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對漢江的痴情
釋放積澱一生的鄉情和鄉戀
她說,她選擇了故鄉,故鄉也在選擇她
她是梅潔,十堰人最為惦念的漢江女兒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昨天,梅潔回到家鄉鄖陽
與多位文壇名家共襄文學盛會
10月31日
由河北作家協會主辦
十堰廣播電視臺承辦的
「梅香蒼茫山水 共話天地人間」
梅潔文學創作40周年研討會系列活動
在十堰市鄖陽區舉行
研討會上,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濟民代表市委、市政府對文學名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對梅潔筆耕不輟講述十堰故事表示感謝。希望與會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編輯出版家多來十堰體驗生活,創作採風,書寫緊扣時代脈搏的精品力作。
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陳建功,中國作協創研究部副主任、著名評論家李朝全,河北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著名作家劉建東,湖北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江清和,著名作家、編輯家、出版家野莽,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詩人王家新,湖南省作協名譽主席、著名作家聶鑫森,湖南省文聯名譽主席、著名作家彭見明,河南省作協副主席、著名散文家王劍冰,河北省作協副主席、《詩選刊》主編、著名詩人劉向東,湖北作協副主席、《長江文藝》主編何子英,中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評論家龔舉善,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著名評論家李建周,《中國作家》雜誌副主編高偉,《十月》雜誌副主編宗永平,青海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戴發旺,河北作協創聯部主任王志新,《河北日報》文化新聞部主任、著名評論家崔立秋,深圳青年作家陳澤,《文學報》記者部主任何晶等30餘位文學界知名人士出席盛會。
這次研討會
來自國內的知名文學大家們
都開展了哪些活動?
快跟小編一起去看看
▼
10月31日上午
與會嘉賓首先來到
梅潔文學館(梅苑)參觀
▼
梅潔文學創作陳列館(梅苑)
於今年7月5日正式開放
陳列館位於鄖陽區楊溪鋪鎮鮑溝村
佔地2200平方米
館舍建築面積328平方米
以文字和圖片形式展出
梅潔採訪筆記、創作手稿、
發表作品、出版著作等
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濟民(左二);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陳建功(右一);國家一級作家梅潔(左一)
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
湖南文聯名譽主席彭見明
在參觀完梅苑後給梅潔贈字
▼
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湖南文聯名譽主席彭見明 (右一);國家一級作家梅潔(左一)
上午10點30分左右
研討會正式開始
來自北京、河北、湖北等地的
40多名學者、作家與會研討
▼
會上,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十堰籍著名作家野莽,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十堰籍作家王家新等做了交流發言。
梅潔曾經生活和工作、文學創作的
河北蔚縣組團參加研討會
為蔚縣兒媳梅潔贈送剪紙像
▼
大家談到,對於十五歲就離開十堰的梅潔來說,她更像是一個異鄉人,但她卻用了一生的時間來追隨故鄉。為了寫出好作品,梅潔進行了紮實的採訪工作,她的足跡遍及庫區幾十個村鎮,採訪資料重達100多公斤,她的作品裡滿含的都是對家鄉的深情。
全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會副會長 龔舉善:《山蒼蒼水茫茫》、《大江北去》、《漢水大移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三部曲,可以稱為中國當代報告文學裡面,寫移民題材的第一人,登上了一個高峰。梅潔的寫作不僅有深厚的人文情懷、家鄉情懷,同時梅潔的創作已經走向了世界,她的有些作品已經翻譯成了外國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河北省作協副主席、《詩選刊》主編、著名詩人 劉向東:梅潔寫了很多地方,包括塞北、河北、西北,但是最終實際上她一直在寫家鄉,她寫別處也是在藉助於它在寫家鄉,她有很強的尋根意識。
下午4點30分
梅潔文學創作40周年研討會系列活動
中國文學名家對話暨粉絲見面會舉行
▼
自由報名的近200名文學粉絲獲邀參加見面會,與名家們進行零距離對話交流。
十堰籍作家 梅潔:因為寫作,我必須勤勉,寫作是這個世界上純粹而又艱難的勞動,它每天必須都是在創造。
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著名作家野莽、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家新等和粉絲們進行了熱烈交流。
王榮是一名語文老師,得知文學名家齊聚十堰後,她立刻帶領自己的學生報名參加了粉絲見面會。
語文老師 王榮:主要是想帶孩子受各名家的薰陶,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種下一個愛好文學的種子,這樣對他們的人生,以後的學習都是一種啟迪作用。
鄖陽區第二中學高二學生 王青:之前沒有想過能親眼看見作家,今天看到了有很多感受,想著以後多看一些課外書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寫作文也有素材。
晏莉是一名文學愛好者,她說,作為十堰人,她對梅潔《大江北去》裡描寫的庫區人民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所做出的犧牲,更加感同身受。
文學愛好者 晏莉:因為我的父親也是移民幹部,在梅潔的書中,我讀到了當時那種環境,那種情景下所發生的所有事情,有歷史感和時代感,我覺得這對於一般的女作家來說,相當不容易。
在兩個小時的粉絲見面會上,文學愛好者和各文學名家的交流內容主要圍繞八十年代的文學創作、文學大刊的現狀與未來、文學與故鄉等。
見面會上
還有不少人找到梅潔
請她給自己籤名
其中,還有一位小朋友
拿到籤名的他格外高興
▼
10月31日活動結束後
十堰廣電記者對作家梅潔
進行了專訪
面對面聆聽梅潔深情講述
她和故鄉的故事
以及文學創作心路歷程
▼
梅潔說,自己十五歲就離開了十堰,因此,她只能用文字來追隨故鄉。為了寫出好作品,梅潔進行了紮實的採訪,她的足跡遍及南水北調庫區幾十個村鎮,採訪資料重達100多公斤。
十堰籍作家 梅潔:走訪了200天,北方100天,我們沿著漢水又走了100天,鄖陽,丹江口,包括河南的淅川,鍾祥,武漢,襄陽,整整採訪了三個多月。在國家大項目中,這片土地的百姓,他們偉大的擔當,他們所付出的沉重的代價,他們的犧牲奉獻必須有人代言,我要告訴人們。
今明兩天,與會嘉賓還將到梅潔散文《大嶽武當》和長篇報告文學《大江北去》中描寫的武當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採風。
梅潔的一生都在用文字追隨故鄉眼下,梅潔文學創作40周年紀念版書籍將組稿完成今年年底,以梅潔的出生地鄖陽、寫中國移民三部曲的十堰為拍攝背景的紀錄片《漢水女兒》也將與觀眾見面
讓我們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