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人的自我修養,講好一個故事,寫好一篇文章。
每個人都有寫作的才能,只是有些人的才能需要一些技巧挖掘。
天賦在寫作中並非主導,經驗和技巧更為重要。
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人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那麼寫一篇優秀的文章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你也曾看到優秀的文章羨慕不已,那麼請你告訴自己「我也可以」。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寫好一篇文章。
1. 寫出讓人信服的文字。
一篇辭藻華麗的文章未必有一篇有理有據的文章更讓人信服。
你向讀者闡述了你的觀點,那麼接著你要告訴讀者原因。
這樣能讓人信服。
比如你向朋友推薦一家餐廳,告訴他「這是一家很不錯的餐廳。「
這可能不太能引起他的興趣。
但如果你告訴他「這家餐廳非常棒,他的牛扒十分正宗,餐廳的就餐環境十分優雅。「效果會好的多。
你必須拿出能讓讀者相信的「原因「,告訴讀者為什麼要相信你的觀點。
2. 寫出有深度的文章。
一篇文章是否有深度,是由作者想表達的思想來決定。
劉慈欣多年前曾經寫過一篇短文《西洋》,文中中國在取代了大航海時代的英國,成為世界的霸主,1997年本應該是英國歸還香港,變成中國歸還北愛爾蘭。這是一篇科幻小說,歷史被顛倒,娛樂性極強,但是讀完這篇文章卻能引人深思。這無疑是一篇有深度的文章。
讓人思考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嗎?如果是那麼高數教科書大概是本好書。
有深度的文章是要有思想。它可以是「愛」、「戰爭」、「和平」、「偏見」、「貪婪」。
確立一個主題後,我們再開始解剖這一思想,如果我們寫「愛」,那麼我們寫的是「愛情」、「親情」、「友情」?如果是「愛情」,那麼是一種什麼樣的「愛情」?「悲慘的愛情」、「平凡的愛情」?如果是「悲慘的愛情」,那麼我想表達的是什麼?是「愛情」的負面?還是「愛情的悲壯與值得」?
我們經過一系列的思考確立下來的主題,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表達些什麼,這無疑比起單純描寫愛情更有深度。
3. 寫出更加簡潔的文字。
一篇冗長的文章有多少人願意讀下去?
相信很多人有了靈感,便將自己腦海中的世界塞進自己的文章。這是不錯的寫作熱情,但是讀者不一定這麼有耐心在你的世界中找出你想表達的意思。
海明威說過:「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
所以不妨在寫完之後仔細的檢查自己的文章,做一做減法,大刀闊斧的進行刪減,保留有效信息,刪除關聯性較弱即對文章毫無影響的詞句。
比如:我一個人走在街邊,在一間並不起眼的小賣鋪裡買了一瓶普通的礦泉水。
改成:我在小賣鋪買了一瓶礦泉水。
縮減了一半的文字,但是所表達的信息並無差別。
如果有人覺得改的太過單薄,那也可以改成「我在街邊的小賣鋪買了礦泉水。「
就像「一個滿是水珠的玻璃杯」它會給讀者無限的遐想空間,為什麼玻璃杯滿是水珠,是有人喝完了水還是被洗過,那麼它會被放在哪裡?
文字的張力在於這段文字蘊含了多少信息,留給讀者多少想像的空間。
如果太過囉嗦便會讓你的文字變得繁瑣且枯燥,不妨留些餘地讓讀者感受你的世界。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公眾號:翩驚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