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歌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中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儘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一生僅做了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壓倒全唐,並且被收入了學生語文課本之中,成為每個學生必備的詩篇。
這人是唐朝最懶的一位詩人,因為,他的一生僅作詩兩首,但是,就是這兩首詩,卻成就了他,容讓千年之後的我們仍然記得他的姓名,他就是張若虛。「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史的不朽地位。這位唐朝詩人有點懶,一生只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壓倒全唐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提起這首《春江花月夜》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僅存的兩首名詩之一,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表現了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該詩受到文壇關注始於明代,在清代更是被抬升至「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此詩題目,以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整首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範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
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藉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讚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
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
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恍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裡,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很多人說,再怎麼出名的古詩詞,到了如今,不也被社會淘汰了嗎?現在的人說話還用的著古詩詞了?寫作都是用白話文,古詩詞out了!
其實並非如此,從《中國詩詞大會》大火到現在,全國上下都掀起了學習古詩詞的熱潮,並且國家教育部也下令提升古詩詞在中小學生課本的比例,為的就是重拾中華傳統,將我國優秀的古詩詞文化發揚光大。
學習古詩詞有什麼好處呢?
葉嘉瑩教授說:「其實詩的好處,你是終身受用的。你想我們中國這麼千百年來,能夠流傳到現在的詩詞,像李白、杜甫的,一定是在萬千人中最好的。那些不夠好的早就淘汰了。所以我們讀的古詩詞,是經過了千百年的篩選、淘汰……
"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書使人靈秀。"學習古詩詞不僅能使人靈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學習古詩詞能造就和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華。
一首好詩就是一位良師益友。學習古詩詞猶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聞其香、嘗其味,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淨化自己的靈魂、開闊自己的視野,求得身體和精神上的健康。
在物慾縱流的而今天,讀古詩,就像是一汪清泉流淌在心間,除卻心頭的塵埃,讓你找回內心的平靜,如果你剛好需要詩詞的滋養,那麼,不妨下單下面的這套《中國詩詞大會》上推薦的《飛花令》,讓你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感受詩詞的魅力。
一套書共四本,價格僅售79元,一盒面膜的錢而已,容顏易老,但是智慧長存, 買一套收藏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