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寫歌——和聲進行之和聲小調與同主音自然大調的滲透

2020-12-06 維樂的原創音樂小課堂

上節我們講的是自然大調與其同主音小調的互相滲透。這節我們來分析和聲小調與其同主音大調的互相滲透。

01和聲小調與同主音大調

我們以a和聲小調與A自然大調為例。

在這裡,我們看到:a和聲小調與A自然大調的區別極少,只有中音C與C#,和下中音F與F#的區別。其實連中音的區別都可以融合進和聲小調中,因為我們知道旋律小調就是升高下中音形成的。所以新出現的不同就只有C與C#的區別。我們再來對比一下,相關調式的和弦差別。

和聲小調中的特色音就是G#,由它構造出的三個比較特殊的和弦分別是Caug、EM、G#dim。這三個和弦裡,除了Caug不常用之外,EM作為屬三和弦,是和聲小調的支柱性和弦;G#dim是調式的導三和弦,G#dim7又是調式的導七和弦,位置很重要。

旋律小調中的特色音就是F#,由它構造出的三個比較特殊的和弦分別是Bm、DM、F#dim。這三個和弦裡,上主音三和弦由Bdim變為Bm,使得和聲上Ⅱ-Ⅴ的仿正格進行,更偏向於自然大調;DM,由原來的小三和弦變成大三和弦,更加重了小調向大調的傾向,因為我們知道自然大調的下屬三和弦跟屬三和弦都是大三和弦;F#dim的重要性相對比較弱,因為自然大調的下中音三和弦用於阻礙進行,但是小調的下中音三和弦就沒那麼重要了。

a自然小調中,所有和弦都與關係大調C自然大調如出一轍。在使用a自然小調的各級和弦時,我們很容易地使用關係大小調滲透方法,來將小調的和聲,向大調上轉移。

A自然大調中,特色音是C#,由它構造出的三個比較特殊的和弦分別是AM、C#m、F#m。它的主三和弦AM為大三和弦,除了三音(中音)為變化音級之外,主音A與屬音E都是自然音級,當旋律出現這兩個音時,我們就可以使用AM代替Am。而且Am-AM也僅相差半音,屬於圓滑過渡,音響上也是不會有生硬的效果的。而後兩者C#m與F#m的變化是相對比較大的,在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僅當旋律音出現足夠的暗示(出現大量G#,並且出現F#或C#暗示轉調)的情況下,方可使用。但如果是在Am-AM後,使用C#m或F#m的話,就可以直接使用,當然旋律中不要出現小二度的C或F音才可以。

上邊這段旋律的四種配置,使用了四種不同的概念來進行:

配置①:第一、二小節使用主三和弦Am,然後接下屬和弦Dm,最後以屬和弦Em收。是典型的T-S-D進行。使得整段旋律完全在自然小調上進行,色彩上憂鬱黯淡,保留了小調應有的色彩,適合於樂曲開始的平鋪直敘的部分。本配置是完全的自然小調配置。

配置②:僅第四小節收尾的時候,使用了E代替Em。這裡使用的就是和聲小調的配置方法。旋律音為上主音7,使用E(3 #5 7)來代替自然小調屬三和弦,而轉變成大三和弦,色彩上有提亮的感覺。這一種配置方法,適合使用在第二次重複本句的時候,與第一句有明顯的差別。承接了起始部分,又略有不同。本配置是自然與和聲小調的滲透手法。

配置③:這種配置方法差別就比較大了,首先以小調主三和弦Am作起,然後接F。這裡的F起到的作用,不僅僅是自然小調上的下中音三和弦,同時也是關係自然大調的下屬音三和弦,它起到圓滑銜接自然大小調的作用,又同時有離調的暗示作用。第三小節仍然使用Dm,它是自然小調的下屬三和弦,同時又是自然大調的上主音三和弦,既可以作為承接小調的S組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大調Ⅱ-Ⅴ的仿正格進行,給大調以完全地支持。最後使用GM結尾,最終將旋律轉移到關係大調上。本配置是關係大小調移調的配置手法。

配置④:這裡使用了主三和弦的轉變,第一小節使用Am,是小調的主三和弦,第二小節直接使用了AM,是同主音大調的主三和弦,後邊直接接大調的S組下屬三和弦的DM與D組屬三和弦的EM,直接將a小調移動向A大調。第二小節上,雖然5音是自然小調的5,但由於沒有出現1,所以不會與AM和弦出現小二度衝突,所以可以放心使用。本配置是同主音小調向大調的離調配置手法。

至此為止,我們講完了幾種常用的,基礎的調式滲透手法:

1. 關係大小調,如C大調與a小調

2. 小調各種變體,a的自然、和聲、旋律小調

3. 同主音大小調,C大調與c小調,a小調與A大調

4. 我們也略提到了近關係調,C大調與F大調,不過它的離調算是略高一些的,我們會在後邊講離調時,具體講這種手法。

這些滲透的手法,理論上是可以在任何情況下使用的,但在實際中,為了穩定歌曲的基調,我們要謹慎使用。因為常常使用調性滲透的話,會使得旋律的調性,產生變化,太常使用的話就會使調性雜糅,遊移不定,雖然豐富了和聲,但是降低了歌曲固有的色彩。

02常用和弦進行

我們現在以C大調和a小調來列舉一下常用的和聲進行:

(以下和聲進行僅包含關係大小調與同主音大小調)

1. C-F-G-C(標準完全進行)

2. C-F-Dm-G(半成進行及仿正格進行)

3. C-Em-Am-Em(快速離調至關係小調)

4. C-Am-Em-G(阻礙進行的逆向使用)

5. C-Am-Em-Am(快速離調至關係小調)

6. C-Am-Em-F(在關係大小調之間模糊地進行)

7. C-Dm-Em-Am(緩慢離調至關係小調)

8. C-BbM-AbM-G(向同主音小調離調)

9. C-F-Fm-G(使用相同功能的和弦作功能擴展)使用Fm擴展F

10. C-Dm-BbM-G(使用相同功能的和弦作功能擴展)使用BbM代替Bdim

其實用法還有很多,大家大概只要遵循這個圖就可以,下圖是從自然大調的各級和弦功能上,擴展至同主音小調的各級功能和弦得來的。一般的使用方法都有:

1. T-S-D-T

2. T-T-S-D

3. T-D-T-S

4. T-S-T-D

5. D-T-S-T

圖中外圈的是大調的基本和弦與擴展和弦;內圈的小調的擴展和弦。大家只要按照它們的基礎功能屬性來調配和聲進行,就能夠基本掌握配置和聲的方法。

相關焦點

  • 小白寫歌——和聲進行之自然大調與同主音自然小調的滲透
    01同主音大小調因為我們研究和聲學,著重研究的是自然大調與和聲小調。因為它們略有不同,所以需要分開兩種情況來討論。02自然大調與同主音小調由於同主音大小調中,主音、下屬音、屬音三個最重要的音,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同主音大小調的各級和弦是可以互相滲透,混合使用的
  • 小白寫歌——和聲進行之滲透
    01小調與其變體的滲透我們知道,在寫流行歌曲的時候,我們基本上用的是自然小調;在研究和聲時,我們著重的是和聲小調;在調(條)和旋律進行時,這其實就是一種滲透,同主音同調性不同調式的互相滲透。上邊是S.H.E.的《他還是不懂》的一部分簡譜,看裡邊最明顯的就是很多地方使用了基本音級的5,還有的地方使用了變化音級的#5,也就是和聲小調的Ⅶ級音。無論是自然小調的還是和聲小調的音,都是互通的。
  • 小白寫歌——和聲進行之和弦功能
    和弦的排列方法叫作「進行」,和弦進行時,可以由穩定的和弦進行到不穩定的和弦,也可以由不穩定和弦進行到穩定的和弦。我們先由簡單的入手,從最基礎的自然大調音階的和弦及和聲小調音階的和弦開始。一個C大調自然音階,它的各個音級、名稱、和弦。這是我們之前學到的基本概念。其中1. 主音三和弦、下屬音三和弦、屬音三和弦,稱為「正三和弦」,它們是調性的支柱。
  • 小調式 和聲大小調 旋律大小調
    小調式和大調式一樣分自然小調、和聲小調和旋律小調三種:1、自然小調音階:小調音階從a為主音開始紅色音符為主音由自然音階a、b、c1、d1、e1、f1、g1構成,共分VII級,第I級音為a,是小調主音;第II級b;第III級c1;第IV級d1;第V級e1;第VI級f1;第VII級g1.
  • 小白寫歌——離調之自然大調向自然音級離調公式
    01C自然大調各級三和弦離調時,副調的關係為:副調的調性(主音)與主調的音級對應,副調的調式(大小調)與此音級在主調內的三和弦種類對應(大三和弦對應大調式03E自然(和聲)小調E小調中,特徵音是:調號音F#及和聲小調特徵音D#。
  • 小白寫歌——轉調之變化音級轉調
    01變和弦由於同主音大小調,是可以互相滲透的,它們的和弦可以同級相互替代(在不產生小二度音衝突的前提下)。以C大三和弦為bVII級和弦的調式,它的主音是根音C上方大二度的音,是D大調。還有一個位置可用,也就是某個和聲小調的V級大三和弦。以C大三和弦為V級和弦的調式,是它下屬音和聲小調,f小調。與F大調一樣,我們之前也說過很多次了,一個大三和弦,即可以解決到一個大三和弦,又可以解決到同根音的小三和弦。
  • 小白寫歌——離調之自然大調的連鎖五度
    上節是分析自然大調各自然音級的離調。這節來總結自然大調的連鎖五度。連鎖五度,就是通過多次的重屬和弦,來達到連續的五度離調。五度的離調,可以是屬調方向的離調,也可以是下屬方向的離調。大調的降Ⅵ級音在A大調後,已經由於升完再降,變成了自然音級,所以導七和弦失去了特徵音。只能由各調的調號音來引導離調。2. A大調的離調和弦,與a和聲小調的離調和弦是一樣的。都是E大三和弦或屬七和弦及G#減七和弦。
  • 小白寫歌——音階之大小調音階變體
    我們之前提過,自然大調音階是被認為最完美的音階,但是自然小調音階卻有天生的「缺陷」,就是它的Ⅶ級音與主音之間,並不是小二度的關係,沒有傾向性,所以古典音樂家們對自然小調音階做了一些修改,於是產生了新的小調音階。
  • 自然大調與和聲小調音階
    調、調式、調性)的概念之後,本期我們就要來學習最常用的兩種調式,即大調式中的「自然大調」和小調式中的「和聲小調」。上回我們說過,調式就是一些不同音按照一定音程關係組成的一個有機體,把這些音按照音高從低到高排列就形成了所謂的「音階」。因此我們首先要來學習「自然大調」與「和聲小調」的音階構成規律。
  • 小白寫歌——離調之基本手法
    關係大小調的離調(C自然大調與a自然或和聲小調)2. 小調變體的離調(a自然、和聲、旋律小調)3. 同主音大小調的離調(C自然大調與c自然小調)4.近關係大小調的離調(C自然大調與F自然大調)在嚴格意義上講,必須是不同調性主音及不同調式的兩個調的轉換,才叫作「離調」,像C自然大調與c自然小調,在和聲學上講,叫作「同主音調式交替」,但我們寫歌時,都把它叫作轉調或離調,因為在旋律上明顯感覺到不同,反而關係大小調的離調感覺倒不那麼明顯。
  • 和聲小調音階1:自然大調生成法
    之前,我們推導了12個自然大調的音階,並且知道這12個自然大調通過「五度圈」(圖1 五度圈和聲小調與自然大調不同,各音級之間的音程關係不同。本文說的小調都指和聲小調,以後沒有特別指明,小調都指和聲小調。
  • 小白寫歌——離調之基本離調手冊(表格)
    離調中還剩下兩部分,一個是自然大調變和弦離調,以及和聲小調的離調。01和聲小調離調和聲小調離調不像大調那麼複雜,由於和聲小調中,上主音及導音都是減三和弦,中音是增三和弦,無法構成離調。下屬音與下中音,與大調類似:和聲小調下屬音離調,相當於大調向上主音離調,唱名為re。和聲小調向下中音離調,相當於大調向下屬音離調,唱名為fa。
  • 和聲進行中的四度進行
    大三和弦上行四度大三和弦極常用的變格進行,C-F等。還有極常用的正格進行,G-C等。這就不用討論了,幾乎天天在用。2. 情況1的逆行同1,其實也就是等同於上行五度的主屬關係了。3.在F主音的大小調中,無論是自然大調還是和聲小調,它們的屬和弦都是C,所以我們也有一個「定理」,就是:任何一個大三和弦或大三小七和弦(屬七和弦),都可以解決到它的根音的下五度(或上四度)的大三和弦及小三和弦。因為在自然大調中,F與B(即IV音與VII音)是減四度關係,所以不在討論範圍之內。G-Cm也跟C-Fm一樣,C和聲小調的屬也是G,所以同理。
  • 和聲大小調轉調練習題6
    第1小節:b小調上先是i-vii7-i的經過性和弦,然後直接跳到重屬和弦及重屬七和弦上。第2小節:屬上的I-V7-I,然後回到主調上,T-D-T-S。第3小節:先在小b小調上的屬上離調後,利用關係大小調重屬導七的等和弦性質,直接轉到大調的屬調離調。最後正格到D大調的主和弦上。
  • 和聲小調音階推導(2)
    上期,我們利用自然大調生成法推導了6個和聲小調的音階(參閱:和聲小調音階1:自然大調生成法),本期我們就將沿著五度圈,推導剩餘的和聲小調並做一些總結,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吧!本文目標:· 掌握所有和聲小調音階· 理解為什麼不用降g小調而多用升f小調7.
  • 「深藏功與名」的和聲學:加強版(超級乾貨分享)
    和聲作為構成曲式的要素,對於這一時期的樂曲結構,包括賦格曲、古二部曲式、早期奏鳴曲式等,均有重要作用,形成了調性布局的規律:大調樂曲先轉至屬大調,以後再轉向其他近關係調;小調樂曲先轉至屬小調或平行大調,以後再轉向其他近關係調。在轉調布局中注意到調性的功能與色彩的對比。
  • 吉他樂理怎麼區分大調和小調?
    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區別音樂的大調和小調。大調和小調之間的關聯因為大調和對應的小調包含了相同的音符,以至於大家會將兩者混淆。兩個音調 – 相同音符音符組合可能的音調基本的區別大調和對應的小調之間至少有3個明顯的不同之處。主音C大調和A小調之間的區別就是C大調的主音是C,A小調的主音是A。也就是說,如果是C大調,則結尾和弦回到C和弦上,而A小調,結尾和弦回到A上。
  • 小白寫歌——樂理之其它音階
    我們已經學習過了自然大小調音階還有它們的變體和聲大小調及旋律大小調音階。其實世界上還有很多種類的音階,基於不同音階風格,不同民族風格的音階,我們今天就來介紹幾種常見的音階。03教會音階自然大調的任何一個音都可以作為主音,構造一種音階。
  • 樂理 ▏關係大小調和同主音大小調
    如上圖所示,關係小調是以大調的第Ⅵ級(主音下方小三度)作為主音而構成的,而關係大調則是以小調的第Ⅲ級(主音上方小三度)作為主音而構成的。4同主音大小調及比較以同一音級為主音的大小調叫做同主音大小調。同主音大小調的所有白鍵起始指法是相同的(F大調右手,B大調左手特殊指法)。
  • 練琴時的「大調」和「小調」是什麼?要怎麼區分?
    調式是指:以一個音為主音(最重要的音,也就是第一個音),其他各音按照一定的度數關係排列形成的音列(音按照高低順序的排列)。 然後就是大調小調,它們有個全稱是:自然大調、自然小調。屬於七聲調式(由七個音構成的調式)。 大調:音階由七個基本音級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