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帛書

2021-02-19 書畫者By鏡頭後的高飛

        1973年12月,馬王堆漢墓三號墓發現了大批帛書和兩卷醫簡,均出自三號墓東邊箱的長方形漆盒中。帛書大部分寫在寬48釐米的整幅帛上,摺疊成長方形;少部分書寫在寬24釐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條將其捲起。出土時都已嚴重破損,經整理,知共有28件,12餘萬字。其中除《周易》、《老子》、《戰國縱橫家書》有今本傳世外,絕大多數是古佚書,內容涉及思想、軍事、天文、醫學、地理等各領域,此外還有兩幅古地圖。  

        根據書中字體、避諱、紀年以及墓葬年代(前168年)考訂,帛書大體分作兩類。抄寫時間較早的一類在秦漢之際所寫,理由是字體近篆書,又不避漢高祖劉邦諱;抄寫時間較晚的一類為漢初至漢文帝初年所寫,理由是字體為隸書,諱「邦」為「國」,但不避漢惠帝劉盈和漢文帝劉恆諱。帛書中的一部分用硃砂畫有行格,留有天地頭(指書頁上下兩端的空白處,上邊的叫天頭,下邊的叫地頭),各篇前後留有相當於「贅簡」的空白等,與出土的漢代竹簡形制基本一致。

        帛書包括《易》、《老子》、《戰國縱橫家書》、《養生方》等漢初學術與方術文獻,其中《易》與《老子》都與今本有較大的區別,被認為是這些書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傳抄版本之一,大量的方術文獻有助於了解漢初的佔卜、星相、醫術、房中術等內容。

        《老子》甲本和卷後4篇佚書合抄為一個長卷,字體近篆體,共465行,每行約30字;《老子》乙本和卷前篇佚書合抄在一幅整帛上,以隸書書寫,共252行,每行0字~70餘字不等,抄寫時代晚於甲本。種寫本都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次序與通行本相反。通行本分作81章,帛書《老子》乙本不分章,甲本某些段落前有圓點標誌,章次均與通行本有不同之處,如通行本第4章在第22章之前,第41章在第40章之前,第80章、第81章在第67章之前等。經學者反覆研究,認為此甲本、乙本《老子》帛書順序較通行本更為合理。《老子》甲本卷後佚書沒有篇題,學者們按內容將其分為4個部分,並定名為《五行》、《九主》、《明君》、《德聖》。《老子》乙本卷前4篇佚書原來就有篇,題為《經法》、《十六經》、《稱》、《道原》,前2篇又包括若干小的篇章,主要是講刑名和陰陽刑德之說。有人認為乙本中的這4篇佚書就是《漢書·藝文志》中久已失傳的《黃帝四經》,因漢文帝時崇尚黃老之學,所以把《黃帝四經》和《老子》合抄為一卷。又因《十六經》中記載了關於黃帝的神話以及他的大臣力黑(即力牧)、閹冉、果童、太山稽等人的事跡和相互對答之詞,於是部分學者認為它可能與《漢書·藝文志》著錄的《黃帝君臣》10篇或列入兵陰陽類的《力牧》15篇有關。帛書《周易》由《經》(即64卦)和6篇傳(《二三子問》、《繫辭》、《易之義》、《要》、《繆和》、《昭力》)組成,其卦辭、爻辭與今本大體相同,但是64卦的次序則大相逕庭,帛書64卦的排列次序更為簡單原始。

        帛書史書類有《春秋事語》和《戰國縱橫家書》。《春秋事語》全書16章,約3000字,所載史事除第二章中的燕晉戰爭未見於史籍,其他史事均可按史籍核定年代,部分內容可以和《春秋》三傳、《國語》等古籍相參引。從其行文風格看,記事簡約,其中多有當事人的談話和後人評說,保存了許多未見於世的史料。《戰國縱橫家書》分為27章,共11200餘字,其中第十一章見於《史記》和《戰國策》,是珍貴的關於戰國後期的歷史資料。

        帛書醫書類共有10種,均無篇題。整理者按其內容分別命名為《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甲本、《陰陽十一脈灸經》乙本、《脈法》、《陰陽脈死候》、《五十二病方》、《卻穀食氣》、《導引圖》、《養生方》、《雜療方》、《胎產書》。帛書醫書反映了中國古代的醫學成就,是不可多得的珍稀古籍。例如其中的《五十二病方》比《黃帝內經》成書年代還要早,書中記載了52種疾病,提到了100多種疾病的名稱,載藥方280多個,所用藥物240多種,是中國最早的方劑,也成為一份珍貴的醫學遺產。

        帛書術數類亦無篇題,整理者按其內容命名為《隸書陰陽五行》、《五星佔》、《天文氣象雜佔》(圖文並茂)、《式法》、《出行佔》、《木人佔》、《相馬經》等,皆為久已失傳的古書。這批珍稀古籍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哲學、術數、自然科學等具有重要的價值,如《天文氣象雜佔》中記載的彗星現象比西方早了1000年。

        帛書兵書類有甲、乙、丙3種《刑德》。帛書中還整理出帛圖,有《導引圖》、《街坊圖》、《駐軍圖》、《喪服圖》、《太一將行圖》、《天文氣象雜佔圖》等。帛圖之中還發現了幾幅地圖,研究者將其中3幅地圖分別命名為《長沙南部地形圖》、《駐軍圖》、《城邑和園寢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具有一定科學水準的大比例實用彩色地圖。

        醫書簡兩卷200支,一卷內容與《黃帝內經》相似,講的是養生之道,另一卷則為房中術,其中《養生方》、《合陰陽方》、《十問》、《天下至道談》等,涉及到性保健和優生學、養生學。如《十問》第八問中,禹問師葵治神氣之道,因禹治天下操勞傷神,失去性功能,因而「家大亂」。得師葵治神氣之道後,性功能恢復,從而「安後姚,家乃復寧」,說明研求房中之道,可以和睦夫婦關係,增進健康。《天下至道談》中「七損」、「八益」之說,是對中國房室養生學理論的重大貢獻,該理論對於房中養生保健來說,現代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焦點

  • 走近馬王堆帛書 馬王堆帛書書法欣賞
    秦始皇焚書坑儒,很多書都毀於一旦,馬王堆帛書中的許多書也算禁書,能倖存下來實在難得,並且,它們是寫在珍貴的絲帛之上,比簡牘書籍顯得更加珍貴。說來也怪, 迄今為止,中國的考古發掘已經出土了無數古代簡牘,但卻只出土了兩次帛書,而這兩批帛書的出土地,都是位於南楚之地的長沙。上世紀70年代,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出土震動世人。
  • 馬王堆帛書中的道與醫
    馬王堆帛書中的道與醫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在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中出土了一批極珍貴的帛書。上面記載了從戰國到西漢初年間的醫學、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其中有幾份帛書甚至震驚了當時整個中外學術界。最著名的莫過於帛書《老子》抄本,這是迄今所見《老子》最早的古抄本。同時,它也是這批馬王堆出土帛書裡,公布最早、影響最為廣泛的一本,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 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
    馬王堆帛書1972年,馬王堆三座漢墓意外開挖,被認為是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其出土文物所代表的學術價值,填補甚至顛覆了人們對秦漢時期社會形態和人文發展的一些固有認識與猜想。曾參與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研究的清華大學教授李學勤說:「發掘墓葬的重大意義,體現在通過對它的整理和研究,改變了我們對歷史上一個時代,或者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認識。馬王堆漢墓就是這樣一種發現。」
  • 國寶|西漢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
    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西漢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年代】西漢【規制】帛幅高約48釐米,寬約85釐米。【材質】帛【現狀】湖南省博物館【簡介】馬王堆帛書周易,1973年12月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3號,與其它27種帛書一起出土。原盛於一漆盒內。由於是摺疊後放置,腐敗後而成片狀。所以從後來的拼接復原後可以推知,其摺疊方法是:先將帛卷首尾對摺,並如法又對摺兩次,然後再上下對摺而成。
  • 馬王堆帛書 沉睡千年的地下圖書館
    館藏於湖南省博物館的馬王堆帛書,不僅展示了2000多年前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還提供了《史記》《漢書》等史書記載以外的浩繁資料,堪稱沉睡千年的地下圖書館。 清華大學教授、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研究專家李學勤介紹,中國迄今出土過兩次帛書:第一次是20世紀40年代長沙子彈庫出土的帛書,但這唯一一件完整的帛書卻被賣到了美國,國內只剩一些殘片;第二次就是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不僅量大,而且保存相對完整,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 古拙樸質 |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長79.5釐米,寬55釐米,現藏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老子》共有甲、乙兩本。甲本用篆書抄寫,乙本用隸書抄寫,甲本破損嚴重,文字殘缺較多,乙本破損稍輕,文字基本清晰。
  • 李振義與馬王堆帛書——專訪國家一級書法家李振義
    曾參與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研究的清華大學教授李學勤說:「發掘墓葬的重大意義,體現在通過對它的整理和研究,改變了我們對歷史上一個時代,或者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認識。馬王堆漢墓就是這樣一種發現。」 基於馬王堆帛書的歷史意義、歷史價值和字體特點,記者採訪了馬王堆帛書書法大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書法家李振義先生。
  • 國內外著名漢學家研討《馬王堆帛書書法大字典》
    ,今天在深圳研討正在編纂的《馬王堆帛書書法大字典》。  《馬王堆帛書書法大字典》按《新華字典》裡的文字順序進行編排,同時也囊括了《新華字典》裡的全部文字,並對收編的八千多個漢字進行逐一考證,然後用馬王堆帛書書法藝術重新創作。
  • 馬王堆帛書:歷史塵埃中的文化瑰寶
    ▲馬王堆一號墓發掘現場  馬王堆帛書大都用墨抄寫在生絲織成的黃褐色細絹上,絹幅分整幅和半幅兩種,整幅的幅寬約四十八釐米,半幅的幅寬大約二十四釐米。  馬王堆帛書的抄寫年代大致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左右)至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之間。帛書的內容相當豐富,涵括眾多學科,是一批久佚的珍貴歷史文獻。
  • 馬王堆漢墓帛書:大部分為失傳一兩千年古籍
    其實,馬王堆還有另一樣重要的東西——載有先人智慧的帛書。  今年是馬王堆漢墓完成考古發掘40周年。10月,7卷本繁體豎版《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由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和中華書局三方合作推出,這是我國首部完整的馬王堆帛書的釋文和注釋本,被譽為40年來帛書研究整理的「集大成者」。
  • 專家釋讀馬王堆帛書:「老子」思想疑遭篡改
    今天上午,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項目籤約儀式在復旦大學舉行,復旦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湖南省博物館、中華書局等三方領導出席了儀式。  根據三方協議,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一書將於2011年出版,作為我國首部完整的馬王堆帛書的釋文和注釋本,它對我國的文化事業有著重要的意義。
  • 《<老子>新說——馬王堆帛書老子賞讀》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先後出土了四個新的《老子》古本,分別為: 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抄寫在絲帛上,墨跡,古隸書寫,共存3900字,抄寫年代應在公元前高帝立漢之前;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
  • 馬王堆帛書之《戰國縱橫家書》臨寫雜談
    馬王堆帛書之《戰國縱橫家書》上次我們的臨帖作業,布置了馬王堆帛書內容,其中後半部分為《戰國縱橫家書》,這部分內容比較有代表性,今天在此簡單談一下其結構、用筆及藝術特徵等內容。根據古文字學家的意見,馬王堆帛書的書寫年代為西漢初期。我們此前曾講過,西漢初期的隸書結構,與秦簡有著極大相似性。
  • 馬王堆漢墓帛書:大部分為失傳一輛千年古籍(圖)
    其實,馬王堆還有另一樣重要的東西——載有先人智慧的帛書。   今年是馬王堆漢墓完成考古發掘40周年。10月,7卷本繁體豎版《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由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和中華書局三方合作推出,這是我國首部完整的馬王堆帛書的釋文和注釋本,被譽為40年來帛書研究整理的「集大成者」。
  • 國之重寶——馬王堆漢墓《老子》帛書甲乙本
    由於曾被訛傳為五代十國時楚王馬殷的墓地,故稱馬王堆。馬王堆漢墓出土了絲織品、帛書、帛畫、中草藥等遺物3000餘件,為研究漢代初期的科技、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資料。馬王堆萬畝三號墓出土了大批帛書,出土時都已嚴重破損,其中包括《易》、《老子》、《戰國縱橫家書》、《養生方》以及眾多古佚書,內容涉及思想、軍事、天文、醫學、地理等各領域。
  • 馬王堆帛書《老子》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五十多部失傳了兩千多年的帛書,其中在兩張製作在不同年代
  • 帶你了解馬王堆帛書,不一樣的4種隸書寫法
    馬王堆帛書是在1973年12月出土於湖南長沙中國馬王堆漢墓3號墓出土的帛書。帛書字體有篆書和隸書,內容涉及戰國至西漢初期政治、軍事、思想、文化及科學等各方面。馬王堆帛書中和竹簡為研究漢代書法及書法演變、發展提供了珍貴的依據。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馬王堆帛書中不一樣的「冬」字書法。
  • 馬王堆帛書《十一脈灸經》
    揭開針灸經絡起源的神秘面紗的珍貴史料——《十一脈灸經》,就是這諸多珍稀文物中的一部分,它包括《足臂十一脈灸經》與《陰陽十一脈灸經》兩種帛書,是在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12萬字帛書中,與針灸經絡關係比較密切的內容。《足臂十一脈灸經》與《陰陽十一脈灸經》是迄今發現最早的、較全面記載了人體十一條經脈循行路線及所主疾病的著作。
  • 從包山楚簡、馬王堆帛書到走馬樓吳簡,湘博呈現千年簡帛遺墨
    西漢 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節選) 湖南省博物館藏兩漢是簡帛出土最多的時期,此次展出的兩漢簡帛包括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馬王堆帛書》;1972年到1974年,在甘肅省額濟納河流域的破城子(即「甲渠候官」)出土的甲渠候官簡;1973年,在湖北省江陵鳳凰山的漢代墓葬出土的江陵鳳凰山漢簡;2010年6-8月,在長沙出土的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等
  • 馬王堆帛書《易傳》中的史官傳統
    本文所要討論的是史官傳統在帛書《易傳》中的體現,尤其是「正歲年以敘事」「掌官書以贊治」兩個方面的相關內容。馬王堆帛書《要》篇中記載了孔子的一段話,涉及他對《周易》的態度,曾引起學界的廣泛討論,其云:「子曰:《易》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又□□者而義行之耳。贊而不達於數,則其為之巫。數而不達於德,則其為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