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在藍天救援隊員尹起賀的日記裡,隊友們看到了這樣一段話:「在短暫的一生中,我為了什麼?我做了什麼?那個藍色的夢還在……」
「藍色的夢」,是所有藍天救援隊員的夢。藍色是制服的顏色,而藍天是他們在救援中攀登的方向。尹起賀和許挺秀兩名隊員在救援中犧牲後,這支專注、勇敢、無私奉獻的隊伍也為更多人所知曉,「藍色的夢」依然延續,為更多陷入險境的生命帶去希望。
穿上藍色隊服,就是最可依賴的拯救者
在深圳社會組織總部基地(福田)的一個小房間,是深圳市藍天救援促進中心的辦公區。在尹起賀和許挺秀犧牲後,這裡的展櫃變成了兩位隊員生前所用設備的展示區,頭盔、繩索、安全帶、背包……被整理歸置後擺放整齊,隊員們希望用這種方式,紀念它們的主人。
藍天救援隊是中國民間專業、獨立的純公益緊急救援機構,在各地都有品牌授權機構。深圳藍天救援隊於2013年5月26日籌備成立,2014年11月正式在民政局註冊為民辦非企業單位深圳市藍天救援促進中心,正式隊員有140人,註冊志願者600餘人。隊員們都不是全職救援工作者,只是因為熱愛這項事業而加入藍天。
尹起賀是程式設計師,許挺秀是服裝公司區域運營經理,王磊曾經是富士康工人,那銳是廣告公司職員,瑩瑩是淘寶女裝攝影師,石海是寶安區司法局工作人員……在尹起賀與許挺秀犧牲後,隊友們坐在一起接受採訪,他們才發現,雖然一起出生入死過,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隊友的原名,也不了解他們的工作和家庭。
在藍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但穿上藍色的隊服,他們就變成野外最可依賴的拯救者。
「你們都是一些普通人,救援那麼危險,你們為什麼還要去?」這是藍天救援隊員被問到最多的問題。
答案並不一致。石海說,玩戶外的時候遭遇過意外,覺得自己的技能不夠,就想來藍天提高自己,也能做出一些成就感;那銳說,公公因為心臟病去世,她想去學習一些救人的知識;王磊的答案是「我有英雄主義情結,小時候喜歡看黃飛鴻,長大了就也想去救人」;而劉蓉說,自己在網上搜了藍天,覺得挺酷的,就來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背景,有自己的想法,但最樸素的出發點就是:想幫助別人。「藍天像一個學校,是座『象牙塔』,每個人來到這裡目的都很單純。一起訓練、出任務,一起去做公益,就覺得滿足了。」那銳說。
「在隊裡待得越久,心就越簡單」
隊長王長福介紹,每年報名參加藍天救援隊的人很多,而藍天門檻也不低,要經過體能、心理等各方面的多輪考核,如今的140人是從1800人裡精挑細選選拔出來的,而且有一部分人是承擔內勤保障任務,並不主要參與救援。從事真正野外救援工作,對隊員們生理、心理的要求非常高,並且需要有很強的團隊協作能力。
「藍天隊員並不是三頭六臂的超人,我們接到求援之後要做出評判,要評估風險,並招募相關的隊員,只有受過嚴格訓練、達到一定程度的隊員,才能被派出去執行救援任務。」在採訪中,王磊告訴記者。
如今,深圳藍天救援隊主要以山野戶外、意外事故救援和大型公益活動安全保障為主,逐步充實城市意外事故救援和自然災害救援能力的救援隊,是政府救援力量的有力補充。所有正式隊員都經過120急救中心的培訓,掌握應急急救技術,部分接受國際專業醫療和救援技能的學習,具備山野搜救、水域救援的能力。
深圳依山瀕海,驢友群體不少,每年野外事故多發。在多次的救援任務中,藍天的專業水平均受到認可。「藍天的隊員很專業,看到藍天的制服,我們心裡就很踏實。」梧桐山風景區管理處梧桐山村站站長李國超表示。在梧桐山發生的多起野外事故中,他們與藍天密切合作,多次成功解救受困驢友。
藍天救援隊的核心隊員每年都有數百個小時的培訓時間,幾乎每個周末都泡在培訓上。尹起賀作為老隊員,他的救援訓練和服務時長已近萬個小時。很多隊員還自費去參加許多海外的培訓,不斷提升自己的救援水平。
事實上,來到藍天的人,都是不計成本地在投入。一開始沒有辦公地點,大家聚在一起開會經常就在星巴克,有時候嫌飲品太貴,就要了杯水,一坐一個下午。後來在深圳社會組織總部基地(福田)協調了場地,並且在大浪有了一個倉庫存放器械,條件已經比從前大為改善。
而他們的收穫,就是在辦公室裡那掛滿整面牆的錦旗,這是來自各場救援中受助者的感恩。不過,隊員們最希望的,還是驢友們在野外探險能夠做好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儘量不要讓自己陷入險境。
在他們看來,當做了自己認為應當做的事情,是否有回報,並不重要。「能夠有機會為社會做貢獻,還是很值得驕傲的。」石海表示。而王磊則說:「在隊裡待得越久,感覺心裡越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