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近日,「杭州市上線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印章應用平臺,未來,杭州市企業電子印章將脫敏上鏈,實現用印行為的真實可追溯和不可篡改,並杜絕「蘿蔔章」風險。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數字印章與區塊鏈結合有助於發揮區塊鏈防止偽造和文件安全傳遞和保存的優勢,同時也能提高電子政務的處理效率。」
據了解,該區塊鏈電子印章應用平臺,由e籤寶提供技術支持,依託浙江省統一電子印章平臺和杭州城市大腦,由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負責,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杭州市公安局參建,攜手螞蟻區塊鏈共同開發完成。
零壹智庫區塊鏈分析師孫宇林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目前企業間的交易行為已經大面積實現了線上化,並且合同也廣泛採用無紙化形式籤訂,電子籤名的應用場景與日俱增。」
據介紹,區塊鏈電子印章應用平臺的使用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掃一掃」即刻使用,企業用戶在政務服務網註冊開通市場主體法人帳號(經實名認證),即可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區塊鏈統一電子印章平臺」領取和使用電子印章,後續還可以通過微信、釘釘、支付寶、等多個客戶端,實名登錄後查看自己名下的企業及企業所有的電子印章;「點一點」用章安心,企業可將用印的過程和相應的審批相結合,依託審批流程上鏈,可直接被法院採納為電子證據,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用印管理,確保用印安全。
此前,業內普遍存在著電子印章制發與傳統印章脫節,造成服務窗口無法互認的問題,抑制了電子印章的應用推廣。區塊鏈電子印章應用平臺正是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需求下應運而生。
e籤寶聯合創始人兼COO程亮表示,隨著數位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合同服務進入第三代合同革命——區塊鏈合同,另一方面,電子印章已經進入了3.0時代——智鏈時代,區塊鏈電子印章應用平臺可以同模同軌、同步發放、全流程證據上鏈,構建從申領到使用,從使用到司法訴訟的閉環。
孫宇林指出,「區塊鏈電子印章在涉及無紙化合同籤署、數據和文檔共享等領域有比較廣闊的應用前景,供應鏈融資、消費金融、司法存證、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等均是未來主要的應用場景。區塊鏈電子印章可以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因此未來區塊鏈電子籤章將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納和應用。」
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進一步表示,「電子印章可以應用於各個行業,只要結合區塊鏈技術就可以大範圍推廣。」
另外,在孫宇林看來,這種中心化的電子籤章管理模式並非「完美」仍然存在弊端:第一,由於電子數據可能被無痕篡改且容易滅失,因此中心化的數據存儲容易造成單點數據的不可靠性;第二,系統中心化建設讓整個電子籤章認證體系在互聯互通方面存在短板,例如現實中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企業的身份無法互認,也不能實現數據互聯互通,造成籤章之後的電子文檔數據很難共享共認,降低辦事效率,如果需要實現電子籤章和數據的互聯互認,則需要增加巨大的數據轉換成本。另外,電子籤章一般不校驗真實的用印人身份,而是僅憑用戶名密碼來確定用印人身份,這在現實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編輯 李波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