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行星有多大?會不會有比太陽還要大的行星?

2020-12-18 魅力科學君

在宇宙中存在著數量極其龐大的恆星(至少700萬億億顆),而就我們太陽這顆普通的恆星,就有八大行星圍繞著它公轉。根據這個現象,我們完全可以推測出,在宇宙中的行星數量大概率不比恆星數量少,事實上我們的天文科學家確實發現了不少的太陽系之外的行星。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數量這麼多的行星,肯定會是千奇百怪的,比如說黃金行星、鑽石行星等等。這些行星的體積也會大小不一,那麼在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會有多大呢?會不會有比太陽還要大的行星呢?

現代科學告訴我們,行星的大小是有上限的,根據最新的研究,所有行星的質量上限為木星質量的10倍。大家可能會感到比較奇怪,科學家憑什麼就能給出這樣的結論,畢竟宇宙中的行星我們基本上都看不到啊?

通常來說,行星和恆星的區別,就在於它的內部會不會點燃核聚變。而如果一顆行星它的質量超過了木星的10倍,那麼在它的內部就會啟動氘的核聚變,這時它就不能稱之為行星了,而應該稱之為褐矮星(準恆星)。

但是如果這顆大行星是類似於我們地球的由碳、氧、矽、鐵、銅……等等重元素組成的巖質行星,那它的內部又怎麼可能會發生核聚變呢?我們先科普一個名詞-元素豐度,它是指某個體系內各種元素的相對含量,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宇宙元素豐度表,如下圖所示。

宇宙中所有的星球,不管是行星還是恆星,都是形成於原始星雲,在星球形成之初,最開始的是重元素互相吸積,當它們達到一定的質量之後,就可以吸積一些輕一點的元素,隨著吸積過程的進行,原始星球的核心質量會不斷的增加,進而吸積更輕的元素,這個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吸無可吸」的狀態。

而這些原始星雲的元素豐度也是按宇宙元素豐度表的比例來分配的,大約為氫佔71%、氦佔27%,其他元素佔2%,理論上來講,一顆星球的元素豐度都應該是這個比例。因此可以說,一個星球如果足夠大,就必定是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

好吧,現在又有一個問題出現了,為什麼會有巖質行星?按這個理論來講,我們太陽系的水星、金星、地球以及火星將會被大量的氫和氦所包裹才對。

這全都是因為太陽,當原始太陽的內部佔燃核聚變之後,太陽釋放出的熱量就會將它附近區域的氫、氦全部變成氣體,而以地球為代表的巖質行星的引力太弱,不足以吸積氫氣和氦氣(幸好我們地球還可以吸積氮、氧等更重的氣體)。

當然也可能有這種情況,如果某片原始星雲足夠大,相應的它所含的重元素就越多,那麼在這片星雲中就會形成比地球更大的巖質行星。但是別忘了,宇宙中氫和氦的含量遠遠比其他元素多,如果某巖質行星的質量達到了一定的值,它就會具備吸積氫氣和氦氣的引力,並最終形成一顆氣態行星,而這顆氣態行星的質量超過了木星的10倍時,它就會變成褐矮星……

綜上所述,比太陽大的星球肯定是有很多的,但是絕對不會是行星。雖然說行星最多可以達到木星的10倍,但是在實際觀測中,我們發現的最大的行星,其直徑也就只有木星的兩倍左右,它就是武仙座的「TrES-4」,距離我們1435光年,而它的質量僅為木星的84%。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僅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太陽系中最大行星是木星,那麼在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又有多大?
    關於太陽系巨無霸木星的傳說木星在太陽系裡的存在可以用一極來形容,它的直徑大約14萬千米是地球的十幾倍,質量則是其它所有行星質量的2.5倍,是地球的1321倍,更讓叫絕的是,它並不是完全繞太陽公轉的,而是和太陽一起繞著太陽半徑以外的的一個質心公轉!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木星是太陽的伴星其實也對。
  • 行星可以無限大嗎?適合居住的行星最大能有多大?
    我們知道太星系中有八顆行星,而木星是這八顆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有人甚至把木星稱作太陽系中的第二個太陽,因為它是如此巨大。通過數據就可以看到,木星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
  • 會不會有這樣一個時刻,八大行星在太陽一側連成一線?
    然而無論採用哪種精度進行預測,在其發生前,太陽就會演化成為一個紅巨星,拋出它自身大部分質量,吞沒水星和金星,並把其它行星推向不同的軌道。太陽系行星連珠【由太陽中心看去】因為所有行星的運行是橢圓的,所以行星的黃經度不可能相同。因此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8大行星連成一直線。
  • 太陽系會有第九行星嗎?在太陽的背面,會不會有一顆「反地球」
    會不會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就存在著一顆行星,只是由於它所處的位置特殊,所以我們未能發現它?比如在太陽的背面,是否存在著一顆我們永遠無法看到的「反地球」?其實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哲學家提出過類似的猜想,也獲得過很多人的支持。
  • 太陽或曾有「孿生兄弟」 第九大行星與它有關
    8月20日,有媒體報導稱,太陽系外圍物質的奇怪特徵,讓科學家推測,或許在很久以前,太陽有一個「孿生兄弟」,這個「兄弟」或許能幫助科學家尋找第九大行星。  太陽系真的有個「兄弟」嗎?科學家根據哪些線索提出這一可能性?如果地球真的擁有2個太陽,人類將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 誰是宇宙最大的行星?盾牌座UY可以容納50億太陽
    太陽的體積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它的體積是木星的1000倍,木星是太陽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體積是地球體積的1300倍,也就是說太陽可以容納130萬個地球。在太陽前面,地球只有沙那麼小。然而,有一種說法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當大王」,這意味著你是某個地方最大的,但是如果你出去看看,卻發現你不值得一提的是太陽就是這樣,在太陽系中太陽絕對是老大,但是如果把太陽系放在了銀河系中,你將發現太陽在銀河系的那些大哥恆星面前,你甚至可能沒有做弟弟的資格。
  • 太陽系八大行星連成一線的概率有多大
    太陽系圍繞太陽運行的大行星共有八個,他們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都在繞太陽做公轉運動,他們的公轉具有一些相似特徵,具體來說公轉具有同向性,都為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公轉軌道具有共面性和近圓性的特點。
  • 海王星驚人的特徵——太陽系風速最大的行星
    因為極低的溫度,氫、氦、甲烷都固體化,在海王星上會下著甲烷冰雨。海王星上不僅很冷,狂風肆虐的勢頭也很猛,平均風速可超過每小時1600km,在地球上發生的最大規模颱風的平均風速為每小時200km(屬於颶風等級五),由此可見海王星上的風有多大。
  • 為何離太陽近的是固態行星,而離太陽遠的卻是氣態行星?
    有一個非常應該知道的常識就是,如果有人問到太陽系密度最大的行星是什麼,一定要回答是地球。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有大量重元素高密度的存在,而這樣高密度的物質自然不多,所以也就形成了這麼四個固體行星。
  • 太陽系中最小行星與最大行星是誰?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水星水星在2006年凌日時是一個極小的黑點。有幾個不同的方法可以衡量一個東西有多大。最大的行星:木星木星,攝於2018年7月27日(世界標準時間)到目前為止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在質量和體積上都超過了其他所有行星。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318倍,而它的直徑14萬千米,是地球直徑的11倍。
  • 如果地球有像土星那樣的行星環,那會如何?答案你或許不會想到
    這是從華盛頓特區所看到的行星環,由於華盛頓特區位於北緯40°,因此我們會發現行星環會低垂於天空之中。[編輯:一些網友說照片裡的行星環彎曲的厲害,但是很明顯,這條行星環將會與地平線相交(交於兩點),否則的話,這條行星環將向無窮遠處延伸。所以這裡最大的問題就是,相交的兩個點在圖像裡是否相隔的太近了。
  • 太陽未來是不是也會變成行星?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因為前陣子看到某神發表了一段言論,大意是太陽將在一段時間後死去,木星將頂替太陽的位置,而且太陽系裡的行星都會有這樣的輪迴。儘管這不具備一點科學性,但他們認為恆星和行星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事實上會是怎樣嗎?地球是恆星的屍體嗎?
  • 都在找宜居帶的行星,現在來看「最熱」的行星,表面接近太陽溫度
    不過科學家除了致力於探索那些宜居帶的星球,同樣也在探索一些環境極端惡劣的星球,當然這些環境比較極端的星球,也存在被研究的意義,被科學家評價為是最不適合居住的行星,其表面的溫度接近太陽的溫度,這顆行星就是KELT-9b,他距離地球大約有650光年左右,也是目前發現最熱的行星,其表面溫度高達4327攝氏度,而太陽表面的溫度也不過才5500攝氏度。
  • 它被稱為「超級木星」,是宇宙中最大的行星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自從四百年前望遠鏡發明以來,天文學家就對天然氣巨人木星非常著迷。在它不斷旋轉的雲朵,眾多的衛星和巨型的紅色斑點之間,這顆星球上有許多引人入勝的事物。但是也許有關木星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徵是它的大小。
  • 多大小行星撞地球會讓人類滅絕?撞擊發生的概率大不大?
    不過就算是概率小,也不能完全排除,畢竟宇宙中充滿了未知,那麼多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能夠導致人類毀滅呢?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地球科學家布萊恩·圖恩曾經估計,至少需要直徑能達到96公裡的小行星才可以,但是直地球誕生以來,還沒有被這麼大的小行星撞擊過,就算是5億年前毀滅恐龍的那顆小行星,據說也才10公裡的直徑,所以這麼大的行星撞擊地球,從理論上來說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 太陽系各大行星的千姿百態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的天體系統,在整個系統內,所有天體都圍繞著太陽公轉,從太陽出發,距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水星的表面和月球一樣有很多的環形山和隕石坑,水星的近日點為4600萬公裡。
  • 宇宙中有多少顆行星
    當我還是個男孩的時候,我能說出來的行星就只是我們太陽系中的天體。其中包括我們最熟悉的四顆巖石行星、四顆氣態巨行星,以及一些衛星、小行星、彗星和柯伊伯帶的天體(柯伊伯帶天體只包括當時的行星冥王星和它最大的衛星卡戎)。
  • 行星靠近太陽時速度會增大,能量從哪裡來?
    16世紀時期,哥白尼給出了日心說,宇宙的中心從地球轉移到了太陽,行星是圍繞著太陽做勻速圓周運動。當時的學者之所以認為行星是做圓周運動,因為圓是完美的,神聖天體的運動肯定是完美的。哥白尼之後有一位天文觀測學者第谷,他將一生幾乎可用的全部時間投入到行星位置的觀測記錄中,他對行星位置記錄的準確度達到了肉眼能夠觀測的極限。
  • 地球等八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會回到原點嗎,本文揭曉!
    我們都知道地球還有太陽系中的其它七大行星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它們的運行軌道大多為橢圓形,環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從幾個月到幾十年不等。因此我們不禁有個疑問,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會回到原點嗎,或者說轉了一周後會回到之前的初始位置嗎?
  • 如果八大行星,有一顆突然消失不見,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
    於是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太陽系八大行星,有一顆行星突然消失不見,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可能有人覺得,八大行星共同組成了穩定的太陽系行星系統,任何一個行星的突然消失,都會擾亂整個行星系統,會對太陽系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從而讓地球陷入危機,讓人類陷入危機,事實真的如此嗎?要搞明白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清楚,宇宙天體之間穩定的結構是靠什麼維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