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開始,碧桂園又高調地幾乎佔據全網的頭條:碧桂園18年盈利485億,同比增長68.8%,交出史上最佳成績單。在樓市調控如此高壓下,在市場日漸下行時,碧桂園還能大獲全勝,的確值得炫耀一番。
但我卻被碧桂園老總的另一句話搞得開心不起來。在3月18日的業績發布會上,面對記者關於18年碧桂園高密度的施工安全事故提問,碧桂園老總回答:「讓速度和效益稍微讓位於安全和質量。」
「稍微」一詞,總感覺差強人意。房子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輩子的大事,尤其是現在房價居高不下,很多普通家庭都是掏空「六個錢包」才勉強付夠首付,買上房的。對於真正買房居住的人來說,買一套房至少要居住二三十年的,房子的質量大於天,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企業都不會讓速度和效益凌駕於質量和安全之上的。這是一個地產企業立足長遠發展的基礎。
碧桂園老總如此回答,我不知道他是不善於言談還是就是想表達此意,總之聽過之後,我的內心是慌亂的,不安穩的。對於像碧桂園這樣的企業,每年開發的房子數以萬計,銷售金額接近萬億,連他們都不重視安全和質量,那這幾年建設的房子真的質量堪憂。
雖然棚改規模大幅減少,但碧桂園依然看好三四線城市
對於三四線城市的未來,我一慣的觀點都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剛需自住購買隨意,但投資炒作還是歇歇吧。三四線城市不同於一二線城市,這兩年雖然很多城市迎來普漲,漲幅動輒50%,也有一些翻番了,房價早已進入了「萬元俱樂部」,但是它是靠「棚改」100%的貨幣化安置拉動起來的,不是靠人口和產業自然漲上去的,這樣的房價註定是夢幻泡影,等到棚改政策徹底熄火,房價應聲而跌腰斬都有可能。
事實上,2019年就是三四線城市的轉折點,棚改已經大幅減少了。數據顯示,2019年絕大多數省份棚改規模明顯減少,貴州、山西、河南三個省市降幅最大,降幅均超70%。其次是山東省從2018年棚改目標84.33萬套大幅下調到25.627萬套,減少70%;新疆省也從2018年棚改目標47.1萬套下調到14.69萬套,減少69%。
棚改規模的大幅減少,對很多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來說絕對是最大的利空,這點毋庸置疑。那麼碧桂園老總又如何看待三四線的未來呢?
作為一家長期深耕三四線城市的房企,碧桂園對這個市場有著自己的認識。碧桂園老總楊國強說,「我自己長遠看好三四五線城市。目前隨著整個大環境的變化,基於很多方面的因素,國家對房價的控制是整體的,但未來大家肯定向城鎮發展的。現在農民工的收入上漲兩三千塊錢。但是一二線城市房價上萬元,購房是比較困難的。中國的未來是農民工的房子在哪裡,是不是生活更好一些,會不會移到縣城小鎮上,我覺得目前縣城五六千塊錢的房價他消費得起,我是看好的。」
當被問及棚改政策調整對碧桂園的影響時,楊國強卻反問記者,三四線城市銷售量在下降,一二線城市就上漲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他覺得,國家對房價的控制是整體的,隨著國家調控政策的深化,全國各地城市的銷售量也會越來越穩定。
對於碧桂園老總的話,我有三點需要強調的,不是反駁,只是就事論事:
首先,棚改政策調整對三四線城市到底有沒有影響作為深耕三四線城市的房企自己心知肚明——公開數據顯示,碧桂園1月份的銷售額下跌了52.18%;18年第四季度,銷售額較前三季度更是大幅下跌,尤其12月份,銷售額只有可憐的121.4億元,較前一月猛跌2/3。我想影響這一結果的因素有兩方面:一、城鎮「全覆蓋戰略」叫停,碧桂園自己踩了剎車;二、不管其承不承認,棚改踩剎車,三四線購房需求大減,直接影響了碧桂園的銷售數據。
其次,三四線城市居民真的負擔得起現在三四線的房價嗎?答案是否定的!再者說,經過一輪狂野發展之後,三四線城市如今已經很難找到五六千元一平的房子了,妥妥地都進入「萬元」門檻了。再看三四線城市的居民收入,平均工資3000元,比比皆是,這樣的工資收入買房談何輕鬆?我不知道楊老闆嘴中的「五六千塊的房價他消費得起」這個結論從何而來的。放眼全國,說房價和居民收入相稱都是不負責任的。
再者,楊老闆忽略的一個現實是,很多人即便在城裡買了房,也是空置不住的,老一輩人過慣了節衣縮食的生活,城市裡的燈紅酒綠和高消費他們負擔不起,湊夠首付貸款買房之後,很多年輕人不得不背負沉重的負擔遠離妻兒老小到大城市拼搏還貸。
經過過去三年棚改拉動,雖然很多人買了房,但是生活並沒有因此改善,我們了解到的現實是,很多人不僅最後沒有剩餘資金,反而把積攢了幾十年的老本也搭進去了。未來三四五線城市房地產還能高調多久,我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很多在這裡生活的本地人傷病、子女婚嫁、子女的子女撫養以及自己養老都要開銷,靠他們繼續支撐高房價,進場接盤,指望不大。
三四線城市房價真的不能下跌嗎?其實並不盡然,據我們了解,很多開發商在三四線城市拿地的成本不過五六百元一平,再高點也就千元一平,建好銷售時卻高達萬元,這其中的利潤有多高不言而喻。所以在我看來,三四線城市房價跌回15年水平才是合理的。
農民工兄弟費盡汗水苦力,自己建成的房子,但是到頭來,卻要掏空全部積蓄外加一身貸款才能住進去,簡直莫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