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周公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中國同類建築中存世規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廟 。位於陝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裡處的鳳凰山南麓,面積約62萬平方米。
周公旦晚年歸隱於卷阿,逝世後即建祠祭祀,周公廟由此而始。西周末年古卷阿建築遭毀壞,秦漢以後曾重修。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淵為紀念曾助武王滅商立國、輔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旦,下詔在其制禮作樂的"卷阿"創建周公祠。後經宋、元、明、清歷代修葺、擴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為主體,姜嫄、后稷殿為輔,亭、臺、樓閣點綴輝映的古建築群。
據考古專家考證,早在6000多年前,卷阿一帶就有先民傍山臨泉而居。周興起時許多著名事件都發生在卷阿附近,鳳凰是姬姓周族崇拜的神鳥,古卷阿附近至今有許多與鳳凰有關的地名和遺址,如鳳凰山、鳳鳴崗及"丹穴鳳跡"等。
周公廟是為紀念周公旦而修建的專祠,地處周原(大周原四址為:東至漆水,南為渭水,西達遷河,北靠岐山)中心地帶卷阿。
周公廟景區存世單體建築三十餘座,建築面積三千餘平方米,依山就勢,對稱布局,以周公正殿和獻殿為主導,召公、太公殿相襯託,姜嫄、后稷祠為延伸,構成了一個完成的古建築群落。在諸殿中,周公殿居前,姜姬祠居中,后稷祠居後,當地群眾把這種布局總結為"姜姬背子抱孫"。
周公廟古稱"卷阿"。"卷阿"音"全窩",卷意曲,阿指大陵,即彎曲的大陵。因此處背靠相傳"鳳鳴岐山"的鳳鳴崗,東、西、北三面環山,唯南邊與平地相接,形似簸箕狀如倒凹字,故稱卷阿。卷阿地幽勢阻,坡體緩緩下落,兩連山脊高突,如飛翔鳳翼,故當地人有"猛見周公"之俗語。
周公廟地處岐山南麓,洪積扇原區後緣,地垮兩個地貌單元(處於秦嶺緯向構造帶,祁呂賀山字形構造前弧東翼和隴西旋卷松造體系的複合部,地下巖層呈"V"型谷基巖),裂隙發育,泉流眾多,為深層裂隙水。補給水源豐富,承壓性強,可高於地面形成自流。千百年來,湧流不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的銅馬車。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門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裡的成年老酒。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一角,百家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一角,百家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院內一建築。
2006年5月25日,周公廟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岐山周公廟遊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