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三聖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依次是師生關係。柏拉圖曾師從蘇格拉底8年時間,直到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處死。

有一次,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自稱思想「助產婆」的蘇格拉底怎麼會直接告訴柏拉圖答案呢?
蘇格拉底就讓他去麥地裡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並且說:「只能摘一次,摘完以後只能往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按照蘇格拉底的話去做,很久才回來。蘇格拉底問他摘到沒有,柏拉圖沮喪地搖搖頭。
蘇格拉底繼續問道:「為什麼呢?」
柏拉圖嘆了口氣說:「因為只可以摘一棵,看見不錯的,就覺得後面還有更好的,所以沒有摘;可是我越往前走,越覺得不如之前見到的好;走到盡頭時,才發覺早已錯過最大最好的麥穗。」
此時,蘇格拉底意味深長地說:「其實愛情就是這樣。」蘇格拉底這種循循善誘的問答啟發式教學讓柏拉圖獲益匪淺。

柏拉圖式愛情
人人都渴望一份純潔無瑕的愛情,雙方的思想能水乳交融,在精神上能達到共鳴。這種愛情並不以佔有對方的身體為目的,而重視心靈和精神的交流。這其實就是柏拉圖式愛情。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理想的愛情觀。柏拉圖式愛情是精神上的純潔戀愛,因此也被稱作「精神戀愛」。它認為,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骯髒汙濁的,人之所以自稱為高等動物,是因為人性大於獸性;身體的滿足只是暫時的,只有精神上的滿足才能永恆。