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人雅聚的經典範式——曲水流觴

2020-12-09 文藏

當時光走到今天,三月三不過是月份牌上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可是在久遠的古代,上巳之日卻是個極為重要的日子。古人以天幹地支記日,上巳這個節日被安排在每年三月的第一個巳日舉行,到了東漢、魏晉時期,則固定在了三月的第三天,所以又稱為三月三。

明 黃宸 曲水流觴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這個時節萬物欣欣向榮,人們春心蕩漾,在《詩經》《論語》的記載中,每逢此時人們會走出家門,流連光景、遊戲春色。還有著修禊這樣的民間習俗—人們集於水邊滌除祓禊,舉行具有濃厚巫術意味的祓除儀式,把一年的災禍邪祟與塵濁汙垢一起蕩滌乾淨。

明 黃宸 曲水流觴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南齊書》中即有「三月三日,清明之節,將修事於水側,禱祀以祈豐年」的記載,明確指出了「祓禊」活動在陽春三月三日。而到了文人那裡,上巳遊樂、修禊則演變為充滿風情雅趣的「曲水流觴」。觴系古代盛酒器具,通常為木製,外形橢圓、淺腹、平底,兩側有半月形雙耳,有時也有餅形足或高足,器小而輕,可浮於水中;也有陶製,因其比木杯重,則需放在荷葉上,使其浮水而行。祈祀活動在美酒的催化下,變得詩情畫意起來,在詩詞、名篇中留下了數不盡的風流佳話。

明 黃宸 曲水流觴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正所謂:「上巳蘭亭修禊事,一年春色又楊花。」晉穆帝永和九年癸丑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其好友等四十餘名士,為修禊之事會於會稽山陰。山中清流曲折,於玲瓏處杯酒成席,舉行曲水流觴之筵。

明 黃宸 曲水流觴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這樣的文人雅集要求每人即興賦詩,不成者即被罰酒,席間所賦之詩因蘭亭修禊之事而起,詩集遂名《蘭亭詩集》。不過相較於詩集,飲宴之餘,王羲之揮毫所作的《蘭亭集序》更成為名滿天下、萬人追摹的「天下第一行書」。自此,曲水流觴便成為中國古代文人雅聚的經典範式。

王羲之《蘭亭集序》網絡圖片

東坡先生亦有「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之語來形容古時曲水流觴活動的盛況。雖然至清代曲水流觴這樣的雅事在民間日漸式微,卻得到了追求文人意趣的帝王推崇,在皇家園林或宮殿中的休憩之所建有流杯亭、流杯渠,寧壽宮花園中禊賞亭內「流杯渠」的靈感就源於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文人雅士曲水流觴的情景。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之 曲水流暢

故宮博物院藏《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其中一軸描繪暮春三月雍正皇帝在園林中行樂的場景,畫面中樹木剛剛露出嫩綠色的新芽,遠處孩童於樹下嬉戲,雍正皇帝坐於畫面左側的屋內撫琴,近處溪水蜿蜒,水流潺潺,侍者將酒杯置於溪水之中,水邊文人聚集,三五成群,或倚靠,或舉杯,或沉吟,可能也是在追慕那份魏晉風流之姿吧。

王羲之《蘭亭集序》網絡圖片

文章節選自《紫禁城》2019年4月刊《三月節令行樂之曲水流觴 聊持一樽酒 共尋千裡春》,作者崔月姣。

相關焦點

  • 曲水流觴——一條小溪流出的文人雅趣
    面對著多種多樣的娛樂方式,我們不禁想到在經濟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在閒暇時古人會做什麼?是在家中讀書?還是在鄉間耕地?其實古人娛樂消遣的方式很多,「曲水流觴」就是古人娛樂的一種方式。曲水流觴從一種祭祀活動演變成文人的雅集活動靠的是一次文人集會。
  • 濟南歷下區舉辦"曲水流觴,文人雅集"特色品牌活動
    12月6日上午,由濟南明府城發展中心、歷下區文化和旅遊局共同主辦,山東省精品旅遊促進會特別支持,山東嘉略文化傳播公司、山東名品資源平臺、非遺文創專委會承辦的「曲水流觴,文人雅集」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特色人文品牌輸出、重要節慶活動暨常態化主題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百花洲北廣場舉行
  • 古代文人雅士聚會——曲水流觴
    上篇說到三月三上巳節,文人雅士都愛遊山玩水,飲酒作詩,在沒有手機的年代,他們的戶外遊行活動豐富又高雅!其中有一個文人雅士聚會都愛玩的遊戲——曲水流觴。這個遊戲怎麼玩?很有意思!首先,參加者必須都是詩人,曲水流觴中的「曲水」,指的是故意挖得彎彎曲曲的溝渠,流水是清澈透明,清水剛從泉眼裡冒出來。詩人們在溝渠源頭放一個酒杯,然後酒杯順著水流漂呀漂,酒杯停在哪個人面前就該那個人作詩一首,而且還是在規定時間內作詩。
  •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朋友間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分享對經典和道義的理解,以及藝術作品、審美體驗等,能夠帶來極大的快樂!所以《論語·學而》中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流觴曲水嵇康被殺,給放蕩不羈、對抗權貴的名士當頭一棒:要個性、自由、尊嚴還是要生存?《世說新語》中引用了一段《向秀別傳》中的話:後康被誅,秀遂失圖,乃應歲舉到京師,詣大將軍司馬文王。文王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能自屈?」秀曰:「嘗謂彼人不達堯意,本非所慕也。」
  • 流觴曲水,古代文人行酒令怎麼玩?
    在古代雅令主要流行於士大夫等具有一定知識文化的階層,內容多以詩詞歌賦為主。通令由於其對參與者的文化素養要求不高,因此廣泛流行於社會各階層中。籌令是指通過牙牌、竹籌、骰子等工具進行行酒令活動的方式。這一方式也同時應用於不同社會時期的不同階層之中。至於古令,就是該代人使用上一代或上幾代的行酒令方式進行行酒令活動。
  • 「曲水流觴 文人雅集」水落坡專場直播順利開播!
    賢主嘉賓,言笑晏晏,遊目騁懷,興致而發,魏晉文人雅集的灑脫風度常常令今人嚮往。為促進古城文化復興,以非遺民俗文化藝術交流為目的,把歷下區文化底蘊厚重深遠及文化資源豐富多彩的獨特優勢彰顯好、利用好,12月6日—15日,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舉辦「曲水流觴文人雅集」系列活動。
  •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蘭亭修禊圖》明 文徵明 (複製品)中國園林博物館展品 陳列於中國古代園林廳第二部分而正是這場被後人廣為傳頌的文人聚會,開啟了後世文人坐臥山林曲水雅集的習俗,也使得曲水流觴、臨水賦詩成為了這個節日最為雅致的節俗,被後代文人廣為讚頌和效仿,也成為了中國古典園林中常見的景觀意向和造景題材
  • 曲水流觴三月三
    稱為祓禊還會有祭祀宴飲 郊外遊春等內容尤其是文人 創造出曲水流觴的遊戲永和九年 歲在癸丑 暮春之初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 少長鹹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帶左右 引以為流觴曲水
  • 走進泉城百花洲畔,赴一場「曲水流觴」研學遊。
    走進泉城百花洲畔,赴一場「曲水流觴」研學遊。>「曲水流觴」是歷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漢族地區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來源於古代三月三上巳節。每逢該日,官民都去水邊洗濯。
  • 《蘭亭集序》中,文人雅士的曲水流觴指什麼活動,其它國家有嗎?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後來發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夏曆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
  • 《曲水流觴》16年北大古箏專場音樂會 圓滿落幕
    曲水流觴系列活動,由趙書藝女士於2013年發起,同年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辦首屆古箏專場音樂會,隨後陸續以」箏「為主題發起多場「曲水流觴」文化雅集活動。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國家最深厚的軟實力,弘揚和傳承這些國之瑰寶則是每一個文藝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和擔當。《曲水流觴》系列活動立足傳統,肩負傳承,因雅而聚,臨心而動,隨國樂匯九天,傳天籟至萬國。
  • 「曲水流觴」再現!穿漢服、放荷燈……濟南百花洲畔研學遊嗨翻天
    「曲水流觴」是歷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漢族地區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來源於古代三月三上巳節。每逢該日,官民都去水邊洗濯。魏晉以後,才將上巳節正式定為夏曆三月三日,即春楔,所有的臨水拔楔及水濱宴會活動都在這天進行。
  • 2020濟南文旅「曲水流觴」研學活動在百花洲舉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12日訊(記者 張元元 攝影 王嘯)9月12日下午,濟南文旅泉水盛宴「曲水流觴」研學活動在百花洲舉辦。「曲水流觴」是歷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漢族地區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來源於古代三月三上巳節。
  • 濟南遊客不多的街道,古代是文人權貴最愛,每年舉辦曲水流觴活動
    遊罷珍珠泉,再到大明湖,途中會經過曲水亭街,曲水亭街和相連的後宰門街、百花洲街區在古代都是濟南老城區的繁華中心,是文人墨客和商賈權貴流連、居住之地,傳說中的「曲水流觴」每年都在曲水亭街舉辦。什麼叫曲水流觴呢?它是古代漢族民間的傳統民俗,後來發展成文人詩酒唱酬的風雅之事。
  • 流觴曲水——文人喝酒的第「一千零一」種方式
    流觴曲水——文人喝酒的第「一千零一」種方式公元353年,農曆三月初三,上巳節。此時正值暮春之初,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天,會稽內史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餘人會聚於會稽山下的蘭亭。隨後在清澈的溪水旁席地而坐,玩起了曲水流觴的遊戲。盛了酒的觴放在水面上,任其漂流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取觴飲酒並即興賦詩。據史載,在這次遊戲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觥。
  • 宴會玩樂,曲水流觴,論天下第一行書是怎樣煉成的
    本期我們就來說說曲水流觴:兩晉時期的宴會沙龍。/上巳之節:曲水流觴的源頭"曲水流觴"之俗,溯其源流,得從三月上巳這一古老風俗說起。上巳,是指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它是我國古代一個祓除禍災,祈降吉福的節日。
  • 「曲水流觴」有多少種玩法?
    >曲水流觴。嚮往周朝所流傳下來的曲水流觴聚會,來到華堂村之後,王羲之修建了「九曲圳」:一條總長達800多米,穿村而過的水渠。並邀請宗族的人來舉行曲水流觴的聚會。 △ 在紹興,「曲水流觴」這種飲酒詠詩的雅俗歷經千年,卻一直盛傳不衰永和九年的蘭亭會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次機會,參加的除了王羲之還有謝安等一幹名人。
  • 曲水流觴,足見古人是多麼的浪漫風雅
    縱觀中國歷史會發現,世俗歡樂在民生中的比重與日俱增,而近古以前的莊重虔誠同宗教色彩一併淡去,並且逐漸演變成了水邊宴飲賦詩的風雅活動。「曲水流觴」作為主角逐漸登上舞臺,尤為文人雅士所好。「曲水流觴」,又名「九曲流觴」,觴就是杯,即投杯於水的上遊,任其流下,停止在哪裡,那么正坐在旁邊的人就要端起酒來喝光,同時賦詩一首。觴一般是由角質或木質等輕材料製成,因此可以浮於水上;另有一種陶製的杯,兩邊有耳,稱為「羽觴」,「羽觴」比木杯重,玩時則需要放在荷葉或木託盤上。曲水流觴這種遊戲自古有之,謂之「月光禊洛」,源於周王修禊飲於曲洛。
  • 《蘭亭序》中的流觴曲水,為何到今天失傳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王羲之在《蘭亭集序》裡面為我們展現出了一種古老而有趣的娛樂方式,那就是「流觴曲水」。先秦時期的「流觴曲水」更多的是被賦予了上巳節的神秘色彩。到了漢朝時期,流觴曲水日漸世俗歡娛化。據東漢杜篤《祓禊賦》的描繪:「王侯公主,暨乎富商,用事伊洛,帷幔玄黃。於是旨酒嘉餚,方丈盈前,浮棗絳水,酹酒醲川。
  • 長三角燈謎丨曲水流觴三月三
    魏晉時代,「上巳節」除了要祓禊之外,還演變文人雅士們臨水宴飲、踏青遊春的節日,也形成了 「上巳節」另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唐代「賜宴曲江,傾都褉飲踏青」更是成為興事。大詩人杜甫名篇《麗人行》開篇兩句「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即描寫了唐代長安士女到城南曲江邊遊玩踏青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