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東南有個小黃侗寨,美女侗族大歌,餘音嫋嫋繞鼓樓.「原創」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肇興/黎平縣春節剛過,我們就繞山繞水來到貴州黔東南了。貴州黔東南的民俗僅次於西藏,其中侗族大歌就是其文化傳承的代表。我們20多人的行攝小分隊,一心想聽原汁原味的侗寨大歌,就選擇了其中一個侗寨:小黃侗寨。
-
「侗歌之鄉」——小黃侗寨,感受古樸的小寨風光
在當今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人們已經習慣了交通的嘈雜和繁忙,也習慣了一年四季的生活,生活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你想找一個像寧靜的天堂一樣的地方去感受生活的美嗎,貴州有一座最原始的古寨,它就像被時間遺忘的天堂,它被綠色包圍著,寨子裡的人穿著傳統的衣服,唱著動聽的歌,它是小黃侗寨。
-
從江,月亮山上的梯田畫卷縱橫百裡,都柳江畔的苗村侗寨遺世獨立
從江縣,在貴州是一個相當不起眼的縣。它位於貴州的東南角,是貴州通往珠三角的橋頭堡。在之前,從江是偏遠、落後的代名詞。但是這種長期的落後閉塞卻使得這裡的原生態的民族風情得以保存,真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隨著貴廣高鐵的開通,從江開始走向世人的眼界,這裡的美景開始被人們所熟知。
-
羅中璽:都柳江神秘之旅(十三)小黃,詩的故鄉,歌的海洋
距從江縣城22公裡的小黃侗寨,可謂是貴州最能歌善舞的地方居住在這裡的男女老少,從3~4歲的小孩到80多歲的老人都會唱古老的多聲部侗族大歌。侗族大歌以其多聲部的奇妙組合震驚世界,作為一種民間音樂,其結構的複雜已經到了難以克隆的地步。然侗族大歌又尤以小黃侗寨最為有名,被稱之為「嘎小黃」,意為「小黃的歌」。
-
天上有北鬥七星,地上有七星侗寨!
從江處處有神奇,但「七星侗寨」就是奇中之奇! 從江流傳著「天有北鬥七星,地有七星侗寨」的諺語。 從江香豬的各種烹飪到牛癟、羊癟、醃肉、醃魚、紅肉、香禾糯、燒魚、魚生、凍魚等等侗族傳統美食還完好地保存著,簡直是侗系傳統佳餚的薈萃。
-
貴州榕江縣定達侗寨:牛腿琴歌節傳承民族文化
11月11日,貴州省榕江縣忠誠鎮定達侗寨,村民們在演唱牛腿琴歌。共同演奏牛腿琴,現場熱鬧不已,也迎來不少遊客前來參觀遊玩。牛腿琴相當於小提琴,小提琴是要搭在脖子上,而牛腿琴搭在胸前,其實也科教侗族的小提琴,拉出的音調近乎小提琴。
-
侗鄉八旬「歌王」賈福英 傳歌六十載編歌八百餘首【圖】
人民網從江4月21日電 在「侗族大歌之鄉」貴州省從江縣小黃村有一位年逾八旬的侗族老人,20歲開始傳授侗歌,一生編歌820餘首,被鄉親們譽為侗鄉「歌王」。他就是貴州省級民族文化傳承人、侗族老歌師賈福英。 小黃村是遠近聞名的「侗歌窩」,全村700多戶3800多人,全部是侗族。
-
潘薩銀花:讓侗族大歌一代代傳下去
人物名片8月17日下午三點,陣雨驟停,陽光透過雲層,一束束打在小黃侗寨層層疊疊的木樓上,折射出金黃的色彩。村民三三兩兩聚集到鼓樓下,老人下著古老的侗棋,幾支歌隊正在訓練新人,數頭水牛臥溪戲水……這是從江縣小黃侗寨——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的主要發源地和傳承地之一找到潘薩銀花時,她正和婦女們在鋪晾染布,湛藍的染布一條條鋪排在大青石上,像一行行的千年文字在沉睡。
-
黔桂兩省四侗寨歌隊,匯集黎平流芳侗寨,共度「六月六」歌會
今天是侗族的六月六歌會節,廣西的融水縣侗歌隊、貴州的從江縣佔裡侗寨、榕江縣的苗蘭侗寨和三寶侗寨五個侗族大歌隊,匯集黎平縣流芳侗寨進行表演,共度」六月六「歌會節。節目自編自演,別有風味。特別是榕江三寶侗寨文藝隊演出的侗戲
-
廣西柳州侗寨舉辦「月也」活動,蘆笙踩堂侗族大歌激情聯歡!
2020年9月18日,廣西柳州,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月也侗寨舉辦「月也」活動,以蘆笙踩堂、侗族大歌、百家宴、鬥牛、坐妹等多彩節目激情聯歡,盡展侗族絢麗風情。「月也」為侗語,意為集體出訪做客,是侗族傳統交際聯誼活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肇興侗寨:黔東南少數民族風情原生典範 別具特色的旅行人文體驗
除了舉世聞名的黃果樹瀑布和石林這樣的自然景觀之外,貴州旅遊最大的特色就是少數民族的風情了。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56個民族,也就是說,貴州一個省,就包攬了全國所有的少數民族,這其中,貴州又以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最有代表性。
-
周末約起|從江加榜梯田、佔裡侗寨兩日遊
如果您還沒來得及計劃好,那就同小編一起到從江縣加榜梯田和佔裡侗寨遊覽,一睹梯田的農耕美景和佔裡侗寨的民俗風情吧。加榜梯田周末,約上三五個小夥伴,我們加榜梯田上看看,享受山裡的靜謐,來一場五彩的視覺盛宴。不信,當你踏上這片神奇而富有的土地,感到風塵僕僕但卻心滿意足的同時,你還會覺得一路奔波來到這裡是值得的。
-
貴州侗寨舉辦侗家牛腿琴節傳承民族文化【高清組圖】
貴州侗寨舉辦侗家牛腿琴節傳承民族文化【高清組圖】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2015年11月30日10:09 樂鄉侗寨侗家牛腿琴節上彈唱侗族牛腿琴琵琶歌的老人。 人民網榕江11月30日電 11月29日,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忠誠鎮樂鄉侗寨舉辦侗家牛腿琴節。 牛腿琴,是侗族弓拉弦鳴樂器,因琴體形似牛大腿而得名。
-
貴州從江:賽大歌 傳非遺
2020年12月27日,在貴州省從江縣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決賽活動上,參賽選手在候場。 當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舉行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決賽活動,來自從江、黎平兩縣20支侗族大歌合唱團登臺演唱侗族大歌,展示"天籟之音"的迷人魅力。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貴州的肇興侗寨和堂安侗寨,有著不同風景和風情,深受遊客喜愛
夏季時節,到處都火熱炎炎,去涼快的地方旅遊度假,成了人們的首選,而多彩貴州,因其地勢原因,地域多變且涼爽,加上少數民族眾多,民族風情濃鬱,所以,貴州也是夏季旅遊的好地方。貴州不少侗寨,而離貴陽最近的有肇興侗寨和堂安侗寨,這兩個侗寨,一個在山腳,一個在山頂,兩個侗寨之間還有兩個小一點的侗寨村子。
-
侗族大歌為什麼被稱為「天籟之音」?
侗族有三寶:鼓樓、大歌、風雨橋。鼓樓是侗族人議事、娛樂的公共場所,族內的重大活動都在鼓樓裡舉行,大歌對唱就是在鼓樓裡進行的。鼓樓風雨橋侗族人常說:「飯養身,歌養心。」有飯吃、有歌唱,才是他們身心健康的必要保障。他們視歌為寶,會唱很多歌的歌師很受族人尊重。
-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要細細品味,方可領略侗家風情。河岸人家密集,商鋪客棧林立,屋頂鋪蓋青瓦,冬暖夏涼,古樸實用。要登高遠眺,才能領會到侗寨恢宏。,侗族人將古老的文化風情用自己樸素的方式一代一代傳承。侗族人從古至今無論男女老少,人人能歌善舞。口口相傳的大歌,是侗族人傳承和表達的重要載體。他們視歌為寶,認為歌就是知識,就是文化,誰掌握的歌多,誰就是有知識的人。
-
大山裡的侗族建築博物館——貴州肇興侗寨
侗族,被認為是由先秦百越族的一個分支演化而成,在許多先秦的文獻中被稱作「黔首」。黔,便是今天的貴州、湘西地區,如今的黔東南地區便是侗族人最大的聚集地,而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東南部的肇興侗寨,迄今仍有1000多戶侗族居民聚居在此,成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侗族村寨。
-
侗族陸玉海:高鐵,讓「遠方」不再遠
侗族服飾多種多樣,有左衽、右衽、對襟;有布扣、銅扣、銀扣;有褲裝、裙裝;喜青、藍、黑、白各色;有頭飾、頸飾、胸飾、腰飾、手飾、腳飾等等。其中頭飾達50餘種,以銀飾為主。侗族地區被人們稱為「詩的家鄉,歌的海洋」。年長者教歌,年輕者唱歌,年幼者學歌,歌師傳歌,代代相傳,成為社會風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