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市傳統文化產業發展協會會長 孫志遠
一
即將過去的2020年,讓人刻骨銘心,永難忘記。年初的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世界6000多萬人感染,150多萬人失去生命,而且數字還在令人揪心地每天攀升,全球經濟也因疫情遭受重創,人們的生活受到嚴重幹擾。
伴隨著這一年載入史冊的,還有英雄的中國人民。面對病毒的肆虐,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以堅韌不拔的決心,排除萬難,逆行而上,最終經受住了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時至今日,疫情的陰影並未消散,中國人民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2020年載入史冊的還有一個重大歷史節點。這一年,中國,這個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這不僅對中國,對於世界範圍內減少貧困人口,都是一個極其重大的貢獻,中國的精準脫貧為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借鑑經驗。
二
按照中華民族農曆紀年傳統,這一年叫作「庚子」,這使人們不得不聯想到過去的幾個「庚子年」,從而更加真切地體會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含義。在神州大地上,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發展歷程,孕育和滋養出偉大的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撓。每一次民族危難都意味著涅槃重生;每一次災難深重都意味著新的崛起。而維繫和支撐著一切的,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精神,這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根脈和基因。
中華傳統文化是一條長河,從歷史深處走來,由涓涓細流到波瀾壯闊,不斷吸納,不斷更新,不斷壯大,奔流不息,匯入整個人類文明的汪洋大海。正因為推陳出新,它才具有了旺盛強大的生命力;正因為開放包容,它才具有了如此震撼的宏大氣象。
今天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復古懷舊,不是厚古薄今,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要把我們祖祖輩輩創造和傳承下來的精神和智慧,融入和指導我們今天鮮活的社會生活,用當今時代的豐富實踐和不懈創造來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它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馬克思主義,為災難深重的舊中國帶來希望的曙光,給暮氣沉沉的傳統文化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創造了極具革命奮鬥精神和厚重歷史傳統的紅色文化。70多年社會主義道路的艱難探索,40多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與世界各國家各民族各種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都在積累和豐富著我們的文化,不斷開闢中華文化新境界,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
三
2021年中國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徵程。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十四五」規划具有重要意義。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已經展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長期奮鬥追求的重要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根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廣泛吸收人類創造的先進文化成果,具有鮮明的中國底蘊、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四個問題必須解決好:
第一,一定要學習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所學、所講、所傳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有根脈,有來源,而不是望文生義、臆斷戲說、人云亦云、隨意曲解,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沉澱。
第二,一定要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必須要有甄別,有選擇,而不是全盤接受,把糟粕當精華,把沉渣當珍寶,誤人誤己,優秀的傳統文化要經得起時代的檢驗。
第三,一定要有科學精神,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用科學的態度認真對待傳統文化,反對把傳統文化神秘化甚至宗教化,優秀的傳統文化要經得起科學的檢驗。
第四,在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時,反對故弄玄虛、生搬硬造、賣弄噱頭、唯利是圖,要經得起人民的檢驗。
新徵程即將開啟,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悟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人民再次邁出堅定而紮實的步伐,朝著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奮勇前進。
來源: 黨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