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些成語,就知道漢文化對我們影響有多大 | 第十三屆中國沛縣劉邦文化節開幕

2020-08-20 方志江蘇

兩漢社會上承秦制,下啟魏晉,延續了四百餘年。其間,經過歷代皇帝的勵精圖治,經濟社會和思想文化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漢民族、漢語言、漢字等文化符號自此有了科學準確的定位,沛縣作為「劉邦故裡,大漢之源」,兩千多年來,積澱了博大精深的獨特文化。


▲千古龍飛地

「帝王之鄉,濱湖之城,綠色之都,好人沛縣」。沛縣是一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沛人性格中的重情重義、善謀大事與其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密不可分。也基於此,沛縣走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劉邦和一班彪炳千秋的文臣武將,建立了漢帝國,成就了漢民族,熔鑄了漢精神,創造了輝煌絢爛的漢文化。

今天,第十三屆中國沛縣劉邦文化節盛大開幕,大風起兮雲飛揚,讓我們通過成語典故感受雄豪的漢文化。本文精選成語從不同側面記錄下的這段歷史,大多與沛地沛人相關。通過對這些人物事件的梳理,沛縣大地上曾經出現過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如在眼前。


01大風之歌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少有壯志,豁達大度,廣交朋友,30多歲就任沛縣泗水亭長。陳勝揭竿起義後不久,劉邦殺沛令,舉赤旗,集合沛縣三千子弟響應。秦朝滅亡後,劉邦被封為漢王,治理巴蜀及漢中一帶。


▲沛縣大風歌雕像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部東出函谷關,與項羽進行了長達5年的「楚漢之爭」,最終一統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建立漢王朝。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7月,劉邦率部平定淮南王黥布反叛,班師回朝途中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於是轉道家鄉沛縣看望父老鄉親。回到家鄉後,劉邦大擺宴席,與沛縣父老飲酒敘舊。席間,劉邦撫今追昔,想起當年創業的艱難,鞏固政權的不易,以及天下蒼生的期待,感慨萬千,擊築高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就是被稱為千古絕唱的大風之歌。大風之歌慷慨悲壯,響遏行雲,一直綿延了兩千多年,被世人作為喟嘆創業艱難、抒寫遠大政治抱負的代名詞。


02運籌帷幄

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幾輪酒過後,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大家都說說,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麼會失敗?」


大臣高起、王陵等人說:「您派有才能的人攻佔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封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將士打了勝仗,他也不給獎勵,挫傷了軍隊士氣;他還心胸狹小,容不下有才能的人,失去了人心,所以他才失敗。」


▲沛縣大風歌廣場

漢高祖劉邦聽了,點點頭說:「你們說的有道理,不過我最重要的取勝法寶是善於用人。比如吧,要說在軍帳中謀畫戰爭策略(運籌帷幄),從而決勝千裡,我不如張良;要說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應軍餉,不讓糧道斷絕,我不如蕭何;要說統領百萬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當代的人中之傑啊。我能用他們之所長,這才是我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可看看項羽呢,連一個範增他都用不好,還談什麼擁有天下?」眾將紛紛點頭,打心底裡佩服劉邦的高見。


03文景之治

漢文帝劉恆重視農業,多次下令勸課農桑,鼓勵農民生產。他親自下田耕種體驗農民的疾苦,還要求他的妻子和後宮女眷都要自己動手紡紗織布,給天下人做表率;要求各級官吏都要深入生產一線,了解情況,親自耕作,指導種田,對生產經營有方、對社會貢獻大的農民進行獎勵。


漢文帝在位23年,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寬鬆,人際關係和諧,人們恪盡職守,辛勤勞作,出現了社會歌舞生平、人民安居樂業的景象,短短幾年內,全國人口大增。而23年內,宮室、苑囿、狗馬、衣服、車駕無所增加,並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


文帝去世後,太子劉啟繼承帝位,即漢景帝。景帝即位後,平定了「七國之亂」,抑貶諸侯王地位,加強中央集權。對內繼續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和輕刑慎罰政策,對外繼續和親,人民負擔逐漸減輕,經濟快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繁榮安定。


文景二帝經過前後41年的勵精圖治,開創了西漢前期的太平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04百川歸海

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厲王劉長的兒子,西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社會學家。他著有一本《淮南子》,融道家「天道觀」、儒家「民本」「仁愛」思想和陰陽家「天人合一」等學說,探討、論述安民、興國等社會學問題。


《氾論訓》是《淮南子》中的一篇,主要講述了人類生存狀況的歷史演變與發展進程。其中寫道:「我們的祖先最早住在山洞裡,生活非常艱苦。後來,聖人帶領人們建造房屋,使人們擺脫了山洞裡的生活;又教人們製造農具和兵器,用來耕作和擒殺猛獸;並且又制禮作樂,使人們有了禮節和約束。」由此說明: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如果古時候的制度不合時宜,就應當廢除;如果適合,就應當繼續發揚。正如千千萬萬條來自不同源頭的江河,最後都會匯入大海一樣(百川歸海),儘管每個人做的事不一樣,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為了把社會治理好,使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05論功行賞

漢王五年(公元前202 ),劉邦登基稱帝,建立了西漢政權。稱帝後,劉邦覺得以前的部下浴血疆場,兢兢業業,為西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於是評定諸位大臣們的功績大小,然後給予封官和賞賜。

▲安國鎮三諸侯廣場


漢高祖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要封他為酇侯,並給他最多的封戶。但群臣對此都很不滿,紛紛說:「平陽侯曹參攻城奪地,身受70多處創傷,他的功勞應該是最大的。」這時,關內侯鄂千秋卻說出了劉邦的心思。他說:「諸位大臣的主張有些不妥。曹參轉戰各地,奪取地盤,功不可沒,但這只是一時之事。皇上與項羽大軍相持五年,經常損兵折將,自己也曾幾次隻身逃脫。而蕭何常派軍隊補充前線,並保證給養的供給。他不是奉了皇上的命令,而是自己主動做的。在漢楚兩軍對壘於滎陽時,軍糧不足,蕭何又用車船運來糧食。失去一個曹參對漢室不會有損失,而沒有蕭何則沒有今天的西漢王朝,不能讓一時的功勳凌駕於萬世的功勳之上,所以蕭何的功績應該排在第一位。」劉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話,最終評定蕭何的功勞第一,群臣也都心悅誠服。


06白馬之盟

楚漢相爭時,劉邦借著手下眾多將領和背叛項羽的諸侯王而打敗項羽,取得天下。封侯封王后,劉邦一直對異姓諸侯王心存疑慮,害怕他們謀反,危及劉氏江山,於是開始著手剷除異姓諸侯王及功臣勢力,先後貶殺了韓信、彭越、英布、韓王信、臧荼、盧綰等諸侯王。


劉邦將異姓諸王清滅後,大封同姓諸侯王,實行郡國制,以保劉氏江山穩固。然而隨著呂后勢力日益壯大,劉邦擔憂漢室江山被呂氏奪去,在其晚年與朝中大臣殺白馬為盟,立下「非劉姓而王天下共誅之」的誓言,讓群臣恪守。



白馬之盟的本意是鞏固漢家天下,但卻反而因為過於依賴同姓王而使其坐大。漢文帝時,先後發生了濟北王和淮南王的叛變;漢景帝時更發生了吳楚「七國之亂」。叛亂平定後,景帝收回封國的官吏任免權,削弱了封國的實力。其後漢武帝頒行推恩令,同姓王的實力被大幅削弱,變成一種虛銜。


07成敗蕭何

軍事天才韓信原是項羽的部下,因得不到重用而投到劉邦麾下。劉邦讓他當了一個管理糧草的小官,韓信大失所望。丞相蕭何發現韓信有膽有識,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多次向劉邦推薦,但並沒有引起劉邦的重視。

劉邦做了漢王,漢軍將士思念家鄉,開小差的人越來越多。韓信見久在漢營而不受重用,一氣之下離開。蕭何得知後,月下策馬追趕韓信。經過蕭何等人苦苦規勸,韓信回到漢中。在蕭何的大力舉薦下,韓信被拜為大將軍,統帥三軍。

韓信不負眾望,率漢軍度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連勝,在垓下設十面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立下赫赫戰功。


▲京劇《成敗蕭何》

楚漢戰爭結束,韓信由大將軍改封為楚王。劉邦擔心韓信位高對劉氏江山造成威脅,於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十月,採用陳平計謀,誘捕韓信,並將韓信貶為淮陰侯。高祖十年(公元前197)九月,陳豨反叛,劉邦親自率兵徵討。韓信與陳豨素有交情,暗地裡派人聯絡陳豨,謀求裡應外合。呂后得知韓信欲謀反一事,便與丞相蕭何一道設計抓捕了韓信,並斬殺於長樂宮鍾室。


韓信最初是被蕭何推薦給劉邦的,後來又是蕭何將其騙入宮中而身遭殺戮的,所以就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俗語。


08多多益善

在反秦戰爭中,韓信背信項羽而投靠了劉邦,做了大將軍。韓信不負眾望,以卓越的軍事才能指揮軍隊攻克了秦朝的國都,幫助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

劉邦當了皇帝後,擔心手下的功臣們謀反,對韓信也逐漸失去了信任,於是設計將韓信抓了起來,但是並沒有治罪,只是降了韓信的官職,又將他從監獄裡放了出來。韓信知道這是劉邦忌憚自己的才幹,所以心裡悶悶不樂,經常推說有病而不去上朝。


劉邦明白了韓信的心思,於是就常常找韓信聊天,討論國事,並談論朝中各位將領的才能。有一次,劉邦問韓信:「你覺得我能統率多少軍隊呢?」韓信回答說:「陛下最多能統率十萬人的軍隊。」劉邦接著問道:「那你呢?」韓信從容地回答說:「我帶兵越多越好啊(多多益善)!」劉邦笑道:「既然你帶兵打仗越多越好,為什麼以前還是被我逮住了呢?」韓信說:「陛下您雖然不善於帶領士兵打仗,但是您很善於率領和指揮將領,所以我就被您抓住了」。


後來,「多多益善」成為韓信用兵方法的代名詞。


09功人功狗

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平定天下後,對手下的文臣武將論功行賞。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封為酇侯,賞給他許多土地和臣民。其他功臣深為不滿,說:「我們身披鎧甲,手執兵器,捨生忘死地徵戰沙場,多達百餘戰,少說也有數十戰,攻取城池,佔領土地,大大小小都立有不同的戰功。而蕭何從未在戰場上立過大功,只會舞文弄墨,空發議論反而功居其他人之上,這是何道理呢?」


▲沛縣博物館劉邦塑像

於是高祖給那些居功自傲的功臣們講了一個關於打獵的事例。他說:「打獵時,追殺捕捉野獸狡兔的是狗,而發現野獸狡兔蹤跡、指導狗追捕狗狡兔的卻是人。你們只會獵取走獸,是有功的狗;而蕭何卻能發現走獸的蹤跡,向你們指示出追逐的方向,是有功的人。況且你們每個人只是孑然一身跟隨我,頂多不過帶上二三個人,而蕭何帶領全家族數十個人跟隨我南徵北戰,他的功勞是不可忘的啊。」聽了高祖這番話,那些爭吵不休的文臣武將都不再說話了。


10雞犬新豐

劉邦當了皇帝後,把父親從豐沛老家接到皇宮居住,並封為太上皇。然而老人雖享受榮華富貴,卻時常思念故裡,一直悶悶不樂。


劉邦見狀,知道太上皇心中有言不便對他講,便私下裡向太上皇左右的人探問原由。這些人告訴說,「太上皇久居豐沛,習慣了家鄉的生活,聽慣了家鄉的雞鳴犬吠,喜歡與鄉鄰飲酒談天,鬥雞踢球;而偌大的長安城中卻沒有他的一位熟人故舊,也沒有他熟悉的事物,所以整天悶悶不樂。」


▲漢祖皇陵


劉邦聽後,覺得有理。於是下令在長安附近的秦國故地驪邑(今西安市臨潼區),仿照家鄉的街巷布局,重新建築一座新城,取名新豐。同時,又下令將故鄉豐邑的鄉親故友遷來新豐,還把老家的雞犬也都帶了過來。劉太公心病頓消,尤其當看到心愛的雞鴨鵝狗們竟然也認得自己的家門,更是樂不可支,仿佛又回到了家鄉。直到今天,新豐一帶居民生活習俗與豐沛仍然相同。


11天無二日

劉邦做了皇帝之後,國事繁忙,仍常去看望老父親劉太公,且每五天還要跪拜一次。家臣認為這樣做不符合禮法,便勸告劉父說:「天上沒有兩個太陽(天無二日),地上沒有兩個人主。如今皇上雖然是您的兒子,但他可是主宰萬民的人主;您雖然是他的父親,卻是他的臣民。怎麼能讓人主跪拜人臣呢?可不能亂了綱常啊!」


從此以後,劉邦再來時,太公總是有些誠惶誠恐,拿著掃帚站在門旁,見到兒子連忙後退著走,眼睛也不敢看兒子一眼。


▲諸侯柱

對於父親的變化,劉邦感到十分驚訝。得知事情原委後,先是獎賞了家臣,接著下了一道詔書說:「人之至親,莫親過父子。所以父親有天下而傳給兒子,兒子得了天下而歸功於父親。這是人的最高的道德。如今將軍、大臣們都尊我為皇帝,然而我父親卻沒有尊號。今天我宣布,尊我父親為太上皇。」


太公有了太上皇這麼一個名號,劉邦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跪拜「太上皇」,繼續表達他的孝心了。


▲漢服文化,反映儒家禮典服制的文化


12尸位素餐

沛縣人朱雲是漢元帝時代人,他性情爽直,不畏權貴,直言敢諫。雖然官位低微,但敢於挑戰皇親貴族和高官權威。


漢成帝重用自己的老師張禹當宰相。張禹做了宰相後,整天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朱雲就向皇帝奏了一本,說:「陛下,現在朝廷裡有這麼一個人,上不能為國君獻策,下不能安撫黎民,但卻在朝中身居要位,其實就像死屍一樣(尸位素餐)。請陛下賜我一把天子劍,把此人斬首。」


漢成帝驚愕地問道:「朱雲,你說此人是誰?」「我說的這個人就是宰相張禹!」朱雲高聲叫道。這一下可把漢成帝氣壞了,大聲喝斥:「朱雲,你一派胡言,竟敢誣我朝中重臣,該當何罪?」馬上吩咐:「推出去斬了!」兩旁的人過來架起朱雲就往外拽。朱雲一邊被架著往外走,一邊跟皇上辯駁。到了宮殿大門,朱雲扳住欄杆,把欄杆折斷一截。當時,滿朝的文武大臣都替朱雲捏了一把汗。左將軍辛慶忌冒死求情,成帝這才免朱雲一死。事後有人建議修一修折斷的欄杆,漢成帝動情地說:「忠臣直言進諫,這個欄杆就作為紀念吧。」


沛縣朱氏,大多以「折欄」為堂號,便是傳承朱雲不畏權勢、敢于堅持真理的家風。


作者:黃清華 周沛生 翟文靜


1. 黃清華(左),江蘇沛縣人,筆名沙河,年逾古稀,曾供職教育和新聞宣傳部門,任文學編輯。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領域,相繼在《人物》《名作欣賞》等國內報刊和高校學報發表論文數十篇、20餘萬字。21世紀後開始從事地方文化研究,輯佚鉤沉,發微抉隱,亦有心得。參與《沛縣歷史文化叢書》《沛縣風物》《湖團紀事》等書編寫,有《漢代成語典故》和散文集《沙河水長》等出版發行。


2. 周沛生(中),別號聽雨居主人,筆名赤沛子,江蘇省沛縣人,1957年3月出生。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曾當農民、小學教師、機關文員、鄉鎮幹部。1992年12月後任沛縣日報副總編、總編,縣新聞中心主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其間曾兼任縣文體局局長、文聯主席等。有小說、詩詞、散文散見於報刊。


3.翟文靜(右),男,1967年11月出生,江蘇沛縣人,現任沛縣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副主編。主持編纂出版有《沛縣誌(1978~2008)》《沛縣年鑑(2009~2019)》《沛縣紅色交通線》《湖團紀事》《古沛石刻》《改革開放 40 年—沛縣城鄉巨變》《沛縣大事記(1995~2018)》《大漢尋源》,統籌《走進漢高祖》叢書和《從沛築到中華築》的編寫出版工作。策劃拍攝 50 集大型電視專題片《鄉村記憶》。

長按下圖二維碼,閱讀最新「方志江蘇」文章

相關焦點

  • 行大運 閱大漢 唱大風 | 第十三屆沛縣劉邦文化節隆重開幕
    行大運 閱大漢 唱大風 | 第十三屆沛縣劉邦文化節隆重開幕 2020-05-19 0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11屆劉邦文化節開幕 全球劉姓齊聚江蘇沛縣祭祖
    原標題:第11屆劉邦文化節開幕 全球劉姓齊聚江蘇沛縣祭祖人民網徐州5月18日電 (閆峰)5月17日至18日,第11屆劉邦文化節在江蘇沛縣舉辦,來自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劉氏宗親,齊聚漢高祖劉邦的故裡江蘇沛縣,舉辦兩年一度的大型祭祀活動。
  • 第八屆劉邦文化節開幕式在沛縣演漢風沛韻
    5月18日晚,第八屆中國沛縣劉邦文化節暨經貿洽談會重要活動之一開幕式大型電視文藝晚會"漢風沛韻",在劉邦故裡沛縣精彩上演。韓紅、殷秀梅、劉斌等與800多名當地演職人員共同演繹了漢文化的獨特魅力。該晚會由央視趙寶樂、董藝及中國歌劇舞劇院李小祥、刁朔主持,中國歌劇舞劇院執行承辦。
  • 第十三屆中國(寒亭)濰縣蘿蔔文化節開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炳文11月21日,「濰坊市濰縣蘿蔔品質提升大賽暨第十三屆中國(寒亭)濰縣蘿蔔文化節」,在位於寒亭區的濰坊國家農綜區國際博覽園開幕。本次節會活動比較豐富:舉辦2020濰坊市濰縣蘿蔔品質提升大賽;發布第十三屆中國(寒亭)濰縣蘿蔔文化節吉祥物;特聘著名影視明星武文擔任「濰縣蘿蔔助農大使」;推出濰縣蘿蔔文化節原創主題歌曲《蘿蔔之鄉等你來》;舉辦「最美蘿蔔」系列主題活動,包括「最美濰縣蘿蔔」品牌展、「指尖上的最美蘿蔔」蘿蔔藝術雕刻展、「眼中的最美蘿蔔」蘿蔔節攝影展;濰縣蘿蔔茶藝品鑑會等。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福德文化節在廈門開幕
    中新網廈門10月25日電 (黃詠綢)25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福德文化節在廈門仙嶽山開幕,祈福頌典同日舉行。200餘名兩岸信眾、宮廟代表、民俗專家學者共同參與了此次活動。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是閩臺、港澳地區乃至東南亞國家廟宇較多、信仰最廣、影響最大的民俗神。
  • 深圳民間文化周暨第十三屆客家文化節開幕
    2019深圳民間文化周暨第十三屆客家文化節開幕。(攝影:趙石羊)  中新網廣東新聞11月30日電(鄭小紅 趙石羊)2019深圳民間文化周暨第十三屆客家文化節開幕式專場文藝演出,29日在深圳福田區水圍社區文化廣場舉行。  活動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單位承辦。
  • 我校第十三屆社團文化節隆重開幕
    5月17日下午,由校團委主辦,學生社團聯合會承辦的河南大學第十三屆社團文化節在明倫校區大禮堂廣場和金明校區馬可廣場隆重開幕。校黨委副書記王凌,校團委負責同志出席開幕式。校團委書記張國強致開幕詞。本屆文化節適逢我校百年校慶,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也是為校慶獻禮。希望我校社團文化能不斷創新形勢和內容,進一步彰顯時代精神。校團委副書記周菲宣讀了第三屆「社團十大人物」獲獎名單,辯論協會會長修斌等十位優秀社團骨幹獲此殊榮,與會領導為獲獎同學頒發了榮譽證書。以「河大印記,風雨百年」為主題的河大學子重走抗戰辦學路活動也在開幕式上正式啟動,王凌向活動負責人授旗。
  • 北京海澱區第十三屆櫻桃文化節開幕
    原標題:北京海澱區第十三屆櫻桃文化節開幕   5月29日上午,海澱區第十三屆櫻桃文化節開幕,從今天起到6月下旬,市民可以在總面積達1萬畝的40餘個櫻桃園採摘品嘗100多個品種的櫻桃。
  • 第十三屆寶山羅店龍船文化節開幕 打造「文化四季」品牌
    第十三屆寶山羅店龍船文化節開幕 打造「文化四季」品牌 2019-06-05 21:03:00來源:央廣網
  • 參觀「布衣皇帝」尋根漢文化的家鄉
    一定要熟悉歷史的朋友,對中國先「布衣皇帝」劉邦並不陌生。作為帝王劉邦一代人的故鄉,沛縣有著文明史的6000多年歷史和的歷史,他的出生地漢文化,被稱為千古龍飛和帝王鎮。同時,沛縣也是著名的武術、書畫之鄉,古箏。
  • 尋根漢文化,探訪「布衣皇帝」故裡
    想必熟悉歷史的朋友,對中國首位「布衣皇帝」劉邦並不陌生。作為一代帝王劉邦的故裡,沛縣有著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擁有大量的文化遺產、名勝古蹟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以漢文化發源地而著稱,素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美譽。同時,沛縣也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書畫之鄉、古箏之鄉。
  • 劉紹儒:沛縣在世界劉氏中的地位是歷史及文化的定位
    漢高祖劉邦用了七年時間完成了重造天地的千秋偉業,也完成了他由布衣向皇帝的精彩跨越。漢高祖劉邦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和經天緯地的雄才大略,開創了泱泱四百年大漢基業,開啟了中華民族的空前盛世。他不畏艱難、敢為人先的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性格的重要元素。沛縣是劉邦文化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大漢精神的忠實傳承者。劉邦的成功影響了沛縣歷史文化的形成,是沛縣歷史和文化閃光的一頁。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福德文化節廈門湖裡仙嶽山土地公廟盛大開幕
    廈門仙嶽山盛裝打扮,土地公廟鑼鼓齊鳴,2020年10月25日恰逢重陽節,第十三屆海峽兩岸福德文化節在廈門湖裡仙嶽山土地公廟盛大開幕。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土地公信仰體現了百姓對土地的敬畏與感恩,對富裕、文明的憧憬,幾千年來生生不息,在海峽兩岸和港澳同胞以及世界華人華僑中有著廣泛與深遠的影響。廈門仙嶽山土地公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自2008年重建落成後,舉辦了第一屆海峽兩岸福德文化節,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三屆。
  • 春城韻·人鷗情 2020年第十三屆昆明海鷗文化節開幕
    2020年第十三屆昆明海鷗文化節開幕。記者 彭錫 攝  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昆明的冬天因紅嘴鷗的到來而增添了盎然生機,12月31日,第十三屆昆明海鷗文化節正式開幕。據介紹,今年,海鷗文化節將在延續、整合往屆海鷗節精品活動的基礎上,注入更多、更新、更富參與性的活動內容,在打造高品質五華文化品牌,傳播和展示五華文化形象的同時,也將為市民朋友們呈現一系列活力多彩、趣味無窮的線上線下文化活動。昆明海鷗文化節自2007年舉辦第一屆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十二屆。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在網絡盛大開幕
    2019年,第十二屆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現場。3月28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下稱「慈濟文化節」)以一種別開生面的形式拉開帷幕——在「今日海滄」公眾號,新浪、騰訊、今日頭條等網絡門戶平臺以及臺灣地區和海外網絡媒體上,文化節組委會精心製作的開幕專題片面向海峽兩岸以及海外保生大帝信眾和網友同步播出,收穫了無數點讚。
  • 聽聽一代帝王沛縣劉邦的故事……
    李淑俠說,作為漢高祖劉邦故裡,近年來,沛縣以深入挖掘、弘揚漢文化為引領,統籌推進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建設高質量邁出堅實步伐。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沛縣與著名評書藝術家劉蘭芳合作,歷經3年的時間,潛心創作、悉心打磨,打造了97集新編長篇歷史評書《大漢劉邦》,生動鮮活地講述了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的風雲歷史,既是對大漢王朝的一次深刻解讀和詮釋,也是對漢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和展示。
  • 湖裡區第十三屆海峽兩岸福德文化節在仙嶽山開幕
    昨天上午,第十三屆海峽兩岸福德文化節開幕式及頌典活動在湖裡區仙嶽山土地公廟廣場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眾多信眾齊聚一堂,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海峽兩岸民間交流,升華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中華情結。「兩岸一家親、團結一條心,今年的活動呈現了海峽兩岸同胞患難與共、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骨肉親情。」
  • 中國·蘇州第十二屆玉石文化節開幕
    中國·蘇州第十二屆玉石文化節開幕千餘件玉雕精品集中亮相 抗疫題材吸睛、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江蘇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江蘇省藝術品行業協會和蘇州市工商聯(總商會)共同主辦的中國·蘇州第十二屆玉石文化節暨第十屆中國玉石雕刻「陸子岡杯」精品展在江蘇蘇州市舉行。
  • 中國漢文化研究基地落戶永城
    近年來,永城市先後榮獲全國文化先進市、中華詩詞之鄉、中國書法之鄉等榮譽稱號,成功舉辦了文化藝術博覽會,特別是2009年,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第十二屆年會在永城召開,給予永城「漢興之地」的歷史定位,成為永城的一張靚麗名片。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又將永城確定為「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漢文化研究基地」,為永城打造「文化強市」,提升知名度、美譽度,搭建了新的平臺,提供了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