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春天已經到來,綿綿春雨便是春天最溫和的宣告,萬物萌動復甦,生命開始了新一輪篇章。今日雨水已至,讓我們在溫潤的古詩中品讀春雨的美妙。
好雨知時節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作此詩時,杜甫已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
春季降雨通常發生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這時正值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
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它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雨水的三候
《三臺詞》唐·韋應物冰泮寒塘始綠,雨餘百草皆生。朝來門閭無事,晚下高齋有情。
寒冰剛剛消融,春雨就催生了百草。整個白天都沒有事情,到了晚上,在書齋讀書,春雨之中更加有情調。春與情如影隨形,萬物開始萌動。
這個時期自然的變化,可以看雨水的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這就是「一候獺祭魚」;
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這就是「二候鴻雁來」;
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著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就是「三候草木萌動」。
這三候都代表了春回大地,冰消、鳥歸、萬物生,天氣回暖。雖然回暖,卻也不暖,乍暖還寒。
春雨動人情
《菩薩蠻》唐·韋莊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江南太好了,飄泊江南的人,應該老死在江南。你要是離開江南早了,你一定悔斷腸子的。因為,江南有雨,還有雨一樣的江南女子。
原來細雨不僅驚動了自然界的萬物,也波動了人們的心弦。
有雨的夜向來最引人迷醉,最讓人動情,因為夜雨總是讓人與懷念結合起來,這懷念因夜而深遠,因雨而厚重。更為重要的是,有雨的夜總是為我們創造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屬於傾聽。
除了思鄉惆悵與壯志難酬,對戀人的愛也如雨聲一樣綿綿不斷,那徹夜輾轉反側的翻身聲,在雨夜悄悄隱匿,卻在心頭久久不散。
相較於立春,雨水帶來的春天氣息似乎更為濃厚。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個萬物待發,和煦美麗的季節裡,願我們能伴隨美麗的詩詞,迎接飽滿雨水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