的呢?」我又問。「來自我們內蒙古草原!」他很驕傲地回答。「那這些黃金有什麼特殊之處呢?」「嗯,這個問題我要想一想。它告訴我們草原上發生的故事……」
Bingo!第一次採訪很成功,我趁熱打鐵,又順利採訪了一位賣家爺爺,他向我講述了一個仿佛打了蝴蝶結的乾隆包袱瓶的「前世今生」故事。而另一位買家叔叔告訴我鑑別玉器的口訣「真品、年份、漂亮」。大家都很熱情。
第一次採訪,我從一開始不知道怎樣採訪,在店裡亂轉,到慢慢地開始採訪別人,到最後能夠順著別人回答繼續提問,雖然比不上大記者這樣專業,但我很有收穫。
實踐營小記者 採荷三小 林晰
這是一個春光燦爛的早晨,我來到事先和商報小記者Joy老師約定好的地方——2018杭州收藏品交易會現場。在門口集合後,Joy老師非常耐心地給我們介紹了什麼是新聞,並告訴我們:「採訪時不要緊張,要有禮貌。」老師講完後,我就飛快地跑進去了。
我仔仔細細地看了好長時間,終於看到我感興趣的東西了,那是一塊用玉鑲嵌著的黃金,跟爺爺送我的那塊十分相似,我走上前問:「阿姨,請問這塊玉與這塊黃金是怎麼粘在一塊的呀?」阿姨說:「這個是用3D列印出來的」。之後我們聊了幾句就跟阿姨說再見了。
我繼續邊走邊看,在二樓的一家店裡又看到了一個稀有的盤子,店主還是一位帥氣的叔叔,他熱情地和我們攀談起來,大概是因為叔叔家也有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吧。
-「叔叔,這個盤子是很久以前的吧?」我問。
-「是的,這個盤子是康熙皇帝年間的,是真的哦。」叔叔說。
-「那這裡面這個棕色的是土嗎?」我突然看到盤子裡面有塊髒髒的東西,就問。
-「不是的,這個是燒窯的時候產生的雜質,是弄不掉的。」叔叔看我在盤子上用手刮那塊髒髒的東西,笑著說。
-「這個盤子是吃飯用的嗎?」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盤子反覆看了又看。
-「不是,這個是古代老百姓家裡用來裝飾的。」叔叔盯著我手上,生怕我摔碎了他的寶貝。
這時,媽媽湊過來好奇地問:「這是民窯的盤子嗎?」叔叔點點頭。
問完了這些,順便和叔叔聊了聊他們這次交易會的一些情況。叔叔說,他每個月都要參加四五次這樣的交易會,每年都是全國各地的跑,這次杭州是他的第三站,馬上要去的是長沙。
經過這次採訪,我學到了不少關於收藏品的知識,知道了每個藏品都有它的歷史背景,但我還不是十分明白,需要繼續不斷地學習。
從交易會出來後,媽媽獎勵了我兩塊髒髒麻餈,味道真的很好,我差點把舌頭都吃進去了。
實踐營小記者 丁信小學 趙忻笛
開學了,小記者也出動了,這次,我們真的要當回記者去採訪珠寶店裡的顧客、商人、專家。
我一開始小心翼翼,生怕被別人罵,到了後來,我可就不一樣嘍,見到一人,問一人,說的我口乾舌燥的,看到了手上的表格,呀!不知不覺,我竟然把表格全部寫滿了。
接下來就是狂購時間。書法店裡的毛筆有兔毛,黃鼠狼毛,羊毛,鼬毛,鼠毛,馬毛,狼毛,雞毛甚至還有熊毛。
我頓時驚呆,學毛筆的我,也只知道狼毛,羊毛,這幾年真是白學了,媽媽指向了一隻大毛筆,不,是特大毛筆,長有1米多!就連毛頭也有30多釐米,看到那刻,我真以為那是拖把,不是毛筆!
實踐營小記者 外語實驗小學 應明可
今天是我第一次採訪,我在會場繞了幾圈也不敢開口問,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在看玉器的阿姨,我才鼓起勇氣走上前,小聲地說出那些已經想了很久但不敢說的字:「阿姨我能佔用您的一點時間嗎?」 「說吧,」阿姨耐心地看著我說:「你是有問題想問我嗎?」
-「您在看的是什麼呢?」
-「是玉器,我拿著的是銀的。」
-「哦?那這些是手工打造的嗎?」
-「對。」
-「那是哪個朝代的呢?」
-「唐代的。」
-「謝謝阿姨,我的採訪結束了,再見!」
我說完,又鞠了一躬。
第一位採訪完了,我覺得挺順利的,就開始釆訪第二位,對方也是一位阿姨。這一次,我先做了自我介紹,然後大膽地問她能否接受我的採訪,這一位阿姨也爽快地答應了我。通過採訪,我了解到阿姨手中的琥珀是從海底打撈來的,還是來自中國臺灣與日本之間的海域。
我的第一次採訪一共採訪了兩位阿姨,下次我一定要多採訪幾位。
實踐營小記者 明珠實驗學校 賈子嫻
一進入市場,我東看看、西看看,感覺眼花繚亂,突然,我的視線被一個擺放在櫃檯上的方形盒子吸引了過去,裡面擺放著紅紅綠綠的、樣式很多的、小巧玲瓏的小擺件。
櫃檯的老闆姓莫,莫叔叔非常熱情地和我聊起了他的寶貝。我看到一對像小蘑菇一樣的紅色石頭做成的東西,莫叔叔告訴我,那是紅瑪瑙耳塞,我被驚得目瞪口呆。我還沒有見過這種耳塞,我的耳塞是用橡膠製成的。原來古代的人還是挺講究的啊!
接著我又看到一塊墨綠色的長方形物品,莫叔叔告訴我這是一塊用地方玉刻成的印章。我輕輕地拿起來,這塊玉的下面果然刻著四個字,可惜我不認識。但是這個印章的上面還有一個掛餌,印章為什麼要掛起來呢?莫叔叔說這是古人為了便於攜帶。我想古代的人印章應該是使用的非常多吧。
莫叔叔滔滔不絕地給我講著一個個小寶貝,我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就到中午了,古玩市場那麼大,莫叔叔店裡一個小小的盒子裡就藏著這麼多的秘密,我想到我們祖國古代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我們應該認真學習,不斷地探索!
實踐營小記者 採荷三小 金可嵐
今天我參加了小記者採訪活動,很開心但是又有點緊張。
我走到市場裡面,哇!眼前一亮,有一個美麗的東西,我很想知道它是什麼,可是我不敢問,媽媽說:「既然好奇,就大膽去問吧。」我鼓起勇氣,上前去問,老闆告訴我這個是碧璽,接下來我又問了兩個老闆,分別了解了遼金錢幣盒以及琥珀戒指。
採訪原來也沒想像中的那麼難,非常好玩,而且可以了解很多東西。
實踐營小記者 明珠實驗小學 尹子欣
今天是我們《每日商報》實踐營小記者開年第一個採訪日—— 走進「2018杭州收藏品交易會」,也是我第一次體驗採訪活動。
在陳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先進行了短暫的採訪培訓,讓我了解了新聞是什麼和有關新聞的歷史故事,學習了一些基本的禮儀知識和採訪五部曲,並知道了如何去親近採訪人並得到他們的信任。
隨後,我們分好小組,設計好問題,開始了我的採訪任務。
我在展館裡尋找起可採訪的目標,第一個被我鎖定的是一位打扮洋氣,看起來和藹可親的展商,我鼓起勇氣走了過去,「阿姨你好,請問我可以採訪一下你嗎?」「可以啊!」阿姨很熱情地回應了我,並放下了手中的事,「我是商報小記者,來自杭州市長壽橋小學,我叫……」「我也是杭州的,今天我帶來的藏品都是蜜蠟,在阿姨心裡每一件藏品都很珍貴……」
阿姨見我那麼認真,就從她精美的首飾盒裡拿出了一件藏品,和我聊起了三字經裡的「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還和我聊起了關於「國」字的由來,從繁體到簡體字的來源演變。
從甲骨文形體來看,「國」的左邊是「口」,右邊的「戈」代表武器,用武器把一個地方打下來,戰勝了它,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的,口不是人的口,而是這個地方被我們佔領了,圍起來,用武器來保衛這片土地。後來,郭沫若先生將「國」簡體改革變成了「國」,他說過「化幹戈為玉帛」,「國」字裡面就換成了「玉」。
我的第一次採訪任務完成的很順利,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要做好一名記者,最關鍵的是要靠平時多積累和多鍛鍊,我很期待下一次活動。
實踐營小記者 長壽橋小學 胡睿灝
今天,我參加了商報小記者活動,到2018年杭州收藏品交易會採訪了參展商。我和小夥伴莫嘉韻一起,採訪了賣玉石的李伯伯,賣文房四寶的羅叔叔,還有賣翡翠的王阿姨。
我印象最深的是羅叔叔的店。在他店裡我看到了好多好多毛筆、紙張、墨和硯臺。有一種用羽毛做的筆我第一次見,羅叔叔說這是專門用來畫畫的。
我還問了羅叔叔,毛筆的毛都是哪裡來的?羅叔叔說,都是動物的毛,比如兔子,羊和黃鼠狼。「啊?黃鼠狼?難道我們平常說的狼毫就是黃鼠狼的毛嗎?」我驚訝地問。羅叔叔說:「對呀。黃鼠狼還有個別稱,叫黃大仙呢!」
哈哈,我一直以為狼毫是狼的毛呢,原來是黃大仙的毛啊!
實踐營小記者 長江實驗小學 王舒顥
小小牙齒,吃飯說話都靠它,小小牙齒,我要保護它,看我怎麼來刷牙,上面牙齒從上往下刷,下面牙齒從下往上刷;小小牙齒,營養哪裡來,少吃甜來多吃蔬菜和水果;小小牙齒,掉一顆長一顆,長了還沒掉,醫生來幫忙,小朋友真勇敢,拔牙不怕疼,小小牙齒整齊又潔白;小小牙齒很重要,定期檢查守護它!
因為我是第一次打橄欖球,內心很激動,早早地來到了目的地。此次給我們培訓的橄動橄欖球訓練營的專業老師們在場地上等候著,其中還有一位是外教大姐姐老師,她的名字叫安卡,另一位大哥哥曹老師。
活動很快開始了,安卡老師先叫我們一起來熱身,向左跑然後又向右跑,熱身完後,安卡老師要來捉我們,如果我們不跑到白色安全區,就會被捉到,活動很熱烈,不過我們還是被老師捉到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我們又做下一個遊戲,來抓我們的人手上要捧牢橄欖球,碰到我們並講出一個英語單詞,在第一輪中,我不小心被抓住了一次;第二輪,一次也沒被抓到,我好開心。
最後的對決時刻,老師給我們分成了兩個小隊進行了一場比賽,很遺憾我們0∶2輸了,但我們還是很開心。
通過這一次有趣的體驗,我了解到橄欖球運動原來是由足球運動派生出來的一項運動,可用腳踢球,用手傳球,也可抱著球奔跑,更可以拉人拖腿。這是一項激烈而有趣的運動。今天,雖然我滿頭大汗,感覺很累,但我累也是快樂的。
實踐營小記者 刀茅巷小學 梁懿
活動開始了,首先,一位叔叔給我們講解了牙齒的結構、各部分名稱、牙齒萌芽的順序等等。醫生阿姨檢查完我的牙齒後,讓我來當牙醫,給媽媽檢查牙齒。我學著阿姨的樣子,邊仔細給媽媽檢查著,邊囑咐媽媽要好好刷牙……覺得自己好像真的牙醫一樣。活動結束時我還獲得了「愛牙小衛士」的獎狀。真的太開心啦!
老師讓我們穿上白色的衣服,戴上雪白雪白的帽子,太好玩了,有點兒像醫生的感覺了。我像模像樣拿著東西給媽媽的牙齒進行了檢查,媽媽有黑牙還有破的牙,檢查結束我告訴媽媽回家後要認真對待刷牙哦。哈哈哈,太有趣了。
經過這次小小體驗,讓我知道一定要好好地保護牙齒,認真刷牙,絕不偷懶哦。
實踐營小記者 丁蘭二小 萬芳菲
我們穿上了醫生的衣服,我覺得很神氣。醫生首先講解了牙齒的結構,原來牙齒的外層是牙釉質,中層是牙本質,內層是神經。因為牙本質是黃的,所以蛀牙是先變黃,再變黑。
我很好奇,小朋友為什麼要換牙。醫生耐心地告訴我們,是因為嘴巴會長大,而牙齒不會長大,所以身體要把不會長大的乳牙換成大一號的恆牙。
最後,我穿上白大褂,當起小牙醫,檢查爸爸的牙齒。爸爸的牙齒蛀了好多,看來,我要監督爸爸好好刷牙。
今天的活動讓我知道要好好保護牙齒,怎樣保護牙齒。
實踐營小記者 長江實驗小學 徐魏一
我們一起坐上了「小火車」,出發去參觀方便麵的製作過程。
工人先把麵粉和水攪在一起,然後壓成薄薄的片,再變成一條條的面。麵條通過一個「隧道」進行蒸煮,然後淋汁,切斷。再通過一個「隧道」油炸,麵條被冷卻降溫。第四步,面自動放入碗裡,再把調料和叉子也放進碗裡,蓋上蓋子。第五步,用包裝膜把方便麵包起來,再經過一個機器,把包裝膜緊緊地貼在桶上面。最後,工人叔叔把方便麵放進小箱子裡,封口。每五個小箱子疊成一層,疊到第六層,就可以運到超市啦!
實踐營小記者 新華實驗小學 宓昕怡
一進入大廳,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組不斷在增加的數字,我仔細看了看,我的天哪!310億,而且一秒鐘數字就增加5-6個,是什麼樣的製作過程,能生產這麼多的方便麵呢?
我帶著疑問進入了康師傅方便麵製作車間,看見了一個像「L」形的機器,水和麵粉從上面灑下來,有一個螺旋槳似的東西不停地攪拌著,接著一座座像山丘似的機器,一條條面帶從「山洞」裡鑽了出來,送進了長方形的蒸箱裡,出來就是熱騰騰的麵條。
一個八爪魚似的機器將這些麵條切成了圓餅,之後麵條經過油炸、冷卻,最後一個個的包裝盒像雨滴似的降下來把麵餅裝入盒內,放好調味包,「穿上衣服」。一盒盒的方便麵就排隊似的來到包裝車間,一個像大象鼻子一樣的機器手臂,將他們裝箱送往各地。
整個過程全是機器在運作,只能看到零星的工作人員在檢查機器。科技可真發達,1秒鐘就能製作出5-6盒的方便麵,真快啊,難怪大廳的數字瞬間在變化。科技為人們服務,科技給人們帶來便利,科技真是人類的好朋友!
實踐營小記者 長壽橋小學 李鴻盛
綠廊手工課系列活動貫穿全年,如今已成為小記者最受歡迎的系列活動之一,由商報實踐營聯合市環境集團、杭州圖書館環保分館、畫語空間·漁課堂等單位共同開展,通過廢棄物再利用,讓舊物煥發生機,減少資源浪費。
每次手工課,小記者都需自帶至少一樣廢棄物,比如玻璃瓶、牙膏盒、CD光碟等,這次則是幾隻小小的瓶蓋。
家裡的瓶蓋你一般怎麼處理?前天,實踐營小記者每人帶上三五個瓶蓋,參與了今年第二堂綠廊手工課。
漁課堂的美術老師發揮專長,為小記者們的手工增添藝術設計美感。各位小記者的想像力也很豐富:
給瓶蓋貼上兩隻眼睛,用馬克筆畫上幾條直線,就成了一隻「瓢蟲」;兩隻瓶蓋上下挨在一起,就成了「小雞」的身體;在瓶蓋上畫上幾條曲線,貼上一隻眼睛,就成了一條「魚」……
今天,我帶上媽媽給我準備的幾個瓶蓋就出發了,不知道今天會用這些瓶蓋做什麼,一路上很是好奇。到了現場,老師說是做賀卡,好意外哦。當聽到這個主題時,我就想著,老師給我們發的材料會不會特別漂亮?有沒有五顏六色的珠子?會有繽紛的彩泥嗎?
老師把我們帶到一間教室裡,開始發放材料。我伸長了脖子,看老師手中的材料:沒有想像中的珠子和彩泥,只有卡紙、記號筆、雪花泥。我很疑惑,難道就用這些東西做嗎?
老師說:「小朋友們請把瓶蓋拿出來,我們今天用瓶蓋給媽媽做賀卡。」緊接著,老師給我們看了一些瓶蓋做卡片的圖片,「好美啊。」
我選了一張媽媽喜歡顏色的卡紙,然後回想著老師剛展示過的圖片,用雪花泥把瓶蓋的底部塞滿,固定在卡紙上,把其中一個紅瓶蓋做成了一隻七星瓢蟲,在一個白色的瓶蓋裡寫上「我愛你」,再將白瓶蓋也固定在卡紙上。最後就是裝飾卡紙了,我用記號筆畫了幾朵小花,用綠色和紫色畫上幾筆小草,一張美麗的賀卡就這樣誕生了。
看著這幾個平常被扔掉的廢品——瓶蓋,經過裝點在我的手中竟成了美麗的賀卡。我感到很自豪,也想著其實美無處不在,只是需要發現。
實踐營小記者 外語實驗小學 王子昱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這是我今年第一次參加小記者活動。
到了教室,老師讓我們拿出準備好的瓶蓋,給我們看了一些小朋友已經完成的作品。每人拿到一張卡紙,剪成愛心的形狀。
同學們做得都很用心,一個個聚精會神的,平淡無奇的瓶蓋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因為動物的有些部位不是圓的,老師就讓我們把瓶蓋貼上之後,用黑色的筆在紙上畫出線條和形狀。這樣,每個人用瓶蓋做出來的「動物」都很逼真。
這次小記者的活動實在太好玩了,讓我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以後我可以把沒用的物品、廢物利用,變成有用、好看的東西。
實踐營小記者 北秀小學 葉曉琳
以上內容刊登於2018年3月13日每日商報杭州教育導刊20-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