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於10月11日開幕,展期五天。展會圍繞「創新驅動數位化轉型,智能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體系化展示我國在縱深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中所取得的各項成就。在本屆數字峰會上,由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帶來的一大批黑科技與觀眾零距離見面。
圖為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數字中國展區。李博 攝
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秉承「提供綠色智能軌道交通產品和服務,為品質生活提速」的電氣化使命,在展區現場通過四大板塊集中展示了數據集成應用、創新運維應用、智能建造應用和技術融合應用的創新成果。
圖為展區創新運維應用板塊。李博 攝
展會期間,備受關注的數字軌道交通數位化鐵路人機安全位預警系統、軌道交通應答器系統、變電所輔助監控系統、自然災害及異物侵限監測系統、周界入侵報警系統、智能電加熱道岔融雪系統、運維巡檢機器人、「清道夫」隧道水衝洗車、接觸網零部件等智能軌道交通系統裝備、一體化集成等智能前沿技術成果一一亮相,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
據了解,自然災害及異物侵限監測系統綜合運用了傳感器、物聯網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可實時監測鐵路沿線風速風向、雨量、雪深、地震等自然災害及上跨鐵路的道路橋梁落物信息,並進行預警、報警,其風監測子系統可結合沿海地區線路地形及氣候特點,構建數位化模型併合理設置報警級別,在線路沿線形成覆蓋全線的虛擬防護網,實現對大風危害的有效監測預警,進一步確保了列車運行安全,為旅客帶來了舒心、貼心的品質服務。
其中,數位化鐵路人機位預警系統是對鐵路車輛和作業人員現場施工過程進行精準、高效、實時安全防護和遠程監控的綜合管理平臺。系統通過車載定位天線和鐵路沿線布置的移動差分站,完成對線上軌道車輛的釐米級定位。車載設備通過無線公網和自組網與線路指揮中心完成定位、速度和施工管理等信息交互。同線車輛追蹤間隔小於2公裡時,車載無線自組網通道建立,實現車車通信功能,完美體現了數字科技的魅力,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圖為展區工作人員向觀眾介紹智能電加熱道岔融雪系統。李博 攝
變電所輔助監控系統基於機器視覺技術,實現了對所內變壓器油溫/油位表、隔離開關、SF6斷路器、高壓櫃/開關櫃、電纜夾層等設備狀態及重點區域的實時在線監測和巡檢,具備智能識別、智能分析、智能報警、智能聯動等功能,數據可通過三維電子地圖、各類報表形象、直觀地展示給用戶。系統由視頻監控及巡檢、環境監測、動力照明控制、安全防範以及火災報警等子系統組成,在變電所等獨立設施處設置子站進行信息一次匯聚處理,在綜合調度中心設置主站實現信息的集中匯聚管控,安全高效地完成所內設備運行狀態監測及巡檢等工作。
軌道交通應答器系統是保障列車安全運行的核心系統之一,安全完整性等級高,激活可靠性高、實時性好、數據傳輸穩定。為列車運行提供線路參數、定位信息和進路信息等行車控制關鍵數據信息。
圖為運維巡檢機器人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互動體驗。李博攝
展出中,備受歡迎的運維巡檢機器人裝備了雙向語音通話系統和高清立體視頻系統,可以通過自主或遙控方式,讓前來參觀者駐足體驗。據悉,該機器人可在無人值守變電站、地下管廊、地鐵隧道等場所對地鐵各種設備自動巡檢,並通過工作人員的遠程控制可以進行設備維修。機器人裝載各種傳感器,可以有效監測地鐵內的煙霧、有害氣體、溫溼度等,當發生設備故障、異物入侵等緊急情況時,將會及時遠程通知操作人員,並可以及時排除故障。通過機器人的結合應用,可以輕鬆應對多種人工無法達到的區域,與傳統的人工維護相比,可以極大地降低錯誤機率保障安全,並且可以更及時發現問題,更快速解決問題,也大大降低的運維成本。
圖為展區城市軌道交通機械裝備模型沙盤。李博攝
圖為展區數據集成應用板塊「城市軌道交通數據管理平臺」。李博攝
圖為展區智能建造應用板塊「能饋裝置」。李博攝
圖為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展區——人潮湧動的參觀現場。李博攝
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是世界企業和世界品牌雙500強——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員企業,是中國電氣化鐵路建設的國家隊和主力軍。現已發展成為集工程建設、勘察設計、科研開發、工業製造、試驗檢測、工程監理、物貿物流、運營維管、房地產開發、投融資「十位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參建了我國70%以上的電氣化鐵路,60%以上的高速鐵路和70%以上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在電氣化鐵路和高鐵建設中創造了諸多中國或世界第一。(李博)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www.cnmediae.com)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