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劉曠
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品牌網的「中國十大平板電視品牌」榜單變化都不大,前十中有5個中國品牌。而在前5名中,第一是日本的夏普、第二是日本的索尼、第三是韓國的三星、第四是中國的海信、第五是中國的創維。
創維這些傳統的中國電視品牌,似乎都不怎麼爭氣,中國電視行業的最大蛋糕,一直都在日韓企業的餐盤裡。
現在,伴隨小米這類網際網路企業在電視行業的強勢崛起,中國傳統電視企業們,更是被逼進了好像永遠也不會結束的凜冽寒冬中,創維之流,在可怕的寒潮中,幾乎窒息。
01
股市慘敗
2019年8月5日,沒有驚喜、沒有意外,創維集團(00751.HK)股價從開盤的1.99港元(約1.76元人民幣)再次下跌至1.96港元(約1.74元人民幣),市值僅有59.99億港元(約53億人民幣)。連續52個周過去,創維集團的股價,再也沒有漲到3港元以上。對於上市近20年的創維來說,這種股市低潮,雖然難受,也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回顧過往,2000年4月7日,創維在港交所上市,發行股票5億股,每股發行價2.07港元。悲哀的是,直到2009年,9年時間,創維的股價一直在1-2之間徘徊。但是到2010年3月31日,幸福來得太突然,創維竄上9.99港元的股價巔峰,無限接近於10港元。
好景不長,之後股市下滑,在4港元到6港元之間來回震蕩。2015年6月,創維又一次迎來股價高潮,最高達8.26港元,然後再次一路下降,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又一次徘徊在1-2港元之間。對創維來說,就好像近20年時間過去,一切竟然又回到了起點。
創維還有一家專做機頂盒的附屬子公司——創維數字(000810)在2014年10月成功登陸深市,8月5日,創維數字的收盤價達到8.1元(人民幣)是當日創維集團最高股價的約4.7倍。股價雖然比創維集團高的多,但是股市下跌的窘境,和創維集團如出一轍。在2015年6月攀升到頂點之後,股價就閉著眼睛往下跳,再也上不去。
其實在中國傳統電視企業中,創維的這種股市表現,並不是個例。海信的品牌影響力比創維強,但是海信電器(600060)股市表現,卻和創維相差無幾。
都是在2015年6月,從頂點划過之後,陷入持續低迷,在2018年,也和創維集團一樣跌入低谷。7月29日,海信電器的收盤價為8.29元,與創維數字的8.1元非常接近。其實不光是創維與海信相似,整個電視行業的股價走勢都是相似的。
在2015年6月之後,包括長虹、TCL和康佳,可以說整個電視行業都步入了漫長股市寒冬,一片慘綠。尤其是從2018年開始,傳統電視行業「傷亡慘重」。
02
業績一路滑坡
電視行業股市低迷,反映的正是這些傳統一線廠商業績的慘澹。
不過,2017財年以前創維的營收,其實還處在快速上升時期。2013年,創維的營收達到305.46億,而當時電視行業龍頭老大海信的營收達到285億,從那之後,創維的營收就把海信甩得越來越遠。截至2017年3月31日,在2017財年,創維的營收,達到歷史最高峰380.37億元。而海信在這一財年實現的營收為329億,創維比海信營收高出50多億。
盛極而衰,到2018財年(截至3月31日),創維的營收下滑至370.66億元。如果按照調整後的2018財年(1月1日—12月31日)算,創維實現的營收就僅僅只有301.92億,比海信的351億少了50億,低於創維自己2013財年的營收水平,甚至也低於海信2015財年的總營收。
而創維利潤的下滑,出現在更早之前,也和股市走勢更加契合。
2015財年,創維的淨利潤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6.54億元,是2014財年的兩倍還多。這時,創維出色的業績,給了投資者充足的信心,讓創維的股價攀升到歷史第二高峰。可惜,輝煌總是短暫的,2016財年,淨利潤略微下降至21.06億元。2017財年,淨利潤下降至13.57億元,猛跌7.5億元。2018財年,實現淨利潤4.71億,只有2017財年的三分之一。
從淨利潤上看,海信的3.92億依然比創維少,淨利潤也在跌。但是2018財年海信的淨利潤同比下跌59.4%,跌幅比起創維來,還是小一些。
所以在2018年,30而立的創維,迎來「人生」中真正的至暗時刻。這一年,創維的表現,就像一個落水者的拼命掙扎,在各個方向動作不斷。在業績方面,創維最直接的手段,是把財報年份回歸到了自然年。經過調整後,截至12月31日,創維2018財年實現的淨利潤,變為5.53億元。
可惜除了淨利潤,其他業績數據都變得更為難看。營收由原來的的370.66億變為301.92億;毛利潤由原來的61.78億變為56.58億。
03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當年項羽在垓下被圍,四面楚歌,說出了那句銘刻史書的:「此天之亡我也,非戰之罪。」其實,創維也完全有資格說這句話。因為作為中國傳統電視老品牌,創維的興衰,十分契合歷史潮流發展。
在改革開放之後的80年代,中國逐漸走上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一些在當時看來「科技含量很高」的家電,受到市場追捧。「結婚三大件」變成了冰箱、彩電、洗衣機。電視成為了人人都想擁有,卻很難得到的東西,市場需求空前巨大。成立於1988年的創維,也恰恰趕上了這一波市場紅利期。
當創維蒙頭猛搞了十幾年,在2000年正式上市之後,創維的發展,卻並沒有它自己預料的那麼好,也沒有想像中的脫穎而出,反而是迎來了長達9年的股市低潮。深究起來,原因也並不複雜:一方面是由於國內品牌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是因為2001年中國正式籤訂WTO議定書,國際巨頭源源不斷的進入中國市場。
轉機最終還是來了,在2009年,這一年為了擴大內需,國家在全國範圍內推動家電下鄉政策的落地。到2010年,通過政策刺激的家電銷售額近3000億元。創維牢牢的抓住了這波政策紅利,憑藉價格優勢,銷量一路飆升,成為這一時期最惹眼的電視企業。而創維在2010年的股市亮眼表現,由此而來。
對了,在2009年,還發生了一件小事,年底第一款樂視盒子,採用Linnux系統的Letv-818悄然上市。當時的人絕不會想到,僅僅3年之後,電視盒子的爆發增長,就讓整個電視市場再度繁榮起來。這對創維這些電視企業來說,是個意外之喜,但是沒過多久,傳統電視企業們就笑不出來了。
網際網路公司們的野心,當然不會僅僅止步於小小的電視盒子。2013年6月份,節能家電補貼政策推出,沒過三個月,樂視和小米就相繼推出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又進一步刺激了市場需求,創維憑藉在4K電視領域的率先發力,再次趕上了這波市場紅利期。這是創維2015年股市紅火的緣由。
04
網際網路企業都是「大惡人」
消費者們,很快就發現了這些網際網路電視的不同之處。但傳統電視企業們的反應,卻普遍比較遲鈍,他們遲遲才意識到,小米和樂視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可都不是什麼善茬。
創維的崛起憑藉的是價格優勢。問題在於,小米和樂視這些搞網際網路電視的,都不靠賣電視硬體賺錢,他們可以把價格壓得更低,低到讓傳統電視企業們嚇得腿軟,不敢跟下去。
你仔細想一想就會明白,樂視橫行的依仗,是其引以為傲的高清視頻內容生態,當然現在樂視被賈躍亭一套騷操作折騰的半死,暫且不去提它。而所有人都知道,小米賺錢的法寶,就是它的推送服務(廣告),這可能既是小米公司最顯著的網際網路基因,也是之前小米踐行其願景「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最務實、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所以和小米這類網際網路公司打價格戰,誰又能頂的住?創維這些傳統電視企業,都被搞得很狼狽。2016財年之後,創維和海信的淨利潤就再也止不住跌勢,2018財年創維的淨利潤只有4.71億,海信的淨利潤只剩下3.62億,他們這個樣子,可不是單純的自己很慘,而是國內傳統電視品牌哀鴻遍野,觸目驚心慘相的真實映射。
與創維這些傳統電視企業的慘相相映成趣的,是小米這類網際網路公司,在電視行業節節高升的紅火景象。
7月24日上午,小米在公司內部舉辦慶功會,小米電視總經理李肖爽宣布:「2019上半年,小米電視銷量、出貨量雙雙取得中國第一。」據中怡康統計,2019上半年,中國電視總銷量2194萬臺,小米電視獨佔419萬臺,幾乎佔據20%市場份額,比第二名海信多出91萬臺。而索尼在整個上半年中國銷量為59萬臺,三星為44萬臺。這意味著,2019上半年,小米電視的銷量約等於海信、索尼、三星這三家之和。
小米電視利用5年多的時間,成就了自己銷冠的地位:而創維這些傳統電視企業,專攻電視行業最起碼也有30多年的歷史。這臉打的太狠,也太疼。
更嚴重的問題是「BAT」這些真正的網際網路巨頭,都不同程度的表現出了對智能電視生態比較感興趣。
05
缺了「心」,就沒有底氣
有媒體人撰稿稱:「當小米電視宣稱其出貨量和銷量雙雙為中國第一時,這不是中國彩電業的高光時刻,相反卻是至暗時刻,更是中國彩電人最大悲哀:一大批的老牌企業們,應對小米這種「一無技術力、二無製造力、三無服務力」菜鳥級對手的無力。」這話說的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
對的地方在於:
1、小米的確是技術、製造、服務都不足稱道的「菜鳥級對手」。
2、老牌電視企業們,確實不是小米的對手。
不對的地方是:被小米這類公司打敗還不是「中國彩電人最大的悲哀」,最大的悲哀是「中國彩電人」在「技術力、彩電力、服務力」這三個方面,不說比不上小米這個「菜鳥」,但事實上,比小米這個「菜鳥」強的有限,因為他們也沒有電視行業的核心技術能力。我們可以認真的梳理一下這個問題。
處在「中國十大平板電視品牌」中的5個中國廠商,海信創始於1969年、創維創始於1988年、第六名長虹創始於1958年、第七名TCL創始於1980年、第十名康佳創始於1980年。他們是中國最早一批的「科技公司」。
可惜相比於競爭對手,他們還是過於年輕,日本的夏普成立於1912年、日立成立於1910年,都是「一戰」之前誕生的,而更早之前的飛利浦,在1891年的荷蘭,於歐洲開展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歷程中應運而生,哪怕稍晚一些的韓國三星和日本索尼,也是分別於1938年和1946年在「二戰」前後誕生。
成立時間的前後,對於這些電視品牌又意味著什麼?實際上,拋開枝節不談,最大的意義有兩點:
1、隨時間沉澱的品牌公信力
2、在視覺科技上,日積月累的科研硬實力
創維這些「中國彩電人」的品牌影響力在中國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在世界市場上也能發出些許聲量;但是他們在視覺科技上的積澱,就非常乏善可陳了。
這裡稍微解釋一下,所謂「視覺科技」,最重要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給你看」的;一個是「幫你看」的。「給你看」的,就是顯示技術,目前全球顯示技術最大的巨頭,依然是三星;「幫你看」的就是攝像技術,這方面,根據英國調查機構IHSMarkit近期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索尼在2018年佔據了全球50.1%的CMOS傳感器市場份額。
而電視最重要的就是顯示技術。在這方面,海信知恥後勇,近期在盡力鑽研。創維的思路很不同,今年「巨虧也要賣」的OLED高端電視,顯示面板其實是LG旗下樂金顯示(LGD)生產的,但是智能電視處理器是自研的。所以,就目前而言,「中國彩電人」們在顯示技術方面,真心還是說不上有多出彩。
06
活下去,才有未來
同為「春秋五霸」,宋襄公非要堂堂正正迎戰敵軍,結果兵敗身死而霸業隳;反觀齊桓晉文都曾忍辱負重、流亡國外,最後卻都能將「尊王攘夷、天子致伯」的霸業傳承下去。這其中的道理非常值得創維這些「中國彩電人」來思量。
2018年,是創維成立的30周年,為此創維特地在深圳灣體育中心舉辦了慶祝活動。但是處在五光十色的舞臺中央,創維給人的感覺卻格外悽涼。在動蕩的人事調整和激進的發展策略之下,在2018年,創維遭遇到的,是前所未有、始料不及的慘敗。
而對於小米來說,電視只是小米內容庫的一個埠,也是整個智能家居IoT生態的一環,小米賣電視,其實可以看成是對傳統家電行業的降維打擊。而這種降維打擊也不會僅僅來自於小米,華為的「榮耀智慧屏」最近消息不斷,這幾天就會正式發布,根據透露「榮耀智慧屏」覆蓋面積在50寸到75寸之間,定價比較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創維避開和小米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的正面交鋒,其實不失為明智之舉。畢竟對於2019年的創維這些傳統電視廠商來說,活下去才是重點。
於是,仔細一想,近期創維在寧波拿地準備搞房地產、降價賣OLED高端電視、更名,這些奇怪的舉動,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另一方面,創維的這種「迂迴戰略」也並不能簡單的理解為龜縮避戰。創維對智能電視處理器、智能電視系統(酷開系統)的投入,是不遺餘力的,酷開系統受到騰訊、百度的投資,也被騰訊、百度重視。基於此,創維和騰訊、百度分別展開了更深度的合作。比如說,近期騰訊推出的電視「極光」系列電視盒子和同屏器都由創維生產。
所以,總體來說,創維這些傳統電視廠商們,現在過的是比較艱難。但是積極轉變思路,這些老牌的「科技公司」,說不定還是可以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生機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