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清明節美食潤餅菜 傳統古早習俗

2020-12-07 閩南網

相關焦點

  •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但如今,「潤餅」也與時俱進,製作精細,四季皆宜,成為閩南一帶的傳統美食、風味小吃。清明節,若是泉州人就會知道,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是清明節的習俗美食,是不錯的早餐選擇。
  • 清明節泉州西街人家最熱情 幾百卷潤餅菜送鄰裡
    閩南網4月6日訊 潤餅、清明粿,在閩南過傳統的清明,少不了這兩樣。  在古城泉州,西街也上演著別樣的民間熱鬧:亞佛的潤餅皮店前排著長長的隊,街上的清明粿、水果等應景食品格外走俏,還有純樸的西街人家,做了幾百卷潤餅菜,正忙著祭祀祖宗、分送鄰裡……泉州:西街人家最熱情 幾百卷潤餅送鄰裡
  • 閩南潤餅菜——一道讓人思念家鄉的美食
    潤餅菜,據泉州的老一輩人說,這道菜來源於中原的春餅,估計是唐末王審知入閩時帶來的美食。閩南在古時候是個四荒八野的蠻夷之地,戰亂把一批吃苦耐勞的中原人趕到了這片土地上墾荒,久之這些中原人把原住民給同化了,我們基本都是這些厲害的中原人的後代。
  • 我的泉州旅行食記之《潤餅菜》
    在以往清明節,泉州人家家戶戶都要吃寒食,意思是將蔬菜放涼後包裹進麵皮中食用。潤餅便是包裹各種菜式的麵皮。這種吃食方式始於明代,至今延續已有千年。而關於潤餅菜起源,民間是有多個傳說,其中之一就是說潤餅菜是由明代同安才子蔡復一他的夫人首創。
  • 泉州清明節要吃什麼食物 閩南清明潤餅菜麥餡粿做法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閩南人會備辦葷食、潤餅菜、金紙、香燭等祭品,敬奉祖先。閩菜大師程振芳表示,二三十年前,潤餅菜、麥餡粿、鼠粬粿等閩南小吃都是作為祭品擺上桌。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麥餡粿等清明小吃在平時也能吃到。日前,他向記者介紹了這幾種美食的做法。
  • 過清明吃寒食 泉州古早味"潤餅菜""清明粿"
    每年清明前後,泉州的許多人家會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潤餅菜。在閩南地區,「潤餅菜」和「清明粿」便是清明前後,人們常吃的傳統古早味,它們都包含著初春時節的應季食材,通過不同的做法,製成兩道「春意盎然」且帶有閩南風味的特色美食。本期《美食》帶大家一起來回味下這些清明節推出的「限定版寒食」。
  • 清明節到 泉州人吃「潤餅菜」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風俗。「潤餅菜」的正名應該是春餅。清明吃潤餅,不僅是泉州獨有的,廈門人也喜好之。相傳開這種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總督雲貴湖廣軍務的同安人蔡復一。當時同安屬泉州府轄,因此這種吃法便流傳開來,在閩南成了家常名品。不過,閩南各地的春餅形式相同,內容卻有很大不同。
  • 絲綢之路上的美食:泉州「古早味」潤餅菜
    吃「潤餅菜」是福建泉州自古就有的習俗。關於潤餅菜的來源,據民間傳說是「唐宋時期,因大批中原人遷徙南下,春餅隨之傳入閩南一帶,成為潤餅菜的前身」。潤餅皮是圓形的,象徵一家團團圓圓,深受泉州人的喜愛。吃「潤餅菜」是福建泉州自古就有的習俗。關於潤餅菜的來源,據民間傳說是「唐宋時期,因大批中原人遷徙南下,春餅隨之傳入閩南一帶,成為潤餅菜的前身」。潤餅皮是圓形的,象徵一家團團圓圓,深受泉州人的喜愛。
  • 泉州的清明,是潤餅菜和青團的味道
    在泉州,春與秋這樣的過渡季節似乎總是很模糊。時令在日曆上不疾不徐地循環著。春分之後,立夏之前,天朗氣清,四野明淨,是謂清明。少時讀詩,清明是牧童短笛,是楊柳流鶯。縱使煙寒露重,也不妨礙它的詩意光景。清明節日節日習俗,清明離不了踏青和祭祖。小雨如酥,草木吐綠,正是郊遊踏青的好時候。不過今年的情況特殊,還是要減少出門,多陪陪家人,多通通電話,也不辜負清明的節日意義。
  • 鼠粬粿麥餡粿潤餅菜 嘗嘗舌尖上的泉州清明美食
    原標題:鼠粬粿麥餡粿潤餅菜 嘗嘗舌尖上的泉州清明美食   舌尖上的清明美食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閩南人會備辦葷食、潤餅菜、金紙、香燭等祭品,敬奉祖先。閩菜大師程振芳表示,二三十年前,潤餅菜、麥餡粿、鼠粬粿等閩南小吃都是作為祭品擺上桌。
  • 清明節吃潤餅菜,泉州特有的風俗
    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搓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在泉州的飲食習慣中有著相當長遠的歷史。食用時先鋪開餅皮,放上準備好的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芫荽,海苔,花生碎,炸米粉等,製作非常簡單,吃起來卻甜潤可口。
  • 泉州美食記憶:亞佛潤餅
    潤餅是閩南傳統家鄉菜,閩南人在清明節有吃潤餅的習俗,而亞佛潤餅是首選。一張張Q彈、薄如紙張的潤餅皮,不僅是老泉州人的鄉愁,也著實讓外來遊客戀戀不捨。亞佛春餅始創於清末,創始人傅維長,迄今已百年之久,不僅獲得了中華老字號、泉州老字號,還成功申報為第三批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擺放在店裡的一口鐵鍋,是1961年一個印度華僑送給傅家的,這口鐵鍋足足有三十多斤重,用它烙出的潤餅,厚薄均勻,不容易破,而且又嫩又Q,彈性十足。
  • 潤餅菜 清明粿 吃出「泉州味」
    原標題:潤餅菜 清明粿 吃出「泉州味」 潤餅皮要薄得可以透光且不能破 潤餅菜 清明■ 吃出「泉州味」 轉眼清明將至,在這一重要的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祖外,泉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和清明粿。本期美食,就帶大家一起回味這兩道頗具「泉州古早味」的清明食品。
  • 咱厝人的「潤餅菜」
    桌上已經擺好了一盆盆香噴噴、色澤鮮潤的潤餅菜,有魷魚、醋肉、紅蘿蔔、花生、香腸、虎苔、水果拼盤……饞得同學們直流口水。    包潤餅開始了,同學們興趣高漲,個個躍躍欲試。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分成五個小組進行,老師先耐心地示範包潤餅的方法,接著讓同學們動手體驗。
  • 舌尖上的清明美食:潤餅菜、麥餡粿、鼠粬粿怎麼做?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閩南人會備辦葷食、潤餅菜、金紙、香燭等祭品,敬奉祖先。閩菜大師程振芳表示,二三十年前,潤餅菜、麥餡粿、鼠粬粿等閩南小吃都是作為祭品擺上桌。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麥餡粿等清明小吃在平時也能吃到。日前,他向記者介紹了這幾種美食的做法。
  • 泉州「古早味」潤餅菜 一層薄皮卷盡美味
    潤餅菜餡料豐富(林勁峰 攝)潤餅菜 一層薄皮卷盡美味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若是泉州人就會知道,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如今,潤餅菜搭著《舌尖上的中國》這個平臺上了央視,在全國露臉,這就不得不讓人再來回味一下這道「古早味」。
  • 泉州潤餅菜,甜潤可口,泉州美味的傳承
    閩南人,在清明的時候,除了掃墓、祭祖,在回到家鄉的時候,大家還會坐在一起坐在一起吃潤餅菜。作為比春餅更古老的美食,吃潤菜餅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現在成為了清明節的必吃美味。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潤餅菜是春卷的一種,是福建省傳統的漢族名點
  • 新絲路·新夢想·絲路美食 ——泉州潤餅菜
    5月4日,食客在泉州市區西街的亞佛潤餅皮店排隊購買潤餅皮。吃「潤餅菜」是福建泉州自古就有的習俗。    關於潤餅菜的來源,據民間傳說是「唐宋時期,因大批中原人遷徙南下,春餅隨之傳入閩南一帶,成為潤餅菜的前身」。潤餅皮是圓形的,象徵一家團團圓圓,深受泉州人的喜愛。曾榮獲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優秀掌門人的傅國忠介紹,「好的潤餅皮要求口感很筋道,並且要薄得可以透光且不能破」。潤餅菜的陷料以胡蘿蔔絲、豆芽、豬肉、豆腐乾、蝦仁等為主。
  • 潤餅菜—閩南人的思鄉菜
    潤餅菜,又叫「春卷」,是閩南地區及臺灣地區的特色小吃。在泉州的傳統美食中,潤餅菜可算是排頭兵。關於潤餅菜的起源,民間有多個傳說,其中之一是說潤餅菜由明代同安才子蔡復一夫人所創。為完成任務,蔡復一廢寢忘食,晝夜雙手齊書,抽不出時間吃飯,蔡夫人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麵粉加水攪成糊狀,在熱鍋上,輕輕一抹,做成一張張薄薄的麵皮,再把各種菜切細,炒成燴菜,然後用麵皮把燴菜捲成圓筒狀,每天用餐時,蔡夫人雙手捧著「薄餅」餵丈夫吃,這樣既不影響工作,又不耽擱時間,在夫人的照料下和協助下,蔡復一如期完成了朝廷的使命。
  • 泉州清明節要吃什麼食物 閩南清明美食做法(圖)
    原標題:泉州清明節要吃什麼食物 閩南清明美食做法(圖)   潤餅菜   潤餅菜 鹹甜鮮美胃口大開   說起清明美食,閩南人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潤餅菜」。隨著清明節的臨近,泉州西街多家潤餅皮作坊的生意也愈加的紅火。   潤餅菜的內餡原料大多以應季的時令食材為選擇,如胡蘿蔔此時最甜,蒜仔、韭菜、芫荽又最適口。程振芳介紹,傳統的潤餅菜裡大多包含了胡蘿蔔絲、豆腐乾、綠豆芽、豌豆等食材,分別拌炒裝盤。輔料方面,要挑選炒熟的花生,將其磨成粉後,與砂糖混合,製成花生糖粉。再將米粉炸至酥脆蓬鬆,加上砂糖與海苔拌勻。最後,再備一些蒜、芫荽和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