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李傳兵、胡晨
黨的十九大報告開宗明義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會議主題的第一要義,明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019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開展主題教育的重大意義、目標要求和重點措施,為主題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方法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內含深刻的理論、歷史和現實邏輯,值此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當其時,意義重大。
理論邏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
所有政黨都有自己鮮明的政治立場,代表了特定階級或群體的利益訴求。一個政黨的初心和使命內在地反映著該政黨的性質和宗旨。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由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所決定的,具有馬克思主義政黨內在的邏輯規定性。回到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代,社會矛盾空前尖銳,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敵對的陣營,並導致他們直接進行鬥爭的局勢。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分析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特別是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及其發展,得出了「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科學結論。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綱領,《共產黨宣言》明確指出,共產黨人的最終目的,就是建立「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這一價值標準和價值目標所確定的初心和使命,成為共產黨人不懈奮鬥的力量源泉。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這個崇高的使命和任務只能由無產階級來完成,只能由共產黨人來領導完成。這是因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在社會歷史領域,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第一次科學解決了誰是歷史創造者的問題,指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明確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目標,並宣布用革命手段來實現這個目標。在共產主義遠大目標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及時制定符合發展實際的階段性目標,實現了最終目標和階段性任務的有機地結合。在此過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不斷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成為真正全國範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政黨。從本質上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蘊含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光輝,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無產階級使命觀的繼承與發展。
歷史邏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精神引領
縱觀世界歷史,我們曾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並長期領先於其他民族和國家。然而近代以來尤其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在西方列強的步步緊逼下,落後的中國逐步淪為受列強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處在落後與挨打的被動境地。自那時起,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復興和國家獨立而浴血抗爭,但都因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先進的政黨領導而失敗。就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帶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應運而生,成為領導中國革命的中堅力量。作為自覺的使命型政黨,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此後,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堅守這一初心和使命。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成功領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社會革命,帶領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正是始終不忘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才獲得了從勝利不斷走向新的勝利的不竭動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踐行初心、完成使命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不僅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還練就了強大的執政能力和高超的執政本領。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領導十三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正是基於這樣的使命自覺,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努力奮鬥,在不斷探索中找到了踐行初心、完成使命的正確道路,那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現在,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鼓舞和思想引領。
現實邏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新時代統籌推進「四個偉大」的必然選擇
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承接近代以來的歷史使命,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宏大國際視野,明確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宏偉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大的中國夢。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在新一屆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中國夢」的強烈感召下,黨和國家各方面事業取得巨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們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為複雜,擔負的使命更加艱巨。一方面,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的深層次矛盾逐漸顯現,各種矛盾利益和複雜問題交織,改革推進的難度前所未有。另一方面,隨著執政時間的推移和執政地位的鞏固,黨內部分同志出現了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化等一系列影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問題,這實質是對黨的初心和使命的嚴重背離,會給黨的長期執政地位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只有始終堅守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促使我們黨在新時代以更大的勇氣推進自我革命,以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進而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大夢想的最大合力。
[ 責編:萬霽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