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部爆米花電影來說,《博物館奇妙夜3》其實不需要什麼影評,反正好笑,不難看。
只是當你讀到《博物館奇妙夜3》的相關新聞,卻總有些笑不起來的感覺。
現在,所有媒體都在說,這是喜劇大師羅賓·威廉士的遺作,但實際上,這部電影打出的字幕是向片中的兩位演員致敬,除了威廉士,另一位叫米奇·魯尼(Mickey Rooney)。
I’m so so so sorry,Mic。對不起,米大爺,在寫這稿子之前,我實在不記得您在電影裡演了誰?!
魯尼,1920年生,2014年4月6日因病去世,而影片是在他走後一個月後才殺青的。當然他演出部分就那麼幾個鏡頭,早就拍完了。
來說下魯尼在影片中的角色吧,請仔細回憶本系列的第一部,本·斯蒂勒扮演的男主角拉裡去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應徵守夜人之職,迪克·范戴克扮演老守夜人塞西爾,巴拉巴拉地對拉裡說了一通,鏡頭一搖,塞西爾的兩個同事加斯與雷吉納爾德最後補了一句,「記住要多開幾盞燈,還有千萬不要讓什麼東西出去。」
是的,魯尼扮演的就是那個加斯。原本本系列第二集中,還有加斯的戲份,但在成片中被刪除了。系列的大結局,作為導演的本·斯蒂勒希望把所有演員都叫回來,於是加斯就又在電影裡晃了一下身影。
如上所述,影片是去年5月殺青的,而羅賓·威廉士則是在當年8月自殺的,也就是說,並不存在一些宣傳中所說的,需要電腦特技給他扮演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補鏡頭,不過這話本就兩說,因為在這部電影裡,本就需要給羅斯福這個角色做電腦特技,而這些特效通常就是在影片常規攝製結束後,後期特效階段的必要工作。
OK,沒必要打出這種悲情牌。但真的,羅賓·威廉士在第三集中好難令人發笑,這可能和情節設置有關,他在本集中沒有太多可發揮的餘地,還不如上一集分身扮演個沒有手的羅斯福半身銅像,關於鼻毛癢那段來的令人發噱。
還有一個戲外吐槽點是拉裡的兒子尼克,在一二兩集中,飾演該角色的都是傑克·切瑞,他以童星出道,《博物館奇妙夜》系列顯然是他最出名的電影,可他在成年後卻拒絕再次飾演青春期的尼克,或許他是想擺脫尼克給他帶來的光環與桎梏。
片方找來了斯蓋勒·基森多,與切瑞一樣,兩人都是1996年生,只是前者比後者早出生兩個月。但問題在佛州男孩取代了新澤西男孩,他的顏值下降的太多了(不過,本·斯蒂勒就長得不帥,他需要令父子相貌接近)。
對於系列電影,或者多季電視劇來說,有一個困擾編劇多年的老問題,那就是如何描寫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從童年寫到青春期,這方面的基本套路似乎都是刻意強調童真與青春期叛逆,而如何在事實上協調兩者關係、令觀眾看得不心煩,個人覺得編劇們沒有什麼好辦法。
本片碰到的就是這樣一個情況,你需要去挖坑解釋一個10歲時特別少年老成懂事的孩子,過了幾年居然開始變得有些不懂事了,嚷著不想上大學,就想玩。
好了,關於「大表哥」就沒有什麼可多吐槽的,他向來飾演的就是那種有點小作的角色,這次也不例外。
另說一句大英博物館裡出現的XIANGLIU,網上說,所謂「相柳」又稱相繇,上古時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兇神,出自《山海經·大荒北經》。蛇身九頭,食人無數,所到之處,盡成澤國。它噴出來的水比洪水還歷害,又苦又辣,喝了就會送命,因此,連禽獸也不能在這樣的水澤中生存。禹見相柳如此猖獗,就運用神力殺了相柳,為民除害。相柳身上流出的血,一沾土地就五穀不生,把大片地方汙染了。禹嘗試用泥土陘塞,但三陘三陷,禹只好把這片土地劈為池子,各方天神在池畔築起一座高臺,鎮壓妖魔。
如此說來,20世紀福克斯是專門有人研究了中國古籍,並針對中國市場開發了這一形象,只是照《山海經》的說法,影片呈現出來的相柳弱爆了,他最多就是古希臘雕塑《拉奧孔》的複製,完全沒有展現出相柳吐毒液的神奇。
最後來表揚一下片方沒有把電影拍到爛的良心。從本系列電影的結構上來說,第一集講的是一塊板可以令一定範圍內的歷史人物在夜間復活,第二集講的是這塊板去了另外一家博物館,於是復活了更多歷史人物。理論上後面每一集都可以出現在某個博物館,故事總能拍下去,但本片共同編劇託馬斯·列儂在2010年宣布要拍第三集時就宣布,他們準備只再拍一集了,直接解釋那塊板的來歷。所以觀看第三集時,你時時能注意到,編劇在有意將所有可能的續集支線都做了結局。兩位片中演員的離世更增添了那種決絕感。
如果你真的對本系列電影故事有興趣,不妨先去看下同名兒童插畫讀物(1993年),以及為配合電影的第一部上映,在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那兩本紙質作品都是比較開放式的結局。
哦,還有一個可能的槽點就是,本片有IMAX版、巨幕版,但它是2D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