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5日訊 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發布了關於表彰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的決定,來自德州市臨邑縣的劉興德家庭成功入選。此前,劉興德家庭也曾先後被授予第七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山東省第一屆文明家庭榮譽稱號,劉興德老人也曾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健康老人、德州市模範老人和德州市五好離退休黨員幹部。
整理資料記錄家庭50年巨變
從1956年開始,劉興德把日記、書信、發票、說明書、檯曆等積攢成了一份28類、50多盒、50多萬字的「家庭檔案」。為整理這些家庭檔案,劉興德自2002年退休以來,每天都在家裡舞文弄墨,撰寫回憶文章。「父親的精神頭很足,而且每天樂此不疲,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予他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在劉興德的兒女眼中,父親的工作雖然繁瑣、枯燥,但卻很有意義。
不知不覺7年過去了,從搜集資料到歸檔建檔,劉興德建成了如今236盒達百萬字的家庭檔案館,成就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微觀史料。「這些檔案濃縮的是半個世紀的變遷,折射的是社會的進步,翻看這一盒盒家庭檔案,想想過去的酸甜苦辣,再看看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能實實在在感受到家庭和國家發生的巨大變化。」劉興德說。
不僅如此, 劉興德還撰寫出版了十幾萬字的回憶錄《興德傳記》,不僅為教育子女的成長進步建起了平臺基地,也為後代留下一筆精神財富。同時,劉興德還經常為黨報黨刊電臺撰寫稿件,每年有數篇文章見諸報刊電臺,多數徵文、攝影獲獎,山東廣播鄉村頻道徵文特等獎。
貢獻餘熱向老家捐資修路
劉興德一家有12口人,其中就有6名共產黨員,劉興德是有著50年黨齡的老黨員,在縣檢察院工作的兒子劉宗勝、在縣融媒體中心工作的兒子劉文也有20多年黨齡,孫子劉原、孫女劉平、孫媳婦王景鑫也在家庭的薰陶下,表現優秀,也先後入黨。劉興德一家熱心公益事業,經常參加各項獻愛心活動,為災區捐款捐物,主動和學生幫困結對,幫鄰居排憂解難。
2016年春天,劉興德得知老家德平鎮楊官廟村要修繕村內外的水泥路,便與孩子們商量,全家一起為村子「盡一份力」。「當時父親拿出8000塊錢讓我開車送到村委會捐贈。」原來劉興德的家鄉楊官廟村是出了名的落後村,遇上陰雨天,人們出行非常困難,所以修路是讓村子富起來的最好途經。「原來人們是這樣形容我們村的,『走不進的街、出不了的水、留不住的人』,所以一聽說要修路,我非常高興,雖然我們在老家一無房二無地三無親門近支,已經多年不回村了,可父老相親的情誼不能忘,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劉興德說。
在德平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楊官廟村納入了全省「村村通掃尾」公路網計劃,從財政申請「一事一議」資金15萬元。當年8月份,村內三條街道、環村路、文化廣場、籃球場和村外通往大公路的道路全部竣工。修好了「致富路」,楊官廟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2019年,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觀摩會把該村列為了「精品村」。
以身作則傳承優良家風家訓
「愛黨愛國、遵紀守法、與時俱進、尊老愛幼……」經過不斷地修改完善,劉氏家族96字家訓已經傳承了四代人。今年疫情期間,長子劉宗俊奮戰在醫療一線,值班值守,勤勤懇懇;次子劉宗勝晝夜在疫情一線防控點值班,被山東省檢察院榮立二等功兩次;三子劉文堅守在新聞宣傳報導一線,疫情期間抽調20名骨幹記者成立報導專班,先後策劃了縣領導視頻連線臨邑縣馳援湖北醫務人員的新聞,協調10個部門一把手就疫情防控來電視臺做電視訪談,被市文明辦評為德州市第二批疫情防控工作「身邊好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人的一生,父母要為孩子做好示範榜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生根。」劉興德表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課堂,良好的家風家訓對家庭成員成長進步至關重要,好的家風不僅能讓家道興盛、和順美滿,更是社會安定祥和的基礎。
劉興德在講課時常說,「樹立好的家風什麼時候都不晚」。從2010年起,劉興德經常走入各大單位,進行主題教育演講,為那裡的「年輕人」講述自己的生活奮鬥歷程和家庭故事,傳遞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用家風家訓感染身邊的人。
延伸閱讀:
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發布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其中:
德州8個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德州市德城區黃河涯鎮店東村
禹城市安仁鎮王子付村
樂陵市楊安鎮堤北董村
齊河縣趙官鎮大徐村
臨邑縣恆源街道劉波海村
平原縣前曹鎮楊柳寺村
慶雲縣尚堂鎮前王村
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袁橋鎮袁橋村
德州4個單位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
德州市紀委監委
山東黃河河務局德州黃河河務局
德州市環境衛生服務中心
德州市德城區新湖街道辦事處
德州1個家庭獲評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
劉興德家庭 臨邑縣邢侗街道廣場社區
德州2所學校獲評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
德州市第二中學
德州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
德州1名個人獲評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
張超 山東省德州市第一中學德育處主任
閃電新聞記者 劉振 德州臺 蕭騰 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