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最後一任總管太監小德張回憶:慈禧當年一天的宮中費用大致是紋銀四萬兩。
慈禧60歲的生日時為自己準備的首飾合黃金1萬兩,白銀38萬兩;置辦衣服花去黃金23萬兩;從頤和園回紫禁城所經道路的景點設置與裝飾,花去白銀240萬兩……
國難期間,慈禧這個實際統治者的國際形象敗壞到了極點。西方報刊上便出現了依據傳聞解讀的中國太后形象,一個既醜陋又野蠻,既陰險又兇殘的老女人。
「庚子之亂」平息後,慈禧讓光緒帝(時稱「兩宮」)下罪己詔,發誓要母子同心,推行新政,並開始著意改變自己與中國的國際形象。
正好後來美國公使康格公爵與其夫人一起覲見慈禧,公爵夫人給太后介紹了一位技藝高超的美國油畫家柯女士,擅長畫人像,作品入選過巴黎展覽會,她願意為慈禧太后做一幅畫。
慈禧不懂油畫是什麼,但見對方那麼客氣,就把柯女士留在了身邊。私下裡就問她那喝過洋墨水的德齡公主,油畫要畫多長時間,德齡公主說一般需要幾個月。
閒下來的慈禧看到柯女士畫的自己不夠完美,就各種讓柯女士修改,最終出爐的畫像慈禧看完十分滿意(經過多次ps能不好看嗎)。
畫完第一幅,柯女士終於明白了慈禧想要什麼樣的作品,畫得像不像本人都不要緊,只要畫得好看就能過關,於是依樣畫葫蘆,又為慈禧畫了一幅。
慈禧果然更加喜歡,高興的慈禧當時就賞賜了柯女士一萬兩白銀,本來早已崩潰的柯女士看到這麼多的錢,估計要瘋掉了,徹徹底底的大賺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