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枚運營喵,你的日常工作是什麼?

2020-12-1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產品不同、產品階段不同、運營團隊的配置不同,運營崗位的差異會導致大家日常的工作會不一樣;這裡說一下通行的日常工作是什麼。

一、信息積累

無論做何種運營,信息的積累一定要夠。建議下載各種新聞類APP,供上班閱讀,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這種閱讀方式只需讓你建立印象,速讀或者標題閱讀均可。

目標:以獲取信息為主,如投融資消息、熱點事件、熱門話題;如果能在此基礎上面冒出一些想法是最好的。

推薦軟體:Pocket,比如你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36Kr、知乎日報、今日頭條、朋友圈等客戶端看諮詢時;如果碰到有價值,需要深度閱讀的內容,把它一鍵保存到Pocket裡,Pocket價值在於稍後閱讀,避免深入到某一條有價值的信心裏面,擾亂了閱讀節奏;或者是工作節奏。在不同設備上均能保存或者閱讀。

另外,這個軟體對於時間管理其實非常有幫助。

二、目標梳理

統計各項數據整理目標,並做適度的分析。比如

  1. 內容運營:看看UV、PV或者是網頁價值(即昨天上線內容對最終目標(目標包括註冊,下單,PV超過10等等)實現的做貢獻價值是多大)
  2. 用戶運營:看看新用戶註冊轉化率,新用戶數,活躍用戶數,流失用戶數,用戶訂單,等指標
  3. 推廣運營:看看各渠道過來的流量、以及流量的質量(如停留時間,訪問區域,等等)

推薦工具:

Excel:依據這些數據,比對與已有的目標及計劃的差距;並做新的調整,整理新的思路;明天今天的目標,然後制定新的計劃;
用思維導圖整理一下新的想法,做一下發散性的思考

整理思路的工具:思維導圖,我常用的是MindMaple;

如果已經是管理者,或者工作當中,協調的角色已經佔很大的部分,建議使用:Omnifocus:Omnifocus的價值再於跟將項目跟人聯繫起來,能進行工作預測,制定定時間點,同時能標明優先級,明確每一個項目負責人及完成時間點或者是不同階段的時間點;對於團隊管理或者工作協調價值更大;

優先級排序:

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進行區分,這個可以在印象筆記裡記錄,也可以在上面的Omnifocus裡記錄

其實對於大部分運營而言,進步的核心就再於這半個小時,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

昨天的數據表現如何,如果沒有數據反饋,定性的指標有沒有?如果不通知怎麼看數據,學學GA,百度統計,CNZZ,不同的崗位應該看什麼指標上面也有大致的介紹。如果暫時無法定性判斷,用一定的邏輯去判斷,運營工作講究的就是「一切看數據,沒有數據看邏輯,沒有邏輯看經驗」,用一定的邏輯去描述之後,然後記下問題向領導請教!當已有的核心數據已瞭然於心,思考一下現有的數據指標是否合理,關聯的數據指標是什麼,如何能提升

如果現有的目標跟計劃有差別,思考一下定計劃的邏輯與實際運營的情況作比對,把其中的經驗用於下一次的計劃制定;緊接著就是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一切從源頭開始分析:

  1. 內容運營,目標通常是PV/UV,兩者的變化趨勢是什麼?UV不變或提高,但是PV在降低;查看一下各主要頁面的退出率及跳出率,以確認內容質量是否有問題;查看一下,各推門內容,推薦內容的點擊分布,看是否推薦機制需要改善;等等。不斷尋找原因;如果是UV降低,PV再發生變化,通常情況可能是內容整理質量在下降,如果UV降低,PV增加,有可能是內容吸引力增加,但是內容面對的用戶群再變窄;
  2. 用戶運營,拉新的數量跟拉新的成本在怎麼變;除此之外的其它數據比如流失率及活躍度需要看趨勢;拉新的數量增加OR減少,成本增加OR減少,又是四種不同的情況,需要一一分析,是流量質量降低,還是獲取流量的成本變高,還是註冊轉化率再降低,在常規工作中,這些分析只需要對應相應的動作,比如投放、活動、營銷、產品更改等;
  3. 推廣運營,各渠道的流量變化趨勢如何,之前作為主要流量來源的渠道現在的情況是怎麼樣,是一個渠道有問題,還是多個渠道都有問題,這些渠道最近大的變化是什麼,異常動作有哪些;其次是流量質量的變化,當時的跳出率,停留時間等各項怎麼變,以及滯後的統計留存率怎麼在變,這樣都需要分析;

這些數據,無論變好還是變壞,只要在意料之外,就要找準原因;

緊接著是想方法,這個方法,通過需要直接解決這個目標,比如內容是PV降低了,改推薦機制,優質內容篩選機制;拉新數量降低,拉新成本降低,增加流量需求;註冊轉化率降低,埋點監測;可能性成千上萬種,遇到的問題越多,越有可能積累出經驗;

總結:

  1. 數據在變化,需要聚焦到某個具體數值的變化;
  2. 針對聚焦的問題,提設想羅列潛在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問題不清楚的進行數據埋點再回收數據,清晰問題;
  3. 大部分的時候,只需要針對最近特殊的動作進行跟蹤分析,而不是每天都來一次,提高效率;
  4. 經常與領導溝通,或者向其它朋友求教

不斷進行目標分解,制定新的計劃;整月的目標分解到今天有哪些具體的事情,新的計劃需要如何調整,不斷更改

已有的指標指標一直在提高,能不能提出一些新的數據指標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今天工作的調整

三、晨會

晨會的交流OR其它

通常用來同步產品進度,運營數據表現,接下來的工作安排等;晨會的價值再於了解產品及運營的進步,通時也要利用晨會溝通一下自己的想法

四、具體工作

具體工作基本都是依計劃而定,比如

內容運營(產品在線教育)

產品早期:

  1. 策劃內容主題
  2. 拉人來生產課程
  3. 與潛在的內容生產者溝通交流
  4. 自己生產內容
  5. 內容修改
  6. 內容的包裝
  7. 內容的推廣

產品中期:

  1. 各種內容生產激勵體系的測試
  2. 構建產品機制或者是激勵體系鼓勵讓用戶自主生產內容
  3. 內容合作

中後期:

  1. 推薦及審核或人工編輯
  2. 軟文撰寫盈利
  3. 優質內容挖掘

而這其中,不同階段的運營又做著不同的事:

初級運營

  1. 內容素材積累
  2. 內容生產時的產品建議匯總
  3. 封面等物料的設計(如果有專門的平面設計師,則不用)
  4. 數據匯總
  5. 選題及專題制定
  6. 內容相關的活動制定
  7. 競品內容匯總
  8. 內容推廣資源排期
  9. 根據數據改善執行細節

……

中高級運營

  1. 製作內容推薦標準
  2. 審核流程等規劃
  3. 依據公司要求制定內容的相關目標
  4. 依據目標進行分解,包括人員分析
  5. 總期早期的內容生產機制
  6. 構建產品機制或者是激勵體系鼓勵讓用戶自主生產內容
  7. 內容盈利機制的探索
  8. 內容趨勢分析

……

不同產品的內容運營因產品不同而有異。

說到這裡,提一下,什麼是內容?

什麼是內容?產品中可供用戶消費並能延長用戶停留時間的均稱之為內容。用戶在不同產品停留並去消費的內容千差萬別,所以內容在不同類型的網站上面的展現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新聞博客視頻類的網站,內容即是文字圖片視頻組織而成的可供消費的介質;而淘寶京東類的電商網站,內容即是每一個商品的展示頁;Appstore等應用商店裡,內容即是應用商店裡面的產品。工具類產品中的,可供消費的數據也是內容。

內容的形式依據產品的變化而變,比如對於一款天氣類的移動產品而言,內容就是天氣陰晴、溫度、PM2.5、紫外線等各項數據,內容運營的角色就是收集各個區域各個時段的天氣數據,而相應數據可以通過國家氣象局提供的接口獲得,從技術的層面就可以解決內容運營的問題,所以沒有配備專門的內容運營崗。

輕內容

天氣等產品數據→遊戲道具→贊/喜歡→跟貼/評論→自拍→短視頻

內容

百科→問答→商品頁面→文章→簡歷→設計作品/PSD源文件

重內容

網絡小說→公開課→視頻→自製劇→微電影→電影

以上產品的內容又如何運營?

內容運營需要在意的核心是什麼:

還有內容運營的具體工作,還有太多東西需要闡述,之後有機會再講;

依次往下分的,用戶運營跟推廣運營都只會比這個更複雜!!!有空再來填坑

推薦工具:

Mac air:對於運營來說,air就行,如果你每天因為電腦卡的問題慢10分鐘,一年是多長時間去算算,這個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Evernote:能使用Evernote儘量不用word,文檔寫到一半電腦死機簡直太正常了,然後雲協作也非常的方便

Photoshop:必備軟體,無論哪個崗位,求人不如求已

收藏夾:從設計到運營到產品到創意到營銷到素材各類網站的收集

OmniOutliner:推薦給微信運營的同事,原創文章不容易,理清思路,慢慢填空;

OmniPlan:管理各運營項目的排期;

谷歌搜索:某網站搜索、標題搜索,文檔搜索,關鍵詞搜索,相關網站搜索這些功能,必定非常受用;

網盤

五、理解產品及用戶

不斷加深對產品的理解

  1. 儘可能知道產品過去的試錯及數據
  2. 儘可能知道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
  3. 儘可能的使用自己的產品,從0開始體驗用戶消費內容的場景,從0開始接觸產品不斷階段時候的表現,包括登陸頻次,使用習慣,向別人推薦產品的說辭

同樣的方式去使用其它產品

理解用戶:不斷的分析用戶各項數據,泡用戶相關的群,看貼,等了解用戶的訴求。

推薦工具:

Evernote,按標籤記錄,體驗產品按照大類進行劃分

六、學習

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依然做不好運營?

1、是懂還是一知半解

早上或者工作期間看一個運營相關的文章就說自己努力了,工作數年人積累的經驗,需要細細研究才能了解此中深意;

做產品談場景,學習運營一樣需要談場景,作者工作的場景是什麼,產品形態是什麼,產品階段是什麼,產品量級是什麼,作者的從業經歷是什麼,作者的資源經歷是什麼,而你所處的場景又是什麼,所以懂不是知道流量,轉化率,標題寫的方式,而是要不斷的跟現在自己的狀態做結合;

2、實踐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執行是一日復一日的

3、總結

大家經常說四分產品三分運營三分運氣

運營是什麼是不確定性,為什麼有不確定性,因為了解不夠深刻,解釋不了所以就有運營來解釋,其實背後都是一定的邏輯跟數據的,不斷的總結,才能剖析背後的內容

4、積累

比如今天有一篇微信產品的文章,看過受益非常多,能不能把所有微信的資料都收集下來,慢慢研究;微信如此,其它產品也需要如此;

案例:所有轉發過萬的微博,需不需要收集,覺得不錯的營銷案例要不要收集;以有的靈感要不要收集

系統性學習:看書,一次二次三次,反覆看;

知乎連結:歡迎大家點讚支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38634/answer/80430743

#專欄作家#

章魚怕黑,微信公眾號:pmtoutiao,連續創業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從門外漢到BAT產品經理有多遠》作者,關注在線教育,擅長產品運營、數據分析等。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喵帕斯!悠哉日常大王TV動畫第三季製作決定,你準備好了嗎?
    《悠哉日常大王》在喜歡日常番的漫迷中,有著非常不錯的人氣,而這部動畫作品的第一季還有第二季,都有著不錯的成績。在「喵帕斯祭」的活動中,官方宣布了它第三季動畫製作的信息,喵帕斯將再度以TV動畫的形式,再次與大家見面啦!
  • 《悠哉日常大王3》此生無悔喵帕斯,來年再看「喵日常」
    作為一部日常類型的番劇,憑藉無可挑剔的製作和簡單的劇情,吸引了一大幫子觀眾,甚至被日漫宅稱之為帶動日漫產業的神作。而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依舊可圈可點的日常類型佳作,在我心目中《點兔》,還有就是這部《悠哉日常大王》了。
  • 你清楚作為一名數據分析師的日常工作是什麼嗎?
    經常會有數據新人問小九一個問題,那就是數據分析工作到底在做什麼?其實每個公司的數據分析師其職責都是不太相同的,大公司對數據分析師要求更細化,而初創公司的要求就是需要數據分析師是個多面手。另外不同領域的數據分析師需要擅長的工具和工作細則也是不同的。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是標準的數據分析師工作啊?數據分析師的日常工作我們來看下預設中的數據分析師的一些工作場景,看看數據分析師核心的工作價值有什麼?
  • 六部雲吸貓耽美小甜文:喵主子,作為一隻喵你也是最帥的那隻!
    《重生成貓的演員你傷不起》——白夜未明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受重生成貓,小攻十分寵愛它,在後來受恢復人類身份之後繼續被攻寵愛的故事。不同的是,這本小說真的非常非常萌呀!簡直不能忍~~《暴君撩貓日常》——且佛小受前世作為世家子被小攻下令滿門抄斬,重生到十多年前小攻還住在冷宮的時候,在孤寂、寒冷的冷宮中,只要小受化身的貓咪一直溫暖著小攻,同時小受也成為了小攻內心中最特別的存在。
  • 一名優秀運營人員日常的工作是什麼樣的?
    推薦軟體:Pocket,比如你用虎嗅、36Kr、知乎日報、今日頭條、朋友圈等客戶端看諮詢時,如果碰到有價值,需要深度閱讀的內容,把它一鍵保存到Pocket裡,Pocket價值在於稍後閱讀,避免深入到某一條有價值的信心裏面,擾亂了閱讀節奏,或者是工作節奏。在不同設備上均能保存或者閱讀。
  • 簡單解釋一下:啥是網際網路運營
    每到過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除了有沒有對象啦,還總會問一句:你現在做什麼工作啊?本來想著說運營,但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因為,一旦你說了,那麼接下來你就會絞盡腦汁的通俗易懂的跟她們解釋——什麼是運營?最後,你會懷疑人生——嗯?我是誰?我在做什麼?
  • 新媒體運營是做什麼的?具體工作職責是什麼?新媒體人現身說法
    新媒體運營是做什麼的?具體的工作職責是什麼呢?我作為一個新媒體從業人員,以自己的工作經歷,為您來詳細為解讀一下:新媒體運營的工作職責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一般的新媒體運營專員,基礎都要有一定的原創能力,也就是文字撰寫的能力。負責公司單個或多個媒體平臺的日常發布和運營,對工作經驗要求並不多,但也要有一定的作品和案例。在鄭州這樣的二線城市,薪資一般是4k~6k不等。
  • 營銷人的工作日常 | 給套套寫文案是種怎樣的體驗?
    >趣味問答:作為一枚套套小編是種怎樣的體驗? 梅花網:當別人詢問你的工作時,你會怎麼介紹呢? @象姐:大家都是成年人,有什麼不能說的?就說是大象安全套的新媒體運營啊~很自豪的! @王大仙:和人類生息密切相關的工作。
  • 新媒體運營工作是什麼
    最近這幾年新媒體運營非常火爆,而且大部分的公司和企業都對新媒體這一塊非常重視。因為通過新媒體這塊給他們帶來的利潤確實是很高的,所以他們嘗到甜頭之後就會更加重視這方面。而且現在不管什麼行業都會新媒體運營這一職位所以現在新媒體時代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下面就跟大家盤點下新媒體運營工作是什麼?
  • 三張思維導圖讓你一目了然新媒體運營工作內容!
    大公司這四個模塊可能每個模塊平均設計2個崗位,小公司這四個模塊可能就一個人全權負責都是可能的,具體都有哪些工作?大家可以看以下我製作的3張思維導圖,相信看過後,大家就明白了。一、什麼是用戶運營?用戶運營包含哪些需要實際操作的工作?
  • 你聽過最萌的動漫人物口癖是什麼?除了喵帕斯以外,有這些嗎?
    】《悠哉日常大王》喵帕斯這是宮內蓮華自創的一種打招呼的方式,雖然這個詞本身不明意味,但在宮內蓮華這裡大致相當於「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的意思。因為宮內蓮華經常使用這個詞的緣故,很多一時想不起宮內蓮華名字的網友們經常會用喵帕斯來代指宮內蓮華,有時也有人用喵帕斯來代指《悠哉日常大王》這部番劇,例子:」這個喵帕斯怎麼這麼小啊「」喵帕斯要出下一季了!「因為我比較萌宮內蓮華的關係,因此愛屋及烏的認為她喵帕斯的這個口癖也很萌,把喵帕斯排在第一位了,諸位有意見嗎?(瘋狂地手動滑稽保命。)
  • 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到底是幹什麼的(上)
    很多人都會問我說運營的工作到底是幹什麼的呢?那我今天想跟大家去聊一下,因為我自己本身是做運營的,然後我周圍有很多同事也是做運。運營的,然後我也招過很多運營的同學,所以我特意跟他們又詳細的了解了一下,把他們的工作內容和需要的一些技能分享給你們。
  • 鬥魚misa喵老師多大真名叫什麼 ASMR主播misa喵老師個人資料
    Misa喵老師,又叫coserMisa貞喵,是鬥魚平臺籤約的主播,長相非常的可愛,身材也很好。那麼鬥魚misa喵老師多大?下面來看一下。  鬥魚misa喵老師多大  網上並沒有公開misa喵老師几几年出生的,只知道她的生日是4月2日,所以關於misa喵老師到底多大,這個暫時還不知道。
  • 「喵言喵語」掌握這七種貓咪的叫聲,就知道主子再說些什麼了!
    不管你家貓咪性格是高冷還是粘人,你可能注意到了,貓咪都會發出各種個樣的叫聲,有時候長,有時候短,不懂貓語的你,根本不知道它在說什麼,都覺得差不多。當然,貓咪也會直接像鏟屎官們發出這種聲音,可能表示「有你在可真好」或者「好巧,原來你也在這裡啊」。
  • 貓咪咖啡廳到底有什麼魔力?來《喵與築》裡試試就知道
    一群貓咪湊在一起難道有什麼魔力?待在一群貓咪之間,自己也仿佛從日常的快節奏生活中解脫了出來,變得和貓咪們一樣慵懶自由,不論是在肉體上還是靈魂上都得到了放鬆。對貓咪而言,你的身份和地位都不重要,每一個"愚蠢的人類"在它們眼中都是平等的,在貓咪咖啡館裡,貓咪才是主題,咖啡其實是次要的。
  • 聽一群喵給你講歷史是什麼體驗?網友:媽,我真的在學習!
    這種創意性知識科普是一種很新穎的方式,就像我們在背古詩的時候會藉助一些經由古詩詞改編的歌曲一樣,十三當時背《蜀道難》就是聽歌聽會的,作為整個班級裡第一個流利背下《蜀道難》的人,十三在這裡真的萬分感謝少司命!
  • 新媒體運營離職,還能做什麼工作?
    最近的面試讓我想到,作為新媒體運營離職之後,可以選擇的工作不只是新媒體運營。作為新媒體運營,要是換工作,按照專業來說,確實還是再做新媒體運營更合適,但是目前來看除非做得很出色,否則新媒體運營的待遇在跳槽之後並多大提升,甚至還可以「貶值」——對於新媒體運營的崗位要求與工作內容越來越多,缺少某些新的技能,可能就會降低求職的議價能力。
  • 【雨果閒談】作為跨境電商運營人,你的一天是什麼樣的?
    【雨果閒談】作為跨境電商運營人,你的一天是什麼樣的? 如今,工作與專業不對口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就說雨果君吧~以前學的品牌管理,現在做著苦逼的運營_(:з」∠)_初入一個行業,相信你也經歷過很多迷茫的時刻。可能不確定自己能否在這行業取得成績?也不了解這一行業應該如何運作?
  • 直播:作為一枚編輯 我用什麼拍vlog視頻
    編輯陪你聊:一檔全新的「互動式」線上直播欄目,每天中午12點準時開播,直播內容集應用技巧、採購指導、優惠福利、視頻評測、熱點辣評、新品開箱、尖端科技等話題於一體,當然,直播過程中獎品肯定是不能少的  直播間地址:直播間傳送門  西瓜視頻搜索「ZOL科技快訊」\ 房間號:1055238  本期直播互動主題:作為一枚編輯 我用什麼拍vlog視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拍好vlog視頻,你先得有這些東西才行
  • 我們一起「學喵叫」,這8種喵言喵語,你聽懂了嗎?
    不知道以下的8種喵言喵語,你聽懂了嗎?如果想跟貓咪無縫交流的話,一起來「學喵叫」吧。1、輕聲喵叫——打招呼或者回應你有時候你喊貓咪名字的時候,它會發出很溫柔的「喵」叫聲,這是貓咪在回應你,在跟你打招呼,意思是「我在這」,「我知道了」,「我聽見了」。這是它聽懂你喊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