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結合PPT展示項目情況(吳林瑞 攝)
東南網12月9日訊(通訊員 吳林瑞)為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穩步深入發展,提升文明實踐人才隊伍實務能力,12月8日上午,由廈門市集美區委文明辦指導,集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的「2020年集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項目評優活動」在集美人才培訓中心舉辦。
作為本次評選活動評委,集美區委文明辦調研員寇恩東,集美大學海西社會發展與社會服務研究中心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鄧瑋,廈門市社工協會秘書長蘇虹,前前埔南社區書記、福建省勞模汪家妹,廈門市資深社工人才庫成員、資深社工督導肖秀林等應邀出席。
據悉,本次參評項目通過機構推送和鎮街推送兩種方式,6個鎮街、9家社工機構踴躍參與。經過層層遴選,20家實踐站參與最終評選。評優活動的評分內容分為PPT展示和平時分兩大板塊,平時分主要由文明辦、文明實踐中心結合實踐站日常服務開展、材料提交、媒體宣傳率等方面進行打分;PPT展示環節圍繞項目需求、工作思路、項目特色、服務成效、資源整合、社工表現力等六個方面對項目服務開展進行綜合考評,全方位展示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推進情況。
「疫情期間為解決村民芋頭滯銷問題,田頭村實踐站積極發揮平臺優勢,連結各類媒體擴大報導宣傳,開展線上直播等最終幫助村民解決六百多斤的芋頭……」評選現場,各實踐站立足社區特點需求,結合愛心廈門、文明倡導等熱點需求,不斷創新服務思路,將政策轉變為行動,藉助視頻、實例分享、故事敘述等方式,精煉實踐站服務過程成效,展示了實踐站工作過程及服務成果。
各個社區實踐站各盡其能,滿足居民需求,解決社區問題的同時,也傾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務品牌。例如,西亭社區實踐站立足社區拆遷特點,以居民「想回家看看」為切入點,帶領居民追思家的記憶,開展「西亭古厝邊」傳統文化體驗系列活動,追念過往,留存時代的印記;高浦社區、後溪村等實踐站立足社區古城文化特色,挖掘社區文化資源,聯動多方力量,加強古城文化宣傳和繼承;而錦鶴社區實踐站從社區「充電樁隱患」入手,與社區物業、居委會等共同協商,幫充電樁搭起了「雨棚」,減少了社區安全隱患,提高社區安全係數等。
寇恩東對集美區各文明實踐站的工作表示肯定並提出殷切期望。他說,「看完了所有的匯報展示,大家可以把實踐站平臺功能充分發揮,這是值得肯定的。作為實踐站社工,我們做的事情遠比今天8分鐘內展示的要多,希望大家再接再厲,繼續努力把文明實踐工作做好。」
「本次評選活動的項目都很優秀,各有特色,大家都能從社區具體需求出發並做出回應。」評委鄧瑋點評說,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項目開展需不忘初始,了解項目設立的背景、意義,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開展精準服務,滿足居民實際需求。
「現場整體的匯報情況都很不錯,從匯報中也可以看出集美文明實踐站充分發揮社工優勢,藉助各種平臺,連結多方資源共同推進社區治理,在居民精神文明建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評委蘇虹說。
本次評選活動歷時3個多小時,不同實務經驗的碰撞分享也讓現場社工直呼收穫滿滿。據了解,本次評選活動將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6名,最終評分排名將擇日公布。文明實踐中心負責人許啟明表示,評優並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通過評優和表彰增強實踐站之間的實務經驗分享,樹立學習榜樣,加強實踐站人才隊伍建設,激發創新力、凝聚力和活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規範化、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