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清平樂》演繹了宋仁宗女兒徽柔公主的故事,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桀驁不馴的公主形象——與歷史上相同,徽柔公主與內侍懷吉有一段驚世駭俗的情感,最後以悲劇收場。
探究徽柔公主人生悲劇的原因,宋仁宗對她溺愛,導致她被捧殺是主因。她是宋仁宗當皇帝十多年後,心愛的苗娘子生的第一個孩子和長女,讓宋仁宗倍感驚喜。宋仁宗想讓徽柔成為天下最幸福的女孩,非常疼愛她,給她好吃的,讓她隨心所欲,可以去讀書、學習書畫,可以出宮遊玩、觀燈聽戲……徽柔更愛父親,在父親生病時到湖邊祈禱。她和皇子最興來染上瘟疫後,最興來夭折,宋仁宗不顧自己安危,親自看護徽柔。這一切讓徽柔與眾不同,即使與宋仁宗最寵愛的張貴妃爭執,宋仁宗都過來哄著徽柔。
女大當嫁,徽柔心有所想,與宋仁宗初衷是不同的。她從小受到優良的教育,心氣是極高的。她自己的母親作為乳母的女兒,嫁給了與她青梅竹馬的皇帝。她叫娘娘的曹皇后是名門之後,被選為皇后,母儀天下。那些達官貴人之女,選的女婿都是金榜題名之人。徽柔心中的佳婿是什麼樣?先是被她譽為神仙哥哥的曹評,那真是風流倜儻、文武雙全,偶像一般的人物。
但宋仁宗可不這麼想,司馬光進諫說曹評浪蕩,他非常認同。在徽柔公主和曹評兩情相悅之時,宋仁宗果斷地棒打鴛鴦。他為什麼這樣做?認為曹評不可靠,怕徽柔重蹈他姑母魏國大長公主的悲劇。實際宋仁宗更忌諱的是曹評的外戚身份,曹皇后的養女高滔滔已嫁給了宋仁宗的養子趙宗實,曹評再娶公主,那曹家還了得。外戚做大、威脅皇室的教訓還少嗎,這是宋仁宗絕對不允許的。
而宋仁宗給徽柔選擇的駙馬是他舅舅家的兒子李瑋,這點顯示出宋仁宗的私心,就是要彌補他對母親的歉疚,用女兒讓母親家榮耀。殊不知,他的選擇與徽柔的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徽柔先是不願嫁,後來迫不得己出嫁了,又與李瑋形同陌路。加上李瑋母親的火上澆油,終於讓徽柔忍無可忍,雨夜叩打宮門,向父母訴苦,不願再回去見李瑋。
與此同時,徽柔把感情寄托在內侍懷吉身上,只願懷吉陪伴她。實際這時徽柔又哭又鬧,又跳井又放火,對婆家有畏懼感,已是精神出毛病了。為了解決徽柔的問題,宋仁宗不得已召回了懷吉。但徽柔與懷吉這樣,是不為世俗所容的,所以徽柔最終與懷吉分離是必然的,同時她也失去了唯一的精神寄託。
與電視劇相比,史上的公主更不幸。後來,宋仁宗先判公主和李瑋離婚,後又讓他們復婚,是想讓徽柔老有所依。但他沒料到,他眼中忠厚的駙馬李瑋因愛生恨,後來虐待公主,讓公主悽慘地離世。最高貴的公主如此人生境遇,又是誰之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