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在抖音上總能看到湯姆·哈迪的電影剪輯,統一的配樂加上統一的囂張,湯老師的一舉一動總是能讓人感到熱血沸騰。
以至於有不少評論直接誇讚表示:湯姆·哈迪如何飾演反派,只要收斂一點就好。
的確,仔細回想起湯姆·哈迪所出演的電影,《毒液:致命守護者》、《傳奇》、《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等一系列電影,哪個不是拽的二五八萬。
可如果是熟悉湯姆·哈迪的粉絲不難發現,在各類訪談節目中,他還有甜甜的一面。
這不免讓人好奇,除了惡棍以外,湯姆·哈迪是否還有演過其他特別的角色呢?
毫無疑問是有的,並且可以說這部電影無論放在哪個時代上映,都會是神作。
2007年,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湯姆·哈迪共同出演的《斯圖爾特:倒帶人生》上映。
這部電影中,湯老師所飾演的不是黑幫大佬,也不是帥氣男神,而是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流浪漢。
故事背景是2000年的英國劍橋。
作家亞歷山大(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飾)為了方便寫作,在家附近的收容所裡找了份的工作。
許多流浪漢都曾受到過這家收容所的幫助,其中也包括我們的主角33歲的流浪漢 :斯圖爾特 (湯姆·哈迪)。
髒衣破褲子、內褲露一大截在外面、有空不是抽菸就是喝酒,這個流浪漢沒有任何值得人關注的特點。
除了他患有肌肉萎縮症,走路一瘸一拐,明明連話都說不清卻還要堅持滿嘴髒話...
亞歷山大關注到了他,發現這個傢伙暴躁易怒,家暴酗酒,還會為了一套廉租房公然鬧自殺。
但不同於其他「表裡如一」的流浪漢,亞歷山大發現斯圖爾特還有不同往常的「另一面」。
他有車有房,成過家也有孩子,還時常會在樹下說出一席有哲理的話,
甚至就連自己曾坐過幾次牢,每一次的原因和地點都記得清清楚楚。
出於好奇以及作家的職業習慣,亞歷山大很想弄明白為什麼斯圖爾特會變成這樣。
想要弄清楚這一切,作為作家的他決定,為斯圖爾特寫一部傳記。
作家給流浪漢寫傳記,別說斯圖爾特了這擱誰誰都得懵逼,但斯圖爾特還是答應了。
於公作為傳記主人公他能賺到錢,於私他也很想知道究竟是什麼讓自己變成了這樣。
「交易」成交後,兩個人成了「好兄弟」,示威、喝酒、出庭每個能看到斯圖爾特的場合都有亞歷山大的身影。
隨著朝夕相處的兩人互相了解後,亞歷山大發現斯圖爾特的善惡越來越難以界定.....
的確他家暴,他挾持,但他也會為了含冤入獄的所長,組織抗議;
他不修邊幅,卻會為了不弄髒別人家的地板,而把菸灰抹到自己的褲子上;
就算是一貧如洗,也會在亞歷山大忘記帶錢時,拿出自己僅剩的錢給亞歷山大讓他幫自己「戒菸」。
那究竟是什麼改變了斯圖爾特呢?
最終,在亞歷山大的觀察下,得出了一個結論:「不幸」。
9歲,本應該是孩子最為活潑好動的年齡,斯圖爾特卻患上了肌肉萎縮症。
也正是因為疾病,讓他在學校中成為了一個「異類」,被毆打、侮辱成為了日常。
弱小的內心還沒接受突如其來的現實,卻又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送到了殘疾學校。
進入殘疾學校本應該受到保護的他,卻被親生哥哥性虐待了3年。
這樣屈辱的生活終結在斯圖爾特12歲那年,逐漸有主見的他,進入了兒童之家。
萬萬沒想到的是,兒童之家中還有一個變態校長在等著他。
自此,不少觀眾會說,電影果然還是電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人生過於戲劇,可不能否認的是電影劇本往往都是基於生活而誕生的,有時候現實生活會更荒唐。
且該電影改編自英國作家亞歷山大·馬斯特斯的同名傳記,這本傳記被收錄到英國中學課本中,並被列入「定義二十一世紀頭十年的百本圖書」書單中,傳記中記載著流浪漢斯圖爾特真實生活的點點滴滴。
明明有值得讓人同情的童年故事,可他卻雲淡風輕的說:我的童年沒什麼不同,和大多數人一樣,只不過他們適應了,過上了正常的生活,如果真要怪什麼的話,只能怪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暴戾吧。
亞歷山大這個早就解決了溫飽問題的人,如果不是出於好奇,想必他永遠都不會和這個流浪漢有什麼交集。
但也好在有這一份好奇心,讓我們能更仔細的關注到那些被忽視的人的生活。也讓我們能開始更加仔細的關注自己的內心。
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我們開始無暇關注到周遭人的生活,人際關係也在紙醉金迷間變得逐漸淡薄。
斯圖爾特的經歷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特別的故事,從電影表層上來看也許就是講述斯圖爾特的人生經歷,但在我看來電影內核是讓我們多關注那被忽略東西,而那份被忽略也許就是我們的心。
說完故事,再說說我們的主人公,不得不說該電影的導演選角眼光屬實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湯姆·哈迪兩大主角都是妥妥的潛力股。
特別是湯姆·哈迪,把暴躁複雜的流浪漢演繹的淋漓盡致令人著迷。
要知道肌肉萎縮症,是一個具有生理反應疾病,想要演好這個角色,則需要極大的努力,而湯姆·哈迪把故事片的角色演出了紀錄片的質感。
把握住生理的展現後,還能將心理感受一同抓著,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記得電影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斯圖爾特給兒子打電話,卻聽見電話那頭的兒子在罵髒話...
此時,斯圖爾特說出了不符合他角色設定的一句話:我希望他以後讀經濟或商學院,現在這個樣子算什麼,得讓他知道恰當的禮儀有多重要!
聽到這番話的亞歷山大忍不住吐槽他:你兒子才14歲。
他依舊認真的說:我懂,只是他的樣子太讓我驚訝了。
這個鏡頭,渾身黑料、家暴酗酒的斯圖爾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望子成龍父親。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神作」,也可以說是最普通的故事片,但我還是想說,希望這樣的電影能夠更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