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第十九屆研究生支教團部分成員合影。 受訪者供圖
□本報記者 吳浩
今年,涼山州昭覺縣的冬天來得早。11月1日,特布洛鄉吉子納烏村的69戶貧困戶家庭收到溫暖的禮物——四川大學第十九屆研究生支教團(簡稱「川大研支團」)募集善款,為他們送來了床上用品和棉衣,價值2萬餘元。
自1999年首屆川大研支團發起「暖冬計劃」以來,募集的物資已超過500餘萬元,目前「暖冬計劃」基本覆蓋昭覺全縣的中小學校。19年來,歷屆川大研支團成員在大涼山支教扶貧,這個第二故鄉給他們留下了燦爛的青春回憶。
研究生支教團指導老師周若愚說,學校對研支團支持很大,保證研支團優質完成一線教學任務,全方位提升當地學生的素質。
目前,川大研支團正在昭覺、甘洛、美姑三縣執行「彩虹知語堂」少年兒童關愛項目,大力開展適合彝區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已覆蓋2.5萬人次。第二課堂活動很豐富,既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中學禁毒防艾教育、小學「勤洗手,促健康」教育等,還開設體育類、美術類、音樂類社團,提升了當地教學質量,促進孩子們養成好習慣。
這學期以來,「川大全校吃甘洛土豆」的故事在網上流傳。川大研支團服務的甘洛縣地處偏遠,許多土豆長期滯銷,研支團多方協調把土豆運到川大,這學期川大學子在食堂吃的土豆全部來自甘洛縣。
「我們還鼓勵研支團成員多服務當地發展。」周若愚說,研支團成員要想法撬動校內外資源,去對接當地的薄弱環節,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高校學生在創新創業、電子商務等方面有獨到見解,可以把新理念帶給偏遠地區。」周若愚說,研支團正在籌備遠程教育,比如昭覺縣的懸崖村,研支團成員可以把教學內容做成微課拿到村裡播放,提升當地教學質量。
據悉,該項目明年初將在甘洛縣試點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