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眾生皆苦,只可自渡!

2020-12-07 明月天心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宇宙之規律,概莫能外。其餘四苦皆是人七情六慾、因果業力所感召。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眾生皆苦,苦在心地。世人皆嚮往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卻不知最方便的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的心裡。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佛說:一念一輪迴,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人這一生最大的修行就是渡自己的心,自己的念頭。執念、煩惱是人痛苦的最大根源,總是陷入過去的那個境界裡拔不出來,看不破、放不下,沉湎於過去的陰影裡走不出來,這個是非常可怕的。人活在過去是沒有未來的,人永遠活在過去的陰影裡是沒有幸福可言的。那是很痛苦的,如墮入深淵,深不見底,如何得救?唯有自己走出來,「萬般皆苦,只可自渡」,你的心不解脫,誰也幫不了你。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其實佛陀所說諸法皆為心法,心外無物、境隨心轉,人的心念決定自己的氣場、自己的命運。「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修行就是練心,讓自己無論處於何種境緣中,都能夠如如不動、心無掛礙。

許多人喜歡念佛修心,但往往陷入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心太散亂、念頭太多,這樣是無用的,沒有什麼功德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心經》中講到: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心中沒有牽絆,事情就會順利很多,人一旦心中生起不好的念頭,就會感召業障,陷入困局。許多時候,不是生活故意為難你,而是你自己和自己作對,自己糾結,和自己過不去,真正障礙你的是你狹隘的念頭和心量。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何為「自在」?觀心吉祥、清淨無雜念。不生顛倒妄想,自行解脫。所以說,真正度自己出苦厄的唯有自己,自己勸自己放下。佛菩薩賜人方便法,讓人覺悟、開智慧,只是眾生的導師,給你指明解脫的彼岸,但要想從此岸到達彼岸,就需要靠我們自己努力精進修行。「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的因果就是你的命運和福禍。

我們學佛,應當認識到世間的無常,觀一切相為虛妄,堪破世間假相、不執著,明白一切名利虛妄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懂得隨順因緣、不強求,才能清淨自性,不迷惑、不顛倒。世人煩惱多因欲望過重,總是想要得到更多,奈何因緣不具足,求不得,所以覺苦。當明白,人的福報皆有定數,不屬於自己的強求不得,真正是你的,誰也搶不走。隨緣了緣,才能安心自在;攀緣強求,只會有無休無止的糾纏和不安。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生苦樂皆為人心念感召,心若歡喜,則處處都是極樂世界;心若苦惱,則無處不是地獄苦海。人要活在當下,不要活在虛幻的世界裡,如《金剛經》裡講的;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何須勞心?該發生的躲不掉,不會發生的想多了都是自找煩惱,何苦呢?不如放下念佛。

心裡放不過自己,是沒有智慧;心裡放不過別人,是沒有慈悲。不論我們曾經經歷過什麼,遭遇過多少傷害,學會看開、放下,不要再禁錮自己的靈魂,不要再自我折磨。生命中無論是溫暖還是傷害,都是自己的因果緣法,都是自己該遭的劫、該遇的難,都是逃不過的因緣,「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但不論是好人還是惡人,都是來渡我們的「佛菩薩」,教我們成長,來成就我們。

娑婆世界就是眾苦充滿,需要我們堪忍,正因為「苦」,所以才能在苦中覺悟,在苦中發出離心。就像佛陀一樣,因為看破世間無常苦惱,所以決心修行證悟,不再遭受輪迴之苦。人生悲喜,只可自渡,既然修得人身,來此娑婆,就要珍惜此法身,念佛精進、離苦得樂。

人生很苦、冷暖自知,學會放過自己。內心的愉悅和歡喜才是一生最大的福報。願大眾諸事順遂、六時吉祥、佛光加被。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茫茫人世間,眾生皆苦。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許許多多的坎坷、磨難和不如意,這些經歷都給每個人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苦惱和折磨。快樂都是相同的,但痛苦卻多種多樣。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取蘊,這些苦致使不同的人們都在無盡的苦海裡拼命掙扎,與這些苦抗爭的過程,就是所謂的人生。掙不脫,永受其擾;掙脫了,才能常樂。既然每個人都是苦的,我們就不能總指望別人來幫自己救贖,若想真正脫離苦海,就唯有自渡。看開一切,坦然接受。
  • 佛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常有朋友與我抱怨,生活太苦,過的好沒意思,求神拜佛沒少去,卻沒什麼變化,問我有沒有什麼辦法。他們中不乏有大老闆,也有普通小市民,但是談及到生活,都有著各自的苦水。其實,眾生皆苦,芸芸眾生都在這個婆娑世界之中,婆娑世界雖大,但是苦海無邊,想要脫離苦海,自渡才是關鍵。
  •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叔本華曾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有些苦,註定要一個人承受;有些路,也註定要一個人去走。因為苦累中,真正能救贖的只有自己。眾生皆苦,我們更要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 佛說:萬般皆苦,他人愛莫能助,只可自渡
    深山的鹿,不知歸處,萬般皆苦,只可自渡。莎士比亞說過:人生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心之何如,猶似萬丈迷津,遙亙千裡,其中並無舟子可渡,除了自渡,其他人愛莫能助。人生是一場領悟,我們要經歷多少挫折?歷經多少磨難,才懂得一些道理,讓我們更好的活著。
  • 眾生皆苦,源於心動;脫離苦海,唯有自渡
    佛說: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一切源於心動,我等皆凡人,人生這一遭是來歷劫的,又怎可不心動?但是我們一旦心動,就像是踏進了滔滔苦海,又怎能輕易脫離?眾生皆苦,佛只渡有緣之人,我們只有自渡。人生一輩子心動又不盡相同,年少為情,中年為名,老年為念。
  • 佛說眾生皆苦,我說苦樂由心
    佛說世間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說不得、放不下。故眾生皆苦。有人問,那麼佛算不算眾生一員呢?如果算,佛是不是也苦?那我們修行的意義在哪裡?如果不算,為何佛在塵世?或者說佛又是什麼?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 《肖申克的救贖》: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每天三點一線學習、工作和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子過得佛系而又單調。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就像老布在電影當中所說的那樣:「起初,你對這些圍牆恨之入骨;然後,你變得習以為常;時間久了,你開始無比依賴這裡。那就是被體制化了。」
  • 佛說:人間八苦,自渡方可解苦
    有一個很火的問題,你什麼時候「眾生皆苦」,很多人說了不一樣的答案:ICU門外家屬痛哭的時候,天橋底下的流浪漢冷得瑟瑟發抖的時候,深夜裡不願意睡去在酒桌上嚎啕大哭的時候……眾生皆苦,眾生又皆孤獨。佛在《法苑珠林·八苦部》中說,人間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取蘊。我以前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要說生老病死,「生」不是一件喜悅的事情嗎?但其實生之苦,長大後的我們已經不記得了。
  • 佛說眾生皆苦,累了就歇歇
    佛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誰又真能做到,來欣然,去坦然。姥姥常說,人這一輩子,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深以為然姥姥那一輩的人著實不易啊吃不上,穿不上,上山下鄉,動蕩不安姥姥三個孩子,大姨結婚後突然患病,精神不好了,生下孩子後本想把孩子送人,姥姥不同意他心疼女兒,
  • 眾生皆苦 唯有自渡、文/南嶽-梧桐雨
    ID:bxq2233眾生皆苦 唯有自渡文/梧桐聽雨一、曾經,我們總是盼望著快點長大,長大了就可以脫離父母的管束,隨心所欲,人在風雨中穿行,當看盡世間冷暖,品盡人生百味,才會明白,眾生皆苦,唯有自渡。走過悠悠四季,走過清淺流年,時光終會不相負,深情總會換來溫柔以待。無論經歷過多少薄涼寒愁,皆可安暖自守,皆要深情明媚地活著。
  • 期貨交易者眾生相:「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另外,還有人力無法左右的疾病、意外和死亡,這種種的苦,就是眾生皆苦。有的人做期貨十多年,傾家蕩產;有的人做期貨虧的負債纍纍,妻離子散;等等如此種種,那麼,我們在期貨交易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苦?01首先,基因層面決定了這個苦。人類的進化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而自然選擇從來都沒有關心過人類生存的是否快樂,自然選擇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傳遞基因。
  • 《心流》: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心理學家說,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並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細想還真是這麼回事,從少年到老年,從為自己到為家人,各種條件制約,各種麻煩襲來,早已把我們的心錘鍊了千萬遍。即使生活這般不易,但是掌舵的仍是我們自己。無論好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賦予的意義。
  • 老僧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命苦的人,記住這四字,可轉運
    南山老僧見我來了,很是高興,他指著那些紅色的彼岸花說:「彼岸花開,花開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葉永不見,相思相念永不負。其實,人生就像這些彼岸花啊,在很多時候,花和葉總是在苦苦追尋那些無法見到的東西,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有八苦的煎熬啊。所以,『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命苦的人,一定要記住這四個字,才能轉運啊。 」那麼,南山老僧所說的這四個字,究竟是什麼呢?
  • 成年人的世界: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一位答者回答,當我吃苦瓜開始不覺得苦的時候。因為生活比苦瓜苦多了。前幾天,網上看到一位喜歡的博主發文:下午去醫院,對面一農民工,病情可能很嚴重,但是沒錢做CT,對醫生說他沒有錢,得等工頭下個月發工資,他才有幾百塊可以做CT檢查。
  • 眾生皆苦,不止你一個,放下即是自在
    佛說:眾生皆苦,不止你一個,放下即是自在。我說:活下去,終有一天花會重開,候鳥會回頭,走下去,等明月再升起,終有一日,定會迎來又一個春花秋月。因為,眾生皆苦,唯有自渡。眾生皆苦,放下即自在。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有心生,一念放下,便會自在於心。天地皆空,唯有人在其中苦。滄海桑田的變遷,無人真正目睹過,因為人生實在苦短。天地之空,在於沒有慾念,任由萬物在其間自由變幻,它們依然安之若泰。
  • 又有幾人能參透,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記得佛家有這樣一個傳說,有一個男人由於戀人離開他跟別人結婚了,想不通想輕生,剛巧遇到佛從此處經過,問年輕人為什麼想不開要輕生,然後年輕人說女朋友離開他跟別人結婚,他承受不了打擊,所以想尋短見!佛聽完年輕人的講述,給年輕人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女人由於溺水而亡,被河水衝到了岸邊,一絲不掛,十分悲慘!
  • 佛說眾生皆苦,人又有哪些苦
    佛說眾生皆苦:無論是天上的天道眾生,或是人界的生靈,還是在地獄裡受難的眾生,或享福或遭罪,其本質都是苦的,只因在六道輪迴中沉浮。這裡的眾生是指沒有脫離生死的一切有情識的生命形態,包括六道輪迴中的天、人、阿修羅、傍生、地獄、鬼等,一切具有無明煩惱,流轉生死迷界的所有凡夫。
  • 佛家說眾生皆苦,苦從何來?《水滸傳》一首詩道破
    佛教有一句話,說是「眾生皆苦,唯有自渡」。想來也是,人本來就是俗骨凡胎,難免會有七情六慾;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又是三災八難。如果說苦,倒確實是苦了一些。怎麼辦呢?佛家給出的答案是「自渡」,也就是自己救自己。可是我們自己,又該如何救自己呢?
  • 佛說眾生皆苦,「人間世」釋人間
    9個攝製組,在醫院2年,陪著200多個拍攝對象一起哭,一起笑,大家卻都說「不敢看」。這部紀錄片最初的片名曾被定為「人命關天」,終被改為「人間世」,出自《莊子》,其中一個要義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 書法定製,行草書大字妙語——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心碎天籟
    書法定製,行草書大字妙語——來自shufadingzhi.cn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心碎天籟。聞雞起舞,海納百川。堅持,福蘊華堂,慎獨, 觀海聽濤,厚德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