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首送別詞,蘇軾寫得灑脫,辛棄疾很頹喪,他的令人心馳神往!

2020-12-12 歷史上的今天官網

送別,是唐詩宋詞中最常見的主題,也是每一個人一生難以避免的時刻。宋詞裡的送別有眷戀不舍,也有灑脫曠達,離情別意在字裡行間,人生體悟也在字裡行間。本文就為大家介紹3首送別詞,蘇軾寫得灑脫,辛棄疾很頹喪,他的令人心馳神往。

1、《臨江仙·送錢穆父》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首詞作於1091年,其時蘇軾已經54歲,在杭州就任知府,好友錢勰已57歲,二人年歲已高,再會之日也是遙遙無期,但這首詞雖意在送別,但並無太多悲傷不舍之意,反而充滿著隨遇而安的曠達,不過說是無奈也不為過。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短短10個字道出了生命的本質。人生如寄,你我都只是這天地間的匆匆過客,相聚別離仕途升遷本就是人生體驗,又何必因著這貪嗔痴念,愁眉不展斤斤計較呢?

2、《鷓鴣天·送人》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這首詞說不上是最喜歡的,但卻是我第一次看見就感覺清新的,特別是那句「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後來細細品味整首詞才發現其中的苦澀。

辛棄疾做這詞的時候已經是個中年人了,渴望收復失地,願做嶽飛二代的他是不受趙構為領導人的享樂政府喜歡的。雖然辛棄疾一直是個燕趙俠士,晚年還口呼「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但在這首詞裡他卻頹喪到底,只道「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3、《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高中的時候學了很多書本沒有的詩詞,就獨喜歡這一首。第一次讀到這闕詞的時候,可以說是沉醉,尤其第一句水和山的比喻,讓我無法自拔。

現在很多詩詞,要麼堆砌辭藻,要麼無病呻吟,不如王觀這闕詞。「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留春住」,每次讀都有一股清新襲來。蘇軾的《臨江仙》很灑脫,辛棄疾的《鷓鴣天》很頹喪,王觀的這首《卜算子》卻寫得令人心馳神往。

3首送別詞,蘇軾寫得灑脫,辛棄疾很頹喪,他的令人心馳神往!

相關焦點

  • 辛棄疾這首柔美的送別詞,寫得別具一格,同時還充滿哲理
    --《臨江仙.再用韻送祐之第歸浮梁》辛棄疾的送別不同於一般的送別,本來是送別,卻來了這一番勸慰語,似乎有些離題,其實,這正是這首詞的特別之處,他的送別詞不做悲戚憂傷之態,不抒哀怨纏綿之情。男兒的送別,有從容有豪爽,有豁達還有寄託。
  • 辛棄疾的3首《水調歌頭》,不比蘇軾寫的差,都是難得一見的好詞
    辛棄疾宋人填《水調歌頭》這一詞牌,流傳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好詞,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蘇軾的「明月幾時有」,簡直是家喻戶曉,只是要說辛棄疾留下的《水調歌頭》,很多人可就不清不楚了。辛棄疾填過的《水調歌頭》著實不少,其中有相當幾首值得一讀的佳作。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他的3首《水調歌頭》,都是難得一見的好詞,不比蘇軾寫的差。1、《水調歌頭·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餘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
  • 蘇軾一首送別詞,情理相融,將他的曠達灑脫展現得淋漓盡致!
    到了宋朝,送別詩詞依舊是人們慣常寫作的題材,也出現了許多名篇,除詩歌之外,自然也包括詞,例如蘇軾的這首《臨江仙 送錢穆父》。從詩題可以看出,蘇軾送別的人是錢穆父,那麼,這個錢穆父是何許人也呢?錢穆父本名叫錢勰,字穆父,據說是吳越武肅王六世孫,《宋史》裡有《錢勰傳》:「勰字穆父,彥遠之子也」。
  • 蘇軾為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詞,最後兩句百讀不厭,驚豔千年
    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有過至高的榮譽,也曾當過囚犯,但他仍保有樂觀平靜的心態,在生活的泥潭中過得灑脫。在蘇軾眾多的詩詞中,這首《臨江仙·送錢穆父》的名氣不是最響亮的,但卻是最灑脫的,尤其是詞的最後兩句百讀不厭,流傳千古。
  • 蘇軾為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詞,最後兩句百讀不厭,驚豔千年
    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有過至高的榮譽,也曾當過囚犯,但他仍保有樂觀平靜的心態,在生活的泥潭中過得灑脫。「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他淪為階下囚,免於一死,被貶黃州團練副使,自此蘇軾號「東坡居士」,他的內心也變得更加平淡,更為灑脫。
  • 蘇軾的送別詞意境極悲,尤其是這首《生查子·訴別》,句句感人!
    其實古人更加能夠感受到離別之苦,畢竟那個時代交通極其落後,彼此分開之後,或許再也難以相見,所以很多的文人在送別好友時一定是依依不捨,所以作品自然而然充滿了憂愁。在蘇軾眾多的送別詞中,這首《生查子·訴別》寫得最感人,也最為深情,雖然通篇只有寥寥數語,可是每一句都直擊人心,讓人感受到了詞人的無奈,還有離別之時的悲痛之苦。
  • 辛棄疾送別學生,寫了一首詞,無一句傷感之情,詞句豪放勵志
    辛棄疾,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是不可多得的忠臣良將。蘇軾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詞人代表,若說蘇軾是豪放詞的奠定了基礎,那辛棄疾可以說是將豪放詞發展到了頂峰。辛詞詞風豪邁豪邁,堪稱「詞中之龍」。
  • 3首《賀新郎》,辛棄疾的最佳,蘇軾、劉克莊也很不錯!
    讀過不少宋詞,《賀新郎》這一詞牌還是以辛棄疾的1首最為有名氣,至於蘇軾、劉克莊也各有1首不錯的作品,今天就和小編一起讀讀這3首《賀新郎》,辛棄疾的最佳,蘇軾、劉克莊也寫得不錯!高中時初遇此詩,驚為天章雲錦,凡間實不可多得,清奇雄峻,珠玉相激,一吐胸中塊壘不平之氣,於不見不知我者的塵世感嘆中,愈顯作者磊落超拔,豪邁風趣之瑰偉英姿,心馳神往,嘆服。最感動的莫過於「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待我應如是」,柳如是因喜歡辛棄疾的這句詩,自號「如是」。晚年的辛棄疾,所有理想和雄心都消失殆盡。
  • 送別好友之際,辛棄疾寫下一首詞,鐵骨錚錚的他悽然落淚
    曾楹空掩,錦幕虛涼,如何不令人寂寞神傷,情緒劇烈波動之下,自然藉助筆端傾瀉而出。可是,也正因為抒發別情的作品太多,後世如何寫,也難出前人的立意。可辛棄疾總能超前人藩籬,別出機杼。這首詞的第一句,短短七個字,便蘊含著豐繁的含義。因為「陽關」二字,包含著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整首詩的意境。
  • 豪放詞人的對決,同樣是失眠,蘇軾和辛棄疾這首詞,你喜歡哪一首
    提到蘇軾,大家映入腦海中的一定是他一生詩詞的高產毫無疑問,蘇軾是宋朝的一位大文學家。那麼提到宋朝的文學家,你還能想到誰呢?能夠和蘇東坡先生相提並論的文學家,恐怕也只有辛棄疾一個人了,兩位都是十分高產的詩詞選手,所寫的風格,也都一直不分高下。
  • 辛棄疾的一首送別詞,很少有人知道,讀後卻發人深思
    古往今來,一句句送別詩詞,無不飽含著廣闊深厚的思想感情。即使在千百年後的今天,讀後依然動人心弦。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晏殊的「無窮無儘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蘇軾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不勝枚舉。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鷓鴣天·送人》,就是一首送別詞。
  • 蘇軾寫下一首送別詞,短短幾句,寫盡人生,後兩句盡顯豁達灑脫
    蘇軾因為人生的經歷頗為豐富,所以也養成了自己豁達且樂觀的性格,他所描寫出的離別之詞必然不同於其他的詩人,在流露出自己的真情之外,也往往能夠激發起大家共同的感情。選取蘇軾所寫離別的詩詞中的一首來感受其所描述送別情感。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無數失意之人
    蘇軾,仿佛是一個永不被打敗的戰士。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有過至高的榮譽,也曾當過囚犯,但他仍保有樂觀平靜的心態,在生活的泥潭中過得灑脫。孩童時代我們吟誦著他的《惠崇春江晚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了無數失意之人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了無數失意之人蘇軾,仿佛是一個永不被打敗的戰士。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有過至高的榮譽,也曾當過囚犯,但他仍保有樂觀平靜的心態,在生活的泥潭中過得灑脫。孩童時代我們吟誦著他的《惠崇春江晚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說起宋詞豪放派的代表,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蘇軾蘇東坡,他既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文學家,更是一個哲人。在他的詩句中,我們總是能讀出許多人生哲理。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境界廣闊,借懷古之情,寫今日之景,抒曠達之心。東坡筆下的詩詞,集灑脫、曠達、超脫於一體,雖寥寥數語,卻千古傳誦。
  • 辛棄疾送別朋友的時候,一連寫了兩首詞作,流露出詞人怎樣的情感
    而且詞中小序說得很清楚,這是餞別鄭衡州時寫的,說白了,這就是一首餞行詞。《水調歌頭》辛棄疾的這首詞,則包含了多種的情感,鄭厚卿既是辛棄疾是同僚、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在這樣的場合、這樣的情境中,辛棄疾連作兩首詞為即將遠行的朋友餞別,要抒發相同的送別主題,卻又在詞句內容上不重合,這是很有難度的一件事情。
  • 辛棄疾送別朋友的時候,一連寫了兩首詞作,流露出詞人怎樣的情感
    曲終闋盡,餘弦更興,辛棄疾一時有感於朋友的離別,又填了一首《滿江紅·餞鄭衡州厚卿席上再賦》,所以在這首詞的小序中出現了「再賦」二字。而且詞中小序說得很清楚,這是餞別鄭衡州時寫的,說白了,這就是一首餞行詞。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這首送別詞道盡人生哲理
    的詩詞,總覺得他的文字裡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尤其在迷茫困惑或者頹喪失意之時,讀一讀他的詩詞瞬間就豁達明朗許多。今天品的是蘇軾經典的一首送別友人的詞:《臨江仙·送錢穆父》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辛棄疾最經典的4首中秋詞,兩首極富浪漫色彩,兩首寫無月中秋
    在中國古典詩詞的發展史上,辛棄疾絕對是最為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詞總是能夠打破常規,道前人所不能道。豪放詞風如鐵琵琶錚錚震耳,令人耳目一新;婉約詞風又如月夜吹笛,令人為之流涕。如果在詞中找尋,那麼與蘇軾齊名的辛棄疾或許算是一個,但是在中秋詞方面似乎也稍有不及蘇軾那首號稱「餘詞俱廢。」的「明月幾時有」。但是辛棄疾的藝術特色鮮明,感情充沛,他寫的中秋詞,也是值得誦讀的上上佳作。下面這四首中秋詞,都是辛棄疾的作品,很是值得細細品味。
  • 蘇軾和辛棄疾,夜裡無心入睡,都寫了首西江月,你喜歡哪一首
    如果只是從數量上來做一個比較,這個蘇軾將會以絕對的優勢獲得壓倒性的勝利。畢竟蘇軾作為一代文官,寫文章是他的畢生所好,所以他的一生一共給後人留下來了2700多首詩歌。其中詞類有350多首,而辛棄疾作為一名武將,相對於文學來對於他說,寫詩歌搞創作就只是他的業餘愛好了。是否業餘愛好成就就不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