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正心正舉微信公眾號(bjzxzjyjy)
文丨雪峰
在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典籍中,《易經》的地位尤為重要,它被尊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上下五千年,整個華夏精神文明深受其滋養和啟發。《易經》中蘊涵的豐富智慧已經滲透入中華文明的各個領域,其宇宙觀、生命觀和方法論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哲學、藝術等方方面面影響深遠。
「生生之謂易。」《易經》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它把整個宇宙看作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系統,天、地、人三要素囊括其中,並且在宇宙整體觀的參照之下,天地人三者之間不斷進行著信息的共享與互動,全息相應。八卦六爻的結構正是天地人和合一體的符號表徵,六十四卦象也是宇宙萬物的原型表達。
《易傳·繫辭上傳》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重,演繹成六十四卦,蔚為大觀,包羅萬象。這其中蘊涵著《易經》中整體與部分的辯證思維,整體不是「鐵板一塊」,而是由各個部分有機組成,部分不是孤零的「部件」,而是有機地融入於整體之中,氣血相融,氣脈相通。
在《易經》六十四卦中,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即陰陽二爻,兩者的排列次序和結構任一發生變化,卦象也會隨之改變,其象徵意義也會不同。比如,同為兩個陰爻和一個陽爻,「震卦」和「坎卦」的象徵寓意是不同的。
《易經》六十四卦不是一個靜態的結構,而是一個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動態過程,各個卦象的六爻,從初爻至終爻,達至頂峰繼而折返,寓意著事物變化發展的全過程,如拓撲學中的「博洛米結」,周流不止,以至無窮。
《艮卦·彖》 :「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正說明了,《易經》中的系統論思想是一種結構性的時空觀,具有整體性、動態性和開放性的特質。
21世紀的發展與變化矩陣呈現出一種複雜性和不確定性,這給現代企業管理拋出一個巨大的考驗,資訊時代的裂變式增速,網際網路+思維的助推,整個企業管理的生態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力量裹挾前行,科學管理模式不免顯得有點捉襟見肘。企業如何保持基業長青,正是擺在現代企業管理面前不得不思考的緊要命題。
現代企業管理歷經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從早期的經驗式管理,到泰勒提出的科學管理,再進一步演變為現在盛行的人本管理,這個過程其實是建立在西方式的科學主義範式基礎之上的,其整體的邏輯是一種「工具理性」,管理追求的是速度和效率,從而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科學管理的確為人類的存在與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福祉,但是面對21世紀發展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如何去應對管理中出現的「黑天鵝事件」和「蝴蝶效應」,一味地秉持西方式科學管理模式顯然是力不從心的。
法國著名哲學家埃德加·莫蘭在其著作《複雜思想:自覺的科學》中有這樣一段陳述:「複雜性的方法要求我們在思維時永遠不要使概念封閉起來,要粉碎封閉的疆界,在被分割的東西之間重建聯繫,努力掌握多方面性,考慮到特殊性、地點、時間,又永不忘記起整合作用的總體。」
這樣的西方式表述可以說和《易經》中的全息思維殊途同歸,對現代企業管理實踐有著如下的啟示:
整體性思維。任何一個企業都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各職能部門之間,企業內部流程各環節以及企業與外部環境的溝通上都存在相互的聯繫。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在企業戰略和願景層面進行一種整體設計,同時,各職能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優化功能,實現一種和諧、有序和能動的企業發展機制。
過程性思維。馬克思說過,「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即認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過程哲學的先驅人物懷特海也有過類似的表述,認為物質的構成具有精神的特性,世界不是單個物體的集合,而要看成是一個複雜的動態過程。簡言之,世界的本質是關係,是一切關係的總和。
權變性思維。《易經》為「變易」之道,認為整個世界處於千變萬化的過程中,「生生之謂易。」在企業管理過程中,不能抱守著一成不變的方法和模式,而是要在管理實踐中認識變化,把握變化,運用變化的規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正所謂「神無方而易無體」。
整個中國文化的基調是一種整體性的和合思維,追求天人合一之境,講求天時、地利、人和。人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不凌駕於自然之上,而是在整個自然運行的過程中,把握規律,調整節奏,與時俱進,與時偕行。
《易經·繫辭上》云:「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這正是《易經》中蘊涵的和諧思維,對於現代企業管理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管理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實踐過程,其目的在於實現管理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良性溝通以及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有序和諧,而不是各職能部門之間彼此的職權「僭越」。
相對於西方的科學管理語境,追求一種權力話語,崇尚威權式的服從,《易經》智慧下的管理是一種安分守己的和諧思維,是一種知「本分」而求上進的內在主動性的激發,倡導的是一種平衡、和睦與互補的企業管理文化,體現了一種人道關懷。
《易經》智慧講求「剛柔並濟」。剛柔即陰陽,陽剛代表一種剛毅勇猛,銳意進取,陰柔代表一種謙恭和順,包容內斂。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應該追求一種剛柔並濟,陰陽和合的狀態。
任何一個管理系統一旦陰陽失調,其管理效度和信度就會事倍功半,造成企業管理內耗嚴重。「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創業初期企業需要「乾」之自強與剛毅,當企業進入成熟穩定期,如果一味進取,剛強勇猛,並不能保持企業的基業長青,這時就需要「坤」之內斂與柔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企業管理就進入到一個反思的調整階段 ,退一步海闊天空。唯有剛柔並濟,張弛有道,才能確保企業處於一種良性且富於彈性的狀態。
《易經·繫辭下》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以「易」之維觀管理之「度」,得管理之「道」,效管理之「法」,千變萬化而「不易」者,唯天地之間的一個「人」。人者,仁也。仁愛之道,便是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