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鴉藝術家淡定表示,塗鴉本是一門隨時會被抹掉的藝術

2021-01-13 澎湃新聞
藝術家施政與Seth的塗鴉作品。

       因為利用上海一處拆遷區域的斷壁殘垣創作塗鴉,中國藝術家施政和法國藝術家Seth引發了不少關注。很多人覺得他們的塗鴉構思精妙,與環境契合,但又感慨於這些「廢墟的花」開得過於短暫。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通過電話和郵件專訪了這兩位藝術家,請他們談談各自的塗鴉作品和創作理念。

藝術家施政:在創作時就知道保留的時間不會長

       塗鴉的兩位作者,中國人施政,他說不知道自己算是幹什麼的。他為媒體拍照、辦影展、畫展,塗鴉是他的第一次嘗試;法國人Seth,Julien Seth Malland,人稱「柒先生」,因為在法語中Seth同Sept(數字7)發音相同,他是個在世界各地的老街區都留下塗鴉作品的藝術家。相較於追捧者的感傷情懷與現實的安全考慮,塗鴉的兩位作者對於作品從大熱到消逝都很淡定。

       施政將塗鴉和沙雕、冰雕等藝術形式相比較,「海浪一來,沙雕就會消逝;溫度一高,冰雕就會融化;塗鴉被抹去也一樣。在創作的時候我們就清楚保留的時間不會長。這就是一種隨時畫隨時就沒有的藝術。」

藝術家施政與Seth的塗鴉作品。

       施政說他和Seth的選擇是偶然的,人們後來強調的無聲諷刺、廢墟等等意思,和他們最初的創作初衷並沒有那麼緊密的聯繫,而過於強調這種組合性,也許對大家都是不利的。「可能老房子承載了童年回憶和過往美好記憶,人們才會有許多感觸。我們只是希望發現城市美的一部分,融入到創作中,藝術家通常是這樣的。」

       不寒暄、不問候、不一起喝一杯,談到和Seth的這次合作,施政覺得語言不通的兩個人,純粹就用藝術對話。在他的眼中,Seth這位藝術家是個典型的法國人,黃色微卷的頭髮,眼神中有一些憂鬱。

       「他畫的東西寫實、安靜、不張揚,我看一眼就知道怎樣去配合。他之前畫過一些了,我們在一起就畫了兩個半天,中午到那裡,畫到差不多下午四五點天暗了,約定第二次的時間,再來,就結束了。」

       事實上,塗鴉對於城市來說並不陌生,城市的塗鴉風格也一直在演變。施政告訴澎湃新聞,從前舶來的那種誇張的字母風格已經不流行了,人們更喜歡與生活、環境契合的作品。

法國藝術家Seth:城市藝術本身就是轉瞬即逝的

        正從羅馬飛往巴黎的Seth,通過郵件接受了澎湃新聞的採訪,談及了他在上海的創作和自己對於塗鴉的一些理念:

藝術家施政與Seth的塗鴉作品。

       澎湃新聞

:你這次選擇的塗鴉地點是一處待拆遷的危房,這裡特別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Seth

:當我發現像上海這樣一個新的地方,我會讓各種相遇指引我,一些人,一些際遇。我嘗試去接近給我靈感的一切。2014年11月的時候,我受邀參加上海MD畫廊在外灘18號策劃的塗鴉藝術群展,期間我來到了新天地後面的那片老街區,對我來說是一次巨大的發現和靈感源泉。這些交流和分享紮根於日常生活,這些發現引領我選擇作畫的地點。所以我會選擇在上海老城廂裡作畫。

       澎湃新聞

:施政說,你在「動工」前準備了很多底稿,有特別為這個地方構想過塗鴉的內容麼?

       Seth

:我總是帶著我的「黑色的筆記本」,那是我畫草圖以及正式畫前一些嘗試的畫冊。但是最終作品只會呈現在牆上,與環境在一起,尤其是和那些我畫作的贈予者——當地居民在一起。

       澎湃新聞

:你的塗鴉風格在簡單的同時又能引起很多人共鳴,你覺得你的個人風格是怎樣的?塗鴉對你來說,和其他藝術形式有什麼不同?

       Seth

:旅行和相遇讓我改變了很多。2003年的時候,我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去世界各地作畫。那次旅行中,在一個巴西的貧民區我有了靈感。我開始畫一些融入當地氛圍的作品,不僅是為人文景觀創作,同時也是為當地居民而作。我希望畫一些能夠讓所有人理解的作品,尤其是居住在那裡的居民們能感同身受的牆畫。所以,童年成了我最偏愛的主題之一。2008年,我又去巴西生活了一段時間,這對我的作品風格改變有很大的影響。在那裡我可以在路中間,在眾目睽睽之下作畫。

       至於街頭藝術,這是一種時代的藝術。從作品的尺度來說,它們呈現於不同尋常的地點,街頭便給予它戲劇化的一面,非常好地融合到我們這個時代裡。

藝術家施政與Seth的塗鴉作品。

       澎湃新聞

:你的塗鴉引人關注,你怎麼看待後來人們賦予作品的多種解讀?

       Seth

:我的作品都在公共空間,所以是給所有人的,如果人們能在我的作品中找到他們自己歸屬感,那麼這就是我的創作初衷。這次民眾中掀起的熱潮證實了藝術是屬於大家的,是可以讀懂的,應該成為每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澎湃新聞

:你曾輾轉很多城市,旅行給您的創作帶來怎樣的意義?

       Seth

:我喜歡旅行,喜歡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去發現一些新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給我的畫作充足的養分。畫畫對我來說,其實是一個與人們交流、分享的藉口。這種方式讓我的每次旅行都給我的藝術注入新的血液。我喜歡與當地的藝術家們合作,從中去發現當地的創作手法,然後去了解他們的傳統技法和風格。

       澎湃新聞

:你怎樣看待作品的「消失」 ?

       Seth

:城市藝術本身就是轉瞬即逝的。不管怎樣,它首先是與當地居民分享的,這次也一樣。幸好,我展出的架上藝術作品會存在地更持久。

       澎湃新聞

:你為何喜歡這種必然消亡而非永恆留存的藝術形式呢?

       Seth

:我也從事架上繪畫,也創作持久的作品,它們都是我牆畫作品的補充。這種方式能夠讓我進行新的創作實驗。所有在街頭創作的作品都會消失。轉瞬即逝的脆弱的美和詩意將在架上作品的藝術展中得以保留和延續。

       (採訪內容由Seth的中國經紀人曹彬翻譯。)

藝術家施政與Seth的塗鴉作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街頭藝術家班克斯在你家牆上塗鴉之後會發生什麼?
    顯然,「能夠讓當今世界或許最有名的藝術家在你的牆上作畫,感覺不錯」我沒有收到塗鴉什麼時候進行的通知,但第二天我就接到電話:「看到你房子上出現的東西了嗎?」就是那幅超大塗鴉。以掠奪者為主題並不合適(這幅塗鴉描繪了兩個國民士兵將一個電視從窗戶抬走的畫面)。當時就有報導稱卡特裡娜颶風和古斯塔夫颶風過後出現搶奪的事,顯然,班克斯在通過塗鴉嘲諷當局。
  • 最會塗鴉的藝術家,英國塗鴉藝術家山姆·考克斯
    密集恐懼症,但是這種紛繁的畫面氣氛,確實異常天真有趣的,因為近看他的作品,都是由一個個有趣的卡通塗鴉組成的,他就是英國塗鴉藝術家山姆·考克斯。,構思,起稿,進入正式刻畫,他說如果一個作品剛開始就想好怎麼畫,會限制他的想像力,他確定畫面主題之後,便會從一個起點開始畫,邊畫邊拓展自己的想像力,這是他作畫最快樂的方式。
  • 傳奇塗鴉藝術家King Robbo去世 班克斯向其致敬
    原標題:傳奇塗鴉藝術家King Robbo去世 班克斯向其致敬   班克斯向King Robbo致敬   日前,英國塗鴉藝術家King Robbo的代表組織發表訃告:「我們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宣布,King Robbo因突發合併症,已於2014
  • 塗鴉藝術的城市視覺文化表現
    塗鴉藝術通過對社會現象的反映來實現與公眾的交流,將當代藝術真正融入大眾生活。 塗鴉最初以籤名式塗鴉出現在城市街牆和紐約地鐵裡,但這種大膽宣揚自身身份的作品卻往往是匿名的。此時的塗鴉行為已具有了明確的初衷:身份不明的塗鴉者以誇張的方式在城市中展示個性籤名,而實際上又恰巧彰顯了塗鴉者的真實身份。「這種個性化名字的呈現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必然會與作者的身份及其地位聯繫起來,這也是一種在亞文化範圍內發展起來的視覺化運動。
  • 法國塗鴉藝術家即將空降星城給地鐵塗鴉
    資料圖)   星辰在線11月16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嶽珊)11月16日上午,塗鴉藝術家在磁浮列車上進行了一次模擬塗鴉,為首屆國際塗鴉文化周的到來做準備。記者今日獲悉,由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湖南磁浮交通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首屆國際塗鴉文化周正在精心籌備中,國際國內塗鴉藝術家將陸續接到主辦方的邀請,共聚星城,開啟一場藝術盛宴。   法國塗鴉藝術家NEiST已接受活動邀請,確定出席國際塗鴉文化周。作為一名法國藝術家,他在藝術創造中又會融入什麼樣的浪漫色彩,又將如何與中國元素相結合?
  • 中外藝術家聯合探索公共藝術 成都IFS大型塗鴉創作
    談及塗鴉藝術,大眾腦海裡一般會浮現美國的街頭文化。日前,成都IFS商場外街區出現了一幅長達80米的大型塗鴉創作,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不僅如此,有不少市民還發現,在IFS商場內外,共出現了7個藝術裝置。據了解,聖日耳曼Parcours藝術節始創於2000年,創始人Anne-Pierred』Albis(以下簡稱「Anne」)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過去的18年裡,Parcours藝術節將新銳先鋒藝術作品融入公共空間,逐漸成為當地公眾能在閒庭信步間探索和感受藝術的最佳載體。此次它跨越萬裡來到中國,落地與巴黎有著相似氣質的『天府之國』成都,我深感榮幸。
  • 揭秘時尚塗鴉人:一半是藝術 一半是生活(組圖)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塗鴉只是年少輕狂時,揮霍青春和激情的莽撞行為。隨著青春的流逝,塗鴉少年們終究會告別那堵五顏六色的牆,走進高樓大廈裡的寫字間,成為都市白領中的一員。但是如今,塗鴉不再只是一件徒勞無獲的青春奢侈品,現在,成都正有這麼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輕人,正努力讓自己的塗鴉歲月告別青澀和短暫,成為一門可以終身從事的職業。
  • 文身和塗鴉藝術家現在都去手錶上施展才華了
    店內的文身服務將由文身藝術家Scott Campbell負責,他為設計師品牌Marc Jacobs提供了不少高檔配飾的外觀設計。英國品牌Mr Jones Watches即將發布兩款受到1980年代塗鴉藝術啟發的手錶,每款手錶的價格將近1250美元。
  • 「帶有信息的藝術」:用街頭塗鴉與疫情抗爭的英國藝術家們
    街頭藝術正在英國大行其道。雖然畫廊都關閉了,但因封鎖而冷清的英國各城給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副難以抗拒的畫布。他們用形形色色的街頭繪畫來來反映新冠疫情期間的悲傷、希望和喜悅。倫敦藝術家阿提拉(Atila)站倫敦南部的一副塗鴉作品前,上面畫著一位帶著口罩的護士。他說:「我是一名肖像畫家,我喜歡通過我的作品來讚美人們,藉此對NHS英雄們表示特別的感謝。」「這是一種帶有信息的藝術。」他補充道。
  • 亞洲傑出塗鴉藝術家呈現驚豔塗鴉作品 KP STREET 宣布正式開放
    以來自日本廣島的Suiko為代表的八位藝術家受KP Street邀請,出席開幕慶典並在KP Street活動現場上進行塗鴉表演。Tuts(印尼),Jungle(廣東),Ray(武漢),林子楠(廣州),Xeme(香港)和Krne(日本福岡)以及由本地塗鴉工作室Ethan’s Studio 帶領的來自全國的40個地塗鴉藝術愛好者也參與其中。
  • 全世界最會玩梗的塗鴉藝術家!
    澳大利亞的塗鴉藝術家Lushsux,他的作品大部分題材來源於新聞熱點事件。Lushsux追熱點的創作風格,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他的一大特色,別人可能是偶爾會對自己感興趣的題材進行創作,而Lushsux是不停地將熱點進行創作。這幅塗鴉是以搞笑反應出名的著名youtuber:Etika最經典的驚嚇臉創作而成。
  • 對話|塗鴉藝術家瓊萬:把街頭的能量,把塗鴉帶入美術館
    此次展覽呈現了包括瓊萬在內的八位國際塗鴉藝術家作品,在瓊萬看來,上海當代藝術館為塗鴉藝術家舉行群展代表了中國認可塗鴉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存在,和過去出現過的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塗鴉將為未來的人們提供一條了解現在的線索,也正因如此,塗鴉作品應該在美術館中被留存下來,而不是隨著城市外觀的變化而消失。
  • 葡萄牙的著名塗鴉藝術家
    葡萄牙裡斯本是全球最好的街頭藝術城市之一,大街小巷裡隨處可見大量的優秀塗鴉作品,寬鬆自由的創作環境也備受藝術家的青睞。葡萄牙本土也有大量的街頭藝術家,如Bordalo II、Vhils、Pantonio、Daniel Eime、Mr. Dheo、Kas等等。
  • 塗鴉藝術家都是另類混混?你可能想多了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在這裡遇到塗鴉藝術家傑森。他搖晃著手中的油漆罐,若有所思地看著面前這堵已經有幾天沒有刷新過的塗鴉牆,顯然是在構思著什麼。我停住腳步,靜靜地站在他身後,像是也在幫他思考新作品的謀篇布局。雖然會畫漫畫,牆面塗鴉對我而言到底還是一個不太一樣的世界。
  • 法國街頭藝術家山西太原「塗鴉」創作
    新華社記者王勁玉攝新華社太原1月27日電(記者王勁玉)法國街頭藝術家C215(Chritian Guemy) 近日在山西太原藝術博物館完成了他在亞洲創作的第一幅塗鴉作品。「很顯然,它好像在表達什麼情緒,這是一幅需要仔細觀看和思考的畫作。」有現場觀眾表示。隨著中法交流的愈加頻繁,民間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深入。
  • 塗鴉藝術家創造了令人費解的3D街頭藝術,會讓你多看兩次
    準備好被那些模糊了藝術與現實之間界限的塗鴉所摧毀吧。科西莫·凱法(Cosimo Caiffa)在普通的街道環境中作畫,但他在義大利米蘭的作品用眼睛的把戲使其看起來是3D的。Cosimo可能會擔心他咬掉了他無法咀嚼的東西——但是人行道確實看起來像皺巴巴的紙街頭塗鴉藝術家Cosimo Caiffa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街頭藝術幻象,一定會讓你看兩次小心你走的地方——你不會想踩到這條蛇的舌頭這傢伙正在用一個巨大的滾軸在小鎮上作畫
  • 藝術家塗鴉潘家園 民間文化何以「潮」
    近日,一場「潘家園×青年藝術家」的塗鴉現場被多平臺直播,引起了廣泛關注。以孔明鎖圖案為原型,青年藝術家徐啟龍在潘家園市場的路面上繪製了大型的塗鴉作品。榫卯結構化身為抽象的紋樣在潘家園禮物店門前「綻放」。據了解,此次將街頭公共藝術創作引入文玩交易圈是潘家園的首創,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副總經理張悅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了市場方面引入全新藝術符號的考量。
  • 塗鴉:藝術還是汙染?
    但這種行為很快便引起媒體、主流藝術甚至全社會的關注,塗鴉文字也因此逐漸減少,轉而代之以大型精緻的圖像。學院派藝術家逐漸被塗鴉這種創作模式吸引,塗鴉遂登大雅之堂,慢慢變成主流藝術形式之一。  流行文化助推器  自從被「收編」那天起,塗鴉就成了主流藝術的宣傳工具。
  • 塗鴉藝術如何被士紳化
    但是這棟畫滿了塗鴉作品的建築已經成為了紐約的文化坐標,牆上的那些塗鴉作品後來讓沃考夫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包括英國藝術家班克西(Banksy)在內的塗鴉藝術家紛紛出來呼籲保護這個藝術集中地,紐約市民也為這個藝術坐標將成為大都市房地產開發機器祭壇上的另一件文化藝術犧牲品而感到痛心和惋惜。
  • 塗鴉藝術的終點
    則是「潮流」 「插畫」 「時尚」 毋庸置疑他是這個時代下與商業結合最成功的藝術家之一在Kaws被火熱消費的藝術產業中」塗鴉「這個代名詞卻總像在打擦邊球我覺得站在塗鴉人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才更有說服力一點畢竟在潮流的大浪中真實的樣子總是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