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西方的抽象藝術家名單

2020-12-18 騰訊網

本期介紹:

西方抽象藝術家:康定斯基、蒙德裡安、馬列維奇、庫普卡、德勞內、米羅、羅斯科、德·庫寧、瓦沙雷利、波洛克、霍夫曼、紐曼、馬瑟韋爾

中國抽象藝術家:吳大羽、朱德群、趙無極、祁海平、王易罡、周長江、王懷慶、尚揚、丁乙、蘇笑柏、譚平、江大海、馬樹青、餘友涵、孟祿丁

西方抽象藝術家

1.瓦西裡·康定斯基

「抽象主義之父」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年出生於俄國莫斯科, 大學專業是法律和經濟學, 後獲得博士學位, 30歲時為了學畫, 他放棄法律教授的職位, 來到德國慕尼黑美術學院學習, 後來成為職業畫家, 與彼埃·蒙德裡安和馬列維奇被認為是抽象藝術的先驅, 是20世紀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團體 「青騎士」 的領導人物, 也是現代抽象藝術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奠基人,曾擔任被譽為 「現代設計搖籃」 德國包浩斯的副校長。康定斯基的早期繪畫,經歷了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野獸主義的不同階段,最後,在野獸派色彩和音樂的靈感中,康定斯基創作了世界上第一幅架上抽象畫(藝術史中的定義)。

作品名稱:《構圖8號》

藝術家: 瓦西裡·康定斯基

創作時間:1923 年

展出地點: 索羅門·古根漢美術館

作品名稱:《構圖10號》

藝術家: 瓦西裡·康定斯基

創作時間:1939年

展出地點: 德國杜塞道夫藝術博物館

作品名稱:《圍成一圈》

藝術家: 瓦西裡·康定斯基

創作時間:1923年

展出地點:費城藝術博物館

2.蒙德裡安

蒙德裡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 1872-1944),生於荷蘭,新造型主義(荷蘭風格派)的代表人物。14歲開始學畫,20歲就成為中學美術教師,開始繪畫創作,先後受過印象派、象徵派和後印象派的影響。蒙德裡安進入抽象畫創作直接受到受畢卡索和布拉克早期立體主義作品刺激,1911年在巴黎接受了立體派的繪畫觀念,開始用立體主義手法作畫。主張以幾何形體構成 「形式的美」, 作品多以垂直線和水平線,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各種格子組成, 反對用曲線, 完全摒棄藝術的客觀形象和生活內容。

作品名稱:《百老匯爵士樂》

藝術家: 皮特·蒙德裡安

創作時間:1943年

展出地點: 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

作品名稱:《紅黃藍構成II》

藝術家: 皮特·蒙德裡安

創作時間:1929年

展出地點: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國家博物館

作品名稱:《勝利之舞》

藝術家: 皮特·蒙德裡安

創作時間:1944年

展出地點: 海牙美術館

3.馬列維奇

馬列維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 1878-1935),俄國畫家,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馬列維奇留存於世的那些作品在這麼多年以後,仍以它的單純簡約而令人驚訝。他的作品,為20世紀的藝術界開闢了廣闊的天地,從達達主義到後來的極簡主義都和他的「至上主義」觀念有關。代表作代表作《黑方塊》(1915年)、《白色上的白色》(1918年)。

作品名稱:《黑方塊》

藝術家: 馬列維奇

創作時間:1915年

展出地點: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作品名稱:《白底白字》

藝術家: 馬列維奇

創作時間:1918年

展出地點: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4.羅斯科

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 1903-1970)生於俄國。十歲移民美國。羅斯科是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派中色域派的領袖,儘管他自己不承認這種劃分。他最初的藝術是現實主義的, 後嘗試過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的方法, 此後, 他逐漸拋棄具體的形式, 在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繪畫風格。後因患病、沮喪、憂鬱、燻酒及服用過量的鎮定劑和抗抑鬱的藥物, 導致在1970年切斷靜脈自殺身亡。

作品名稱:《白色中心(玫瑰上的黃色,粉紅色和淡紫色)》

藝術家: 馬克·羅斯科

創作時間:1950年

展出地點:私人收藏

作品名稱:《橙,紅,黃》

藝術家: 馬克·羅斯科

創作時間:1961年

展出地點:私人收藏

作品名稱:《No. 61(鏽和藍)》

藝術家: 馬克·羅斯科

創作時間:1953年

展出地點: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

5.德·庫寧

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生於荷蘭。早年當地的藝術學院學習過,並受到表現主義畫家的影響。1926年作為一名油漆工前往美國,1934年開始嘗試抽象畫創作, 他將歐洲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與表現主義的風格融於自己大而有力的繪畫行為之中,把激進藝術的理念融化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裡。50年代成為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領袖人物。

作品名稱:《女人I》

藝術家: 德·庫寧

創作時間:1952年

作品名稱:《女人VI》

藝術家: 德·庫寧

創作時間:1953年

6.瓦沙雷利

維克多·瓦沙雷利(Victor Vasarely, 1908-1997)是匈牙利籍的法國美術家。他運用了各種設計的方法,去創造抽象組織中運動與變形的幻覺, 瓦沙雷利被認為是歐普藝術的領導人。歐普藝術(OP Art),又被稱為視幻藝術或光效應藝術或光學藝術或光幻覺藝術或視網膜藝術,是使用光學的技術營造出奇異的藝術效果。歐普藝術作品的內容通常是線條、形狀、色彩的周期組合或特殊排列。藝術家利用垂直線、水平線、曲線的交錯,以及圓形、弧形、矩形等等形狀的並置,引起觀賞者的視覺錯覺,這些錯覺例如是:平面的圖案出現了立體感或是不尋常的視覺效果。

作品名稱:《Vega 20》

藝術家: 瓦沙雷利

創作時間:1968年

作品名稱:《Vonal Stri》

藝術家: 瓦沙雷利

創作時間:1975年

7.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生於美國。是世界著名的行動繪畫藝術家, 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大師, 他創立了獨特的 「滴畫法」, 作畫時和畫布的接觸沒有固定的位置, 而是在畫布四周走動, 使構圖沒有中心, 以無意識的動作畫成複雜的、線條錯亂的圖形。

作品名稱:《秋天節奏(第30號)》

藝術家: 傑克遜·波洛克

創作時間:1950年

作品名稱:《壁畫》

藝術家: 傑克遜·波洛克

創作時間:1943年

8.霍夫曼

漢斯·霍夫曼(Hans Hofmann,1880-1966), 美國畫家, 是最早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之一。

作品名稱:《眾神的歡樂火花II》

藝術家: 霍夫曼

創作時間:1958年

9.紐曼

巴尼特·紐曼(Barnett Newman,1905-1970),美國藝術家,抽象表現主義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色域繪畫流派的先鋒。

作品名稱:《Onement I》(成為一體的條件)

藝術家: 巴尼特·紐曼

創作時間:1948年

作品名稱:《Canto XIV》

藝術家: 巴尼特·紐曼

創作時間:1964年

10.馬瑟韋爾

羅伯特·馬瑟威爾(Robert Motherwell,1915- 1991)是美國抽象表現主義 畫家。

作品名稱:《下午五點》

藝術家: 馬瑟韋爾

創作時間:1971年

11.米羅

胡安·米羅(Joan Miró, 1893-1983)出生於西班牙,是和畢卡索、達利齊名的西班牙畫家。一般西方美術史都會將他歸類到超現實主義流派中。米羅的作品也不是純粹的抽象繪畫,而是符號化地表現著他心中的世界。他是接受東方文化並且在自己的藝術裡放入了大量的東方符號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東方文化的神秘和超現實的幻境。

作品名稱:《丑角嘉年華》

藝術家: 胡安·米羅

創作時間:1925年

作品名稱:《加泰隆風景》

藝術家: 胡安·米羅

創作時間:1924年

12.庫普卡

庫普卡(Franti ek Kupka, 1871-1957)出生於捷克。他是「幾何抽象」的創始人之一。他1900年左右的插圖就出現了絕對的抽象符號, 融合了象徵主義和裝飾主義, 後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並負傷, 其作品充滿了幾何圖形, 他的成熟的抽象畫是在1910年幾乎是和康定斯基同時出現, 1920年代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直到50年後才重新引起評論界注意。

作品名稱:《牛頓的圓盤,用兩種顏色研究賦格》

藝術家: 庫普卡

創作時間:1911年

13.德勞內

羅伯特·德勞內(Robert Delaunay,1885-1941) 生於巴黎,受印象派影響,他的作品強調光線和色彩,為色彩而色彩。他將新印象主義的色彩理論、野獸派的大膽處理手法、立體主義的空間和形式表現方式融會貫通,形成了一種被稱為俄耳甫斯主義(奧費主義)的新風格。

作品名稱:《戰神廣場:紅塔》

藝術家:羅伯特·德勞內

創作時間:1911-1923年

中國抽象藝術家

14.吳大羽

吳大羽(1903-1988)我國傑出的油畫家, 藝術教育家, 中國現代畫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1922年留學法國, 他早年的許多作品都毀於 「文革」 期間, 吳大羽也是現代抽象繪畫的一代宗師, 許多享譽海外的現代主義大師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趙春翔等人, 都曾是他的學生。

作品名稱:《色草》

藝術家:吳大羽

創作時間:1984年

作品名稱:《公園早晨》

藝術家:吳大羽

作品名稱:《譜韻》

藝術家:吳大羽

創作時間:1980年

15.朱德群

朱德群(1920-2014)華裔法國畫家, 出生於蕭縣(今屬安徽宿州), 1935年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今中國美術學院), 是法蘭西藝術學院中的第一位華籍院士,中國藝術界的 「留法三劍客」。朱德群的繪畫風格到法國後從寫實轉為抽象,經常用矩形色塊堆砌,如同山城夜景,明暗對比極其強烈,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藝術家:朱德群作品

藝術家:朱德群作品

作品名稱:《在地平線的光和影》

藝術家:朱德群

創作時間:1989年

16.趙無極

趙無極(1921-2013)華裔法國籍畫家,1948年赴法國留學,並定居法國。擅長畫油畫,生於中國北京,祖籍鎮江丹徒大港。趙無極畢業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今中國美術學院),師從林風眠、方幹民和吳大羽。2002年,趙無極獲選為法蘭西藝術學院院士。趙無極與吳冠中、朱德群並稱中國藝術界的「留法三劍客」。在繪畫創作上,以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油畫的色彩技巧,參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意蘊,創造了色彩變幻、筆觸有力、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繪畫空間。

藝術家:趙無極作品

作品名稱:《日蝕之後》

藝術家:趙無極

創作時間:1999年8月11日

藝術家:趙無極作品

17.祁海平

祁海平(1957-)中國畫家, 他除了繪畫之外的興趣是練習書法, 不同書體所包含的結構、氣韻、風骨等等諸多要素都成為他創作的豐富資源。這些建構精神世界的文化傳統的資源養分,被他轉換為抽象繪畫,而詩、書涵養也潛移默化滲透於作品之中,形成潛在的關聯。

作品名稱:《天地氤氳2010.No.1》

藝術家: 祁海平

作品尺寸: 60×50cm 布面丙烯,

創作時間: 2010年

18.王易罡

王易罡(1961-)中國畫家, 近些年來他不斷自我突破,走向行為繪畫。他將抽象表現主義與中國禪宗思想融會貫通,創造出一種完全基於個人獨立經驗的抽象藝術面貌。打破存在於繪畫和抽象藝術中的條條框框,強調明心性,從不斷的日常破壞和行動中,挖掘出最深層次的個人性。

作品名稱:《無題》

藝術家:王易罡

創作時間:2017年

19.周長江

周長江(1950-)中國畫家, 江蘇建湖人,華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油畫家。現任上海市美術家協會顧問。互補」這個漫長而精彩的系列之中。在周長江的創作裡,「互補」是對東方哲學,尤其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高度概括,天與地、陰與陽、晝與夜、黑與白、男與女……都存在於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之中,並在此消彼長、周而復始的循環中相互依存。

作品名稱:《互補08.2》

藝術家:周長江

創作時間:2008年

作品名稱:《天·人之問》

藝術家:周長江

創作時間:2009年

作品名稱:《魏風晉氣》

藝術家:周長江

創作時間:2010年

20.王懷慶

王懷慶(1944-)中國畫家, 1969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院, 獲學士學位, 1981年畢業於該院研究生班獲碩士學位。現為北京畫院一級畫師、中國油畫學會理事。王懷慶是中國本土成長與成熟的一位地道的中國藝術家, 他的作品經歷了從具象、意象到抽象的全過程, 他的作品風格古樸、構成簡約抽象, 他從中國傳統文化資源中找到了自己的出發點。

作品名稱:《五千歲》

藝術家:王懷慶

創作時間:2003年

作品名稱:《飛天》

藝術家:王懷慶

21.尚揚

尚揚(1942-)中國畫家, 1965年畢業於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1981年畢業於本院油畫研究生班, 尚揚先生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畫家之一。他潛心於藝術語言的多元化嘗試和精神層面的深度發掘,以頑強的前衛探索、堅實的藝術功力,醇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創作出一系列優秀的表現主義作品。尚揚的藝術觀念建立在堅實的視覺基礎上,在從容大度的視覺圖像構成中,蘊含著令人品味的人文內涵。

作品名稱:《有陽光的大風景 04》

藝術家:尚揚

作品名稱:《董其昌計劃 20》

藝術家:尚揚

創作時間:2008年

作品名稱:《冊頁 21》

藝術家:尚揚

創作時間:2009年

22.丁乙

丁乙(1962-)中國畫家, 師從著名國畫鑑定大師楊仁凱先生學習中國書畫。丁乙被認為是中國抽象派畫家中的先驅者,作為畫家的丁乙,其個性化的標誌性風格,便是利用「十」字形的圖案重複和細緻地構造出他的畫面。他的最簡視覺理論似乎和其它的理論及 相關主題都是對立的。在這裡,繪畫並非是幻想,也不是呈現其對象。通過系統地重複和利用「十」字形形成最為直接的視覺效果,丁乙探索出了 一種抽象的審美學。從1991年秋天開始,丁乙拋棄直尺和膠帶紙,更多採用徒手作畫。基於對精神上的準確性的思考,因為表現手段在技術上的精確並不代表精神 上的精確。丁乙就試著尋找一種「自由中的精確」。

作品名稱:《十示1991-1》

藝術家:丁乙

創作時間:1991年1月

作品名稱:《十示1989-7》

藝術家:丁乙

創作時間:1989年7月

23.蘇笑柏

蘇笑柏(1949-)中國畫家, 80年代和90年代,他先後在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和德國杜塞道夫藝術學院學習。在中國,蘇笑柏學習傳統繪畫技法,日益積累表達能力;在德國,他力圖擺脫原始技法,培養具有個人特色的抽象符號和語言。蘇笑柏的作品傾向於社會現實主義的風格。但是,對西方前衛藝術的親身體驗從根本上影響了他的觀念。從九十年代開始,他的作品逐漸變得非具象,並在他2003年回到中國之後,越來越專注於色彩、形狀和畫面的本質特徵。在去除了任何題材和可識別的形象之後,他的作品引人入勝並令人信服。在使用西方抽象藝術語言的同時,包含了中國的傳統哲學以及佛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蘇笑柏嘗試用油漆、油漆、麻布、木板代替油畫布,將油漆、麻布定位在純構圖的框架內,並堅持用硬邊的大紅黑色塊結構。對於繪畫的邊緣,那些看似武斷而刻意的處理,顯示出藝術家對作品質量的深切追求。

作品名稱:《拂水一冬》

藝術家:蘇笑柏

創作時間:2018年

作品名稱:《考工二十六》

藝術家:蘇笑柏

創作時間:2007年

24.譚平

譚平(1960-)中國畫家, 其作品探索從一個圓的基本圖形逐漸過渡與微觀的細胞相融合,在宏觀與微觀之間尋找確切的位置。圖像的形式從大的充滿空間的圓,漸漸分解成為遊動的點,不斷游離於這種時間與空間的不確定的平衡中,通過色彩的一次次覆蓋,將表層的圖像逐漸隱到後面,最終消失於湧動之中,在平面豔麗的色彩後面,有另一個深度與層次,有著暗示與隱喻,意義與象徵。

作品名稱:《無題》

藝術家:譚平

創作時間:2013年

作品名稱:《無題》

藝術家:譚平

創作時間:2014年

25.江大海

江大海(1948-)中國畫家, 198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 原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師, 現為旅法畫家。在中西兩種繪畫不同的造型體系中,他試圖尋找著相融的可能性,在西方藝術的真諦與中國文化傳統淵源中不斷回返穿行。他的作品以純粹性與巨大的尺幅震顫著觀者的心靈,像氣勢磅礴的音樂,回音悠長。

作品名稱:《場》

藝術家:江大海

創作時間:2013年

作品名稱:《臺北的雲之六》

藝術家:江大海

創作時間:2018年

26.馬樹青

馬樹青(1956-)中國畫家, 1976年畢業於天津工藝美術學校裝潢專業,天津工藝美術設計院繪畫創作室創作員。1989年去德國慕尼黑美術學院學習自由繪畫專業,1995年畢業後移居巴黎,現往返於北京和巴黎。馬樹青在德國的學習經歷確立了馬樹青抽象藝術的繪畫方向,「抽象」並不是繪畫藝術的專有名詞,而是一個概念,一種思維活動,但「抽象」可以與繪畫結合,在結合時必須找到一個實際的落腳點,在馬樹青的作品中,這個落腳點就是色彩,所以他說: 「時間、空間和色彩,這是我繪畫的全部」。馬樹青想要脫離文本的意義,不從故事性、現實意義等方面去表達自己的藝術觀念,而是回歸到畫面本身,將色彩豐富化、極簡化,層層堆積的顏料,仿佛可以永無休止的畫下去,過去可以被現在覆蓋,但它卻永遠存在。畫面也可以很薄,慢慢隱向邊緣,體現藝術家對於色彩的極簡認知。

作品名稱:《25-無題2015zb1》

藝術家:馬樹青

創作時間:2015年

作品名稱:《16-無題2016D-4》

藝術家:馬樹青

創作時間:2016年

27.餘友涵

餘友涵(1943-)中國畫家, 1973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餘友涵是在上世紀中國85美術新潮和90年代政治波普等藝術演進中影響到中國當代藝術史的先鋒人物之一,同時他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抽象畫藝術家之一。在餘友涵看來,中國傳統藝術和某些西方藝術流派如後期印象派藝術家塞尚作品的顯著共同點是具有抽象審美。餘友涵從很早就顯示出獨特的抽象概括的畫面表達能力,他創作的具象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而抽象作品也時常融入具象的元素。對他來說,抽象的點線面和具象的人物風景都是其形式邏輯的部件,把這些部件組成一個具有秩序感的整體是他每張作品成立的必要條件。

作品名稱:《1991-4》

藝術家:餘友涵

創作時間:1991年

28.孟祿丁

孟祿丁(1962-)中國畫家, 1990年就讀於德國卡斯魯赫國立美術學院,1992年移居美國。作為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的重要畫家,成名於「85新潮」的孟祿丁在35年的藝術工作中,通過逐步的自我表達的進化,經歷過幾次果決的藝術語言的轉型階段,屢次將已獲得公眾與自我認可的藝術語言和工作方法,進行修正、推進與重啟。孟祿丁的抽象作品中,以中心為軸向外擴散的圓形,是其語言邏輯中重要的觀念語態。而在具體實踐中,他則始終保持著自然的、偶發的與隨性的創作狀態。在尋找到作品新的語言邏輯時,主動獲取對藝術本體語言固有經驗之外的更多可能性與未知度。

作品名稱:《勢系列》

藝術家:孟祿丁

作品名稱:《元速no0921》

藝術家:孟祿丁

創作時間:2009年

作品名稱:《硃砂》

藝術家:孟祿丁

創作時間:2019年

需藝XUYI

微信號: 需藝工作室 微博: 好怪藝

相關焦點

  • 中國藝術家以抽象水墨畫演繹西方交響樂和宇宙大觀
    陳靜 攝中新網上海12月7日電 (記者 陳靜)用靈動飄逸的中國水墨畫法演繹氣勢恢弘的西方古典交響樂,讓交響樂有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在7日開幕的「非常道——李可染畫院館藏李庚/霜凝(唐雙寧)雙人展」上,中國藝術家的抽象水墨作品讓音樂更加浮想聯翩,引發人們對外在宇宙的好奇心。
  • 藝術家熊藝為談中國的抽象藝術的發展
    因為當下中國還沒有實質性的抽象藝術大師誕生。儘管早些年,中國出現了吳大羽、趙無極、朱德群這類抽象畫家,但是基本都是延續了西方的抽象藝術,或者說是結合了中國精神的抽象藝術,並沒有產生革命性的藝術變化。熊藝為這些年,很多有藝術追求的學生都去學了繪畫,經過多年學院派老師的經驗灌輸,最後還是停留在學院派裡面,難以走出。
  • 薩賓:致力推動西方對華人抽象藝術的認知
    大多數在德國學習生活,這些藝術家對於抽象藝術的研究和創作給國內的藝術界帶來新氣象。與此同時不少批評家也紛紛策劃抽象藝術展,並試圖對中國抽象藝術的發生和發展進行梳理。她用西方抽象藝術專家的銳利眼光掃描著畫室裡每一張畫,並向藝術家買了許多作品。  薩賓˙瓦季尤一開始並無任何特殊想法,純粹憑藉著喜歡抽象藝術以及對華人抽象藝術充滿好奇心。然而在陸續拜訪這些健在的藝術家和已經逝世藝術家的家人,逐漸深入了解的創作歷程和理念的過程後,內心不僅解除了疑慮而且還升騰起要建立一批華人抽象先驅重要收藏的念頭。
  • 中韓藝術家共聚亞洲抽象藝術展
    5月20日電 (記者 馬海燕)匯聚32位中韓藝術家50多幅作品的亞洲抽象藝術展今日在保利博物館開幕。  抽象繪畫發軔於19世紀下半葉的歐洲大陸,歷經立體主義、構成主義、至上主義、荷蘭風格派、抽象表現主義等多個流派發展,最終在20世紀中期達到頂峰。誠如批評家易英所言:「(西方)整個現代主義藝術運動的歷史都可歸結為一部抽象藝術的發展和演變史。」
  • 西方抽象對話東方水墨:今日美術館《抽象》開幕
    此次展覽將英格寶·祖·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抽象色彩與單凡的傳統水墨展開對話,展現東西方藝術家對抽象的不同理解。此次展覽是英格寶在北京的首次抽象畫展,同時也是中德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動。下午六時,展覽開幕式如期舉行,展廳彌散著提琴與簫的合奏樂曲,與展覽畫作一起譜寫中西合璧的視聽藝術。德國駐華大使館文化處代理主任曲嘉玲、著名藝術策展人慄憲庭、今日美術館執行館長高鵬等嘉賓出席了展覽開幕式。
  • 海歸水墨藝術家:西方藝術與中國水墨的混合體
    無論現代水墨還是當代水墨,在二級市場上的熱門人選以有留學經歷的藝術家為主。海歸,作為中國當代水墨領域中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經歷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薰陶後,作為西方社會的他者,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到西方文化衝擊,在這樣的語境下,其藝術有何特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伴隨著當代藝術的發展,同時興起了海外發展的潮流,在國際舞臺,當代水墨的發展之路如何?作為更近距離地接近西方藝術舞臺的他們,在藝術市場的表現又是如何?
  • 繽紛當代美術館《抽象與意境》探索中國抽象實驗
    傳統的是展覽作品都具有中國美學氣質,前衛的是展覽對抽象藝術概念的重塑。彭鋒認為,抽象藝術的理解是需要信仰的!抽象藝術的表現不僅在畫面上,也不僅在藝術家的修養上,而更在於藝術家和他的作品在社會上產生的輻射力。如果藝術家有一個「粉絲團」,那麼其作品的精神內涵就能被他們感受到,這個抽象藝術家才是成功的。總之,「意境」就是一個世界,就是藝術家和他的作品的輻射力所形成的「圈子」。
  • 中國首屆女性抽象藝術家巡展將在"寧波867"啟航
    中國首屆女性抽象藝術家巡展將在"寧波867"啟航 何癸銳 心跡系列之烙印11 布面綜合材料 120X110cm 2011
  • 20名當代抽象藝術家重慶共探抽象藝術現狀與「無限可能」
    鍾欣 攝   中新網重慶1月27日電 (記者 韓璐)源於20世紀初的歐洲抽象藝術有著一種獨特的「魅力」。在欣賞它的人眼中,那些「不可言說」的畫是「驚天之作」。但在看不懂它的人眼中,那些不過是「幼兒園小孩的畫作水準」。27日,「抽象+AbstractPlus展」在重慶原美術館拉開帷幕,20位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家展出了33幅作品,探索抽象繪畫藝術在中國發展的新可能。
  • 「新抽象」2013油畫作品邀請展_ 藝術中國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 09:30-16:30 垂詢電話:0510-81830186 官方微博:@鳳凰藝都美術館 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u/2892836020 新抽象邀請展藝術家名單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藝術家 抽象動物題材畫家馬爾克【127】
    對藝術家而言,難道還有比這個問題更神秘、更有趣的嗎?」馬爾克通過色彩表達情緒,他的畫面色彩強烈,用色大膽,富有表現力。用色上受到麥克繪畫生動絢麗的色彩啟發。帶有田園牧歌似的愉悅氣氛。這些畫以富有表現主義色彩的對比鮮明飽滿的顏色,紅色、黃色、藍色、白色和紫色的動物們為主題,生活在色彩斑斕而抽象的自然風景中。
  • 藝術:西方藝術:抽象藝術的發展
    【藝術:西方藝術:抽象藝術的發展】抽象藝術使用形狀,形式,顏色和線條的視覺語言來創造一種可能與世界上的視覺參考具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的構圖。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中葉,西方藝術一直受到視角邏輯的支持,並試圖再現一種可見現實的幻覺。
  • 抽象藝術的中國精神
    原標題:抽象藝術的中國精神   抽象藝術一向被認為是外來的藝術。中國接受西方抽象主義影響最早可上溯到上世紀30年代決瀾社的崛起。但是,之後半個世紀,中國幾乎和抽象藝術無緣,在40年前,抽象藝術還曾被誤解為「腐朽的藝術」。
  • 魯虹:中國的抽象與半抽象藝術
    眾所周知,西方抽象藝術已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了,既是現代主義階段的重要藝術樣式,也是學院教學的主要內容,已經成了昨日黃花,如果亦步亦趨,將很難有大的作為。這的確說到了點子上。令人高興的是,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已有不少藝術家在向西方抽象藝術進行學習或借鑑時,開始注意與傳統文脈接上關係,這也使他們隨之創造了具有中國特點的抽象藝術或「半抽象藝術」。
  • 上海油雕院展現東方抽象與西方具象「對話」
    東方網記者方翔4月2日消息:「東方抽象與西方具象——譚平對話卡斯特利」(上海站)從今天開始到12日,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舉行。對於清明小長假不出行的藝術愛好者來說,正好可以抽空去看看。  將中國藝術家譚平的抽象作品與瑞士藝術家卡斯特利的「具象」作品放在一起進行對話,這是一種逆向思維,因為一般人通常認為,中國的當代抽象藝術來自西方,西方的當代藝術不再具象。這個系列對話展覽的第一站於2015年5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順利舉辦。  此前,由於卡斯特利先生作品運輸出現狀況,上海站的展覽一度告急。
  • 國際抽象藝術家「十三人」特邀展
    Diana Roman譯文這一傑出的網上 「十三人展」,延續了中國國際抽象藝術學會和中國國際抽象藝術聯合體,組織的一系列已經廣為人知的藝術項目,展示了十三位藝術家的最新創作,這些藝術家在中國和全球,組織和推廣中國和國際當代藝術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從系列抽象展看老中青三代中國藝術家的探索之路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繪畫與存在——中日韓抽象繪畫巡迴展」可以說是一次對半個多世紀以來,中日韓三國抽象繪畫的巡禮。抽象藝術一般被理解為一種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藝術,反而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以這個寬泛的定義觀照,近期舉辦的畫家金日龍、葉劍青、仇曉飛的個展,恰好呈現了老中青三代中國藝術家在這一領域的探索和嬗變。
  • 中國抽象藝術有「先天」的悲劇色彩
    他果敢地拋棄了傳統藝術對物象的信賴,棄絕客觀物在繪畫中的價值,我則花了很長時間去研習西方抽象藝術發展的歷史,去理解這個俄羅斯藝術家的思想,以及他之後一大批持續推進抽象藝術發展的重要大家的獨特實踐。這個名單很長,其中有蒙德裡安、杜斯保、納基、克利、米羅、馬列維奇、波洛克、羅斯科、德.庫寧、史密斯、賈德、瓊斯、塔皮埃斯,等等,等等,以及更多的中國的追隨者們。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藝術家 抽象動物題材油畫家馬爾克作品欣賞
    對藝術家而言,難道還有比這個問題更神秘、更有趣的嗎?」《猴子》馬爾克通過色彩表達情緒,他的畫面色彩強烈,用色大膽,富有表現力。用色上受到麥克繪畫生動絢麗的色彩啟發。帶有田園牧歌似的愉悅氣氛。這些畫以富有表現主義色彩的對比鮮明飽滿的顏色,紅色、黃色、藍色、白色和紫色的動物們為主題,生活在色彩斑斕而抽象的自然風景中。
  • 青年藝術家熊藝為談抽象畫和抽象藝術
    中國抽象藝術聯盟會員,新騎士國際藝術聯盟會員,中華文化促進會公共藝術委員會會員。近年來,一直堅持研究探索西方藝術形式和中國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繫,試圖將漢字,書法與抽象藝術結合,打破固有的藝術思維。2018年 首屆上海藝術外灘當代藝術展2018年 Artlaozi青年藝術家扶持計劃網絡展2018年 一視界2018全國當代藝術展2018年 獨立精神 第三回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