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宇宙之規律,概莫能外。其餘四苦皆是人七情六慾、因果業力所感召。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眾生皆苦,苦在心地。世人皆嚮往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卻不知最方便的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的心裡。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佛說:一念一輪迴,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人這一生最大的修行就是渡自己的心,自己的念頭。執念、煩惱是人痛苦的最大根源,總是陷入過去的那個境界裡拔不出來,看不破、放不下,沉湎於過去的陰影裡走不出來,這個是非常可怕的。人活在過去是沒有未來的,人永遠活在過去的陰影裡是沒有幸福可言的。那是很痛苦的,如墮入深淵,深不見底,如何得救?唯有自己走出來,「萬般皆苦,只可自渡」,你的心不解脫,誰也幫不了你。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其實佛陀所說諸法皆為心法,心外無物、境隨心轉,人的心念決定自己的氣場、自己的命運。「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修行就是練心,讓自己無論處於何種境緣中,都能夠如如不動、心無掛礙。
許多人喜歡念佛修心,但往往陷入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心太散亂、念頭太多,這樣是無用的,沒有什麼功德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心經》中講到: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心中沒有牽絆,事情就會順利很多,人一旦心中生起不好的念頭,就會感召業障,陷入困局。許多時候,不是生活故意為難你,而是你自己和自己作對,自己糾結,和自己過不去,真正障礙你的是你狹隘的念頭和心量。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何為「自在」?觀心吉祥、清淨無雜念。不生顛倒妄想,自行解脫。所以說,真正度自己出苦厄的唯有自己,自己勸自己放下。佛菩薩賜人方便法,讓人覺悟、開智慧,只是眾生的導師,給你指明解脫的彼岸,但要想從此岸到達彼岸,就需要靠我們自己努力精進修行。「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的因果就是你的命運和福禍。
我們學佛,應當認識到世間的無常,觀一切相為虛妄,堪破世間假相、不執著,明白一切名利虛妄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懂得隨順因緣、不強求,才能清淨自性,不迷惑、不顛倒。世人煩惱多因欲望過重,總是想要得到更多,奈何因緣不具足,求不得,所以覺苦。當明白,人的福報皆有定數,不屬於自己的強求不得,真正是你的,誰也搶不走。隨緣了緣,才能安心自在;攀緣強求,只會有無休無止的糾纏和不安。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生苦樂皆為人心念感召,心若歡喜,則處處都是極樂世界;心若苦惱,則無處不是地獄苦海。人要活在當下,不要活在虛幻的世界裡,如《金剛經》裡講的;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何須勞心?該發生的躲不掉,不會發生的想多了都是自找煩惱,何苦呢?不如放下念佛。
心裡放不過自己,是沒有智慧;心裡放不過別人,是沒有慈悲。不論我們曾經經歷過什麼,遭遇過多少傷害,學會看開、放下,不要再禁錮自己的靈魂,不要再自我折磨。生命中無論是溫暖還是傷害,都是自己的因果緣法,都是自己該遭的劫、該遇的難,都是逃不過的因緣,「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但不論是好人還是惡人,都是來渡我們的「佛菩薩」,教我們成長,來成就我們。
娑婆世界就是眾苦充滿,需要我們堪忍,正因為「苦」,所以才能在苦中覺悟,在苦中發出離心。就像佛陀一樣,因為看破世間無常苦惱,所以決心修行證悟,不再遭受輪迴之苦。人生悲喜,只可自渡,既然修得人身,來此娑婆,就要珍惜此法身,念佛精進、離苦得樂。
人生很苦、冷暖自知,學會放過自己。內心的愉悅和歡喜才是一生最大的福報。願大眾諸事順遂、六時吉祥、佛光加被。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