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恐怖的事,重慶沒有重慶雞公煲。我的重慶同學告訴我在重慶根本找不到雞公煲的門店,但是在外地到處都能看到重慶雞公煲的招牌。那對於重慶雞公煲為什麼要這樣叫,小編特意去百度了一下,因為創始人叫張重慶,不是重慶人是福建莆田人。那至於事實真假,也無從考證了。
在我們學校重慶雞公煲是最出名的,基本上無論開幾家,都會爆滿。無論大事小事,有人生日,想聚會都會去吃上一頓雞公煲。一開始我以為雞公煲都是統一連鎖店,味道都一樣,但是嘗得多了,你就會發現每家都有自己的做法。就像我學校那一家,阿姨會有自己獨家的醬,阿姨也不會隨便拿出來。我是有一次本來想喊阿姨加水的,出口成了:「阿姨,加汁。」然後阿姨以為我加醬,還說:「同學你一定經常來吃,不然怎麼知道阿姨有秘制的醬,我這個醬啊,平時都是不給別人家的。」一個錯打錯著竟然挖出了阿姨雞公煲的秘密。
雞公煲在我的理解中和燜雞差不多,但是又好像參雜了火鍋的成分在裡面。雞公煲是純正的肉食系菜餚。濃香滑嫩,香辣入味,實實在在的快手大菜,這種既有肉,又有菜,配上米飯就能吃上一天的菜,特別適合我這種懶惰的重口味肉食愛好者。後來覺得雞公煲吃多了就想著在家自己做雞公煲了。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簡便的雞公煲,做法並不難,學會之後自己在家就能過癮,冬天有這一鍋就行了。
食材:三黃雞一隻,土豆,萵筍,西芹,娃娃菜,土豆、洋蔥,姜蒜,生抽,蠔油,食鹽,白糖,料酒,豆瓣醬,香料
做法:1.姜蒜切片,然後把蔥打成一個結。
2.把洋蔥、萵筍切片,西芹、娃娃菜切成段。
3.把雞切成塊
4.鍋裡倒一點油,可以倒多點,倒少容易粘鍋,等油熱之後下雞塊,火調小一點,慢慢煎到它金黃色。
5.下調味料,依次下:料酒、豆瓣醬、蠔油。先讓這幾種調料和雞肉攪勻,翻炒兩下。
6.感覺雞肉上裹滿了這些調料後,下蔥姜蒜和香料,再下入土豆塊、生抽、鹽、白糖,香料就是超市買的那些香料包。口味不重的可以下少一點鹽。
7.把配菜放下去。
8.用中火煮15分鐘就完成。
窩在家裡,大口大口吃肉,這真的是人生一大快事。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