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幾所大學校名與公辦高校區別不大,卻是不折不扣的民辦大學

2020-12-16 學生範

說到高考大省,相信大家第一件時間就會想到河南,畢竟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自然也是全國高考考生最多的省份,今年考生數量預計約90萬,所以大學招生就顯得非常的激烈。

雖然河南是高考大省,但卻是一個高等教育弱省,全省僅有一所鄭州大學是211(也是雙一流B類高校),公辦的本科院校也只有38所,顯然這些高校滿足不了河南考生的總體需求;而目前河南省民辦的本科院校有17所,部分民辦大學的校名和公辦大學相比,幾乎沒有差異,如果家長考生沒有仔細深究,也幾乎會認為是公辦大學。

當然無論公辦大學還是民辦大學都是教育部正式審批,公辦大學是國家出資組建的大學,由國家財政撥款辦學,大部分的公辦大學辦學歷史都很長,定期都有教育部的教育質量評估,學費也相對較低,整體而言公辦大學的整體教學質量是有保障的;而民辦大學就是社會團體或者企業等組織承辦的大學,辦學歷史基本都比較短,老師水平參差不齊,學費也很高(本科基本過萬,專科大幾千),當然也不乏一些綜合實力很強的大學,比如近期很火的西湖大學。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盤點幾所河南省內容易混淆成公辦的民辦大學。

第一部分:鄭州財經學院,成立於1998年,辦學歷史也就20年,在2014年才升格為本科高校;該校目前有10個院系和教學部,覆蓋了50多個專業(其中14個為本科),範圍較廣。在廣大網友的印象中,能以財經來命名的高校,基本都是很不錯的熱門公辦高校;而河南省內的鄭州輕工業學院、洛陽理工學院、鄭州師範學院等高校都是公辦大學;所以單論這兩個要點,很多考生和家長基本都會誤認為鄭州財經學院為公辦大學;根據網上資料來看,該校本科學費基本過萬,專科也要大幾千。

第二部分:鄭州工商學院,該校前身是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2002年),是河南省第一所本科層次辦學的民辦學校,到了前年才獨立出來自主辦學。該校偏向理工科,目前只有7個院系,涵蓋建築、會計、經管、機電、文法、藝術和體育。命名中能帶「工商」二字的,也基本都是比較知名的公辦大學,比如浙江工商大學、重慶工商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等,所以鄭州工商學院也很容易被人混淆為經管類的公辦大學。

第三部分:信陽學院、安陽學院、商丘學院;按照一地級市一大學的基本原則,能夠以地級市來命名的高校,應該也是公辦大學的範疇,然而這三所高校確實不折不扣的民辦大學;而同為省內地級市命名的許昌學院、平頂山學院、新鄉學院等確實實打實的公辦大學;所以說單論校名,這幾所大學都容易被混淆成公辦大學,真是防不勝防。

當然河南省內還有一些民辦大學,比如黃河科技學院、黃河交通學院、商丘工學院、鄭州科技學院等小編就不一一盤點了,畢竟校名看起來就能看出一點端倪,不過大夥也不要緊張,認準學費錯不了的。公辦大學除了特長類專業,學校基本都是5000左右,民辦的基本都是要翻番呢。高考志願填報一定要慎重,多方比對查資料才行,切勿盲目報考。

本文由學生範原創,歡迎關注,每天與你分享教育小知識!

相關焦點

  • 「民辦」還是「公辦」?這兩類大學的校名最容易被「誤判」!
    如今高校數量越來越多,很多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的建立,讓更多的考生有了讀大學的希望。同時,這些年高校改名成風。這其中包括一本、二本、甚至是民辦高校。以前,家長和考生根據校名就能判斷大學是公辦還是民辦。而現在如果僅僅通過校名來判斷,出錯的可能性很大。
  • 這72所公辦本科高校最容易被大家誤認為三流民辦
    說到高考志願填報,「野雞大學」「民辦大學」等字眼顯然是廣大考生和家長非常忌諱的,基本都會選擇避開,畢竟廣大考生家長對高校情況不是特別了解,而高校數量又這麼多,所以往往大學校名給人的第一印象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小編今天就帶大家盤點下全國各省市一些校名看起來像三流民辦大學的高校名單,有72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福建這所公辦大學的校名聽起來像民辦三本,改名的呼聲是越來越高
    如今,大學改名已不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我國高等學校眾多,幾乎沒有人能具體了解每一所大學,往往會通過校名判斷一所大學的好壞。一個響亮的校名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獲得更多的辦學資源,吸引優質生源。因此,很多地方院校為了獲得快速發展,增加自身實力,會通過各種方式改名。
  • 河南這3所本科院校,看校名以為是公辦,其實是民辦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誕生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等古都,為中國古都數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區。截止2020年6月,河南省境內共有151所普通高等學校(不含成人學歷教育高等院校)。
  • 被校名耽誤的4所211高校:常被誤會成民辦大學,其實都有招牌專業
    一所高校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名字,所以取一個好的校名至關重要。好的校名能夠提高學校的名氣,對於學校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有利於學校的宣傳招生。比如說西南醫科大學和華東交通大學就因此得到了不少優質生源。如果學校的名字不合適,也會對學校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還會讓人覺得是一所野雞大學,這樣對於高校的生源有很大的影響。在我國有四所優秀的211工程大學由於自己的名字而被誤會成民辦大學。最終考取的這四所高校的同學還需要向周圍的親戚朋友多次解釋才能讓人們明白他們上的絕對不是三本院校,這麼一來還是有些搞笑的。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四所實力強勁的「民辦三本」。
  • 從高校名稱上的約定俗成,看如何區分「公辦」與「民辦」?
    這類高校佔公辦大學的絕大多數。文頭所說的吉林外國語大學、山西工商學院、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四川傳媒學院和瀋陽工學院,實際上是公辦高校中的專門高校的名稱模式,按照固定思維習慣,人們自然認為是公辦高校,因為這些高校的名稱長得與公辦高校一模一樣,其實這些高校都是民辦。
  • 90%的人都不懂,公辦大學、民辦大學、獨立學院怎麼區分?學院和大學...
    很多藝術生及家長都應該有這樣的疑惑 公辦與民辦的學校有何區別? 為什麼有的高校稱為某某大學 有的高校稱為某某學院 同樣是大學,有什麼差距嗎?
  • 重慶這幾所大學擬轉設更名。網友:校名太好聽
    在我國本科院校眾多,除了大部分為公辦性質的高校外,還有一部分高校為私立民辦性質的高校。這些高校多為一些大學的獨立學院。雖然也屬於本科層次的高校,但由於辦學性質的原因,這些高校的學費普遍高於公辦性質的高校。
  • 這所「四非」財經類大學,校名看似「民辦」,實則大有學問
    若問當下高考最為熱門的高校,恐非財經類莫屬。像「兩財一貿」等財經類名校,近年高考錄取分數線基本達到了「華東五校」水平,而一般的省屬財經類院校沒有211大學分數也難上。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所財經類高校,雖無名校光環,但實力不容小覷,趕緊來了解下吧!
  • 陝西第一所民辦高校:一所沒有宿舍的大學
    它確立了改革開放後陝西省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大學的合法地位。「在回憶爺爺姜維之恢復創建這所學校的場景時,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姜波感慨不已:「在沒政策、沒師資、沒經費、沒校舍的情況下,興辦民辦教育並不容易。」
  • 上海這17所學校被批准改校名了!還有一所從民辦轉公辦了!
    原本,這所學校是民辦性質時就有地段班類型,對口附近的湯臣豪園、胡姬花園、匯智湖畔家園等小區。今年轉為公辦後,對口地段範圍擴大是必然的,尤其是現在學校附近還有新的樓盤出現。民辦張江集團官網公布的學費是:13400元/學期,26800元/學年。轉制為公辦後,意味著,學校地址沒變!教室沒變!
  • 這4所民辦大學轉「公辦」,學費將下調,家長:支持
    因為根據教育部發布的通知,合併類型的民辦院校都需要進行轉置,即可以選擇停止辦學、轉為獨立民辦大學、轉為公辦大學等三種模式。第一種停止辦學的模式,學生就比較吃虧,第二種轉為獨立的民辦院校,學校的各方面基本沒有變化,所以也就沒有影響。 轉變為公辦大學,學生就能夠得到各方面的好處,目前是得到最多學生以及家長的支持。
  • 武漢最「硬核」三本大學,校名複製重點大學,年年有新生走錯校門
    除了重點大學之外,武漢還有幾十所民辦三本大學,以前都是掛靠在部屬高校的名校,後來獨立了出來。大家都知道三本學校的學費很高,學費最便宜也要一萬多塊錢,所以很多學校為了更好的招生,就在校名上大做文章,蹭熱度,有的民辦學校的校名,簡直就像是複製重點大學的,十分硬核,以至於年年有新生走錯校門。
  • 四川這些公辦大學,學費比民辦還高
    提到公民辦院校的區別,很多同學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他們學費之間的差異。一般情況下,民辦院校的整體學費標準明顯比公辦院校要高,甚至可以成幾倍數差異。今天小編帶大家看看四川公辦、民辦院校的學費對比,看看是不是每一所民辦的學費都要比公辦高↓↓↓特別說明1、表中各高校的專業學費標準整理自2020四川高考招生報,如有出入,請以實際為準。
  • 21所更名本科高校名單公示:大學檔次提升明顯
    本次教育部的公告明確說明各省政府提報的更名大學已經正式通過,即日起到6月13日是為期半個月的公示期,待公示期過後,這21所大學將在2018年以新的大學校名來招生;小編看了這些名單以後,不得不說,大學名字變更後,檔次瞬間提高了不少,但許多網友在微博或者貼吧表示,不買這個更名的帳,因為更名後還是那個大學、還是那個宿舍、還是那些老師,更名改只是表面功夫,說白了就是換湯不換藥的過程
  • 福建這所大學被校名「耽誤」,明明實力強悍,但常被誤認為是專科
    今天我們說的這所福建的大學,它就是「福建江夏學院」,不得不說,光從校名來看,的確很像是「野雞大學」,或者是 這所大學其實是省屬公辦高校,並不是人們以為的民辦院校,也不是三本大學,學校為一所二本高校,綜合實力很強。
  • 2021考生:這5所「獨立學院」將轉為「公辦本科」高校!
    獨立學院是因社會需求所產生的一種辦學模式,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獨立學院轉設成為必然。自2020年5月教育部出臺獨立學院轉設政策後,很多高校都啟動了獨立學院轉設的工作。獨立學院轉設主要有三種途徑:轉為公辦、轉為民辦、終止辦學,其中轉為民辦高校比例最大。
  • 其與公辦大學、民辦大學有啥不同?
    也就是說獨立學院要:轉為民辦、轉為公辦、終止辦學。獨立學院,最為司空見慣的名字就是掛一個「公辦大學」名頭,但並非公辦大學。比如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學院等。據百度百科數據,全國獨立學院257所。
  • 河北又有2所獨立學院擬轉設公辦大學,考生:幸福從天而降!
    公示信息顯示,省內擬將燕山大學裡仁學院與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合併,申請轉設為秦皇島職業技術大學,河北師範大學匯華學院與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合併,申請轉設為石家莊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按照計劃,兩所高校均將成為公辦本科院校。
  • 河南一所很奇怪的高校,專科的時候叫大學,升本科後卻改名為學院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于振興高等教育事業的需要,我國的許多城市都創辦了一批新的大學。不過由於條件的限制,這些高校雖然被冠以大學的名稱,但實際上只是專科。而在後來升級為本科的過程中,校名又從大學更名為了學院。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就是其中的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