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多家醫院開醫患關係培訓課 從改掉口頭禪開始[圖]

2020-12-18 東方網

。□11月13日下午,在瑞金醫院的階梯教室內,一場主題為「醫患溝通」的培訓正在進行。/晨報記者殷立勤

  東方網11月14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昨天,瑞金醫院針對近期緊張的醫患關係,對住院醫師專門開設了一堂溝通技能培訓課。課堂上,培訓講師瑞金醫院普外科專家費健直指醫生應改掉「到外面等著去」、「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等口頭禪。

  溝通比「習武」更重要

  昨天下午4點,瑞金醫院的門診大樓已經慢慢歸於平靜,而一邊的科技樓內卻人氣爆棚。來自急診、外科等各個科室100多位住院醫師到場學習。每年,這裡都會對住院醫師進行一場溝通技巧培訓課,相比往年,住院醫師們今年更為期待。很多住院醫師還沒換下白大褂,還有一些做了幾年的高年資醫生也悄悄地來上培訓課。

  「2006年深圳山廈醫院鋼盔事件以後,200多個醫生護士戴上鋼盔上班。」培訓課的開場,一張PPT首先吸引了在場醫生的眼光,在費健看來,「五六年前我還把這一舉動當笑話來看,現在覺得不是一個笑話,我也在想是不是要戴鋼盔上班,甚至穿防彈衣上班。」

  「浙江溫嶺刺醫事件就在眼前,『醫而憂則武』現象接力上演。本月5日,上海華山醫院邀請警局教官向職工培訓面對暴力侵害如何自衛。同日,中山醫院也邀請世界跆拳道聯盟黑帶四段高手前來傳授防身絕招。」費健最近也和參加培訓的醫生進行過交流,在醫生們的心裡,醫生越來越成為高危職業,僅靠一兩次學個皮毛的防身培訓作用不大。

  而在做了17年外科醫生的費健看來,扭曲式的醫患關係,讓醫生和病人都成為受害者。問題出在哪裡?國外,溝通與問診技巧十分受重視,全科醫生在本科與研究生學習階段,均需要在這方面進行系統的理論與實踐訓練,而我們這裡沒有系統的溝通培訓課程,「仔細分析溫嶺惡性事件發生前有一年的溝通時間,提高溝通技巧更為重要。」

  先說「我很理解你」

  培訓課上最精彩的是互動環節。「我家很遠,看一次病不容易,要開5盒藥為什麼只給開3盒?碰到這樣的問題你會怎麼回答?」

  「我會告訴他這是醫院的規定。」戴眼鏡的男醫生如實回答。

  「為什麼內科讓我先看強直性脊柱炎,而風溼科卻讓我看肺結核?」一位年輕女醫生聽到這個問題先是一愣,接著說,「這是病情需要。」

  當費健拋出一個個在門診中經常碰到的問題時,現場被抽到的幾個住院醫師回答都被判溝通技巧不合格。

  「病人對醫學專業不理解,我們不能開口就和病人『講道理』。」在費健看來,如果碰到這些問題首先應該說,「我也想給你配5盒藥」、「我也很想幫你解決病痛」。「我們要首先和病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要讓病人感覺醫生站在對立面上。」

  事實上,在看病過程中,醫生和病人思維方式不同。醫生看病時習慣性的思維是,儘快聽到病人病史和主訴;得到相關事實,作出判斷;確定醫囑;病人遵從醫囑。而病人看病的想法卻不同,確信醫生能幫助到自己;了解自己主要的健康問題;聽到自己疾病預後情況;知道自己的疾病如何治療,是否有所選擇。

  「我曾經碰到一個病人和我吵架,原因就是拿藥後發現有一種藥只有2元。」費健也碰到過很多病人的誤解,誤解的原因多種多樣,「我開始還不理解,為什麼開了便宜點的藥病人也不開心,後來體會到了,要給病人多一些選擇。」

相關焦點

  • 苦不怕最怕精神壓力大 滬上多家醫院護士短缺"招不到"
    東方網5月12日消息:今天是第100個護士節,但是申城多家醫院卻不得不面對護士短缺的窘境。多家醫院越來越頻繁地收到護士的辭職信,少則10幾個,多的一年走了50多個護士。這些護士有的去做了醫藥代表,有的去了相對清閒的社區醫療機構,離開的原因有很多,收入低、職業認同感弱。而更多的護士坦言,身處醫患矛盾的最前沿,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 北大醫院:良好醫患關係的建立
    >  訪談嘉賓:周福德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臟內科副主任  簡介:周福德大夫將在本期節目中為您詳細介紹自己從醫的初衷和職業信仰,以及建立良好醫患關係的經驗等方面情況。  一、周福德大夫建立良好醫患關係的經驗  主持人:我們剛才說過了,您的事跡比較多,我們都知道,現在給大夫送紅包的人還是挺多的,我們了解到,您不單單是不收患者的紅包,還給患者帶頭捐款,還募集捐款,您能講一講這個故事嗎?
  • 高雅音樂「常駐」門診大廳 滬多家醫院嘗試音樂舒緩
    據了解,今年以來,徐匯區中心醫院把高雅藝術引入醫院。5月初起,每天上、下午門診大廳音樂角都有一次鋼琴演奏活動。如此「常駐」的形式在滬上醫療機構並不多見。讓患者感受到醫院的「溫度」是院方此舉的初衷。「醫生要有『溫度』,醫院環境同樣也要有『溫度』。」徐匯區中心醫院黨委書記趙桂絨說,在門診大廳演奏音樂,讓患者就診不那麼恐懼和緊張,輕鬆就診,醫患關係也能得到一定的緩解。
  • 1歲多嬰兒英語培訓課程火爆滬上
    「一歲左右的寶寶,要不要開始學英語呢?」近日,滬上某育兒論壇裡一位家長的困惑,引來眾多網友跟帖熱議。記者調查發現,滬上各種早教機構針對嬰兒英語的培訓業已火爆開展,一些以成人英語培訓為主的培訓機構也表示即將推出針對9個月到36個月嬰兒的英語培訓課程。
  • 有效緩解醫患關係的醫院管理細節建議
    因為我本人曾經在省級醫院工作過5年,所以對醫院住院科室的工作細節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我曾經工作過的醫院有很好的醫護管理制度,20年前就已經開展各項有效的緩解醫患關係的工作;在20年後,但是我卻發現在我本年的2次在其他兩個醫院住院的過程中,卻看到這兩個醫院在某些醫護工作方面明顯沒有我曾經工作過的醫院那樣地做好。
  • 三〇二醫院融洽醫患關係:醫患共建和諧 醫療氛圍親切
    隨著晉級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中航工業三〇二醫院醫務人員與患者及家屬共同營造和諧的醫患環境,進一步改善了醫患關係,營造了親切的醫療氛圍。為了一位絕症患者的心願21歲的張晗藝於2016年2月26日上午入住中航工業三〇二醫院腫瘤科45床。
  • 海倫市中醫醫院: 守好醫患健康 建設平安醫院
    醫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尹鵬帶領全體醫護人員全方位做好醫療安全管理,堅持院長查房和科室質控工作。每年都多次舉辦崗前培訓班及醫患溝通會,改進醫患關係,注重醫患溝通效果。院內鋪設彩色地標線及應急發光地標,在門診設立「警務室」,為患者提供安全就醫環境。舉辦「百姓看醫院」活動,讓市民「零距離」了解醫院,為醫院發展獻計獻策。通過電子屏、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及時推送專家出診信息,方便患者就醫。
  • 浙大明州醫院上演醫患互動音樂會
    通訊員供圖本報訊(記者 陸麒雯 通訊員 單王程)8月18日上午9點,浙江大學明州醫院的門診大廳較以往要熱鬧許多,大廳裡傳來優美的樂聲、歡笑聲以及陣陣掌聲。為了迎接第三屆醫師節,浙江大學明州醫院首屆醫患互動音樂會在這裡上演。大廳裡聚集了許多患者、家屬、以及醫務人員,不少正在排隊等候的患者也紛紛朝樂聲方向走來。
  • 2018醫學倫理學:如何對待醫患關係?
    2018醫學倫理學:如何對待醫患關係?更多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信息請點擊北京醫療衛生人才網。 患者吳某系孕婦,因得急性腸炎前往廣州市某醫院門診就診,當晚住院留醫觀查治療。第二天,吳某認為病情好轉,便要求出院,醫生為其開了處方藥,胃乃安膠襄等三種藥。
  • 北京東苑中醫醫院:傾聽患者心聲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健康生活在身邊系列報導——北京東苑中醫醫院舉辦醫患溝通交流座談會為不斷提高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及時發現、解決患者反映突出的問題,努力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日前,北京東苑中醫醫院邀請了10多位在院就診的患者,同該院醫務部、護理部、宣傳發展部等部門相關人員一起,共同開展了一次醫患溝通交流座談活動。
  • 張其成:消費關係是造成醫患衝突的根源
    三是醫患之間的消費關係是造成醫患衝突的根源。我國從2009年啟動新一輪醫改,至今已經是第7年,醫改的覆蓋面也已經超過了90%,但是醫改的部分方向還有待商榷。現在醫患之間是消費關係,患者需要花錢看病,醫生一定程度上需要從患者身上掙錢來養活自己。這種不恰當關係的樹立,難以避免醫生為了收入而開大處方等過度醫療行為。
  • 恐怕疫情不能讓醫患關係走向坦途
    原本計劃於2020年2月底播出的《中國醫生》,也選擇在疫情期間提前上線,在這一特殊時期展現醫生工作生活、講述醫患關係。這部白描式醫療題材紀錄片,選取了四川華西醫院、南京鼓樓醫院、西交大一附院、浙江省人民醫院、中科大附一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等6家大型公立三甲醫院,拍攝了知名「醫學大拿」,也聚焦了許多普通醫護,儘可能全面地呈現整個醫生群體——他們中的許多人,此刻正在抗擊疫情的一線奮戰。
  • 德州市人民醫院組織舉辦醫學人文專題培訓
    德州市人民醫院醫務部舉辦醫學人文專題培訓大眾網·海報新聞德州6月3日訊(通訊員 郭吉顯 李夢嬌)為進一步提高德州市人民醫院年輕醫師的人文素養和醫療服務水平,近日,德州市人民醫院醫務部舉辦醫學人文專題培訓,培訓邀請了德州學院醫藥與護理學院高級講師任吉授課
  • 拉近醫患距離 患者給萍鄉市人民醫院送去感謝信(圖)
    患者給萍鄉市人民醫院醫務人員送去感謝信(劉芳 供圖) 感謝信(劉芳 供圖)  大江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劉芳「名字我還真有點不記得了,但是我記得你前幾天我上晚班時來看過病。你是一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你今天面色看起來好很多,你好些了嗎?」「我今天出院了,特意和家人一起來感謝急診科和消化內科的醫護人員,是你們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及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感動,我要為白衣天使點讚。」11月25日早上,萍鄉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接到了一位患者親自送來的一封感謝信。醫患之間幾句樸實的對白,讓整個急診大廳充滿了溫情。
  • 以「三風」活動為引領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市政協委員塗萍說,南昌市第三醫院通過開展「三風」進醫院活動,掀起家風民風社風建設新熱潮,唱響主旋律、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樹立新風尚,取得了明顯成效。與此同時,該院堅持以「三風」活動為引領,在全國範圍內較早開展社區志願服務,並組建一支100餘人的「三風」護理志願者隊伍,為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開展慢病康復指導、保健、臨終關懷、健康教育、救護、技能培訓、助殘、關愛留守婦女兒童等72項綜合服務活動,服務居民3萬餘人。「在我們看來,『三風』活動沒有過去時,只有進行時。
  • 耿慶山:解決醫患矛盾 要拿起「人文聽診器」
    廣東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原衛生廳副廳長耿慶山29日在醫患溝通技能培訓會上指出,醫生不能僅盯著醫學技術,而要拿起「人文聽診器」,研究患者的需求,「要是心裡有患者,你的舉手投足都是在溝通」。醫患矛盾頻發,究其原因,除了患者維權意識增強、對醫療服務期望值高和職業醫鬧參與等患方原因外,醫方原因也不少,比如溝通不夠、服務態度差、責任心不強、管理不完善等。
  • 喜報:醫院「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基地」榮獲上海市醫學倫理...
    為加強人文管理、和諧管理,醫院2011年成立社工部,配備專業人員,積極連結社會資源,開展醫務社工服務,改善醫療服務水平。2016年設立「醫友之聲」管理委員會,開展「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的初探,整合醫院內外資源,積極構建良性互動下的和諧醫患關係,讓醫務人員和患者成為一個利益相關、情感相系的命運共同體。現在打造有「溫度」的醫院
  • 醫生評醫患關係:收一個紅包等於趕走一群病人
    曾強 攝   根據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五成的醫患矛盾與溝通不足有關。筆者連日走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採訪多名患者,發現醫患雙方在「溝通」環節上需要上些「潤滑劑」。
  • 為什麼現在醫患關係越來越緊張?是醫生不夠好還是患者無理取鬧?
    「醫生,你開最好的藥給他,救救他,錢的方面不用考慮,他養大我不易,還沒有享過福呢!」醫院的住院部的病房裡,老趙看著病床上骨瘦如柴、昏睡著的父親,低聲地與醫生商量著。 「哎,這樣子,那就試下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目前治療肺癌晚期還是有不錯的效果。」醫生於心不忍。
  • 五一小長假 滬上14家醫院門診放假安排一覽[圖]
    原標題:【轉需】五一小長假,滬上14家醫院門診放假安排一覽  據上海發布,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五一」小長假(4月29日-5月1日)就要來了~3天假期裡,滬上各大醫院的門急診都是怎麼安排的?小布搜集了一院、六院、九院、瑞金、中山、腫瘤等14家三甲醫院的門診放假安排,有需要的小夥伴趕緊收藏↓(信息僅供參考,以各醫院實際安排為準)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