妝匣,是中國古代女子對於首飾盒的稱呼。千百年來,每逢女子出嫁,娘家總要送給女孩一份豐厚的嫁妝,首飾盒是必不可少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首飾盒漸漸淡出了歷史,走下舞臺,奔向了收藏界,在那裡展示著她曾經的輝煌和榮耀。
妝奩是古人盛放梳妝用品的器具,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產生並流行開來,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歷史十分悠久。中國傳統造物追求"器以載道"的意境,妝奩的發展代表了不同時代、不同階層的審美情趣與價值取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戰國秦漢時期,多為漆器妝奩,是名望貴族才能享有的。經過唐宋變革進入宋代平民社會以後,人們在追逐器物精美的同時,更加注重器物的實用性,這使曾經昌盛一時、適合席地起居的漢式漆奩逐漸演變成適合垂足而坐的多層套奩。隨著明式家具的大發展,妝奩最終演變成了大型梳妝檯和可攜式梳妝匣。
妝奩的變化同古人坐姿的改變有很大的關係。漢代小巧的漆奩是適合席地而坐時代的,垂足而坐的坐姿在宋代最終確立下來,室內家具逐漸增高,大型梳妝檯也開始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中國家具在明清時期得到了巨大發展,出現了用貴重木材如紫檀、黃花梨等製作的妝奩。妝奩的款式設計繼承多為摺疊式梳妝匣,外形小巧,便於攜帶,上蓋打開,可支起鏡子,匣內置多個存放梳妝用具的小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