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鮮明表達

2020-12-19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十九大報告在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成就時,特別強調了思想理論的鮮明性,指出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報告還在闡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要求、思想要求、工作要求、幹部要求和黨的品格等問題時,多次使用了最鮮明、旗幟鮮明這樣的概念。所以說旗幟鮮明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特徵,也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品格。十九大報告正是以鮮明的觀點,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發展和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嫻熟應用。

  從十九大報告在對時代問題的準確研判、對主要矛盾的深刻認識、對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歷史擔當這幾個方面來看,這篇綱領性的文獻鮮明地表達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時代觀、矛盾觀和人民觀。

  第一,報告對時代問題做出鮮明的判斷,深刻表達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觀。十九大報告鮮明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們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對時代問題的準確判斷,和對當下中國發展新歷史方位的準確表達,顯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歷史觀特別是在時代觀上的充分自信。準確把握時代方位,認清時代特質,從而提出時代任務也是我們黨的一個理論傳統和政治優勢。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的重大判斷和深刻分析,進一步表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的強大生命力,表明了中華民族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表明了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到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光明前景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前景。

  第二,報告對主要矛盾問題做出鮮明的分析認識,深刻表達了馬克思主義的矛盾觀。對主要矛盾問題的認識和判斷,是伴隨著對時代問題的認識判斷而產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對時代問題,特別是對時代特徵做出分析、判斷和把握以後,自然要特別關注時代所反映出來的主要矛盾問題,同時決定自己的主要任務和中心工作。正如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當中所講的,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萬千的學問家和實行家,不懂得這種方法,結果如墮煙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所以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分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特徵的時候,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深刻的分析闡述,發展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要矛盾問題的觀點。報告在講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問題的時候,有四句話需要特別關注。

  第一句話,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換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句話講的是主要矛盾變化的內涵和特徵,點明了我們黨和國家工作的聚焦點和根本著力點在哪裡。第二句話,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的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這句話講的是主要矛盾變化所涉及的範圍、影響的廣度和深度,由此給黨和國家帶來的新任務和歷史責任。第三句話,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句話講的是主要矛盾決定著我們黨的發展理念、黨和國家工作的主攻目標,由此也就表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最終目的,就是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第四句話,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這句話講的是主要矛盾決定我們必須採取哪些發展戰略,通過解決主要矛盾和突破矛盾的主要方面,來促進全面工作。這四句話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邏輯嚴謹,既表達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判斷,又勾勒了黨和國家的工作責任、工作理念、工作目標和工作方法。

  第三,報告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作用做出鮮明的表述,深刻地表達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觀。全方位、多角度和深層次的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歷史地位和作用的觀點,是十九大報告在理論闡述上的一大亮點。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當中,特別強調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基於這樣的判斷和鮮明認識,十九大報告通篇貫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報告的出發點、立足點和思想內核都是圍繞人民這兩個字展開的。報告當中所體現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執政理念,既是對我們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繼承和發展,也是鼓舞全體人民堅定信心、奮發有為的宣言,是在新時代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堅定應用和創新發展。

  十九大報告當中通篇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構成了一個博大精深、新意迭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系統。報告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實際,以鮮明的態度和創新的視角,深刻闡發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由此也就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作者為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主任、研究員)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鮮明體現
    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鮮明體現——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統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權威著作,立場觀點方法是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靈魂,是科學理論的精髓所在。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既要全面了解其基本內容,做到「知其然」;更要系統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學懂弄通做實,從根本上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更好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解決實際問題。
  •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研究
    這裡,我們約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研究課題組的幾位專家撰寫文章,分別從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介紹我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研究的新進展。這是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要目的,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加強和推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研究提出的根本要求。  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須長期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內容廣博的思想體系,既包括基本原理,也包括個別觀點;既包括指導原則,又包括具體結論;既包括價值觀,又包括方法論。
  • 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實踐的本質是什麼?
    「實踐」在傳統文化中的解釋是「實行、履行」的意思,這一層面的涵義與馬克思主義所講的「實踐」內容是一致的,通俗的來講,就是主觀對客觀、思想對物質、認識對行為、理論對實際活動發生作用這麼一個過程。馬克思主義是對費爾巴哈哲學進行了批判性研究,從對「人」的本質,到整個人類社會的本質,進行了徹底的批判,從而建立了新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即:社會不是在人的意識下進行的,而是具有客觀規律的,人的意識可以反作用於人類社會的進程,但佔決定性因素的一定是客觀實在的人類社會。換言之,人類社會是物質和精神共同作用的產物,而不單單是自然產物,或者是意識產物。
  • 2017考研: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區別
    在這個概括性表述中,我們要重點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目標,任何理論是有所求的,把握理論的旨趣,有助於更深刻到位地理解。   其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體系的精髓。馬克思主義浩浩蕩蕩,思想政治理論考試中的馬原顯然不可能重現馬克思主義的全部內容,所以,相應於考研的要求,我們要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 實踐第一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
    在導讀中鍾君談到,實踐第一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馬克思早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及和恩格斯合著的《神聖家族》中,已經明確提出了實踐觀點,但都是在批判唯心主義的過程中提出的,具有局部的性質。
  • 方法論|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
    我們注意到,您在寫作《大歷史觀背景下三個中國故事》中,特別注重貫穿全書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蔣成會: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是黨的建設的永恆課題。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前,從馬克思到列寧,都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建設問題作出了回答。
  • 論文撰寫中,觀點鮮明,但在觀點方面往往會犯這些問題
    確立觀點是撰寫論文的關鍵,而論文的觀點是基於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之上,結合自身對世界和現實的理解而提出的論點。這些論點,需要材料進行論證、分析;或者這些論點,需要需要創新等。在這方面,主要存在這些問題:一是基本觀點錯誤,其他論點、論據也就不能成立。基本觀點,主要是指統領全篇論文的中心思想或觀點。既然基本觀點發生錯誤,其他觀點、論據皆無法立足,整篇論文就站不住腳了。比如《論資本主義能消除階級矛盾》,按照馬克思主義觀點,資本主義是製造階級矛盾,不是消除階級矛盾。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文本及其解讀
    但它仍屬論戰性著作,並非專門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著作。我們不能因此斷言,只有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並沒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是後人建構甚至偽造的。其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存在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之中,是他們在自己著作中反覆出現並一再論述的具有規律性的基本觀點。無論是與對手論戰,還是對重大歷史事件的評述,或對某個專門問題的研究,都有一以貫之的思想。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網課的這些題目,你都做對了嗎?
    ,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這表明()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決定了工人階級的先進性馬克思主義政黨即工人階級本身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階級性是其先進性的根本前提馬克思主義政黨以工人階級為基礎>從廣義上說,馬克思主義理論是( )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目的和實現條件的學說體系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奪取國家政權的學說體系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
  • 馬克思主義政治文化觀的基本觀點是什麼?當代西方政治文化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文化觀是我們認識和把握政治文化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思想指南和根本方法。其基本觀點如下:  第一,政治文化作為社會政治的精神現象,其形成和發展歸根結底是由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並且與之相適應的。
  •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一、 單項選擇題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偉大貢獻是()  A 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 B 創立了唯物史觀  C 確立了辯證法的科學地位 D 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  A 從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09年修訂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09年修訂版) 發表時間:2009-12-25   來源:作者:本書編寫組 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07  適用對象:本科  學分學時:3個學分 上課約48學時  定價:14.4元  簡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
    作為「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系列第七講(總134期),中央編譯局原秘書長、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楊金海,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為主題,對《反杜林論》進行導讀。 主講人:中央編譯局原秘書長、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楊金海 精彩觀點: ·學習馬克思主義,《反杜林論》是一本必讀的經典,它被稱為「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
  • 堅持《實踐論》基本原則 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代表性著作、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標誌性成果,《實踐論》緊緊抓住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係,系統、全面、深刻地論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則,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強大思想武器作用。
  • 讓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領導人始終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讓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堅持「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相統一,深刻認識文藝的意識形態屬性;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與能力建設相統一,使意識形態能力成為黨員幹部的核心能力。
  • 陳金龍: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徵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貿易戰、馬克思主義、鄉村文化、數位化轉型、小企業融資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摘編自《光明日報》  【陳金龍: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徵】  廣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陳金龍指出,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徵,強調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於實踐。70年來,我國發展歷程充分印證了這種理論與實踐的互動關係。
  • IBT寫作策略:觀點鮮明,例證準確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寫作輔導>正文IBT寫作策略:觀點鮮明,例證準確 2012-07-12 13:47 來源:滬江英語網 作者:
  • 瞭望|從《基本問題》深學細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孫業禮說,「新時代」是這一思想的鮮明標識,《基本問題》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判斷,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和實踐基礎。孫業禮認為,《基本問題》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特色、實踐特色。精準採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原創性新成果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鮮明、思想深刻、內容豐富、體系完備,涵蓋面廣泛、創新成果密集。
  • 「四史」學習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四史」是什麼關係?
    由此可見,世界社會主義命運、中國命運的歷史變遷,離不開馬克思主義與世情國情的契合,「四史」的本質,歸結為一句話,就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四史」之本體,揭示的是「四史」之真諦。「四史」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實踐,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歸旨。
  • 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心得體會(大一毛概作業)
    同時,馬克思主義還教會我們思考問題,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學生的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滲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馬克思主義,不僅有利於我們用科學的方法認識事物,認清事實本質,更可以提高我們的邏輯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辯別能力。且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我們學好其他學科知識,認清當今形勢和理解各項政策制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