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com
系統神學中的神論似乎將神描繪和說明得較為齊整,比如上帝的絕對屬性,包括祂的屬靈性、無限性、永恆性、不變性,全知、全善、全能等;也談到上帝的知識、意志、權能、聖潔、公義、憐憫、慈愛、信實、主權等。然而「神總是出人意表的,豈容你工整地將祂納入一個神學框框裡」。(黃福光《五經神學》63頁)摩西本是以色列人,神向他顯明並呼召他的時候,尚且需要自我介紹:「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蘭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埃及記3:6)摩西也需要問神:「我到以色列人哪裡,對他們說:你們祖宗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他們若問我說:祂叫什麼名字?我要怎樣對他們說呢?」(出埃及記3:13)何況我們這些後來被接上的呢。求主讓我們更謙卑、更渴慕吧。
神的奇妙難測
神學家布朗(William Brown)認為創世紀1-3章,神的兩個面貌都顯然:神從高處下來,發號施令進行創造;以及神從下頭上來,在汙泥中四處尋覓,不知有何打算。顯出神的超越,也顯出神的內住。摩西五經讓人感到祂實在是「隨己意行作萬事的」神(參以弗所書1:11),與其說是經文的難解,還不若說是神的奇妙難測。那些難解甚至矛盾的、一團亂線的關乎神的經文,除了用歷史批判法、正典進路分析法等嘗試做更多的理解和認知之外,是否也要讓人清楚界限——人永不可能完全認識神——就如神警告西奈山下的以色列民不可靠近,不可摸山的邊界——從而學習安靜、忍耐、等待,等待神主動向人顯現,啟示人、帶領人,向人發出奇妙的作為。
在摩西五經中,神似乎像至真至善的愛情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可信而不可解。比如說在從創世紀1-50章到民數記,我們容易理解祂揀選亞伯蘭罕,保護亞伯蘭罕和撒萊;理解祂能預知未來,是審判罪惡之城的主宰,又樂意以憐憫為懷;理解祂籍著約瑟拯救以色列全家;喜歡年幼的較弱的男孩勝過年長的較強的等。但我們又難以理解神似乎還偏袒該隱,偏袒祂所揀選的百姓;列祖做什麼祂都護著,亞伯蘭罕、以撒、雅各都撒謊,祂也沒有批評,還繼續賜福;祂說了又不馬上行動,說要給亞伯蘭罕兒子,卻讓亞伯蘭罕等了二十多年,其間鬧出好些是非;應許給亞伯蘭罕後裔以土地,卻讓他們受苦三四百年;祂不喜歡人將自己的兒子獻為燔祭,卻要亞蘭拉罕將以撒獻為燔祭等。
我們容易理解祂勝過埃及一切的神,仍保守、看顧祂的子民,並將他們領出來,在西奈山與他們立約,頒布律法,仔細地教導以色列民當怎樣敬拜,怎樣過聖潔的生活,擁有極大的智慧和讓人羨慕的律法。但不是很能理解神為何要等那麼久才行動,才去拯救以色列民。並且神的脾氣似乎古怪,有時太寬容,有時又太嚴厲。法老一次次剛硬,祂仍要摩西去說,最後才嚴懲埃及人,擊殺他們的長子;而對米利暗,挑戰摩西的權威,就讓她長大麻風七日;又聲言要將以色列人全部滅絕,就因他們拜金牛犢,並讓他們在曠野流落三十八年……
正因為神如此難測,被神重用的摩西,發一次火就不能進迦南地,誰還敢輕舉妄動呢?難怪約書亞在摩西死後一再需要神鼓勵說:「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1:9)才能勇敢地起來,帶領以色列民一路爭戰進迦南。難怪神籍著先知對耶路撒冷說:「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以賽亞書40:31)
以不同方式與人相遇的神
感謝摩西五經啟示超越而有大能大力的獨一真神,神為俯就人而自取了人的樣式,「讓我們對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有了心理準備和認知基礎。基督的道成肉身,就是反映與列祖個別交往,預表祂的神。祂在我們當中生活,與我們交談,和我們建立關係,甚至為我們死。」(黃福光《五經神學》69頁)由此,人們可以籍著個人與神的相遇去認識神,這也成為聖經中的一個基本信條。等到耶穌道成肉身,神成為人,與人相遇時,我們才不會驚訝到無從辨認,而能在信心中確信並歡喜:神實在是我的主。
1、神以人的樣式向人顯現
創世紀中記錄了五次神向人顯現的事件,按著祂令人肅然起敬的程度順序大致如下:
一、創世紀18:1-15 神是三個人中的一個。實在匪夷所思,亞伯蘭罕何以認出其中一個就是呼召他、給他應許的神呢。若非當事人,恐怕很難體認。接下來耶和華神不僅說明年撒拉就要得兒子,並且和亞伯蘭罕談論所多瑪的事,如同老朋友。這真是奇妙而又美好的經歷。
二、創世紀16:7-14 神的使者在井旁向夏甲顯現並對她說話,叫她回到主母那裡,並應許夏甲要生個兒子,其後裔極其繁多,且住在眾兄弟的東邊。夏甲乃埃及女子,有多大程度上相信神我們無從知道。但她在此困境中,神仍向她顯出慈愛,夏甲就稱那對她說話的耶和華為「看顧人的神」。因而說:「在這裡我也看見那看顧我的嗎?」神為何主動與人相遇呢,難道不是因為祂要看顧人嗎,感謝主!祂實在是不偏待人的神。祂看顧基督徒,也看顧非基督徒,這是我們能親近祂的底氣所在。故而,那種大兒子的心態舉動,主耶穌在比喻中有批評。
三、創世紀32:22-32 雅各在雅博渡口與神摔跤,直到黎明。且非要那人給他祝福。雅各若不知道與他摔跤的是神,怎能扭住他,強要他的祝福。但似乎又很奇怪,雅各又問那人的名字,要那人將名字告訴自己。那人說:「何必問我的名?」雅各便給那地方起名叫毗努伊勒。〔就是 神之面的意思〕意思說:「我面對面見了 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創32:29-30)從中看到真心尋求、禱告祈求的人,即便他怎樣的不配,神也願意開恩。
四、創世紀28:10-22 神停駐在伯特利向雅各顯現。「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或作站在他旁邊),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創28:13-15)當時的雅各欺騙父親,惹怒哥哥,外逃過程中哪裡有禱告,神竟然仍主動向他顯現。與其說神有偏心,還不若說主權在神,祂要恩待誰就恩待誰。
五、創世紀15:7-21 亞伯蘭罕沉睡時所見的異象。當時神為堅固亞伯蘭罕的信心,自己提出讓亞伯蘭罕獻祭立約。當亞伯蘭罕準備好祭物又沉睡的時候,忽然有驚人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一個異象出現:「有冒煙的爐,並燒著的火把,從那些肉塊中經過。」(創15:17)耶和華神對亞伯蘭罕說話,關乎未來的話。有人解經將「冒煙的爐」和「燒著的火把」認為是相當於後來的「雲柱」和「火柱」(出13:21),象徵神的臨在;這是表示神獨自經過肉塊中間,他單方面承諾要履行所立的約,負起全部的責任。
神在這些敘事中都取了人的形象,祂進食、摔跤並輸掉了,祂發了自我咒詛的誓,在漆黑的夜晚和烈日當空之下顯現,在哈蘭、迦南、埃及等不同地方出現。從經文敘述來看,與神相遇的人並不覺得驚奇,好像遇到朋友一樣的,該招待的招待,該扭住的就扭住,該順命的就順命。何以至此?可能因為他們相信神與人之間能夠暢通交流吧。
2、神在自然的異象中向人顯現
摩西這樣偉大的人物和以色列百姓和神見面的方式都類似。從出埃及記3-4章、19-20章可見:自然界有神奇的景象。在神向摩西顯現時,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在向百姓說話時,山上有雷聲、閃電、密雲,角聲甚大。全山冒煙,遍山大大地震動。為此摩西害怕地蒙上臉,百姓也非常害怕,以致他們建議摩西代表百姓去挨近神。神也明明地警告摩西不要走得離荊棘太近,又要他把鞋脫下來。神籍著摩西告訴百姓要自潔,不可摸山的邊界。雖然人有害怕,神有警告,卻是一個美好難忘的、甚至改變人方向和生活的經驗:摩西聽到了神關心祂百姓疾病的好消息。本來以色列民已經在埃及為奴之地苦不堪言,摩西想有所作為卻不被認可也無力回天。對百姓而言,神在山上與以色列人立約。讓百姓都知道自己屬神的子民,整個以色列要做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並願意遵行神賜下的律法。
每讀歷史書,無論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總會看到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發生時,出現自然界的非常現象。其間的人也在這非常異象中得到某種啟示,做出非同尋常的事情。中國文化的解釋是天、地、人相通。當天時、地利、人和,就容易成事。從聖經啟示來看,神是天地萬物的主,祂也可以透過天地萬物之間的一些非凡之景、之跡來顯現祂的心意和作為。在金牛犢事件之後,耶和華神經摩西的苦求,答應仍與以色列民同去。當摩西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耶和華說:「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必將你放在磐石穴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過去,然後我要將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見我的背,卻不見我的面。」(出埃及記33:18-23)所以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的人,處處留意察看,學會傾聽,實在很重要。切不可去拜那種日月、星象或神跡等。
結語
可見,摩西五經並沒有提供一套井然有序的資料或理論讓我們對獨一的上帝有一副整齊端正的畫像,整本聖經也沒有。感謝奇妙難測而又與人相遇的神,若不是祂樂意開恩啟示,誰能認識祂呢?若不是祂主動與人相遇,人的方向和命運怎樣改變和調整呢?由此我們當警醒,「任何形式的神論,除了要考慮當中人論的成分,亦必須察覺到還有我們自己的興趣、偏見和前設……以免我們按著自己的形象造神。」(黃福光《五經神學》49頁)故而,謙卑地禱告、學習、等候神,乃是我們一生之久的功課。任何時候不可以自己明白聖經或有某種神學而自居,那種以某宗派為高人一等的,大可不必在這樣的井底,而要看到神的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