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一生也是顛沛流離,即使是有著過人的才華,可是他的這種才華,也最終並沒有受到重用,更是處處遭受到打壓,為此他一生也只不過是擔任了小小的幕僚,這也令他內心悲痛不已;試想一個有著遠大志向,想要建功立業的理想主義者,現實卻是給予了重大的打擊,為此他也是時常悲痛,而他的這一份悲痛,也令他的作品中處處流露出了一種感傷之懷。
大家對於李商隱最為熟悉的可能還是愛情詩,特別是他那一系列的無題,每一首都是經典,寫得也是無比的深情,處處流露出了詩人一片深情,而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打動我們,從而引起我們情感的共鳴。很多人說李商隱最適合寫愛情,別的詩作他寫不過很多的詩人,其實說這話未免也太片面了,他其它類型的作品,那也是有很多經典的名篇,例如他的這首《賈生》,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寫得也是充滿了諷刺,兒時可能讀不懂,但長大才明白其中的意思。
《賈生》唐代: 李商隱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李商隱所生活的時代是晚唐,這一時期整個大唐王朝,已經是風雨飄搖,社會矛盾也是比較尖銳,可是對於當時的朝廷來說,更是進入了最黑暗的時期,皇帝沒有了實權,整個權力完全被權臣,以及那些宦官緊緊地掌握在手中,這也使得像李商隱這些有才華的人,他們往往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為此他們的內心也就極為悲痛,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流露出了無限的感傷之懷。
這首《賈生》通篇寫得很是傳神,也很是有諷刺意味,儘管詩人所描寫的是漢朝的事情,但是很明顯這是在諷刺當時的朝廷,儘管這樣的一種寫作方式並不是很高明,也並不新鮮,可是寫得極為深刻,也很是有諷刺意味,從而讓我們讀到一首很不一般的作品。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這開篇的第一二句,便是開始進行諷刺,寫得也是極為巧妙,漢文帝在宣室裡表達了求賢若渴的願望,更是指明要見賈誼,據說他的才華無人能及,也是當時最有才華的一個人,所以漢文帝便是要求見他。在這兩句詩人先是寫下引子,從而在後面的兩句中,再次進行了諷刺。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最後這兩句更是公然地開始諷刺,儘管是在諷刺漢文帝,但是很明顯也正是諷刺了那個時代,只是很可惜漢文帝半夜移動坐席,而他並沒有問天下蒼生的大事,只不過是在詢問一些鬼神的事。很明顯這兩句充滿了諷刺,從而也是此詩最經典的兩句。
李商隱的這首《賈生》,看似寫得很普通,可能對於小時候來說,只不過是覺得此詩很美,寫得很是抒情,可是長大了之後,才會真正地明白,詩人的一片苦心,儘管是帶著諷刺意味,他也是希望當時的皇帝能夠有所作為,可以去欣賞那些真正有才華的人,而不僅僅只是聽從別人的擺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