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流水春去也——追記著名歷史學家來新夏

2020-12-21 人民網

2014年3月31日下午,著名歷史學家、南開大學教授來新夏先生駕鶴仙逝,享年92歲。

「邃谷」書齋,寧靜一如平日。幾幅主人的畫像,皆為畫家慕主人之名「補壁」而做,畫中人捧書沉思。

來新夏,這個名字在中國學界有著豐富的含義。有人說他是「巨擘」,有人說他是「大師」,對此,他一律正色回絕,只承認自己是個筆耕不輟的「讀書人」。

就在10天前,來新夏發表了他人生最後一篇文章——《難得人生老更忙》,文章題目借用了啟功先生給這位愛徒慶祝八十歲壽辰的詩句:「難得人生老更忙,新翁八十不尋常。」

這位「新翁」的確頗不尋常。來新夏1923年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他求學於輔仁大學歷史系,師從陳垣、啟功等著名學者,後入華北大學,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批研究生,是范文瀾先生的入室弟子。

他被學界稱為「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他在歷史學、方志學與圖書文獻學三個不同領域都取得了開創性的成果。他曾感慨:「人到退休之年,我方起用之時。」60多歲始任南開大學圖書館館長、南開大學出版社首任社長兼總編、圖書情報學系的創始人和第一任系主任。

他說自己一輩子只做了一件「正經事」——讀書!他以為:「讀書的兩大目的就是淑世和潤身。淑世是對社會有所功用,潤身是豐富自身的修養。」有人認為讀書是件樂事,他倒是認為:「其實真正的讀書是個苦差事……」但就是這件苦差事,他卻堅持了一輩子。哪怕是在「囚居牛棚」之時,他也沒有放棄讀書寫札記。白天,他和農民一起軋地打場、掏高粱、掰棒子、出河工;晚上,他在一盞孤燈下盤腿而坐,閱讀和整理從火堆中被搶救出來的殘稿斷章。《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和《林則徐年譜》等經典文獻,都出自那個時期的默默耕耘。

80歲的時候,來先生「頓悟」:「我原來在學術圈子裡頭所做的事情,只是給學術圈子裡那幾百個人看的。因此我要變法,我要把得自大眾的一些東西反饋給大眾。」這一次,他選擇用隨筆跟大眾「談心」。

他的隨筆只寫兩類內容:走過的路和讀過的書。他從一位史家轉身成為隨筆作家,陸續出版了《冷眼熱心》《路與書》《邃谷談往》等文集。今年伊始,他還將自己1931年來津後所見所聞所感集結成書,出版了《旅津八十年》。

在讀書圈,來新夏儼然已經成為一面旗幟。他愛憎分明,少年時鋒芒過露、性復狷介,乃至被老師贈號「弢庵」,勉其韜晦,但其書生意氣未曾失卻分毫。

得知先生逝世的消息,很多昔日學生從各地趕來追悼。他們回憶先生往昔,最為難忘的一幕是:他將枯燥的目錄學課堂變得輕鬆有趣,以至於聽課的學生越來越多,不得不「三易教室」。

就在來新夏去世前一天,他的一位學生發表文章,憶起當年歷史系新年聯歡晚會,有一個猜燈謎的節目,其中有一條謎面是「落花流水春去也」——謎底就是「來新夏」。

如今,春尚在,夏未至,人已逝……

(本報記者 陳建強 本報通訊員 陳鑫 陸陽)

相關焦點

  • 91歲著名歷史學家來新夏病逝 被譽「縱橫三學」
    來新夏:我在上大學時研究過,跟餘嘉錫先生讀過兩年。解放初期這種東西屬於「封資修」,這些課程都沒有了,那時候不講方法,不講手段,不講要素,等到上世紀80年代以後課程又開放了。我在歷史系講了三遍,但是後來我調去當官了,就停了,到現在歷史系開不出這個課來。時代周報:你的著作那麼多,覺得自己的學問重點在哪幾方面?
  • 蘇州日報:「縱橫三學」的著名學者來新夏昨在津去世
    (圖片由王稼句提供)  □蘇報記者施曉平  著名歷史學家、文獻學家、圖書館學家、南開大學教授來新夏因病醫治無效,昨天15時10分在天津去世,享年92歲。來先生在蘇州的忘年交、入室弟子悲痛之餘,追憶了這位「縱橫三學」(歷史學、目錄學和方志學)的著名學者。  沒有來老,就沒有新方志的今天  我市文化學者王稼句是來新夏的忘年交。
  •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來新夏教授在天津去世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來新夏教授在天津去世來源:新華網2014年03月31日 23:24:13顯示圖片     新華網天津3月31日電(記者張建新)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文獻學家、圖書館學家,南開大學教授來新夏因病醫治無效,3月31日15時10分在天津去世,享年92歲。
  • 讀書人來新夏「回」故鄉
    來新夏,著名歷史學家,南開大學教授。有人說他是「巨擘」,有人說他是「大師」,對此,他一律正色回絕,只承認自己是個筆耕不輟的讀書人。「我一輩子唯一幹了一件正兒八經的事就是讀書。咱們知識分子最本分的事情就是讀書,至於寫作,是至死不休。」
  • 日耳曼戰車:落花流水春去也 場上表現乏善可陳
    武林盟主,一統江湖,也曾雄心萬丈,如今落花流水春去也。待從頭,收拾舊河山,不知還需幾許春秋。
  • 2014逝世文學者:來新夏 吳小如 湯一介等
    ——3月31日,歷史學家來新夏逝世。  來新夏  在學界素有「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之稱,皆因他在歷史學、方志學、圖書文獻學等學科領域都開一時風氣之先,著有《北洋軍閥史》、《古典目錄學》、《方志學概論》、《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等。
  • 流水落花春去也——古人借落花言情的詩句
    ——高駢9、春來春去。人在落花流水處。——呂巖10、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11、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曹豳《春暮》12、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落花流水。——陳亮15、滿院落花春寂寂,斷腸芳草碧。——韋莊《謁金門》16、桃溪近、幽香遠遠,謾凝望、落花流水。——黃裳17、酒到強尋歡日路,坐來誰為溫存。落花流水不堪論。——李之儀18、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 來新夏先生的隨筆(圖)
    趙胥    「來新夏隨筆自選集」(《問學訪談錄》《書卷多情似故人》《說掌故論世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來新夏先生生於書香門第,青年時期的求學階段是在抗戰的特殊時期度過的凡3冊的「來新夏隨筆自選集」的出版使我們得以較為充分地領略來先生隨筆的魅力。    學者出身的來新夏先生所作的散文隨筆包羅萬象,大致可分為:知識性隨筆、抒情性隨筆、敘事性隨筆。來先生創作了大量的知識性隨筆,這些文章,雖以隨筆的形式行文,但內容涵蓋了文、史、哲等諸多方面大量的專業知識,頗具學術價值。
  • 章學誠是清代著名歷史學家
    章學誠是清代著名歷史學家章學誠字實齋,號少巖。浙江會稽(今紹興市)人,清代著名歷史學家。出身中小地主家庭。他的祖父章如璋嗜好史學,晚年天天將自己關在屋裡讀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章學誠的父親名章鑣,少孤,家貧無力購書,往往則借讀於人。
  • 著名歷史學家楊生茂教授逝世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陳 鑫)著名歷史學家、中國美國史研究會顧問、南開大學教授楊生茂因病醫治無效,於2010年5月4日19時20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3歲。  南開校友馬馼、于振起,著名學者黃紹湘、資中筠、劉緒貽等也以不同方式對楊生茂先生逝世表示哀悼。  楊生茂先生遺體告別儀式於5月6日在天津市第一殯儀館舉行。校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張靜、黨委副書記劉景泉、原黨委書記洪國起與歷史學院師生、楊生茂先生的家屬、親友、學生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  楊生茂先生,字暢如,1917年9月26日生於河北涿鹿。
  • 著名歷史學家蔡少卿逝世,長期致力於秘密結社和近代史研究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歷史學家蔡少卿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11月30日17時44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6歲。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60年春提前畢業留校任教,擔任著名歷史學家邵循正教授的助手,並在職攻讀研究生。1973年調入南京大學歷史系任教,2003年退休,先後指導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八十多人,外國高級進修生七十多人,曾經獲得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蔡少卿先生長期致力於秘密結社和中國近代史研究。
  • 追記著名海洋生物學家劉瑞玉:設獎勵基金掖後學
    追記著名海洋生物學家劉瑞玉:設獎勵基金掖後學   真正的科學家姿態  ——追記著名海洋生物學家和甲殼動物學家劉瑞玉院士  7月16日,一位為祖國海洋科學事業奮鬥了半個多世紀的老人——我國著名海洋生物學家、甲殼動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瑞玉,走完了他人生的旅程,在青島逝世,享年90歲。
  • 100句落花詩,落花流水,流不盡許多愁
    春已去,秋將盡,執手風雨何悽悽,雁南歸,人未回,落花深處雨紛飛。回眸淡看來時路,夜雨闌珊,輕將低喚,原不過夢裡夢外幾絲縹緲,幾多清愁。悠悠俗世,幾多繁瑣。流年倥傯,半生飄零。一曲俗音淡去。輾轉風花雪月間,尋一場花事。拾了青階,摘了落花,斷了蒼涼。疏影依依,孑然塵外。願望成空,白手韶華,怎堪流盡。
  • 故遊憶· 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故居
    2006年4月19日,在紹興古越藏書樓附近,偶然發現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故居。我年輕時候讀的中國通史就是范文瀾先生的版本,後來使用的《文心雕龍》版本中,最常用的便是范文瀾校注本。范文瀾(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浙江紹興人,現代著名歷史學家。
  • 大浪淘沙,淘盡夢裡江山如畫;落花流水,去了秦淮一場繁華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令·往事只堪哀 李煜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捲,終日誰來?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羅衾用時已久,哪堪抵抗這春末夜雨之寒?還是想重返夢境,忘卻身在異鄉,此身為客,做那個權傾一世的君王,縱享歡娛。獨自一人之時還是不要憑欄遠眺地好,這江山無限,可難見南唐。當初離開是那麼容易,如今在想回去,已然是不可能。故國山河,過往種種,都如那落花流水春去,不復返。一時天上,一時人間,半生富貴半生囚。
  • 落花流水,一期一會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落花流水,原本是指一廂情願的單戀的。十八九歲少不經事,初聽《落花流水》,迷戀一句「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真的身份不過送運」,愛的是故事裡相遇又相離的唏噓。此時此地是這樣的境遇,然而世事如棋、白雲蒼狗,瞬息萬變裡,要怎麼去奢求不變?
  • 著名歷史學家高華病逝 年僅57歲
    (資料圖)晶報訊 著名歷史學家高華教授於12月26日22時15分在南京病逝,年僅57歲。高華先生是當代著名的中共黨史、毛澤東研究專家,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革命年代》等書,在國內外歷史學界享有盛譽。高華先生的一位學生黃先生說,高華教授於26日晚病逝,學生們感到非常突然。目前家人與學生們正在著手辦理後事。
  • 來新夏:虛歲、實歲辨
    (來新夏)來源:《中華讀書報》
  • 以學術研究為生命——懷念來新夏先生
    縱橫三學 自成一家 來先生是學界公認的著名歷史學家、文獻學家、圖書館學家,縱橫三學,自成一家。先生遊刃於史學、方志學、圖書文獻學等領域,三學有機融匯,各有建樹。僅以林則徐研究為例:先生幼年受祖父家學啟蒙,後師從陳垣、范文瀾等先生研究史學,自然依賴圖書館藏書,而自藏史籍又是史家所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