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划龍舟,這個習俗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珠三角水鄉划龍舟習俗自古以來就非常濃鬱。在佛山知名古村隆慶古村,就設有龍舟賽道,一條河湧,一條賽道承載著古村多少端午舊事、龍舟習俗。今年端午節,位於古村旁的羅南生態園也舉行系列端午主題活動,其中就有旱地划龍舟。
珠三角人稱划龍舟為「扒艇」,是端午節一項重要習俗活動,歷史悠久。扒龍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划龍船,叫做「趁景」。只表演技巧,不排名次,輪流在各鄉舉行,從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幾乎天天有「景」(龍船景);另一種形式是鬥龍船,比賽奪標,又叫「鬥標」。
龍舟不僅僅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還蘊含著團結、拼搏、進取的體育精神和理念。划龍舟也是廣東人對水神、龍神信仰的表現。有廣州居民更直言:「春節是屬於家庭的節日,是『小家』的節日,端午龍船節則是屬於村落的節日,是『大家』的節日。廣州的龍船餅、龍船帖、龍船飯、招景、趁景等一切細節,體現的都是『兄弟禮數』的事情」。在這種樸素的宗族榮譽意識的支持下,龍舟競渡其實是農耕社會鄰近村落借龍舟節而進行友好交往的重大娛樂活動。
端午前後龍舟競渡是珠江三角洲水鄉一個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有一整套儀式。從起龍、採青、趁景、賽龍、鬥標、吃龍船飯、吃龍船餅,飲午時茶、藏龍、散標等一系列活動貫穿始終,成為以廣州為中心向外輻射珠江三角洲一帶端午節扒龍舟的主要內容,形成嶺南文化最具特色的民間一大風俗。
從潁川大道牌坊步入,便走進隆慶古村。村中小橋流水,石路斑駁,鑊耳屋前,黃髮垂髫嬉戲無間。村頭村尾榕樹挺拔,村前村後細水環流。隆慶古村始建於明朝成化十六年(1480年),這條500歲的古村自活化升級後,成為風景秀麗的國家級生態村。
村旁的隆慶湧,兩岸風景秀美,親水臺前賞龍舟,穎川東橋西橋通兩岸,垂釣者靜候豐收,一片旖旎的嶺南水鄉風光盡收眼底。河湧裡就有村人設的龍舟賽道,每逢重要節日,村裡會不定期舉行龍舟賽。古村水網交織,村民生於水邊,長於河岸,有著揮之不去的「龍舟情結」,也發生了許多關於龍舟的「趣事」。龍舟不僅是村裡的一個文化圖騰,也是一代又一代隆慶人的集體回憶。
今年端午,隆慶村旁邊羅南生態園將舉行「旱地龍舟大賽,玩轉另類端午」活動。遊旱龍既有傳統又有創新元素,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旱地龍舟放在草地上,遊客可以報名參加比賽,也可以自己隨便體驗。另外,生態園端午還有粽子總動員活動,項目包括包粽子與吃粽子大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