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易,周易,易經,易傳,易學

2020-11-23 有話少說

八卦:八卦為符號。現在看到的八卦符,由兩種不同形狀、稱之「爻」的直畫「一」與斷畫「――」符號組成。兩種不同形狀的爻,任取三個,2的3次方等於8,組合成八個三爻卦。八個三爻卦,任取兩個卦,兩兩疊加,8的2次方或2的6次方等於64,組合成六十四個六爻卦。

八卦是怎麼產生的?又是誰畫的呢?據《易傳》就有幾個不同的說法:一,大衍之數五十根蓍草,經四營十八變演算而成卦。二,聖人照河圖、洛書畫八卦。三,古者包犧氏,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漢書.五行志》,伏羲氏照河圖畫八卦,大禹照洛書作《洪範》。

《易》:據《史記周本紀》,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礎上作六十四卦。伏羲八卦、周文王六十四卦,《史記》與《易傳》都稱《易》。

《周易》:周文王易,為與伏羲易,不見留傳的連山易、歸藏易區分,故有《周易》之名。

《易經》:《周易》即《易經》,《周易》奉為儒家經典,故有《易經》之稱。

「道不同,不相為謀」,《易經》即《周易》,儒家經典,不是道家和道教經典。

《易傳》:據《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為周文王《易》作《易大傳》,現稱《易傳》。

西漢之後,孔子的《易傳》與周文王的《易經》合為一書,都稱《周易》,誤導世人,經與傳不分,把《易傳》當作《易經》念。孔子與周文王相差幾百年,不可能合寫一本叫作《周易》的書。

「道不同,不相為謀」,儒家託名孔子《易傳》卻借陰陽家之道解釋《周易》。《易傳》不是《周易》,而是易學。並且,儒家借陰陽家之道,手法運用的不夠熟練,矛盾百出。

如,「陰陽之義配日月」,坎卦為月為陰,離卦為日為陽。《易傳》又將八卦象個大家庭,男為陽、女為陰,乾坤為父母,其它六卦為子女,其中,坎為中男,離為中女。如此這般,坎為月為陰、卻又為男為陽,離為日為陽、卻又為女為陰,陰差陽錯。

又如,數分陰陽,奇數陽、偶數陰,荒謬之極。誰家門牌號,奇數,住陽間?偶數,住陰間?

《易經》卦辭爻辭無「陰陽」二字,陰陽的概念也沒有。是《易傳》論「陰陽」。《易經》無陰陽、無太極、無五行。《易傳》有陰陽、有太極,卻無太極圖、也無五行。

後世易學,陰陽五行配八卦,與《易傳》產生矛盾:八個卦是太極生的,五行相生相剋,變成了八個卦相生相剋。

易學:《易傳》,易學之一,儒家易學。儒家託名孔子,借陰陽家之道解說《易經》,並附會儒家倫理。《易傳》有《象》篇專解《易經》八卦、六十四之「象」。又將數分陰陽,奇數為陽為天,偶數為陰為地。由此,形成後世易學的「象數」與「義理」兩派。易學的象數與義理,不是對《易經》而是對《易傳》的解釋。

易學,有儒家易學,道家和道教易學。漢代道家易學,借《周易》之名,講煉丹之術。宋代道教,為爭《易》的話語權,只承認不立文字的伏羲《易》,否定周文王的《易經》和孔子的《易傳》。後人稱道教的伏羲《易》為先天八卦,儒家的周文王《易》為後天八卦。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太極圖,陰陽五行,梅花易數,,等等,道教對伏羲《易》的解釋,與儒家《易經》即《周易》無關。道家尊伏羲《易》,無「經」字。

據《史記》,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礎上作六十四卦。然而,與《易經》合為《周易》一書的《易傳》卻否定了《史記》的說法,周文王之前已有六十四卦。《易傳.繫辭下》有先於周文王的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等五位聖人已使用了六十四卦的描述。如,聖人根據「夬」卦發明書契。不過,馬王堆帛書《易傳》說法不同,聖人根據「大有」卦發明書契。

《易傳》否定周文王在伏羲八卦基礎上作六十四卦,無意中幫了後世道教的大忙,道教陳摶的《正易心法注》,伏羲作八卦,重為六十四卦,不立文字。六十四卦,與周文王無關。

《易經》六十四卦卦辭爻辭,又是誰作的呢?《易傳》並沒肯定是誰,只是說,「《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未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也」。

道教為爭《易》的話語權,陳摶《正易心法注》,承認周文王作卦辭爻辭,孔子作《易傳》,卻從根本上否定了周文王和孔子,只承認不立文字的伏羲《易》:

「《易》道不傳,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復晦。四章

上古卦畫明,《易》道行。後世卦畫不明,《易》道不傳。聖人於是不得已而有辭。學者淺識,一著其辭,便謂《易》止於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卦畫微旨,只作八字說。此謂之買櫝還珠,由漢以來皆然。《易》道胡為而不晦也?」

道教易學,不僅否定了周文王與孔子,還否定了儒家易學。

《周易》,考古發現多個版本。上博物館,阜陽漢簡,兩本《周易》雖殘缺,但從保存資料看,二者不同,也不同於通行本。馬王堆西漢帛書,保存較完整,僅缺少量文字,不影響閱讀,已出版發行。帛書《周易》與《易傳》分離,且內容大不一樣。

帛書《周易》不同之處:一,卦符不同,爻為直畫「一」與類「八」字形。二,六十四卦卦名多異名,僅八卦,鍵(乾),川(坤),辰(震),筭(巽),贛(坎),羅(離),根(艮),奪(兌)。三,卦辭爻辭多異文。四,卦序完全不同,第一卦健(乾),第二卦婦(否),,第六十四卦益。

關健是,據通行本《易傳.序卦》,六十四卦卦序有固定的前因後果。帛書《周易》卦序不同,因果關係就不同,顛覆了兩千年易學觀念。

帛書《易傳》僅《系》名同,但文字不同,如無「太極」而是「大恆」,無「四象」而是「四馬」,且凡「象」字皆為「馬」。其它篇則完全不同。無「象」字也無《象》篇,也就不存在「乾為天、坤為地」之象。

《史記太史公自序》,孔子作《易傳》並傳授《易》,代代相傳,傳到西漢楊何,司馬遷受《易》於楊何。可見司馬遷對《周易》和《易傳》都很熟悉。然而,《史記》記載的《易》曰「失之亳釐,差以千裡」,這句家喻戶曉的成語,如今任何一個版本的《周易》即使《易傳》也不見蹤影。這說明,司馬遷時的《周易》不同於其它任何版本。《易傳》也不同,如,通行《易傳》比《史記》記載的多出《序卦》、《雜卦》兩篇。

同一個周文王,怎麼可能作幾套不同的《周易》?同一個孔子,怎麼可能作幾套不同的《易傳》?

道教《正易心法注》,「上古卦畫明」,並沒說明上古的卦畫是什麼模樣。但「後世卦畫不明」,歪打正著。考古發現,歷史上的八卦卦符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馬王堆帛書、阜陽漢簡,為直畫「一」與類「八」字形;上博物館楚簡,為直畫「一」與拐「∧」形;更早的青銅器、甲骨,有長直畫「一」與三斷畫「―――」形,還有「)(、><,X、十」等等形狀。這些不同形狀的八卦符,時間跨越幾百上千年,怎麼可能是包犧氏或伏羲氏一人畫的?

相關焦點

  • 三個問題告訴你,《易經》《易傳》《周易》的異同及核心
    中國人一般的觀念,講到《易經》就想到八卦,就想到那些穿著八卦道袍的道士,或者跟算命先生聯繫起來。大家也有一種觀念(吹出來的),好像學了《易經》後,便可以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道的樣子。可現實情況是: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什麼是《易經》?
  • 易學常識——「漢易」與「周易」有什麼不同?
    《漢易》是對《周易》的「反編譯」《周易》只是《易經》的一種,《易》有多種,現在已知的《易》至少有四種——連山(夏易)、歸藏(商易)、周易、漢易。什麼是「易」?換句話說,「易」是古代中華文化背景下,是與西方、現代文化背景下的哲學功能相等同的學術系統!然而,如今人們但凡談到《易經》,多數以為《易經》就等同於《周易》,這是非常遺憾的,落入了極大的誤區。事實上,對後代易學的各類應用形式影響最大的恰恰反而是《漢易》,而非《周易》;並且,這一認識上的誤區障蔽了易學傳統文化的真實價值。
  • 《易傳》破解《易經》,真夠破的
    據《史記》的說法,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礎上作六十四卦。孔子為之作《易傳》。伏羲八卦,周文王六十四卦,都稱《易》。為與伏羲易、連山易、歸藏易區分,故有《周易》之名。《周易》奉為儒家四書五經之一,又稱《易經》。通行《周易》,周文王的《易經》與孔子的《易傳》合為一書,誤導世人,《易傳》當作《周易》即《易經》念。《易經》包括:符號,六十四卦卦符;經文,卦辭,爻辭。卦辭、爻辭儘是筮佔吉兇之辭,別無其它。
  • 破解《周易》:如何讀懂《周易》—《易經》和《易傳》
    一、《易經》1、卦象:卦象是周易的基本符號,《周易》六十四卦對應六十四個不同的卦象,每個卦象均由「六爻」組成,從下往上數。陽爻為「九」,陰爻為「六」,比如乾卦的六爻分別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每一爻有當位和不當位的分別。
  • 給易學愛好者推薦一本易經入門利器——《周易辭海》
    世間關於易經的書籍多如牛毛,初學者難辨真偽,這是很多朋友學習易經入門的最大障礙。多少人有志探尋易經的奧秘,花了冤枉錢,耽誤了大量時間,結果還是誤入歧途。老套門的劉一恆先生帶大家了解一下《周易辭海》。,山東大學易學和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的劉大鈞教授做的序,雖然沒有見過郭文友先生,但是以劉一恆先生數十年的易學功力判斷,這是一本嚴謹務實,可以信賴的易學教科書。
  • 周易裡的易經和易傳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今天來談一談《周易》中「易經」和「易傳」的區別,《周易》中的內容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文明精神象徵,它處在中國古代文化金字塔尖的一中文化,是古代民族的智慧結晶。而這偉大的思想,至今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那什麼是周易嗎?
  • 《易經》與《周易》兩者有什麼區別?
    還為它做傳,為易傳,也為《十翼》,孔子對易經的貢獻就是把它作為一部經典,列入四書五經.將風水之類的徹底交給連山易,歸藏易。所以百家爭鳴時候的流派大都從易經而來。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 3,事實上還有兩種《易經》,一種叫《連山易》,一種叫《歸藏易》,加上《周易》,總稱為「三易」。
  • 「周易」與「易經」一樣?差之毫厘卻謬以千裡,別傻傻分不清了
    易學前後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佔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
  • 一文讀懂《周易》和《易經》二者的前世今生!詳細解讀!
    意思是說,易學是包羅萬象的,正所謂"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個"系統"如此複雜,如此混亂,我們該如何理清它的關係呢?《周易》與《易經》的關係是什麼?本文為大家撥開迷霧,看看這些問題!從以上三個階段可以看出,《易經》不是一個人一次寫成的。除《周易》外,從上古到中古時期,還有兩部《易經》,分別是神農氏的《連山易》和黃帝軒轅氏的《歸藏易》,但這兩部書已基本失傳。
  • 道教尊的是伏羲易,不是周易
    太極,太極圖,陰陽五行,河圖洛書,易學學者普遍認為是《周易》的。其實《周易》裡根本就沒有,那是道教的。為爭《易》的話語權,道教否定周文王《周易》即《易經》及孔子《易傳》,只承認不立文字的伏羲《易》,且伏羲《易》無「經」字,不稱「易經」。陳摶《正易心法注》:「《易》道不傳,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復晦。四章上古卦畫明,《易》道行。
  • 破解易學千古之謎「一」,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糾葛
    中國易學的這種分類法,給剛剛接觸易學的人帶來一種莫名的困惑,初學者很難弄得清先天易學與後天易學的關係,不知道為什麼把歷史上晚出的稱為先天易,早出的反而被稱作後天易?《周易》成書於商周至春秋之際,《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72年)載:「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說明《周易》成書的最下限在春秋時莊公二十二年之前。
  • 河北易學彭志勇:揭開《周易》神秘面紗「易經八卦為何是三爻畫」
    周易的奧秘——易經八經卦為何是三爻畫既然有此疑問,就肯定會有很多易學愛好者去「故紙堆」中尋找答案。對於易經八經卦為何是三爻畫結構,自古就有很多解讀,現舉幾個最具代表性的解讀:1、周易八經卦之所以是三爻畫卦結構,那是因為三畫分別代表天、地、人三才,有典籍為證《繫辭傳》:「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猶豫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
  • 《周易》哲學——卦象、象數、卦爻辭、易傳形成過程
    《周易》是儒家的哲學經典,關於其形成過程班固在《漢書·藝文志》概括為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推演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周易》也是佔卜之書,佔卜的過程中使用的佔卜工具是蓍草做的小棍,也成為「枚佔」。相比龜佔,枚佔因為其材料易於得到且操作簡單,所以被成為「易」。
  • 歷代易學名家圖譜,看看所有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易學高手都是誰一
    易經名家-伏羲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佔卜八卦,創建易學。易經名家-神農氏神農氏就是炎帝。據傳神農演八卦為64卦,製作《連山易》。並奠定了中醫基礎。易學名家-周文王西伯昌姬昌,周朝的奠基者。相傳在上古時,伏羲氏創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農氏創造連山易(連山八卦),軒轅氏創造歸藏易(歸藏八卦)。
  • 歷代易學名家圖譜,看看所有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易學高手都是誰(一
    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佔卜八卦,創建易學。據傳神農演八卦為64卦,製作《連山易》。並奠定了中醫基礎。相傳在上古時,伏羲氏創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農氏創造連山易(連山八卦),軒轅氏創造歸藏易(歸藏八卦)。後來,據說經過文王的悉心鑽研,將其規範化、條理化,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辭、爻辭,人稱《周易》。
  • 《易學啟蒙》:《周易》是從《河圖》衍生而來的?
    龍馬負《河圖》易學思想的傳承《左傳》裡有多處引用了《易經》,而且大多與佔卜有關,這說明在春秋之前,卜筮派佔據了易學的主流位置。在孔子刪定六經、諸子相繼出現後,易學才向哲學傾斜,卜筮派也一度衰落,義理派開始興起。
  • 第九章《易傳》,是一本什麼書
    《易傳》是一本什書,不知道《易傳》是一本什麼內容的書,否則,無法解釋《易經》中的卦辭與爻辭?《易》以告之,「傳」有何說?「傳」者,多音字。一、傳(音zhuán),傳授;傳,非傳不可,如,此書必傳。二、傳(zhuàn),書傳①。 據此,《易傳》則為:一、傳授《易》的變化,解說《經》的作為、作用。二、書傳,專屬記載《經》的發展始與終。
  • 宸裕說易第三講——易學的溯本求源
    首先是漢朝的易學,為什麼稱為兩漢象數易呢,漢朝易學的流派有三,一是今文經學,即西漢流行的隸書,這是響應了漢代大儒董仲舒的號召,實時更迭,所以成為了官方的易學,其中代表者為孟喜與京房,其說以奇偶之數和八卦類象解釋《周易》經傳,用六爻卦配音律、曆法,講陰陽災變,為象數易學。
  • 孔子為何五十才學易?
    孔子讀《易》學《易》發揮《易》,在他的血脈裡,既灌注融會了《易經》的基本哲學觀念,又演化出許多具體的文化思想。《易經》又稱《周易》,它是中國古代大思想家對天、地、人的認識以及人如何順應事理法則的偉大經典。《易經》是群經之首,是學問中的學問,哲學中的哲學。易學是中華文化之源。
  • 《讀周易系列》——1、周易的創作者
    很多人把易經和周易混為一談,其實易經包含《連山》、《歸藏》和《周易》三部書,但是由於《連山》、《歸藏》早已失傳,只留下來了《周易》,所以很多人叫把《周易》等同於《易經》。《周易》的創造者為伏羲、周文王和孔子。在不同時期,他們各自發展了《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