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為大家介紹了「解放」是如何誕生的解放卡車的崢嶸歲月——誕生篇:生而不凡,在第一輛解放卡車的引擎聲之後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呢?接下來就讓我們繼續走進那段閃亮的日子。
萌芽篇:初露鋒芒
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解放牌卡車CA10下線,14日,第一批量產的12輛解放卡車在工人們雷鳴般的掌聲中緩緩駛出車間。全廠職工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廠中央大道,許多人撫摸著車上刻著「解放」的國產汽車,感到無比的自豪。
為什麼第一代車型號是CA10呢?其中,「C」代表China(中國),也代表著長春;「A」則是代表第一的意思。解放CA10搭載直列6缸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95馬力,最高時速65公裡/小時,可以拖掛4.5噸重的掛車,油耗高達百公裡29升。它採用的是最傳統的白金點火方式,雖然結構簡單,但高速容易熄火。接著再來看看它的細節部分。
解放第一代卡車和現在的相比雖然傳統簡單,但是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能開上這樣的「豪車」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作為新中國的第一輛卡車,它不僅承載著老一輩解放人的心血,對新中國的建設發展也發揮了巨大作用。
量產後的解放CA10被改裝成各種用途的車,例如運水車、工程車、加油車、起重機、急救車、消防車等等。
1957年,解放參展第二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約旦商人比特在陳列展上觀看併購買了3輛解放卡車,這是解放卡車的第一次出口。
1958年,一汽裝配出了第一輛國產軍用越野卡車CA30,1964年開始大批量生產。其中50%的零件可以與CA10互換,這樣不僅能滿足軍用需求,還能節省成本。它被用於兵員和物資的輸送、中型武器的牽引、特種車輛的改裝,為當時的國防建設做出了傑出貢獻。
1960年冬天,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雷鋒在運輸連的停車場擦拭解放新車,這讓他倍感親切,擦得異常投入,就在他抬頭的一瞬間,雷鋒的戰友季增按下了照相機快門。照片在《解放軍畫報》發表後,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解放卡車不屈不撓,奮勇前進的精神就和雷鋒精神一樣,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
1960年以後,解放卡車在CA10的基礎上微調改款,例如CA10B、CA10C、CA15等等。而這些現在統統稱為「老解放「,從第一代的CA10,一直到CA15,改進了1000多項技術,研發了多款發動機和車型,一汽解放化繭成蝶,展示了民族力量。
1967年,一汽解放完成了換型產品CA140的全部研發工作。但為了支持二汽的建設開發,不僅將CA140的圖紙、技術轉給了二汽,還送去了一批專業的研發人員,縱橫江湖幾十年的東風EQ140就由此誕生了。
1986年9月29日,最後一輛解放CA15駛下生產線,標誌著「老解放」正式停產。老解放從誕生之日開始,一用就是30年,當時在馬路上行駛的車輛中,幾乎每兩輛就有一輛是解放卡車。直到停產,解放卡車一共生產了1281502輛,佔全國汽車保有量的一半。
結束了30年一貫制的一汽解放,又該如何開創研發新車型的局面?柴油自主研發工作又取得了怎樣的進步?《解放卡車的崢嶸歲月——成長篇:竿頭日上》將為你一一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