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宣造像,明代宮廷造像的巔峰之作

2020-12-02 網易新聞

明代宮廷造像實際上主要指明代永樂和宣德兩朝宮廷製作的藏式佛像,稱之為「永宣宮廷造像」或「永宣造像」。

永宣造像大致可分三個時期,即永樂前期、永樂後期和宣德時期。永樂前期,約從永樂六年(1408年)至永樂十九年(1421年),是明宮廷造像的創立時期。造像體態優美,面相嫵媚,裝飾繁縟,氣質優雅,做工精細。永樂後期,約從永樂十九年(1421年)到永樂末年(1424年),是明宮廷造像的定型時期。造像體態趨於平穩,較少見到三折枝式的動感姿勢,面相寬平,眉眼平直,具有明顯的漢人面相特徵。宣德時期,主要為宣德帝在位時期(1426-1435年),是明廷造像的發展時期。承襲永樂後期特點,但軀體更趨肥胖,略顯臃腫;面部更趨漢化和男性化;蓮花瓣更加寬肥飽滿,蓮瓣頭部的卷草紋飾更加繁縟,更具裝飾意味;衣紋的質感亦比起永樂時期強烈;體量普遍增大;整體風格和表現手法明顯不如永樂時期優美精細。

明永樂佛像的拍賣市場行情

明永樂 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236440000HKD

明永樂 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

2006年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116600000HKD

明永樂 銅鎏金大威德金剛

2017年香港保利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132160000HKD

明永樂 鎏金銅彌勒菩薩立像

2006年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30920000HKD

湖南湘潭「明代文化藝術精品展」展覽精品介紹

明永樂銅鎏金三世佛

此展品為明永樂銅鎏金三世佛,三世佛是指即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的一切諸佛,又作一切諸佛、十方佛、三世佛。明代皇室的對佛教的推崇,使得金銅佛造像藝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此組三世佛,為明代官鑄,佛座邊沿刻有「大明永樂年施「官鑄款識。

明永樂五方刻花金佛

此展品為明永樂五方刻花金佛,五方佛為果曼荼羅,表智,即毗盧遮那、阿閦、寶生、阿彌陀、不空成就五佛。明代金銅佛像中,純金鑄造,較為罕見。此一組五方佛,鑄金工藝精良,鏨刻精細。佛像造型威嚴震撼,富有動感;尊崇之美,油然而生。在明代佛造像中,當屬稀世珍品。

更多明瓷精品,盡在湘潭萬樓「明代文化藝術精品展」。

本文來源:消費日報 責任編輯:付曉萌_NB7161

相關焦點

  • 明代永宣宮廷造像瓔珞樣式之流變
    儘管永宣造像的持續時間僅有30餘年,但由於其為宮廷所創,樣式精美,又廣泛流傳在藏地和漢地,深受世人歡迎,對之後的明代佛像藝術也有很重要的影響。與此同時,永宣造像的瓔珞樣式也繼續在不同的藝術作品中表現。明永樂 菩薩立像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尊明代正統六年的觀音菩薩像,整像明顯為永宣宮廷造像風格的延續,其瓔珞樣式也基本照搬了永宣造像的風格,應該是一尊北京地區鑄造的造像作品,體現了永宣造像整體風格在內地的巨大影響力
  • 精美的永宣宮廷佛像背後,是明朝皇室對宗教皇權以及國土的掌控
    與此同時,出自宮廷的「永宣造像」數量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由於選材用料考究,製作規範精細,600 多年來永宣造像以神韻精美曼妙、儀態華麗端莊而獨步中外 ; 以造型匠心別具、風格兼容漢藏而冠絕古今。永宣佛像之美,在於將各擅其美的漢藏造像元素融為一體。審美主體是漢族的,雕塑母題是藏族的,嚴格遵循藏傳佛教圖像的規範,但在藝術表現上又與藏族原型不同。
  • 吉泉齋藏品賞析:十五世紀永宣風格釋迦牟尼
    歷史背景:明代宮廷造像始於明成祖永樂時期,同時期明代宗教在此時期進一步穩固。在當時皇帝的賜封和西藏僧侶的朝覲活動中,朝廷便經常以宮廷製造佛像運用在來往的佛教上層的活動中。在此歷史中鑄造的佛造像有很多精緻且具有永宣風格的造像存世。風格闡釋:有明以來,造像藝術的宮廷樣式的確立,也就是明代造像藝術的輝煌時期。此時期的造像藝術呈現出固定的華美樣式,精妙絕倫的風格特徵,對之後的官鑄造像的風格延續找到了標準的依託。
  • 是信仰也是藝術品,獨一無二的永宣佛教造像,集藝術與宗教於一身
    藏傳佛像的樣式主要來源於尼泊爾地區,而永宣佛造像腰身都很纖細,這就是明顯的尼泊爾風格;唐宋佛像的面龐都比較方、平,而永樂前十年的佛像基本都是鼻梁高、眉眼細長、嘴唇薄;髮飾上,不僅永宣造像,明朝許多佛像頭部的肉髻都變成了高高隆起的塔狀形式,而唐宋時期是圓潤飽滿的等等,這些都是受到印度早期佛造像樣式的影響
  • 最久的雕塑藝術:佛教造像
    在2013年香港地區的首輪秋季拍賣中,香港蘇富比的一件明永樂銅鎏金釋迦牟尼造像從3000萬港元起拍,場內一路加價,最終以2.1億港元落槌,加佣金後以高達2.3644億港元成交,成為最貴的中國佛造像,也刷新了中國雕塑的世界拍賣紀錄。這一結果絕非偶然,近年來,佛教造像的魅力已經開始吸引無數國人的視線,其不但體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也成為人們忙碌之餘的精神寄託。
  • 西藏佛教造像精細之作
    右手作觸地印,左手於腹部作禪定印,結金剛跏趺坐於蓮座之上。蓮座為半月形仰覆蓮樣式,蓮瓣寬扁,瓣間間隔較大。西藏16至17世紀 銅鎏金大成就者像在藏傳佛教中,密法的傳承是由根本傳承上師口耳相傳給弟子,因此皈依上師及上師供奉在密教中極為重要。由此,便湧現出大量以上師、成就者為主題的佛教造像。
  • 5分鐘帶你了解中國佛教造像的歷史
    近年,佛教造像的魅力一直在吸引著無數國人的視線,其不但體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也為忙碌之餘的人們帶來難以值遇的精神境界。佛教(Buddhism)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為公元前6至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釋迦牟尼所創。佛教起始於印度,發展在中國,又遠傳於日本、韓國,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
  • 亞洲藏家創天價拍下明代佛造像
    記者昨日從新華社獲悉,在法國西南部城市波爾多12日下午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名亞洲收藏家以629.2萬歐元(約合453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得三尊明代鎏金銅佛造像,刷新同類拍品成交價紀錄,創下「世界紀錄」。這三尊佛造像為何會拍得如此高價?它們是否值得這個價值?昨日,深圳市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 中國古代絕美佛教造像藝術——南北朝時期
    近年,佛教造像的魅力一直在吸引著無數國人的視線,其不但體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也成為人們忙碌之餘的精神寄託。佛教(Buddhism)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傳為公元前6至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釋迦牟尼所創。佛教起始於印度,發展在中國,又遠傳於日本、韓國,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
  • 明清佛教造像賞鑑及成交價格
    ,在整個佛教造像藝術史上有深遠影響。尤其是馬拉王朝時期達到了造像藝術高峰,更成為影響我國西藏佛像藝術的主流風格。藏族史書《賢者喜宴》記載,紐瓦爾人早在吐蕃時期就已經開始為西藏施主們鑄造佛像,這樣的關係從未間斷。這些居住在加德滿都河谷的紐瓦爾人因鑄造佛像而享有盛譽,被贊為「青銅之王」。
  • 博物精品:大英博物館藏佛教造像藝術
    再者印度純粹的本土造像藝術風格笈多藝術的斷代公認的是5~6世紀,而犍陀羅銅質造像藝術無論是風格上還是工藝特點上明顯要早於5~6世紀的笈多造像藝術。1.39米鎏金蓮花手觀音菩薩站像更是尼泊爾金銅造像工藝的巔峰之作。
  • 明代佛造像藝術,極致的美!
    《合縱玉界》一個有話題、有溫度的和田玉愛好者交流平臺 明代佛造像世俗化趨勢愈加明顯,造像材質更趨多樣化。明代佛造像風格的形成和演進受同時代宗教政策和社會風氣的巨大影響,藏傳佛教在明代失去了獨尊的地位造像風格隨之轉型,恢復了唐宋以來的傳統審美,僅有部分金銅造像和少量木、石浮雕造像受藏傳佛教造像風格影響。
  • 中國造像藝術的巔峰之作:觀世音菩薩立像
    中國的佛教造像藝術歷史悠久,如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等都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藝術瑰寶。而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的隋代《觀世音菩薩立像》則是我國隋代佛教造像的巔峰之作。其造型完美的中國瑰寶,其工藝之精湛譽為「東方美神」。
  • 2億多港元的明宣德青花大碗入藏龍美術館,永宣文物上海展出
    明宣德款青花魚藻紋十稜菱口大碗此次展覽是繼「朱見深的世界」、「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宮廷藝術特展」之後,龍美術館中國古代宮廷藝術「世界三步曲」中的最後一章,呈現龍美術館重要的永宣文物館藏。《發心書寫金字經》(局部)據介紹,此次展出的15件永宣時期文物全是龍美術館的館藏,包括一幅唐卡、4尊佛像、9件瓷器和一套鄭和寫經冊頁。目前傳世的永宣文物大多在公立收藏單位,市場流通較為罕見,這次展出的都是龍美術館歷年來悉心收藏的精品。
  • 國家博物館——佛教造像
    通過不同時期、地域、質地的佛造像文物精品,展示佛造像藝術的發展歷程。 佛教造像最早出現於印度西北部犍陀羅地區,中國的佛造像藝術是在公元1世紀佛教傳入中國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將佛教高深的哲理轉化為藝術形象,不斷吸收、融入中國之文化藝術,逐步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文化藝術內涵、鮮明時代風格與不同地區特色的中國佛造像藝術體系。
  • 明代龍女造像現身十堰 風格和武當山館藏九天玄女造像一致
    但是在我市,龍女的造像卻不多見,規格高、體量大的龍女造像更少。近日,十堰收藏愛好者傅先生收集到了一尊較大體量的龍女造像。這尊造像曾登上河南衛視《華豫之門》節目,經專家鑑定為明代真品。相傳龍女是龍王之女,聰明伶俐,八歲時偶聽菩薩說《法華經》,豁然覺悟,通達佛法,發菩提心,遂去靈鷲山禮拜佛陀,以龍身成就佛道。在我國民間,有很多關於龍女的傳說,各地也留存著一些龍女的造像。近日,傅先生收藏到了一尊龍女造像,高度為37.5釐米。
  • 隋代佛教造像的巔峰之作:波士頓博物館藏石雕觀音立像
    >規格: 249 x 71 x 71 cm中國北周或隋代石雕觀音立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隋代觀世音菩薩立像」是我國隋代佛教造像的巔峰之作此執多蓮蓬形式的觀音極罕見,裝飾繁縟、豪華,造型較優美,系隋菩薩像之佳品。」
  • 「十堰」明代龍女造像現身 風格和武當山館藏九天玄女造像一致
    近日,十堰收藏愛好者傅先生收集到了一尊較大體量的龍女造像。這尊造像曾登上河南衛視《華豫之門》節目,經專家鑑定為明代真品。相傳龍女是龍王之女,聰明伶俐,八歲時偶聽菩薩說《法華經》,豁然覺悟,通達佛法,發菩提心,遂去靈鷲山禮拜佛陀,以龍身成就佛道。在我國民間,有很多關於龍女的傳說,各地也留存著一些龍女的造像。近日,傅先生收藏到了一尊龍女造像,高度為37.5釐米。
  • 佛系世界——漆木造像的虔誠之美
    漆木造像的虔誠之美(元代 京作木胎髹漆菩薩像)四:明代明朝是許多藝術的巔峰期,造像也不例外。(明 永樂宮廷風格木胎釋迦佛)收藏世家,父輩收藏至今四十餘載,2017年曾舉辦過《有無》古代與當代雕塑的展覽、參與浙江省博物館《中國古代漢傳佛教造像》展覽,在《收藏》、《收藏拍賣》等多家知名雜誌社發表古代漆木、夾紵造像的學術文章,對造像研究起到開拓作用,並形成系統研究。目前已收藏古代木造像數千尊,精品木造像數百尊,囊括唐宋遼金元明清時期。
  • 博物精品: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博物館藏佛教造像藝術
    整件造像製作規整,體態端正而威嚴,雙目眼瞼略微低垂,以溫柔而又堅毅的目光俯視體恤眾生。造像通體鎏金,金水雖經歲月磨礪依然燦然,臉上冷金塗敷保存完整。另外,此件造像的胎體自上而下存在很多細密的方形補丁,這些補丁的工藝細膩純熟,應當是技藝高超熟練的工匠方能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